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弥漫性肉芽肿,其诊断可根据临床、放射学、生物学、免疫学和组织学资料的综合。临床和放射学标准:①结节病是一种能侵犯任何器官的系统性疾病,然而好侵犯周围和纵隔淋巴结、肺、肝、脾、眼、腮腺和皮肤。纵隔肺部最常见,放射学表现为孤立的二侧纵隔淋巴结病;或为肺实质弥漫性浸润(网状小结,小结),单独的或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头皮包块3个月,右侧肺癌1年余,纳差10天入院。患者1年前因脑梗塞在我院住院期间行肺CT扫描发现右肺下叶肺癌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咳嗽,无咳痰、发热及胸痛。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右肺触觉震颤减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胸部CT特点。方法13例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行胸部CT检查。结果胸部CT显示:病灶主要位于两肺下叶及右肺中叶者8例,主要位于两肺上叶者5例,均为双侧发病;纵隔/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4例,伴钙化3例;结节状密度增高影8例,类圆形磨玻璃密度影7例,小叶中央结节及树芽征5例,合并支气管扩张4例,合并条索影13例,合并胸膜增厚5例,合并网格影(叶/段分布的蜂窝状影)4例,合并空洞2例。结论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及类圆形磨玻璃密度影较具特征性,病变多位于两肺下叶及右肺中叶,多为双侧发病,常伴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条索影、支气管扩张、小叶中央结节及树芽征、胸膜增厚,是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胸部CT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头皮包块3个月,右侧肺癌1年余,纳差10天人院。患者1年前因脑梗塞在我院住院期间行肺CT扫描发现右肺下叶肺癌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咳嗽,无咳痰、发热及胸痛。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右肺触觉震颤减弱,叩诊浊音,听诊右下肺呼吸音低,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皮肤科情况:头皮可见包块,质软,触之易出血  相似文献   

5.
61岁男性患者,面部红斑6个月、加重泛发四肢伴四肢肌肉酸痛3个月。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Ⅳ级。皮肤科情况:双眼睑水肿性紫红斑,全身泛发水肿性紫红色鳞屑性斑片,指关节伸侧可见紫红色扁平Gottron疹。胸部计算机断层增强扫描示:前纵隔肿瘤。纵膈肿物切除术后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示前纵隔胸腺瘤(B2型)。诊断:①皮肌炎,②胸腺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0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12例患者行胸部增强扫描,9例行腹部平扫,6例行两到三期腹部增强扫描,观察患者的肺内病灶、纵隔肺门病灶情况、腹部各器官病变情况。结果胸部CT扫描显示20例患者均有肺内结节,其中12例可见气囊状空洞性结节,4例为空泡状结节,6例呈毛玻璃样模糊影,3例为微小结节,6例为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且增强扫描显示均有不同程度强化,3例伴有少量胸腔积液,2例伴有心包积液,1例有条带影。腹部CT提示7例肝脾脏肿大,2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为肾内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腹水,腹部增强扫描提示5例呈环状强化。结论肺内结节、肺内实变、空洞性病灶并腹部CT扫描多处器官淋巴结肿大提示艾滋病患者有很大可能患有播散性隐球菌病,可以提早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例纵隔念珠菌病的免疫抑制病例使用氟康唑(fluconazole)治疗的经验。患者36岁,男性,由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进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术。术后恢复期发生3次肺排斥反应(第8、26和31天)。每次排斥反应用甲基强的松龙(10mg  相似文献   

8.
中心型肺癌和/(或)肺门、纵隔琳巴结转移灶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面部肿胀,起初时肿时退,甚似血管性水肿,易误诊,耽误治疗,导致预后不佳,值得注意.我们于1990年8月遇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和肺淀粉样变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原发性皮肤并肺淀粉样变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病人皮肤主要表现为网状褐色斑、苔藓样变和结节,皮损组织病理见均质嗜伊红物质沉积于真皮乳头和网状层,刚果红染色阳性;肺部CT显示结节、纤维状条索、斑片状高密度影、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节切除后,病理结果显示淀粉样变。结论混合型皮肤淀粉样变临床少见,并发临床罕见的结节型肺淀粉样变,诊断依靠病理活检,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但抗炎、抗菌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的226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CT扫描和腹部超声影像学表现。结果 81.9%患者CD4+T淋巴细胞50cells/μl。82.7%患者胸部CT异常,胸部CT表现为肺野斑片状浸润阴影或局限性肺实变(45.6%)、结节影(11.9%)、毛玻璃改变(11.5%),弥漫性粟粒样病变(8.4%)、结节状肿块影(5.3%)。伴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45.1%),胸腔积液(23.5%),空洞病灶(8.0%)。90.3%患者腹部B超异常,腹部超声显示脾脏肿大(63.7%),腹腔淋巴结肿大(58.0%),肝脏肿大(20.8%),腹腔积液(13.3%)。3.5%患者头颅CT异常,表现为脑室扩张或颅内低密度影。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多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50cells/μl的患者,常同时出现胸部和腹部影像学异常,少数出现头颅影像学异常。胸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浸润阴影或局限性肺实变,部分表现为结节影、毛玻璃改变、粟粒样病变、结节状肿块影。常伴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较少形成空洞病灶。腹部超声常表现为肝脾肿大和腹腔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1.
卡氏肺孢子虫是一种真核条件致病性微生物,感染艾滋病、器官移植、肿瘤等免疫抑制患者,可引起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卡氏肺孢子虫在分类学上地位一直存在争议,多认为应归类原虫或真菌。80年代末,卡氏肺孢子虫基因分子生物研究不断深入,一系列研究结果均支持卡氏肺孢子虫是真菌的观点。对卡氏肺孢子虫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也取得一些进展,如对不同宿主源的卡氏肺孢子虫核型建立,和基因组中一些特异序列的克隆和测序。此外,聚合酶链反应的应用,对卡氏肺孢子虫的检测和流行病学研究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皮肤隐球菌病一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患者男,58岁。因非何杰金淋巴瘤11年,高热,面部肿物10余日,急诊于1994年6月29日入院。患者于1983年因纵隔肿瘤作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非何杰金淋巴瘤属于淋巴细胞性淋巴瘤。以后长期、定期接受化疗(采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泼尼松等抗肿瘤药物联合化疗),放疗(双侧颈部淋巴结接受放射线45Gy,双腋下50Gy,腹部80Gy,纵隔40Gy,腹股沟55Gy,累计270Gy),导致全血下降,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经常感染,发热。长期以来接受中医中药扶正、驱邪、补气、补血治则加以辩证施治。接受转移…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系统性马拉色菌感染。患者男,45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全身关节疼痛,躯干和四肢出现红斑结节及双肺纵隔病变,从患者的皮损组织、前列腺液分离并鉴定出马拉色菌。诊断为系统性马拉色菌感染。采用泼尼松,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儿童坏疸性脓皮病2例报告周再高,蓝海梅,谭仲楷(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510515)例1:范某,男、4岁。患儿于1995年4月开始发热、咳嗽、咳痰,以“肺纵隔结核”给于抗结核治疗。5月份双下肢小腿胫前各出现一米粒大小红色丘疹,随后形成脓疱,抓破后...  相似文献   

15.
益气败毒汤对B16黑素瘤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败毒汤对B16黑素瘤小鼠肿瘤肺转移及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C57BL/6近交系小鼠分为3组,每组20只,均予B16黑素瘤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建立B16黑素瘤小鼠肺转移模型。分别设益气败毒汤56g生药/kg组、环磷酰胺(CTX20mg/kg,连用3天)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3组均连续胃管给药20天,停药次日经股动脉放血处死,压片法计数肺组织肿瘤转移灶,免疫组化法观察肿瘤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和E-cad-herin的表达,ELISA法检测治疗后小鼠血清中S100B蛋白的变化。结果CTX组小鼠肺转移的肿瘤数为52±22个,益气败素汤组为79±20个,生理盐水组为108±26个,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益气败毒汤治疗组小鼠肺转移的肿瘤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P<0.05);CTX及益气败毒汤经胃管给药治疗后,小鼠肺肿瘤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表达强度明显增强,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CTX组和益气败毒汤组间nm23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cadherin在所有组织中均不表达;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CTX和益气败毒汤经胃管给药治疗后,小鼠血清中S100B蛋白的值虽有所减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益气败毒汤具有抑制B16小鼠黑素瘤肺转移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调节nm23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皮肌炎伴发肿瘤及死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皮肌炎致死和伴发肿瘤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年~ 2 0 0 3年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组后用 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年龄、Gottron丘疹、吞咽困难在皮肌炎伴发肿瘤中有显著意义 ;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肌肉萎缩、肺纤维化、心脏受累在导致皮肌炎 1年内死亡中有显著意义。结论 高龄、Gottron丘疹、吞咽困难预示皮肌炎伴发肿瘤的可能性大 ;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肌肉萎缩、肺纤维化、心脏受累提示皮肌炎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7.
卡氏肺孢虫是一种真核条件致病性微生物,感染艾滋病,器官移植,肿瘤等免疫抑制患者,可引起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卡氏肺孢子虫在分类上地位一直存在争议,多认为应归类原虫真菌。80年代末,卡氏肺孢子虫基因分子生物研究不断深入,一系列研究结果均支持卡氏肺孢子虫是真菌的观点。对卡氏肺孢子虫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对不同宿主源的卡氏肺孢子虫核型建立,和基因组中的一些特异序列的克隆和测序。此外,聚合酶链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7岁,因持续发热伴咳嗽,恶心,呕吐3个月,外阴部赘生物2个月,于2004年10月25日就诊于我科,患者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不规则发热,体温37.5-39.5℃,伴有咳嗽、恶心、呕吐,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胸部X线牌检查示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予以输液等对症处理,效果不佳。2个月前发现阴茎包皮上有灰褐色丘疹,渐增大,增多,融合成乳头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副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1例原发性肺副节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原发性肺副节瘤的组织学改变类似于其他部位的副神经节瘤。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Syn、NSE、Cg,A、S-100、GFAP均阳性,CK、EMA、CEA、HMB-45、CD34、CD68和CD99均阴性。结论副节瘤是一种起源于副神经节的肿瘤,较少见。而原发性肺副节瘤极为罕见。呈侵袭性生长,有低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及影象学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2018年6月因咳嗽、咳痰、气短就诊于我院呼吸科,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不规则团块影,约4.8 cm×4.4 cm,边缘多发毛刺,右肺多发软组织结节,左肺多发微小结节灶,右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影,右侧胸腔内见积液影(图1a)。胸腔穿刺置管引流,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病理:胸水离心石蜡包埋查见腺癌细胞,免疫组化:BerEP4(+),CK5/6(-),CK7(+),TTF-1(-),WT-1(-),Calre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