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上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13年9月至2017年4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上腹部术后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期间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分为未感染组(A组,n=157)和感染组(B组,n=23)。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B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留置胃管时间长于A组,补液量多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留置胃管时间、补液量均为高龄患者上腹部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手术时间和留置胃管时间延长为高龄患者上腹部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接受上腹部手术的高龄患者而言,手术时间和留置胃管时间延长会使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因此,应做好相关防治,以降低患者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性TACE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3月行根治性切除并经病理学确诊的557例HCC患者,根据术后2个月内是否行预防性TACE分为两组:预防性介入组(n=327)和未施预防性介入组(n=230),分析两组间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利用Kaplan-Meier计算复发时间,log-rank检验评估不同组别患者的复发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C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按是否接受预防性介入进行分层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50岁)、血清甲胎蛋白(AFP,>20 ng/ml)水平、肿瘤直径(>5 cm)、手术切缘(<1 cm)、微血管癌栓(MVI)以及术后行预防性TACE是影响HC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上述5个因素的患者中,预防性TACE组的复发率较未预防性TACE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CC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性TACE可降低肝癌的总体复发率;对于肝癌确诊年龄小、术前AFP阳性、肿瘤直径>5 cm、手术切缘<1 cm和有MVI的HCC患者,预防性TACE可显著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经皮肝穿刺胃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或不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单纯PTVE或PTVE联合PSE治疗的56例急性活动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TVE组22例、PTVE联合PSE组34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完全停止。PTVE联合PSE组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升高显著高于PTVE组(P=0.002,P=0.032)。Log-Rank分析表明两组无事件生存时间(E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1,P=0.210),Cox回归分析表明Child-Pugh评分与再发出血显著相关(HR=1.296,95%CI=1.130~1.488,P<0.001)。结论 PTVE及PTVE联合PSE两种介入手术均可有效地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活动性出血,两者远期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TVE联合PSE可显著改善患者脾功能亢进表现。Child-Pugh评分增高是术后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5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行肾动脉造影明确诊断ARAS的19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入优化药物组(n=78)和药物联合PTRAS组(n=11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的血压水平,术后的肾功能指标,以及终点事件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药物联合PTRAS组年龄、肾小球滤过率、低密度脂蛋白及既往冠心病史比例均低于优化药物组,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及既往高血压史、单侧肾动脉狭窄比例均高于优化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3天和术后6、12、36、60个月的收缩压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3天和术后6、12、36、60个月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优化药物组比较,药物联合PTRAS组舒张压在术后6、12、60个月时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观察时间收缩压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3天、12个月、36个月的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与基线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 m^(2))、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双侧肾动脉狭窄、肾动脉最重狭窄程度增加是优化药物组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史、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双侧肾动脉狭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升高是药物联合PTRAS组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优化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PTRAS治疗均可有效改善ARAS患者血压;与优化药物治疗比较,联合PTRAS不能明显改善肾功能及减少终点事件发生;肾动脉狭窄程度较重为ARAS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评估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31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将患者分入静脉血栓栓塞组(n=61)和非静脉血栓栓塞组(n=25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影响因素,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下肢肌力≤3级比例、深度昏迷比例、中心静脉置管比例以及止血药物、抗凝药物、脱水剂使用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高体质量指数、下肢肌力≤3级、深度昏迷、止血药物使用、脱水剂使用均是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抗凝药物使用是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高龄、高体质量指数、下肢肌力≤3级、深度昏迷、止血药物使用、抗凝药物使用、脱水剂使用均可用于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静...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胃-食管经食管床主动脉弓后吻合与经主动脉弓上吻合两种术式对老年中段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和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2000年8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胸外科手术的74例老年中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弓上吻合术42例(弓上组),弓后吻合术32例(弓后组)。分别监测并比较:术后各时间点两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两组肺功能术前、术后变化情况;两组术后胃排空情况。结果吸氧条件下,弓上组SpO2在术后3 m in、8~48 h较弓后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氧各时间点弓上组SpO2均低于弓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功能各项指标(第1秒用力肺活量、残气量/肺总量比值、一氧化碳的弥散量)术后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弓上组2 h胃排空率明显低于弓后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弓后吻合术较弓上吻合术对老年中段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患者术后胃排空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诊断短暂性脑缺血(TIA)及对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120例TIA患者(观察组),另选择同期122例非TIA患者(对照组),均行MRI检查,分析两组的MRI特征及TIA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管周围间隙MRI T2WI高亮信号102例,腔隙性脑梗死110例;对照组血管周围间隙MRI T2WI高亮信号74例,腔隙性脑梗死6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发作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三高”、高龄(年龄≥65岁)为独立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三高”、高龄(年龄≥65岁)为TIA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A的MRI特征为在脑室深部、周围出现白质高信号是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糖尿病(DM)对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TACE术的HCC患者858例,其中合并DM患者175例(DM组),HCC未合并DM患者683例(非DM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总体生存的差异.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方法,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不可切除HCC患者TACE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AFP)、Child-Pugh分级、肿瘤最大直径和数目、肝硬化、TACE治疗次数以及BCLC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非DM组(P<0.05).DM组患者1、3、5年生存率为60.9%、27.5%和10.7%,非DM组为70.9%、36.0%和17.6%,经Log-rank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8).将上述变量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 cm、肿瘤数目多发、AFP>20 ng/ml、BCLC分期、以及合并DM是影响HCC患者TAC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M是影响不可切除HCC患者TACE后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DC值评价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化疗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收集31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行常规MRI及DWI扫描。以治疗结束作为疗效评价时间点,应用WHO的《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修订版(version1.1)》进行疗效评价,将患者分为反应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与无反应组(病变稳定和病变进展)。2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ADC值变化率(△ADC)采用ROC曲线进行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出影响患者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反应组21例(67.7%),无反应组10例(32.3%)。治疗前2组肿瘤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11次时的反应组ADC值、△ADC(△ADC_(11))均明显高于无反应组(均P0.05)。△ADC_(11)治疗反应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38,当△ADC_(11)值为11.593%时,判定治疗是否有效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3%、76.9%。非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_(11)是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化疗敏感程度的独立预后因素,其相对风险度为1.108(P0.05)。结论:DWI对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化疗早期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ADC_(11)可作为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放化疗敏感性的最佳指标和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接受调强适形放疗的鼻咽癌(NP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调强适形放疗的105例NP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38)与非高血压组(n=67)。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存活率、无进展存活率,以及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的5年总存活率、无进展存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1、3、5年,非高血压组患者的总存活率、无进展存活率均高于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1、2、3级患者的5年总存活率、无进展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高血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是影响放疗NP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血压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癌症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预后。方法选取自2008年1月至2019年3月因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PCI治疗的1 5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 218例,癌症组192例,非癌症组1 026例;女性358例,癌症组116例,非癌症组242例。观察不同性别癌症组及非癌症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男性癌症组患者的全因死亡、出血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比例高于非癌症组(P<0.05)。女性非癌症组患者心源性死亡发生率高于癌症组(P<0.05)。K-M生存曲线显示,男性癌症组患者病死率高于非癌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癌症组患者的病死率虽高于非癌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贫血及癌症病史为男性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50%为女性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癌症会增加ACS患者PCI术后发生死亡、出血及血栓事件的风险,并且,癌症对男性患者的影响远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β-微管蛋白(β-Tubulin)在不同部位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4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癌组织标本(设为结肠癌组)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设为癌旁组)。比较两组不同部位结肠癌组织中β-Tubulin蛋白阳性表达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检验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结肠癌组在左、右半结肠癌组织β-Tubulin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预后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不同部位、分化程度、临床病理(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β-Tubulin蛋白表达水平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右半结肠癌、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β-Tubulin蛋白阳性表达均为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中β-Tubulin蛋白均可作为结肠癌化疗药物选择及预后评估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85岁冠心病患者21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PCI入路分为桡动脉组124例和股动脉组89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一般情况、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反应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在总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病变特征、介入情况、手术成功率、术后1年及术后2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时间长于股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股动脉组(P<0.01);在更改介入途径上,桡动脉组比例高于股动脉组(P<0.01);股动脉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桡动脉组(P<0.05),围术期出血例数多于桡动脉组(P<0.05)。结论超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PCI的远期疗效与经股动脉途径相似,其穿刺时间长,需更改介入治疗途径的比例高,但血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生存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3 229例,其中,非高龄组患者2 322例,高龄组患者907例。高龄组患者按院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790例(87.1%)与病死组117例(12.9%)。分析高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史、临床检查、并发症、治疗方案及院内生存情况。结果高龄患者院内存活率与诊断,治疗方法,入院时红细胞比积,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与他汀类药物比例呈正相关;与Killip 3~4级比例,合并房颤、心源性休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比例,病变严重程度,肌钙蛋白峰值,术后肌酐水平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患者院内病死的危险因素包括STEMI比例,合并心源性休克、室颤比例,入院时血钾水平,肌钙蛋白峰值,治疗方法。结论积极再灌注治疗可改善高龄AMI患者预后,但仍需重视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高龄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提高对急性胸痛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治,以期改善高龄AMI患者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胸骨旁主动脉瓣置换术与传统正中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微创组(n=123,右侧胸骨旁小切口)与传统组(n=76,常规正中开胸)。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ICU滞留时间、有创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院内死亡、脑梗死、脑出血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瓣膜病变性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生物瓣膜比例均高于传统组,而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期间均无死亡患者,未发生瓣周漏、消化道出血及脑血管等并发症。微创组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术后引流量、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均少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右侧胸骨旁第二肋间切口行主动脉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侵入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对肝细胞癌(HCC)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EB-TACE)术后发生急性肝功能恶化(ALFD)风险的预测及生存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88例经DEB-TACE治疗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文中标准将患者分为ALFD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术前肝功能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Child-Pugh评分、APRI、FIB-4对DEB-TACE术后ALFD的预测价值。利用Kaplan-Meier对数秩检验及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存率,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除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外,两组间其他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hild-Pugh评分、APRI、FIB-4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735、0.740,均无显著性差异,APRI、FIB-4最佳截断点值分别为1.42和4.47。分层分析提示,APRI>1.42或FIB-4>4.47是DEB-TACE术后ALFD的危险因素。生存分析表明,APR≤1.42与APRI>1.42时的中位生存期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年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接受急诊PCI的2829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前MAP水平中位数将患者分入A组(MAP<92 mmHg,n=1414)和B组(MAP≥92 mmHg,n=141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围术期用药情况,以及终点事件随访结果。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研究主要终点为是否发生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缺血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卒中、再发心肌梗死。结果B组肌酐清除率、左室射血分数及合并高血压、既往卒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例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右冠状动脉为罪犯血管的比例高于B组,桡动脉入路、靶血管为左前降支的比例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使用比例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全因死亡、缺血事件、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围术期MAP与1年全因死亡发生率呈U型曲线关系,具有显著非线性相关性(P<0.05);当MAP阈值定义为100 mmHg时,全因死亡发生风险最低,以100 mmHg为参考值,无论MAP升高或降低,患者1年内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均体现为上升趋势。结论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的MAP水平与全因死亡发生率呈非线性相关,维持MAP稳定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手术患者的手术时机与术式选择策略。方法以接诊的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3天内手术与3天后手术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36例、B组3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情况。结果 A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明显低于B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不同术式处理来看,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胆囊切除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属于常见疾病,应及时采取手术处理,但不能局限于发病3天内手术的患者,对于发病3天后的患者采取胆囊切除术治疗也是比较安全可行的,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黎蓉  邓芳 《创伤外科杂志》2019,21(6):462-464
目的探讨术前焦虑对于接受椎体成形术(PVP)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受PVP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12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患者情绪,根据评分分为焦虑组(SAS≥50)55例和非焦虑组(SAS<50)70例;通过VAS评分评定术前、术后疼痛,ODI评分评定术前、术后机体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功能改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因素与术前焦虑的相关性。结果焦虑组患者术前VAS、ODI评分(7.84±1.09,43.02±8.74)较非焦虑组(6.10±1.84,36.46±4.25)明显增高,且术后改善率显著低于非焦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患者高龄(OR=1.726,95%CI 1.139~2.384,P<0.05)、对手术认知程度低(OR=2.138,95%CI 1.215~3.468,P<0.05)以及自费患者(OR=1.958,95%CI 2.037~4.058,P<0.05)与术前焦虑密切相关。结论术前焦虑容易导致PVP患者术后改善不佳,其中高龄、手术认知程度低、自费为术前焦虑的风险因素,今后临床决策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血管瘤围术期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2月至2021年7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5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肝部分切除术组(n=17)与血管瘤剥除术组(n=28),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结果45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长(196.4±93.3)min,肝部分切除术中出血量200(100,475)ml,术中输液量(2333.0±847.8)ml;7例患者术中输血,输血量为400(350,775)ml,无术后输血;术后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15例,均为Clavien-DindoⅠ级;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2,3)d,术后进食时间为2(2,3)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5.0(4.0,6.3)d,术后住院时间为6(5,8)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巨大血管瘤、血管瘤位置是术中出血量较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合并基础疾病、术中出血量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血管瘤围术期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