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动态性左室流出道梗阻为特点的心脏病,具有很强的家族倾向,心脏猝死率很高。其治疗方法发展很快,对有症状患者在原有的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介入治疗。经导管使用无水酒精进行经皮经腔冠脉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rn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ISMA)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是近几年介入治疗该病的一个新领域。本研究报告2例患者近期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
True FISP序列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 FISP)序列对梗阻性黄疸病因学及定位诊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分析经临床证实的32例梗阻性黄疸惠者的MR表现,由3名医生分别采用3种序列组合(True FISP序列冠状位扫描,MRI胆管成像,MRC、True FISP结合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进行病变的定位及病因学诊断,并与临床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种序列组合均作出了准确的定位诊断。对于胆道及胆道内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True FISP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78.9%,MRC为84.2%,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胆道外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True FISP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84.6%,MRC为30.0%,前者优于后者(P<0.05)。对于各种原因所致梗阻性黄疸,联合运用3种成像方法(MRC、True FISP、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诊断符合率为93.8%,明显优于MRC(62.5%,P〈0.01),但与True FISP序列(81.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结论:TrueFISP序列能准确定位梗阻性黄疸的梗阻部位;对于胆外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能提供MRC所不能提供的病变信息,能较准确地对梗阻原因作出定性诊断;如果结合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将获得更高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 MR 快速扫描技术在胎儿先天性膈疝(CDH)中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孕20周以上超声诊断或怀疑 CDH 的胎儿行 MR 检查。采用快速扫描序列:半傅里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STE)、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True FISP)、超快速 FLASH(Turbo FLASH)T1 WI 序列。重点对胎儿的头颅和躯干行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将产前 MRI表现与新生儿手术病例或引产后尸体解剖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2例胎儿 CDH 中9例为左侧膈疝,2例为右侧膈疝,1例食管裂孔疝;其中2例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MRI 主要表现:HASTE 及 True FISP 序列可见部分或大量肠管及胎胃跨过膈肌疝入胸腔,疝入的胎胃为高信号,肠管呈散在的高信号,并可见肠型,仅肺尖处见肺组织,心脏向对侧移位;Turbo FLASH T1 WI 序列获得 T1图像,该序列肠管中胎粪为特征性高信号,可清晰显示结肠和部分小肠轮廓。全部病例的 MRI 产前诊断结果与手术(10例)或尸检(2例)结果一致。结论MR 快速扫描技术能清晰显示胎儿 CDH,多序列扫描图像清晰、全方位显示疝入胸腔的组织结构及周围的解剖关系,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E-CMR)在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及主动脉瓣狭窄性心脏病、心肌淀粉样变性及扩张型心肌病失代偿期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5月收治56例左室肥厚患者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E-CMR检查,定量测量各节段舒张末期室壁厚度,观察心肌延迟强化的部位、程度及范围。结果 36例肥厚型心肌病,其中27例表现为非对称性左室肥厚,9例表现为对称性左室肥厚;20例高血压及主动脉瓣狭窄性心脏病、心肌淀粉样变性及扩张型心肌病失代偿期均表现为左室壁弥漫性增厚。延迟增强MRI 36例肥厚性心肌病组共有28例患者可见左心室壁延迟强化,其中25例为局限右心室游离壁与室间隔的连接处、或心室最厚处的斑片状强化;13例高血压及主动脉瓣狭窄组有6例可见左心室壁斑片状延迟强化;6例心脏淀粉样变性组均有左心室壁弥漫延迟强化;1例扩张性心肌病失代偿期表现为室壁间条片状强化。结论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能够为左室肥厚病变提供有价值的资料,钆对比剂延迟强化能够为病变提供有效的鉴别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5.
1.5 T高端MR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评价1.5T高端MR在诊断心血管病中的价值。方法对355例心血管病人进行了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STE)和快速自旋回波(TSE)(形态学)、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meFisp)(电影)、梯度回波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TurboFlash)(首过法心肌灌注)、反转恢复(PSIR)TmeFisp和PSIR TurboFlash(心肌灌注延迟显像)以及对比剂增强的三维血管造影(Flash3D 多平面重建)。结果心血管阳性病例158例,阳性率44.5%。包括冠心病35例,其中左室腔正常或轻度增大19例,中度以上增大16例,合并室壁瘤13例;区域性变薄30例,运动减弱或丧失33例;心肌灌注缺损20例,延迟显像阳性25例。心肌病52例,其中肥厚性心肌病47例、扩张性心肌病4例、限制性心肌病1例。大血管和外周血管疾患34例,其中外周动脉狭窄和阻塞21例、主动脉夹层4例、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2例、大动脉炎1例、肺隔离症1例。其他包括肺动脉血栓栓塞4例、瓣膜病6例、高血压6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心脏肿瘤7例、心包疾患9例。结论1.5T高端MR“一站式”扫描能够全面而较准确地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形态、功能以及心肌活性等,可满足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肥厚型心肌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l)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诊断价值,并与超声心动图的结果相对比;同时通过磁共振电影观察心脏功能的改变及心室壁厚度于心动周期内的变化情况。材料和方法:15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MRI扫描时应用心电门控,分别进行自旋回波(SE)序列和梯度回波(GE)序列(电影)检查观察心室壁和心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于舒张末期在左心室中部水平(短轴位)分别测得心室前壁、侧壁、后壁和室间隔的室壁厚度,在心脏长轴位测得心尖部的室壁厚度,并与二维超声结果相比较,并根据心脏电影MRI计算出室间隔和心室侧壁的室壁增厚率。结论:(1)肥厚型心肌病以心室壁的异常肥厚为特点,MRI表现既有左室壁对称性普遍肥厚;亦有非对称性局部心肌肥厚的各类亚型。根据血流动力学的改变MRI可区分梗阻型和非梗阻型。(2)对于心室(前)侧壁、心尖部和室间隔局限性增厚的HCM,MRI能准确定位和分段,对室壁厚度的测量较二维超声心动图亦更准确。(3)电影MRI可反映心动周期内心腔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时更清楚地显示出心肌于舒张期和收缩期不同时相的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磁共振检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磁共振对手术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和检查技术。资料与方法 75例手术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作了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为自旋回波T1WI序列,梯度回波电影序列和造影增强的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结果 75例中,法洛四联症等病变作右室流出道补片25例,其中7例补片远端吻合口狭窄,23例为Fontan或Glenn一类手术后,5例吻合口有梗阻。12例为主动脉弓病变术后,3例有残余梗阻,75例磁共振均清晰显示术后改变。结论 磁共振对手术后复杂先心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其中造影增强的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必不可少。放射科医生熟悉手术方法对检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梗阻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的胆管.病因常见为胆管或胰头肿瘤、胆道结石和炎性狭窄.早期、准确的诊断对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极其重要.近年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 FISP)等磁共振新技术的出现,使MRI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评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  相似文献   

9.
肠道磁共振水成像诊断肠梗阻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肠梗阻肠腔内的液体行磁共振水成像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肠梗阻患者行磁共振水成像检查。行半傅里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T2WI冠状面扫描,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2WI冠状面扫描,以及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序列冠状面和横断面扫描,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FLASH)序列横断面和冠状面平扫和增强扫描。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诊断对照。结果:恶性梗阻9例,手术病理证实6例;粘连性肠梗阻15例,手术证实8例,梗阻平面定位准确6例;肠扭转3例,手术证实2例。结论:肠道磁共振水成像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病因、程度、性质具有较高准确性,是诊断肠梗阻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心肌病的一站式心脏MRI扫描包括梯度回波序列、自旋回波序列及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平扫,梯度回波序列电影扫描,梯度回波序列首过灌注及延迟增强扫描和冠状动脉扫描等,可综合评价心脏解剖结构、心肌病理特点、心脏功能及冠状动脉状态等,从而达到使多种影像学检查综合起来的共同目的。心肌延迟强化的特点还可对部分心肌病进行危险度分级、病因分析、治疗指导、穿刺定位等,在临床中对心肌病的诊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肌病的一站式心脏MRI扫描包括梯度回波序列、自旋回波序列及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平扫,梯度回波序列电影扫描,梯度回波序列首过灌注及延迟增强扫描和冠状动脉扫描等,可综合评价心脏解剖结构、心肌病理特点、心脏功能及冠状动脉状态等,从而达到使多种影像学检查综合起来的共同目的。心肌延迟强化的特点还可对部分心肌病进行危险度分级、病因分析、治疗指导、穿刺定位等,在临床中对心肌病的诊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多种成像技术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确定胰腺MRI的最佳扫描组合序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胰腺癌的MRI图像,扫描序列包括:平扫FS FLASH T1WI、TSE T2WI、True FISP T2WI、HASTE-MRCP和动态增强3D VIBE序列等。测量正常胰腺与病灶的信号强度,计算胰腺/肿瘤的CNR,对各序列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将各序列MRI诊断和评价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胰腺/肿瘤CNR:多时相动态增强3D VIBE序列,以胰腺实质期的胰腺/肿瘤的CNR最高(9.7),其同期所获得的图像质量最优(3.54±0.64),均优于平扫各序列(P<0.05)。对胰腺肿瘤的评价:动态增强3D VIBE序列在检出胰腺癌及评价癌肿胰周血管受累、邻近器官受侵及转移灶方面均为最优(P<0.05);MRCP对胰腺癌导致的胰胆管受侵最敏感,其次是True FISP序列;综合各序列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优于任何单一的平扫、水成像或动态增强扫描序列。结论:胰腺癌的MR检查,多种扫描序列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能发挥最大潜力。理想的检查组合应包括:平扫屏气FS FLASH T1WIT、SE T2WI、高分辨率的厚层及薄层MRCP、屏气的三维梯度回波序列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不同序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磁共振梯度回波FLASH T2WI及自旋回波序列SE T1 WI、T2 WI对36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人进行扫描,分析MRI不同扫描序列图像特征.结果 36例病人中SE T1 WI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病灶31个,SE T2 WI发现病灶36个,FLASH T2 WI发现病灶38个.结论 在显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方面,MR梯度回波FLASH T2 WI较SE序列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MRI与超声心动图征象,探讨MRI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拟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心脏MRI、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法对心肌肥厚程度的测量结果。结果:31例中,均发现心室壁不同程度肥厚。其中,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7例(54.8%),左心室普遍肥厚3例(9.7%),室间隔增厚并累及右心室心尖部2例(6.5%),左心室游离壁局限性肥厚3例(9.7%),心尖肥厚型6例(19.4%),可见典型"黑桃尖"表现。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2例,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向前运动;伴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1例。全部患者均行心肌对比增强扫描,20例(64.5%)肥厚心肌内可见点状、片状心肌中层延迟强化,5例非肥厚心肌内亦可见延迟强化。1例累及右心室心尖部及3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诊断为阴性,室壁厚度测量结果低于MRI(P<0.05)。结论:MRI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敏感性低;对于临床怀疑肥厚型心肌病,特别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可采用心脏MRI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心脏磁共振(CMR)T1 mapping技术定量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肌纤维化.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2021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例HCM患者(HCM组)及44例CMR结果正常者(对照组)的临床及CMR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MR检查,包括T1 mapping序列、延迟强化(L...  相似文献   

16.
正摘要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CM)患儿的左右心房应变指标及其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LVOTO)、心肌肥厚程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以及心肌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  相似文献   

17.
肥厚型心肌病的磁共振影像诊断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肥厚型心肌病的磁共振影像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2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磁共振TSE多层面平扫和磁共振电影(cine-MRI)检查,用ARGUS专用心功能分析软件分析左室心肌质量、各节段心壁厚度及心肌增厚率等参数。结果 (1)肥厚型心肌病主要累及室间隔及左室前、侧壁,呈非对称分布,肥厚心肌与左室后下壁比率≥1.5。(2)肥厚心肌的心肌增厚率显著低于正常心肌(P〈0.01)。(3)梗阻型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儿童心肌病磁共振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搜集我院64例临床诊断儿童心肌病患者,其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26例,肥厚型心肌病(HCM)14例,扩张型心肌病(DCM) 16例,限制型心肌病(RCM)4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2例,心肌致密化不全(NVM)2例.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不能配合的患儿用0.5 mL/kg水合氯醛镇静.所有患儿行黑血快速自旋回波(TSE)、亮血平衡稳态自由进动梯度回波(balanced SSFP)电影,26例行快速自旋回波心肌延迟增强,28例行相位敏感反转恢复(PSIR)心肌延迟增强扫描.结果:26例EFE均有左室心腔扩大,9例伴心肌变薄;16例心肌收缩运动幅度减低;左房增大7例;左室肌小梁增多增厚13例;瓣膜返流18例;心包积液7例,胸腔积液4例.14例HCM共有66个左室节段心肌增厚,室间隔的增厚14例,共累及45个节段,左室游离壁增厚12例,共累及21个节段.1例右室心尖部受累.左室内乳头肌异常4例.左室肌小梁增多增厚6例.16例DCM均有心腔扩大,左室心肌变薄,左房左室同时显著增大12例,8例为全心增大,仅左室增大2例.13例患者心室壁收缩运动幅度均明显减低.左室游离壁肌小梁增粗增厚11例.瓣膜返流13例.心包积液9例,胸腔积液7例.4例RCM,均为双心室受累,舒张运动受限,心室腔大小正常,双侧心房明显扩张,6例瓣膜返流.下腔静脉扩张4例.心包积液3例.2例ARVC,MRI均可见右室流出道扩张,局部室壁变薄,“手风琴征”阳性.2例NVM,左室心内膜及肌小梁明显增厚,交叉呈网,相邻心肌变薄,NC/C约3.1~7.5.6例延迟强化,HCM 1例,EFE 2例,DCM 3例.结论:儿童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多伴有心功能异常,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两者密切结合可以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MRI诊断及评价(附3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临床怀疑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SE)T1WI、T2WI、压脂后增强扫描、TSE-MRCP和真稳态快速进动成像(TrueFISP)。所得结果与手术及病理所见进行对照。结果:各MRI序列均能准确判断胆管内径、梗阻的部位及程度,其中以MRCP最为快捷方便。术前结合各序列总诊断符合率为86.7%(26/30)。胰头癌在T1WI增强扫描及T2WI平扫上的肿块显示率(均为83.3%)及受侵血管显示率(均为81.3%)高于其它序列。胆管肿瘤在各序列上均能显示,但TrueFISP序列、T1WI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肿块累及范围。结论:MRCP对评价胆管内径、梗阻的部位及程度优于其它序列,T1WI增强扫描及T2WI平扫能较好显示胰头癌的大小及累及范围,TrueFISP序列和T1WI增强扫描能较好显示胆管肿瘤的大小及累及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MRI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2例孕妇,年龄23~40岁,年龄平均28岁;孕龄23~40周,平均30周.产前超声(US)检查后48 h内行MRI检查,T2WI采用半傅里叶单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STE)、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True FISP),T1WI采用超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FLASH)(Turbo FLASH)扫描,将产前MRI、US表现与产后诊断或尸检结果对照.结果 产前MRI与US诊断一致并正确者9例,产前MRI正确并证实US可疑病变2例,产前MRI正确并完善产前US诊断1例,产前MRI正确并改变产前US诊断7例,产前US正确MRI不正确1例,产前US正确且完善MRI诊断2例.结论 MRI对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与US相比,MRI可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甚至更正US诊断,可作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和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