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β-微管蛋白Ⅲ在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LACC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情况,分析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与紫杉醇新辅助化疗(NACT)的疗效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47例LACC中,NACT有效率为72.3% (34/47).β-微管蛋白Ⅲ阳性表达率为72.3%(34/47),其中表达(+)者占40.4%(19/47),(++)者占12.8%(6/47),(+++)者占19.1%(9/47).β-微管蛋白Ⅲ高表达患者NACT有效率为46.7%(7/15),低表达患者为84.4%(27/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β-微管蛋白Ⅲ在LACC组织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性相关(P=0.021),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相关(P=0.822、0.336、0.839).结论 紫杉醇联合铂类行NACT对LACC有效,LACC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异常表达与紫杉醇耐药有关,与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是宫颈癌预后判断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及其与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接受治疗的214例初治EO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绘制MLR预测EOC患者总体生存(OS)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MLR预测EOC患者OS期的最佳临界值,并按照MLR最佳临界值,对EOC患者进行分组。统计学比较其临床病理特征和OS期。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EOC患者OS期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根据MLR预测EOC患者OS期的ROC曲线,MLR预测EOC患者OS期的最佳临界值为0.26。按照MLR最佳临界值,将纳入研究的214例EOC患者分为高MLR组(n=128,MLR≥0.26)和低MLR组(n=86,MLR0.26)。2组患者年龄、体重、人体质量指数(BMI)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MLR组患者年龄≥62岁、EOC组织病理学类型为浆液性卵巢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所占比例,患者病死率,以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均显著高于低MLR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满意卵巢癌细胞减灭术及合并腹水所占比例,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低MLR组EOC患者的中位OS期为87个月,显著长于高MLR组的38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66,P0.001)。(4)EOC患者OS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临床分期为Ⅲ~Ⅳ期、EOC组织病理学类型为浆液性卵巢癌、非满意卵巢癌细胞减灭术、血清CA125水平≥35U/mL、MLR≥0.26、NLR、PLR,均为EOC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8.370,95%CI:5.094~13.753,P0.001;HR=1.851,95%CI:1.171~2.924,P=0.008;HR=0.345,95%CI:0.234~0.507,P0.001;HR=2.434,95%CI:1.538~3.851,P0.001;HR=3.364,95%CI:2.145~5.276,P0.001;HR=1.106,95%CI:1.020~1.199,P=0.015;HR=0.998,95%CI:0.996~1.000,P=0.021)。结论 MLR可作为EOC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因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样本量相对较小,MLR预测EOC患者预后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仍有待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72例(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患者136例(宫颈癌组);同期无宫颈病变的女性60例为对照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CA125、CA199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SCCA水平。结果宫颈癌组和宫颈癌前病变组血清CA125、CA199、SCC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宫颈癌组血清CA125、CA199、SCCA水平分别为(38.15±4.52)U/mL、(29.09±3.38)U/mL、(3.67±0.21)μg/L,明显高癌前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A125+CA199+SCCA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与CA125、CA199、SCCA单独诊断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CA125、CA199、SCCA联合检测对宫颈癌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用于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4.
杨辉  郑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5):772-774
目的:观察联合检测血清SCCA、CA19-9和CA125水平在宫颈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5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及同期健康体检的40例妇女(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SCCA、CA19-9和CA125水平,分析其与宫颈癌及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的关系,并观察其在初诊和复发病例中的含量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宫颈癌组血清SCCA、CA19-9和CA125含量和阳性率均显著增高,且其含量的高低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同时复发病例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初诊病例;SCCA在宫颈鳞癌中的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宫颈腺癌,而CA19-9和CA125在宫颈鳞癌中的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宫颈腺癌。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SCCA、CA19-9和CA125水平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和对其预后与病理类型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卵巢癌患者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南充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25例初治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FIGO分期,将其分为早期卵巢癌组(n=85,FIGO分期为Ⅰ~Ⅱ期)和晚期卵巢癌组(n=140,FIGO分期为Ⅲ~Ⅳ期)。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2组患者的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PL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合并恶性腹水患者所占比例、血清CA125水平>35 U/mL所占比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PLR预测卵巢癌患者FIGO分期进行分析,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PLR预测卵巢癌患者FIGO临床分期的准确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2组患者的年龄、BMI、Hb水平和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组织病理学类型、是否合并恶性腹水、血清CA125水平>35 U/mL、PLR和NLR比较,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897、76.187、11.817、-5.252、-3.790, P均<0.05)。②组织病理学类型(OR=2.460,95%CI=1.246~4.856,P=0.009),是否合并恶性腹水(OR=6.649,95%CI=3.437~12.862,P<0.001)和PLR(OR=1.005,95%CI=1.001~1.009,P=0.027),均为预测卵巢癌患者FIGO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③PLR对预测卵巢癌患者FIGO分期的ROC-AUC为0.709(95%CI:0.645~0.767,P<0.001)。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PLR预测卵巢癌患者FIGO临床分期的最佳临界值为157.14。其中,本研究225例初治卵巢癌患者中,PLR>157.14者为134例,PLR≤157.14者为91例。此时,PLR对预测卵巢癌患者FIGO分期的敏感度为72.9%,特异度为63.5%。 结论PLR值可预测卵巢癌FIGO分期。当PLR>157.14时,卵巢癌患者FIGO临床分期为晚期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骨桥蛋白(OPN)、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CA125、OPN,计算NLR;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统计患者3年生存率,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上述指标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 经3年随访观察无失访情况出现,随访期间生存患者69例(生存组),死亡患者21例(死亡组),患者生存率为76.67%(69/90)。死亡组患者CA125、OPN、NLR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的年龄、BMI、病灶大小、生育史、人工流产史、绝经情况、病理分型、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患者FIGO分期Ⅲb期、有淋巴结转移比例均高于生存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CA125水平、高OPN水平、高NLR、FIGO分期Ⅲb期、有淋巴结转移是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CA153、CA199联合检测对宫颈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SCCA、CA153、CA199水平。同时,比较SCCA、CA153、CA199水平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类型、组织类型和复发情况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SCCA、CA153及CA199平均浓度均超过阳性判断值,各指标浓度水平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SCCA、CA153及CA199均随着临床分期进展而增加,随着组织学分级下降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腺癌患者的SCCA水平显著低于鳞癌患者,而CA153和CA199水平则显著高于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恶性程度高的低分化患者SCCA、CA153及CA199水平显著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复发患者SCCA、CA153及CA199水平显著高于初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SCCA、CA153及CA199联合检测可帮助临床医生对宫颈癌患者做出及时诊断,并预测其病理类型、恶性程度和预后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与70例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对两组患者之间及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间术前血小板(PL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上皮性卵巢癌患者PLT及FIB值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与PLT水平、CA125与FIB水平呈正相关。2联合应用CA125+PLT或CA125+FIB提高了EOC诊断的特异度及阳性似然比。3EOC组患者PLT增多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相关(P均0.05),与肿瘤病理类型无关;FIB增高仅与FIGO分期相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及病理类型无关。结论联合检测CA125、PLT及FIB,可以提高EOC的术前诊断率。PLT及FIB对于卵巢癌的预后、转移的早期诊断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糖类抗原125(CA125)在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癌中的差异,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卵巢癌(卵巢癌组)和90例卵巢良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在35~68岁。检测术前外周血中SII、NLR及CA125水平,对每组病例所对应的SII、NLR及CA125进行对比分析,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NLR及CA125在卵巢癌中诊断价值。结果 卵巢癌组术前外周血SII、NLR、CA125水平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I、NLR、CA125及SII+NLR+CA125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9、0.816、0.843、0.874,敏感度分别为63.3%、65.6%、77.8%、87.8%,特异度分别为86.7%、85.6%、80.0%、77.8%。低SII与高SII、低NLR与高NLR在卵巢癌病理组织类型(浆液性囊腺癌与非浆液性囊腺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乳腺癌基因-1(BRCA1)及癌抗原125(CA125)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E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妇科收治的82例EC患者、30例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及30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子宫内膜正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EC组、增生组及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BRCA1和CA125的表达情况,比较3组内膜组织中BRCA1及CA125的阳性表达率,分析其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并分析BRCA1与CA125的相关性。结果 EC组BRCA1阳性表达率低于其他两组,而CA125表达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组患者组织中BRCA1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分级、病理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不同的肌层浸润深度中,BRCA1的表达无差异(P0.05);除在淋巴结是否转移中的阳性表达率无差异外,EC组患者组织中CA125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分级、病理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C组患者组织中BRCA1与CA125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825,P0.05)。结论 BRCA1的低表达及CA125的高表达可能与EC的发生发展有关,且其水平变化与EC患者的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EC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宫颈SCC患者进行NACT敏感性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进行手术治疗前接受NACT,并且术中切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宫颈SCC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宫颈SCC患者的NACT疗效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χ2检验,分别对NACT前、后血清SCC-Ag值及其阳性率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对NACT前血清SCC-Ag值及NACT前、后血清SCC-Ag值变化,对宫颈SCC的NACT疗效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宫颈SCC的NACT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宫颈SCC患者NACT前、后血清SCC-Ag阳性率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成组t检验,对复发与未复发宫颈SCC患者接受NACT前血清SCC-Ag值进行比较。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征得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并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宫颈SCC患者的NACT有效率为75.0%(51/68)。②本组68例宫颈SCC患者接受NACT后,血清SCC-Ag值及其阳性率分别为(2.9±1.6)ng/mL和45.6%(31/68),均分别显著低于接受NACT前的(5.1±1.7)ng/mL和91.2%(62/6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91,P<0.001;χ2=32.682,P<0.001)。③NACT前血清SCC-Ag值及NACT前、后血清SCC-Ag值变化值对于预测宫颈SCC患者NACT疗效的ROC-AUC分别为0.839(95%CI:0.717~0.965,P<0.001)与1.000(95%CI:1.000~1.000,P<0.001),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0、0.6 ng/mL。④对宫颈SCC患者NACT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NACT前血清SCC-Ag值及NACT前、后血清SCC-Ag值变化值均为预测宫颈SCC患者NACT敏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0.365,95%CI:0.224~0.608,P<0.001;OR=0.984,95%CI:0.899~0.998,P<0.001)。⑤本研究68例宫颈SCC患者中,合并脉管转移者,其接受NACT前的血清SCC-Ag阳性率高于未合并脉管转移者,合并淋巴结转移者、脉管转移者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为ⅡA2期患者接受NACT后的血清SCC-Ag阳性率,均分别高于未合并淋巴结转移者、脉管转移者及ⅠB2期患者,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01,P=0.035,P<0.001)。⑥本组68例宫颈SCC患者中,13例发生复发,复发率为19.1%(13/68)。复发者接受NACT前的血清SCC-Ag值为(7.1±1.1)ng/mL,高于未复发者的(4.7±1.5)ng/m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3,P<0.001)。 结论血清SCC-Ag值及其变化是否可作为预测宫颈SCC患者NACT敏感性的指标,以及预测宫颈SCC复发的指标,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尚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益气活血方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12月衢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1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免疫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出现的Ⅰ~Ⅱ级急性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 (CA125)、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A125、CEA、SCCA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增效减毒作用明显,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下调血清CA125、CEA、SCCA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tigen,SCCA)、糖链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CA19-9、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ype risk type-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56例,宫颈癌组44例,对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宫颈癌的肿瘤标志物及HR-HPV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宫颈癌早期变化不明显,SCCA阳性率随临床国际妇产科协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ie and Obstetrigue,FIGO)分期增高而升高,宫颈癌各组HR-HPV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但在宫颈癌组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分析宫颈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及HR-HPV阳性率能为患者的辅助诊断、病情估计提供全面的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90例EMs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EMs组(n=90),再进一步按照美国生育协会修正标准分期(r-AFS)对EMs进行分期,并分别纳入≤Ⅱ期亚组(n=36)和≥Ⅲ期亚组(n=54).选取同期于本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并手术治疗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纳入卵巢良性肿瘤组(n=60),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且近3个月无感染性疾病史的健康妇女纳入对照组(n=60).分别采集3组受试者的空腹肘静脉血,测定CA125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水平,并计算NLR值 (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EMs组NLR值、CA125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中,≤Ⅱ期亚组与≥Ⅲ期亚组的CA125水平和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NLR值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是一种新的炎症评价指标,对EMs的初筛、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联合糖类抗原153(CA153)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62例(乳腺癌组)和乳腺良性病变患者104例(乳腺良性病变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比3组研究对象NLR和CA153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联合诊断模型,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CA153及联合诊断模型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癌组患者术前NLR(2.32±0.72)、CA153[(19.86±4.52)U/ml]水平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1.81±0.54)、(14.35±3.17)U/ml]和健康对照组[(1.42±0.46)、(9.24±2.68)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LR t=5.184、8.197,CA153 t=9.207、19.020,均P<0.05);乳腺良性病变组患者术前NLR、CA153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84、11.089,均P<...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文献报道,新辅助化疗(NACT)可缩小局部肿瘤大小,消除肿瘤微转移灶,降低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以增加手术可行性,并且NACT联合手术治疗,较既往的放化疗治疗,可降低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NACT应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治疗,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笔者拟就NACT应用于LACC的地位、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存在的争议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在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血清3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126例、宫颈癌组57例,对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宫颈癌的三种肿瘤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SccAg在宫颈癌前病变已有变化,CA125和CA19-9变化不明显,血清中SccAg的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A125和CA19-9在检测腺癌中更有应用价值。结论:综合分析宫颈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能为患者的辅助诊断、病情诊治、预后提供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评估血清CEA、CA199、CA125、CY21-1水平的检测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20例,根据其是否发生脑转移分为脑转移组(45例)和未发生脑转移组(75例)。检测并比较不同分期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CY21-1水平的差异,分析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转移组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125、CY21-1水平分别为(25.78±5.36)ng/ml、(36.49±8.17)μg/ml、(58.86±10.36)μg/ml、(8.18±1.13)ng/ml,明显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Ⅲ+Ⅳ期患者的CEA、CA199、CA125、CY21-1水平明显高于Ⅱ期患者(P 0.05);转移组患者上述指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EA、CA199、CA125、CY21-1联合检测对NSCLC脑转移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查。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125、CY21-1水平较高,且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21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221例OCC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是否发生VTE,将其分别纳入VTE组(n=39)和无VTE组(n=182)。对2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术中情况,以及VTE组患者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未校正的Kaplan-Meier曲线模型及log-rank检验,对2组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OS)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影响OCCC患者并发VTE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组患者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绝经率、妊娠次数、肿瘤最大直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组221例OCCC患者的VTE发生率为17.6%(39/221)。术前,2组OCCC患者糖类抗原(CA)125水平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不同临床分期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VTE组患者的开腹手术占比、G-Caprini评分、淋巴结阳性率、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以及切除淋巴结≥20个及化疗次数>6次占比与铂耐药率,均高于无VTE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VTE组39例患者中,26例(66.7%)被诊断为VTE时无自觉症状;术前发生VTE为7例(17.9%),术后为18例(46.1%),化疗期为9例(23.1%),复发期为5例(12.8%)。VTE发生部位位于下肢、上肢、上肢+下肢、肺部分别为24例(61.5%)、6例(15.4%)、4例(10.3%)、5例(12.8%)。④无VTE组患者中位OS期及中位PFS期,均明显长于VTE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影响OCCC患者并发VTE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CCC患者FIGO临床分期为晚期(Ⅲ~Ⅳ期)(OR=1.012,95%CI:0.110~1.900,P=0.026),术前CA125水平≥200 U/mL(OR=1.472,95%CI:0.476~2.433,P=0.036),是导致OCCC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VTE是影响OCC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FIGO临床分期为晚期(Ⅲ~Ⅳ期)及术前CA125水平≥200 U/mL的OCCC患者,应重点预防和监测VTE发生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低危型HPV及混合型持续感染对宫颈病变患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4月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根据HPV分型结果分为高危型HPV感染组(高危组)、低危型HPV感染组(低危组)、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混合感染组(混合组),根据宫颈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病变组和中重度病变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表达水平,分析SCCA、CEA、CA199、CA125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关系及对中重度病变组的诊断效能。结果高危型HPV检出率前三位分别为HPV 16(32.73%)、HPV 18(16.36%)、HPV 52(5.45%),低危型HPV检出率前三位分别为HPV 4(22.73%)、HPV 11(20.91%)、HPV 43(3.64%),110例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分为高危型HPV感染31例,低危型HPV感染18例,混合型感染61例。高危组、混合组血清SCCA、CEA、CA199、CA125水平均高于低危组(P0.05),而高危组、混合组血清SCCA、CEA、CA199、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轻度病变组的SCCA、CEA、CA199、CA125水平均低于中重度病变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SCCA、CEA、CA199、CA125及其联合检测诊断中重度宫颈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9、0.819、0.741、0.817、0.952,联合检测AUC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HPV感染亚型影响血清SCCA、CEA、CA199、CA125表达,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中重度宫颈病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