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与依那普利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功能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法舒地尔与依那普利联用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的肺功能、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相关生物学指标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VC、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的血浆内皮素-1(ET-1)、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ET-1、D-D、hs-CR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的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63%与对照组12.2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法舒地尔与依那普利联用治疗COPD伴肺动脉高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生物学指标,促进肺功能恢复,降低肺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法舒地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血浆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及内皮素-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例COPD合并P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用法舒地尔注射液20 m 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iv gtt,q24h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20m 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iv gtt,q24h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 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初始以及治疗15 d动脉氧分压(Pa 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平均肺动脉压(m PAP)及6 min步行试验变化、治疗有效率;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初始以及治疗15 d血清IL-1、IL-6、ET-1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Pa O2、Sa O2、平均肺动脉压、6 min步行试验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IL-1、IL-6、ET-1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IL-1、IL-6、ET-1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COPD合并PAH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法舒地尔注射液能有效降低COPD合并PAH患者血浆IL-1、IL-6及ET-1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 N 端脑利钠肽前体(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 COPD 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96例,其中常规治疗5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加用法舒地尔治疗46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免疫分析系统进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测定血浆 NT-proB-NP 水平;心脏多普勒超声估测出肺动脉收缩压( 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PAP),计算右心室 Tei 指数;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FEV1/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 FVC)等肺功能指标;监测动脉血 pH 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用药14 d 后观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及出院1个月后患者转归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 NT-proBNP、SPAP、Tei 指数和 PaCO2均降低,pH 值、PaO2、FEV1/预测值和 FEV1/ FVC 均升高(P ﹤0.05)。治疗后观察组 NT-proBNP、SPAP、Tei 指数和 PaCO2低于对照组,且pH 值、PaO2、FEV1/预测值和 FEV1/ FVC 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住院不良事件发生及患者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两组血 NT-proBNP 与 SPAP 和 PaCO2均呈正相关性(P ﹤0.05),与PaO2呈负相关性(P ﹤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法舒地尔治疗 COPD 合并肺动脉高压可有效改善肺动脉高压状态和肺通气障碍,缓解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瑞舒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8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法舒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肺循环指标、心室重构指标,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TRVmax)、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梗死(RVMI)高于对照组,静息状态平均动脉压(MPAP)、主动脉内径(AO)、右心室舒张末期基底横径(RV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肺循环指标,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蒙自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1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s-CRP、PCT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3,P<0.05)。治疗后2组血清hs-CRP、PCT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hs-CRP及PCT水平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对于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接受辅助同期治疗的109例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中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以传统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传统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气分析、心肺功能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H、PaCO_2、PaO_2、PEF、FEV1/FVC、左室Tei指数、右室Tei指数改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且总有效率(92.16%)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改善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效果明显,是COPD合并冠心病安全、可靠的辅助通气技术。  相似文献   

7.
郑院青  李雪  张倩 《安徽医药》2023,27(10):2033-2037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病人外周血中内皮素 -1(ET-1)、 C反应蛋白( CRP)和 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水平,分析预测 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 PAH)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 2018年 10月至 2021年 10月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接受治疗的稳定期 COPD病人 114例,根据病人是否合 PAH将病人分为 COPD组( n=72)和 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 n=4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白细胞( WBC)、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 H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白蛋白、总胆红素和血肌酐水平,并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PLR)。血气分析仪测定血乳酸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 NT-proBNP水平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CRP和 ET-1的水平。分析影响 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 ROC)曲线评估 CRP、ET-1和 NT-proBNP预测 COPD合并 PAH的临床价值。结果 COPD合并 PAH组与 COPD组相比,淋巴细胞和白蛋白水平降低, NLR、PLR、D-二聚体、血肌酐、乳酸水平增加, COPD合并 PAH组 NT-proBNP[523.25(184.20,1 460.36)ng/L]、 CRP[( 45.47(30.47,78.21)mg/L]和 ET-1[1 425.25(726.41,1 820.14)μg/L],高于 COPD组[ 523.25(184.20,1 460.36)ng/L、14.21(5.32,25.81)mg/L、752.58(501.32,814.72)μ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NT-proBNP、CRP和 ET-1水平增加为影响 COPD合并 PAH的危险因素( P<0.05)。 NT-proBNP、CRP和 ET-1联合检测预测 COPD合并 PAH的曲线下面积为 0.92,大于 NT-proBNP、CRP和 ET-1的单独检测 0.77、0.78和 0.86(Z=6.25、5.96、3.96,均 P<0.05)。结论 NT-proBNP、CRP和 ET-1水平增加是 COPD合并 PAH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 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高于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糖类抗原125(CA125)、D-二聚体(D-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60例, 依据是否合并呼吸衰竭, 将其分为观察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60例、对照组(AECOPD非呼吸衰竭)100例。观察组男40例, 女20例, 年龄56~85(67.54±5.67)岁, COPD病程2~16(5.03±1.49)年。对照组男65例, 女35例, 年龄57~84(66.94±5.61)岁, COPD病程2~17(5.12±1.57)年。检测两组酸碱(pH)值、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血清NLR、PCT、D-D、CA125水平, 并对上述水平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PaCO2水平较高, PaO2水平、FEV1%、pH值较低(t=30.19、24.53、18.72、27.24, 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评估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前白蛋白(P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住院的80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检测并记录80例COPD患者在急性期及稳定期的PCT、hs-CRP及PA水平;将2014年8月—2015年12月间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OPD急性期PCT及hs-CRP含量最高(P<0.05);急性期PA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hs-CRP及PA水平和COPD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其动态变化可评估COP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收集本院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治疗,观察组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速(PEFR)肺功能指标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RR)、心率(HR)等指标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VC、PEF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aCO2、RR、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BiPAP模式,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SIMV联合PSV模式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刘敏  邸亚丽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284-3286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血浆硫化氢(H2S)和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方法10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两组共治疗14 d。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血浆H2S和NT-proBNP。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高于对照组的86.3%(χ2=4.046,P<0.05)。两组治疗后MPAP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7.246,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H2S均有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t=2.856,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10.706,P<0.05)。结论法舒地尔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H2 S和NT-proBNP。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价值,以期为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祛痰止咳、抗感染,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机械通气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患者的凝血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凝血指标、动脉血气指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TT、APTT、FIB、D-二聚体、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FIB(r=-0.311,P<0.05)、D-二聚体(r=-0.325,P<0.01)与PaO_2呈负相关;血浆FIB(r=0.550,P<0.01)、D-二聚体(r=0.577,P<0.01)与PaCO_2呈正相关;PT、APTT、TT与PaO_2、PaCO_2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能明显降低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提高PaO_2,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 通过观察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与脑利钠肽(BNP)、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PAH发病机制。方法 测定92例PAH患者和50例健康者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血浆BNP、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结果 PAH患者的血浆BNP、ET-1、血清hs-CRP和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N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AH患者的PASP与血浆BNP(r=0.574)、hs-CRP(r=0.423)、ET-1(r=0.402)和TNF-α(r=0.366)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N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78)。结论 PAH的发生发展过程是BNP、内皮系统和炎性反应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周芳 《安徽医药》2018,22(1):159-162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治疗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8例CHD合并D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均保持一致,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80 mg·d-1,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10 mg·d-1,疗程3个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检测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ET-1、IL-6、MMP-9检测值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NO检测值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值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LVEF值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cr、24 h尿蛋白值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米沙坦治疗CHD合并DN患者的效果优于依那普利,能够更显著的改善内皮功能、心功能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32只分为正常对照3周组(C3),PH模型3、6周组(P3、P6)及法舒地尔治疗组(F6)各8只,F6组给予法舒地尔腹腔内注射治疗。实验后测定右心室收缩压(RVSP)及血浆内皮素-1(ET-1),观察肺小动脉内皮病理变化。结果 P3组较C3组的RVSP、ET-1明显升高,P6组较P3组继续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6组与P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P6组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6组较P3、P6组内皮细胞相对完整,管腔狭窄则显著减轻。结论法舒地尔能降低RVSP、ET-1水平,显著改善PH大鼠肺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类联合肾上腺素能β激动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AECOPD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调查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不良反应、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联合用药组治疗后1秒用力呼气量、肺总量、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和St George呼吸疾病问卷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6个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和St George呼吸疾病问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类联合肾上腺素能β激动剂治疗可有改善AECOPD患者的肺功能、炎症状态、病情、生活质量和提高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陕西省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IL-1)、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hs-CRP、IL-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ET-1、VEGF水平高于治疗前,NO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尤瑞克林应用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当归注射液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收缩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当归注射液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病人内皮素 1(ET 1)、血管紧张肽Ⅱ (AT Ⅱ )、内源性洋地黄 (EDF)和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伴肺动脉高压 60例 ,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30例。当归组 [男性 2 1例 ,女性9例 ;年龄 ( 60±s 7)a]给予 2 5%当归注射液 2 50mL静脉滴注 ,qd× 10d ;对照组 [男性 2 0例 ,女性10例 ;年龄 ( 60± 8)a]给予静脉滴注 5%葡萄糖注射液 2 50mL ,qd× 10d。结果 :当归治疗后ET 1,ATⅡ和EDF分别降低 ( 2 0± 6) % ,( 36± 9) %和 ( 38± 11) % ,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也降低 ( 17±5) %和 ( 2 7± 8) % ,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意义或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当归能减少COPD伴肺动脉高压病人机体ET 1,AT Ⅱ和EDF的合成和释放 ,使肺动脉压降低 ,改善肺循环。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血液凝血系统功能的改变。方法采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2例、稳定期患者25例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测定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组与稳定期组比较,D-二聚体、Fb、PT、APTT、TT间差异无显著性。较正常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和Fb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COPD重度患者与轻中度患者间比较,D-二聚体和Fb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凝血系统加强,抗凝系统减弱,存在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定量分析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S)和应变率(SR)及法舒地尔治疗对PAH患者右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PAH组17例,临床确诊为PAH且具有右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收缩压( PASP)>35 mm Hg.对照组20例,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右房左右径(RA)、右室左右径(RV)、主肺动脉内径(MPA)、有室壁厚度(RVWT)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STI测量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峰值S、SR,比较上述参数在2组间有无差异,以及应用法舒地尔治疗前后PAH患者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PAH组RA、RV、MPA、RVWT均增大,RVEF减小(均P<0.01),PAH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峰值S、SR,室间隔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峰值S和室间隔基底段收缩期峰值SR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PAH患者应用法舒地尔治疗2周后,PASP、RA、RV 降低(P<0.O1),RVEF较用药前增高(P<0.05),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峰值S、SR及室间隔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峰值S和室间隔基底段收缩期峰值SR较治疗前增加(P<0.01或P<0.05).结论:通过STI技术能敏感、准确地反映法舒地尔治疗前后PAH患者右室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情况,是评价PAH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