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6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会造成局部疼痛肿胀明显,改变人体的解剖结构,并发症多,易复发.近年来,我院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68 例,获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7 年1 月至2010 年1 月在我院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68 例,其中男65 例,女3 例;年龄36~88 岁,平均59 岁;病程6 个月至13年.68 例均表现腹股沟可复性肿块,其中56 例(82.4%)疝内容物进入阴囊,无嵌顿.直疝3 例(4.4%),斜疝65 例(95.6%),其中双侧斜疝1 例,分两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疝囊超高位结扎术联合内环修补术在小儿斜疝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1月~2005年7月我院采用小切口行超高位结扎并内环修补术治疗内环口宽大的小儿斜疝89例,效果满意,无复发.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89例,男87例(97.8%),女2例(2.2%);年龄6月~9岁,平均5岁;右侧斜疝63例(70.8%),左侧斜疝17例,双侧斜疝9例(10.1%);均为可复性疝.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997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利用Bard补片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2 0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186例 ,女 14例。年龄 32~ 89岁 ,平均6 5 1岁。腹股沟斜疝 178例 (其中复发性斜疝 32例 ,巅顿性斜疝 15例 ) ,直疝 11例 (其中复发性直疝 1例 ) ,直疝合并斜疝 11例。双侧腹股沟疝 34例 ,占 17 0 %;复发腹股沟疝 33例 ,占 16 5 %;巨大腹股沟疝 18例 (疝内容物形成包块直径 >15cm) ,占 9 0 %,2 0 0例中多数为老年人 ,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冠心病 ,前列腺增生等症 10 8例 ,…  相似文献   

4.
我院从 1998年 7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腹股沟疝病人4 6 4例。其中斜疝 373例 ,占 80 4 % ;直疝 6 4例 ,占 13 8% ;股疝 2 7例 ,占 5 8%。现将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发病部位  4 6 4例腹股沟疝发病部位见表 1。表 1 发病部位分类n右侧左侧双侧斜疝 373 2 4 2 1 1 6 1 5直疝 64 34 1 81 2股疝 2 7 1 5 1 2 01 2 分类  4 6 4例腹股沟疝的分类情况见表 2。表 2 腹股沟疝的分类情况分类n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疝复发疝斜疝 373 2 60 1 3 70 30直疝 64 64 0 0 0股疝 2 7 0 81 901 3 手术方式  4 6 4例腹股沟疝手术方…  相似文献   

5.
经外环入路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0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腹股沟疝都是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本资料回顾了我院2001年4月-2011年6月经外环入路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08例,均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男156例,女52例,男:女为4:1。年龄1~6岁,双侧29例。单侧179例,其中左侧157例,右侧  相似文献   

6.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28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2003年1月~2005年1月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28例腹股沟斜疝,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均为腹股沟斜疝。男26例,女2例;年龄15~85岁;病程8个月~40年。初发疝23例(82.1%),复发5例(17.9%);单侧斜疝27例(96.4%),双侧斜疝1例(3.6%);内环直径≤2.5cm者10例(35.7%),>2.5cm者18例(64.3%);伴慢性支气管炎2例(7.1%),前列腺增生1例(3.6%);因腹股沟斜疝嵌顿行急诊手术l例(3.6%)。1.2方法28例患者术前均在持续硬膜外阻滞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切口的选择与传统疝修补术相同。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游离精索,找到并游…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2003年10月至2005年3月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3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患者均为男性,共30例,年龄15~83岁,平均53岁,60岁以上15例,占50%。原发性腹股沟疝28例,其中右侧斜疝17例,右侧直疝2例,左侧斜疝4例,左侧直疝3例,双侧直疝  相似文献   

8.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之一 ,手术是唯一疗效肯定的方法。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11月 ,我科采用GORE- TEX软组织补片 (Mycro Mesh美国戈尔公司产品 ) ,对 93例腹股沟疝患者行修补术 ,术后经随访3个月~ 2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93例中 ,男 90例 (96侧 ) ,女 3例 (3侧 ) ;年龄 2 0~ 82岁 ,平均 6 2岁 ;腹股沟疝中 ,斜疝 86例 ,直疝 7例。其中双侧斜疝 6例、术后复发疝15例、嵌顿疝急诊手术 2例。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切口(复发疝取原手术切口 ) ,游离疝囊、精索及疝囊高…  相似文献   

9.
自从1989年Lichtenstein等首先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以来,因其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操作简单而倍受外科医师青睐。我院外科自2002年12月至2004年11月,采用GORE-TEX软组织补片,为32例腹股沟疝病人施行了修补术,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男性,年龄20~79岁,60岁以上21例(65.6%)。腹股沟疝中,斜疝30例(93.7%),直疝2例(6.3%)。其中双侧斜疝1例(3.1%)、术后复发疝5例(15.6%)、疝硬化剂注射治疗后2例(6.3%)、嵌顿疝急诊手术3例(9.4%)。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例(3.1%),前列腺增生2例(6.3%),…  相似文献   

10.
无张力疝修补术被广泛接受以来,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被大力宣传,我院从2002年9月至2006年2月采用单丝聚丙烯网片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年人腹股沟疝8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资料85例患者中,男性80例,女性5例;年龄19~83岁,平均62岁;原发腹股沟斜疝65例(76.5%),复发疝15例  相似文献   

11.
郭磊 《医药论坛杂志》2011,(12):122-123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后右侧腹股沟疝发病机率增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十人民医院2001年4月至2008年6月间阑尾切除术后发生右腹股沟斜疝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阑尾切除术后发生右侧腹股沟疝发病率7.84% (42/536),高于正常人群;其中阑尾切除术后27例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薄弱...  相似文献   

12.
小儿腹股沟疝都是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本资料回顾了我院2001年4月-2011年6月经外环入路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08例,均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男156例,女52例,男:女为4∶1.年龄1~6岁,双侧29例.单侧179例,其中左侧157例,右侧51例.疝囊未降入阴囊或虽降入阴囊但疝块较小,患儿无发生嵌顿,均为首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无张力性腹股沟疝修补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传统的腹沟腹疝的各种修补手术方法 ,都存在着共同的特点 ,即缝合处张力较大 ,容易导致疝复发 ,术后术口疼痛较剧烈 ,易出现尿潴留等。自 1999年 2月至 2 0 0 3年 5月对 166例斜疝和直疝 ,采用网片作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 ,改变传统的有张力的修补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病例中男 158例 ,女 8例 ;年龄 2 1~ 84岁 ,平均 45岁。来自农村参加重体力劳动的有 159例 ,占 90 % ,来自城市 7例。单侧斜疝 12 5例 ,双侧斜疝 6例 ,直疝 3 0例 ,传统手术后复发性斜疝 5例。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630例(共648侧).应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网塞及补片作为疝修补材料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原发性斜疝604例(其中双侧18例),原发直疝15例(其中2例为斜疝并存直疝,1例双直疝合并右斜疝),复发疝11例.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6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10 min,平均50 min;术后6~24h均下床活动.术后尿潴留29例,留置导尿管24h至1周;切口下脂肪液化6例;术后有异物感3例;复发2例(3侧),其中双侧出现感染并双侧复发1例;出现切口局部红肿11例;切口轻度异物感16例.术后平均8d出院.结论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腹股沟斜疝嵌顿78例手术治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股沟斜疝嵌顿是小儿外科急症,新生儿期斜疝嵌顿因不易及时发现常导致严重并发症,故逐渐被临床医师所重视。本文将我院1986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新生儿腹股沟斜疝嵌顿78例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其中男54例,女24例;左侧26例(33.3%),右侧50例(64.1%),双侧2例(2.6%)。年龄最小7天,最大28天,平均16天。发病至手术时间从数小时到4天不等,其中12小时以内40例(51.3%),12~24小时25例(32.1%),24小时以上13例(16.7%)。1.2临床症状恶心呕吐26例(33.3%);哭吵不安32例(41.0%);少动、拒乳13例(16.7%);腹胀,便秘,解暗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发热及感染情况,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选取2013-2015年在郑州儿童医院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围术期未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患儿2 309例,根据手术前后腋下体温变化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分析是否需要应用抗菌药物。结果:2 309例患儿中,左侧腹股沟斜疝871例,右侧腹股沟斜疝1 306例,双侧腹股沟斜疝132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发热52例(2.39%),双侧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发热8例(6.06%),均经物理降温或药物等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2013年、2014年、2015年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0.13%(1/785)、0.13%(1/753)、0.26% (2/771),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郾05),均符合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小于1% 的规定。结论:术后发热是机体对手术创伤性炎症的正常反应,是由于手术组织损伤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应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只有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热患儿才需要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正>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因其具有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目前已逐渐成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法[1]。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此手术方法治疗54例腹股沟疝患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68岁,平均52岁。原发性腹股沟疝45例,其中斜疝28例,直疝15例,双侧腹股沟疝2例。复发性腹股沟疝9例,其中斜疝5  相似文献   

18.
无排斥反应的疝环充填物和成型补片的问世 ,使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逐渐成为现代普通外科常规方法 ,也使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当日出院成为现实。我院自 1999年 5月~ 2 0 0 2年 3月 ,对 14 6例腹股沟疝患者实施了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其中 38例当日出院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全部为男性 ,年龄 2 5~ 6 7岁 ,中位年龄 5 4岁 ,6 0岁以上占 4 2 1%。原发腹股沟左侧斜疝 5例、右侧斜疝 18例 ,原发腹股沟右侧直疝 2例 ,复发腹股沟左侧斜疝 4例 ,右侧斜疝 9例。按疝的改良分型法[1] 分型 :Ⅰ型 5例 ,Ⅱ型 11例 ,…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82~2000年共行各种阑尾切除术约2万余例,其中随访病人1987例,术后发生右侧腹股沟疝8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在随访阑尾手术后病人发生腹股沟疝病例中,年龄最大87岁,最小者12岁,平均46岁,其中男63例,女26例,从术后至疝发生时间为3~17年(平均14年),其中直疝27例,斜疝62例。全部为右侧腹股沟疝。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下腹部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19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经外环腹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3年。结果手术时间为15~25min,留院观察时间3~7d,平均住院时间4d;无出血、睾丸回缩等并发症。全组病例平均随访18个月,4例患儿术后出现对侧腹股沟疝,2例巨大型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结论经下腹部横纹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患儿恢复快,手术安全、有效、简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