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血小板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血小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作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血小板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反应机制及改善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途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血小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作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血小板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反应机制及改善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途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体外评价方法,用特异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的单克隆抗体SZ-21以固相放射免疫法对人血清白蛋白、人血纤维蛋白原及鼠尾胶原镀膜材料管表面粘附血小板进行定量测定。 试验结果说明本研究建立的新方法可快速、准确、定量地测定生物材料吸附血小板的性能,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生物材料对蛋白抗原决定簇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生物材料体外的血液相容性评价中,血小板计数是常规指标。但通常血液与材料接触前后的计数无法区别是由于血小板粘附或聚集而减少的数量。本文把Wu和Hoak用病人血定量测定循环的聚集血小板方法加以改进,建立了一种能区别血小板粘附及聚集的新方法。作者用EDTA使血小板分散,防止其聚集并用EDTA福尔马林混合液将聚集的血小板固定.对血液和数种聚酰胺材料接触前后的血小板进行了四项指标测定:En及Et分别为与材料接触前和后血液中加EDTA的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5.
聚醚砜中空纤维透析膜血浆分离器的血液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通过溶血试验、动态凝血时间试验、体外动脉血栓形成试验及血小板粘附试验,综合评价了聚醚砜中空纤维透析膜血浆分离器的血液相容性,结果显示该材料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提出由四个体外和半体内试验综合评价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体系,同时用此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了六种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聚氨酯材料和一种硅橡胶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四参数综合评价体系可较真实地评价生物材料对血液的急性反应,并可对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进行粗筛。  相似文献   

7.
背景:专家们认为改善抗凝血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可以明显提高抗凝血生物材料的抗凝血性能。 目的:评价聚酯类和钛类抗凝血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方法:以文献检索的方法探讨聚酯类和钛类抗凝血生物材料对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白蛋白、纤维蛋白以及凝血因子等的影响,并通过溶血试验、动态凝血试验、血小板黏附试验、血清蛋白吸附试验、复钙试验以及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等分析聚酯类和钛类抗凝血生物材料的抗凝血性能,从而评估聚酯类和钛类抗凝血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聚酯类抗凝血生物材料及钛类抗凝血生物材料的溶血率明显降低,血小板黏附较少,白蛋白的吸附量增加,纤维蛋白原的吸附明显减少,复钙时间及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表现出较高的抗凝血性能,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是较为理想的抗凝血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8.
生物相容性一直是生物材料应用于医疗器械的重点研究内容。但是目前国内外标准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影响了生物材料的研究。近年来趋于对生物材料进行综合评价,本文以复钙时间、血小板黏附以及血浆蛋白的量等实验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探讨了综合评价抗凝血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物材料表面粘附的血小板形态变化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狗的股动静脉短路半体内循环试验,使12种高分子材料与血液接触,然后对材料表面粘附的血小板形态结构进行大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粘附的血小板并不一定都发生变性(即被激活);在早期粘附的血小板中大多未变性,在血流作用下,其中许多又重新返回血流,并不导致血栓形成。因此目前流行的把粘附血小板数目作为评价血液相容性的指标有一定局限性,会出现假阳性,而应该把变性的血小板数目作为评价指标。作者把血小板形态变化分成五型和十二个亚型,提出了半定量评价变性血小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血栓形成及凝血发生机制、目前提高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技术、血液相容性的研究及评价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另外,还分析了当前血液相容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将来从分子水平上设计新型血液相容性生物材料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在体外血液循环中切变率50~4,000s~(-1)范围内对三种管径相同的生物材料表面与血液相互作用后的测定结果。作者采用~(125)I标记的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SZ-21)测定血小板粘附数量及用“凝血自动分析仪”测定了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激活的变化。 本研究发现,在生理切变宰范围内的血液参数变化并不与切变率的增加成正比,而是存在着两个使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指标发生突变的“临界切变率”,当切变率超过2,500s~(-1)后产生血液参数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2.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体外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体外实验因其快捷、方便、特点 ,通常被用作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评价的初步筛选实验。在体外血液相容性评价中 ,需选用合理的血液与材料接触模型、敏感而又特异的检测指标 ,在整个实验中尽量避免外界非待测材料对血液的激活作用。另外接触时间、接触方式、切变率以及参照材料的选择等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近年来 ,体外评价方法虽已取得很大进展 ,但仍有待于标准化 ,以更有效地评价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评价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材料从本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已发展到了第三代,即高功能医用生物材料阶段。用于心血管系统的生物材料在研制时及临床使用之前,首先要准确地评价其与血液接触后的血液相容性。六十年代初,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率先对用于人工器官的生物材料进行了血液相容性评价,但由于多年来对凝血及抗凝血机理还末完全了解,故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统一的血液相容性评价体系,各试验室采用的评价方法、途径各不相同,评价结果也相差甚远,无法相互比较。NIH1985年最新版的“血液与材料相互作用指南”一书对以前的血液相容性评价方法已做了较全面的  相似文献   

14.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对生物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是组织因子凝血途径的主要抑制因子,具有抑制组织因子、凝血因子VIIa、和Xa的功能。我们以前的研究显示TFPI在体外可以明显延长被修饰材料表面的凝血时间,在体内显著减少材料表面的血栓形成。本文观察了TFPI包被对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TFPI处理后,上述两种材料表面的血小板粘附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提示TFPI可通过抑制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粘附起到改善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研究三种血浆蛋白(γ—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在医用硅橡胶材料表面吸附的半体内同位素标记评价方法,同时由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的数量和形态变化,从而评价国内外三种医用热硫化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CHGB和DCGBE二种材料血液相容性相近,而STGB材料血液相容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丝素纤维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生物材料方面应用广泛,如医用缝合线、血管支架等。丝素纤维材料作为血管移植物进入人体后,细胞粘附往往不能达到预期,从而引起血栓,造成失效。该文综述了影响生物材料表面细胞粘附性的因素、提高丝素纤维材料表面细胞粘附性的改性方法以及细胞在生物材料表面粘附性能的评价方法。期望为进一步拓展丝素纤维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血液相容性是生物材料研究领域里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血液相容性是一个涉及血液和生物医学材料表面作用的复杂现象 ,影响因素繁多。对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的测试和评价同样是一个复杂问题 ,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和方法。本文以聚氨酯为例 ,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概念、生物医学材料表面和血液的相互作用以及评价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离子束合成Ti—O薄膜对热解碳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离子束增强沉积在低温各向同性热解碳表面进行了Ti-O薄膜合成研究,获得了化学计量比及非化学计量比的TiO2薄膜,采用动态凝血时间测定、血小板粘附行为研究、全血动态接触研究、溶血率测定等方法进行了血液相容性评价,用声发射薄膜结合力测定、针盘磨损试验及显微硬度分析研究了热解碳表面薄膜的力学性质。研究表明,经Ti-O薄膜沉积,热解碳的血液相容性和表面力学性质获得了改善,提出了血液相容性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的进步,包括人工血管在内的生物材料在人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中越来越重要.用于心血管系统的生物材料在研制时和临床使用之前,首先要准确评价其与血液接触后的血液相容性.早在六十年代初,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就对用于人工器官的生物材料进行血液相容性评价[1],但由于凝血及抗凝血机理未完全明了,故现在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血液相容性评价体系,各实验室采用的评价方法、途径各不相同,评价结果也相差甚远,故无法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20.
RGD肽与生物材料的内皮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材料的表面内皮化可以明显改善材料的血液相容性,促进各种生物材料,尤其是心血管移植物的临床应用,种植内皮细胞在生物材料表面的贴附及生长状况是决定内皮化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RGD是许多粘附蛋白所共有的高度保守氨基酸序列,这一序列在介导细胞粘附,迁移及生长方面起重要作用,我们综述了RGD与整合素受体的相互作用,RGD生物活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它在生物材料内皮化方向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