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龙胆斑枯病是龙胆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及实验室研究,探讨了龙胆斑枯病的发病规律及病害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从农业措施、土壤与种苗处理、化学农药防治和中药防治等角度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研究表明:黑龙江龙胆斑枯病的病原菌为Septoria mi- crospora speg.和Septoria gentianae Thum.;农学措施防治研究表明优质健壮种苗、较高的栽培密度、与高杆作物间作可有效缓解龙胆斑枯病;就有效成分而言,獐牙菜苦苷含量与病情之间无明显规律性,但龙胆苦苷含量随病情指数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植物新农药防治龙胆斑枯病药效试验表明,9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龙胆斑枯病病菌(Septoria microspora Speg.)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病害流行预测,防治指标研究,以及农业防治措施、种子处理、植物源药剂防治龙胆斑枯病,探讨了人工种植龙胆斑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发现了黑龙江省龙胆斑枯病病原菌(Septoria microspora Speg.)的两个新变种.建立了龙胆斑枯病病情随时间进展数学模型,同时建立防治指标模型d<,ET>=[-ln(123.24PV-100W/82.74W)/0.041 71-MR]·Q.农业防治措施表明优质种苗、秋季移栽、较高的栽培密度和轮作可起到一定防病作用;采用中药蛇床子制剂和施加乐、甲基托布津等处理种子可以杀灭种子上病原菌;对9种中药提取物进行药效学试验表明,川楝子、蛇床子、白鲜皮等中药提取物都有较好的防治龙胆斑枯病效果;由此构成龙胆斑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龙胆斑枯病对龙胆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龙胆斑枯病对龙胆产量及龙胆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同一等级龙胆种苗移栽 ,秋季调查每株病情 ,测定产量 ,采用HPLC法测定龙胆苦苷类成分含量。结果 :产量随病情加重而下降 ,在病情指数大于 60时 ,产量下降明显 ,龙胆苦苷类成分含量在病情指数大于 70时开始下降。结论 :龙胆斑枯病病情较重时才造成较大产量损失和质量下降 ,龙胆斑枯病病情指数小于 60时对龙胆生产造成损失很小。  相似文献   

4.
龙胆斑枯病的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用药剂防治龙胆斑枯病.方法:移栽前以不同药剂处理种苗,田间发病后调查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在龙胆斑枯病发病期间,以不同药剂进行喷雾防治.结果:以甲其托布津600倍液和700倍液浸种苗12h后移载,防治效果最佳;田间药效筛选表明,以百菌清500倍、甲基托布津500倍、杀毒矾500倍防治效果最佳,经5次用药,于9月中旬把龙胆病情指数控制在60以下.结论:采用药剂处理种苗,结合田间施药防治可有效的防治龙胆斑枯病,使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药剂浸苗及田间用药防治龙胆斑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新的化学药剂防治龙胆斑枯病。方法在移栽前采用不同药剂对种苗进行处理以及发病后采用不同的化学药剂对龙胆斑枯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通过病情调查,评价防治效果。结果田间防治试验以丙环唑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种苗处理以施佳乐800倍液浸种苗4 h后移栽,防治效果最佳。结论通过种苗处理和发病后的化学防治,对龙胆斑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19个不同产地秦艽等龙胆属植物根部龙胆苦苷的含量,并分析其与土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胆苦苷的含量,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碱解扩散法和碳酸氢钠法分析其生境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龙胆苦苷含量在秦艽等龙胆属植物种间及种内不同产地间差异显著;秦艽根中龙胆苦苷含量与土壤中有效铁、有效锰和速效磷的百分含量成正相关,小秦艽根中龙胆苦苷含量与土壤中速效氮百分含量成正相关,与有效锰、有效铁和有效铜百分含量成负相关;秦艽、小秦艽根中龙胆苦苷含量与pH值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龙胆苦苷含量与土壤部分理化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各种之间又有所不同,因此在引种栽培时要充分考虑种质的因素,选择适合于不同种龙胆苦苷积累的土壤条件是培育优良秦艽原植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鉴定粗糙龙胆斑枯病特异性的病原菌,为改进农业防治和中药防治等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黑龙江省北安、七台河、佳木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四个不同地区的龙胆斑枯病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分别得到15、9、12、8个菌株,总计44株病原菌,利用GC—MS气质联用色谱法检测菌株全细胞脂肪酸并进行聚类分析和DNA分子生物学标记技术进行系统地鉴定。结论:北-11022、七-31022两菌株与Septoria microsporaSpeg在化学特性、DNA分子标记方面不能聚为一类,并各为一类,且形态上存在差异,但均属于Septoria micmspora Speg.种下的两个变种,分别为新变种Septoria microspora(Speg)var.sp.X.J.Wang和新变种Septoria micmspora(speg)var.sp.S.F.Wang.。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龙胆色差值及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的含量,将代表颜色的外观指标值与代表质量的内在含量指标值相关联,探讨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之间的相关性,为常用中药龙胆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色差仪对龙胆粉末进行测定,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龙胆含量测定项下方法,采用HPLC进行测定,通过SPSS 21.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与L*(代表颜色深浅),E*ab(色差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 01),表明在一定程度上,L*,E*ab值越大,龙胆苦苷含量越高;而龙胆苦苷含量与a*(代表颜色红绿色度),b*(代表颜色黄蓝色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0. 01),表明在一定程度上,a*,b*值越小,龙胆苦苷含量越高。结论:龙胆外观颜色与有效成分龙胆苦苷含量有关,且颜色偏浅黄色的龙胆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质量相对较好。通过色差仪对龙胆色差值进行测定,快速预测龙胆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可为该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栽培条叶龙胆各形态类型龙胆苦苷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条叶龙胆栽培种群中形态变异与根中龙胆苦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探讨条叶龙胆有效成分高含量育种的可行性。方法 :自条叶龙胆栽培种群中选出 5个形态类型 ,即正常 (野生 )型、白花型、粗根型、宽叶Ⅰ型和宽叶Ⅱ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中龙胆苦苷含量。结果 :不同类型之间的龙胆苦苷含量差异较大 ,以粗根型为最高 ,其他依次为正常 (野生 )型、宽叶Ⅰ型、白花型、宽叶Ⅱ型 ;而同一类型的根系中龙胆苦苷含量与根龄呈正相关 ,即 3龄根 >2龄根 >1龄根。结论 :栽培条叶龙胆在形态上发生明显变异的同时有效成分含量亦发生显著变化 ,进行高含量育种是可行的 ,可以以某一形态性状作为高含量育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三花龙胆和东北龙胆中龙胆苦苷的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蔚新  沈志滨  薛宝玉 《中草药》2004,35(5):521-522
三花龙胆Gentiana triflora Pall.、东北龙胆G.manshurica Kitag.属龙胆科,为“泻肝火、清湿热、健胃”的常用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龙胆苦苷。本实验通过对龙胆地上器官和地下器官中不同部位、不同采收期的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探讨龙胆中有效成分积累的规律,同时对评价龙胆的质量和生产中最佳采收期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药龙胆的传统应用和现代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敏敏 《中医药导报》2007,13(10):100-102
以国内有关文献为依据进行整理和归纳。系统总结龙胆中药的传统应用、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中药药效学、中药制剂、中药临床等方面的研究概况。研究发现:目前关于龙胆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严龙胆的质量评价、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欠缺,值得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防止以人参(生晒参、白参)伪充西洋参使用,避免发生副反应.方法 利用性状鉴别和荧光鉴别区分人参与西洋参.结果 在遮光条件下用紫外光灯(254 nm)观察荧光色泽,西洋参的断面木质部显蓝紫色荧光,生晒参的断面木质部显蓝色荧光,白参的断面木质部显亮蓝色荧光.结论 利用性状鉴别法和荧光法鉴别人参与西洋参,操作方法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国内当归、黄芪和党参3种中药国家科技成果研究的基本现状,揭示其文献和研究内容等方面的特征,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借助计算机的分类、统计功能,按成果的基本情况、成果的研究内容、成果的评价与应用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3种中药国家科技成果,甘肃、河北、山东等地排在前列,成果主要由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部门承担,成果课题的来源主要为地方计划和自选课题,成果研究内容主要分布在药物疗效、药物制剂、栽培、贮藏加工等领域。结论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知网版)中,3种中药国家科技成果增幅缓慢,成果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成果转化率低,数据库中一些成果项目的数据缺失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附子甘草配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亭  徐暾海 《中草药》2009,40(8):1332-1334
附子和甘草均为常用中药,临床上配伍应用非常广泛.将从"减毒"和"增效"2个方面综述近年来附子、甘草配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对近年研究成果的综合和分析提示,甘草所含的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对附子发挥"减毒增效"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附子配伍甘草减毒的机制可概括为煎煮过程、用药过程两个环节;而二者配伍的增效作用则主要表现为各自有效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然而,二者配伍的具体物质基础和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甚至有相左的研究结果出现,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青木香与其替代药材土木香对大鼠肾脏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青木香和土木香的毒性,为临床土木香替代青木香提供实验数据。方法:灌胃给予大鼠2.5 g·kg-1的青木香或2.5 g·kg-1的土木香,共6个月,停药恢复1个月。分别于药后第3,6个月和停药后1个月,测定大鼠的血液学、血生化等指标,并对肾脏、肝脏、胃和膀胱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青木香组大鼠肾脏出现严重的肾小管萎缩、坏死,尿素氮在3,6个月以及恢复期时分别达到9.17,12.69, 14.71 mmol·L-1,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值在恢复期时高达31.85 U·L-1,病理检查发现肝、肾均有坏死现象,胃和膀胱均发生癌变。而同剂量土木香组大鼠的血液生化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变,组织器官也未发现明显病理改变。结论:青木香具有强烈的毒性,能损害大鼠的肾脏和肝脏,并引起胃和膀胱的肿瘤,不能在临床上继续使用;土木香在本试验中末显示有明显的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16.
粉防己及其替代广防己的安全性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以粉防己替代广防己,但有三点值得注意:1)粉防己中硝基菲类物质的分布特征;2)马兜铃酸Ⅰ以外的其他马兜铃酸类及其衍生物的毒性特性;3)粉防己急性毒性大而快,是否与粉防己与硝基菲类物质叠加的毒性有关。为科学评价粉防己及其替代广防己的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药和中西药结合治疗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中药丹参、黄芪、雷公藤及西药氢化考的松、硫唑嘌呤及硫唑嘌呤加雷公藤对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分为8组。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70只形成博莱霉素肺纤维化模型;其中10只作为模型对照组,其余60只均分为6组,于灌注博莱霉素第15天开始分别使用丹参、黄芪、雷公藤、氢化考的松、硫唑嘌呤、硫唑嘌呤加雷公藤治疗,持续14天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作病理切片,进行光镜组织病理学评价及电子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客观评价疗效。结果:丹参疗效居首位,氢化考的松次之,黄芪居第3位。硫唑嘌呤有一定疗效,硫唑嘌呤联合雷公藤治疗后大鼠肺纤维化加重。结论:丹参治疗肺纤维化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茜草饮片炒炭前后止血机制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茜草及茜草炭止血作用机制。方法:比较茜草和茜草炭对小鼠凝血时间、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毛细血管通透性、肝素和华发林所致病理性出血模型以及大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结果:茜草和茜草炭均能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均能明显缩短大鼠TT、PT、APTT,但茜草炭作用强于茜草。茜草大小剂量和茜草炭饮片大剂量能提高小鼠血小板计数,明显对抗肝素及华发林的出血作用,茜草作用强于茜草炭。结论:茜草主要通过提高血小板计数,对抗肝素及华发林的出血来发挥止血作用;茜草炭主要通过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缩短TT、PT、APTT来发挥止血作用;茜草和茜草炭的止血作用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9.
应用热分析法鉴别根茎类药材及其提取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维峰  刘益  王玉蓉  王迎雪 《中成药》2008,30(1):99-102
目的: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别对不同产地的丹参、甘草和赤芍的粉末、醇提物和水提物进行分析鉴别。方法:以参比物为α-Al2O3,在静态空气气氛条件下,固定DSC量程、升温速率和温度范围,根据图谱峰形和特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丹参、甘草、赤芍的原药材粉末、醇提物和水提物吸热峰和放热峰位置略有不同,但来自两种产地的DSC图谱峰形基本一致。结论:实验初步表明DSC法具有试量微样化、不用溶剂、曲线易于解析、快速简便等优点,可作为根、根茎类药材及其提取物的鉴别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