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11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枯草杆菌二联菌颗粒治疗,对照组105例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持续蓝光照射,观察组106例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间断蓝光照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5%(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采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菌颗粒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光疗持续时间的蓝光照射治疗对沿河土家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沿河土家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160例,其中足月儿100例、早产儿60例,将足月儿与早产儿均随机分为持续治疗组与间断治疗组,其中持续治疗组采用连续24 h蓝光照射治疗,间断治疗组采用蓝光照射12 h后停12 h,均治疗3 d。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足月持续治疗组与间断治疗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 d、2 d、3 d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且下降幅度相近(P0.05);早产持续治疗组与间断治疗组在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 d、2 d、3 d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且早产间断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持续治疗组(P0.05)。足月持续治疗组与间断治疗组疗效相近(P0.05),早产间断治疗组疗效优于持续治疗组(P0.05);足月与早产间断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持续治疗组(P0.05)。结论 间断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沿河土家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足月儿组疗效相近,早产儿组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疗效更佳,同时所有患儿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安全性更好,因此临床应首选间断蓝光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新生儿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41例新生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退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7.56%;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7.5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腹泻、发热、皮疹、血钙下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断蓝光照射模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理想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全面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两组实施蓝光照射疗法,对比其照射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水平.包括血清总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住院天数,还有照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整体满意度等.结果就观察组而言,在实施照射疗法后,相比对照组,在血清总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指标上,呈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对护理整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面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蓝光照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患儿黄疸的消退,减少住院时间,从而提高家属对护理整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予持续和间歇蓝光治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丽琼 《海南医学》2008,19(10):75-76
目的 比较持续蓝光及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工艺血症符合光疗指征而无光疗禁忌证,剔除9例家长不配合的患儿.201例中98例予持续光疗24h为对照组,103例间歇光疗8h×3d为观察组,两组均用白蛋白、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蓝光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有显著差异,观察组蓝光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亦有显著差异,两组光疗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持续和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均显著,但间歇光疗有便于母乳喂养、不良反应少、减少护理工作量等优点,故间歇光疗较持续光疗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的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37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口服妈咪爱、茵栀黄口服液和蒙脱石散,观察组另接受间断蓝光照射,而对照组患儿接受持续性蓝光照射,连续治疗3d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皮肤黄染消退情况、精神和神经症状、总胆红素值,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治疗后和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仅为25.1%,远低于对照组的42.2%(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蓝光间断照射与连续照射具有同样的疗效,同样能降低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但间断照射蓝光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明显低于连续照射的患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方式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100例母乳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为停母乳喂养加微生态制剂组;研究组在不停母乳的情况下,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微生态制剂.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经不同方式治疗黄疸72 h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22.0±18.9)μmol/L,研究组血清胆红素水平(102.6±24.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母乳性黄疸,可减少胆红素代谢的肝-肠循环,加速其分解和排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有效性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出生的新生儿10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每次照射8 h再间断4 h, 2次/d,重复3~4 d的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长时间16 h连续蓝光照射,重复3~4 d照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8、96小时采静脉血,测定胆红素值.针对不同照射方法导致患儿的舒适度及顺从性的差异,调整相应的护理要点.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能更有效治疗新生儿黄疸,光疗间歇期护理人员给予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提供母乳喂养及母婴情感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母亲及新生儿的心理健康,并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及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6例,持续蓝光治疗),观察组(26例,间断蓝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48h血清胆红素比较t=0.2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后96h血清胆红素比较t=5.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6%)与对照组(34.6%)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持续蓝光照射相比,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临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黎宏锐 《广西医学》2011,33(10):1336-1338
目的观察持续及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60例,分别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持续组)和间断蓝光照射治疗(间断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蓝光照射治疗3d后,血清总胆红素持续组为(168.8±20.7)μmol/L,间断组为(169.6±18.3)μmol/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泻、皮疹、低血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组发热、哭闹不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断组(P〈0.05)。结论间断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相近,但前者的副作用少,在临床上可根据病情尽量选用间断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持续蓝光照射与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对患儿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我院 2008 年5月-2011 年12 月收治的260 例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持续蓝光照射组(A组)130 例和间断蓝光照射组(B 组)130 例.对两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间断蓝光照射组血清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持续蓝光照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持续蓝光照射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间断蓝光照射比持续蓝光照射效果好,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63-65
目的观察双面蓝光治疗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两年间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双面蓝光照射,对照组采用单面蓝光照射。观察两组患者经过蓝光照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48 h、72 h、5 d后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以及两组经过治疗后出现各种副作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相似,经过两种不同方法的治疗后,双面蓝光照射的实验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相对于单面蓝光照射的对照组患儿明显下降(P0.05),并且治疗时间更短,疗效显著。从并发症上看,双面蓝光照射患儿出现的副作用例数比单面蓝光照射病例增多。结论采用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比单面蓝光照射的临床效果明显,蓝光照射时间明显缩短,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洪余清 《中外医疗》2010,29(14):19-20
目的探讨蓝光加金双歧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将19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8例,对照组98例,2组在性别、日龄、体重、黄疸病因及程度方面相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使用肝酶诱导剂、白蛋白、茵枝黄及蓝光连续照射治疗、口服金双歧治疗。观察组使用肝酶诱导剂、白蛋白、茵枝黄及蓝光间断照射治疗、口服金双歧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24h后胆红素值(258.6±35.6)μmol/L,48h为(212.5±35.6)μmol/L,72h为(192.8±34.1)μmol/L,黄疸消退情况:平均每2.9天降至标准以下。与对照组相比较,24、48、72h胆红素值及退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t=2.73,3.73,2.71,5.94;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加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次短时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12年4月收治入院的15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8 h/次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连续≥16 h的传统蓝光照射方法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和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7%与对照组的9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72,P0.05),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明显低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96 h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连续蓝光照射法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的治疗效果均较显著,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血清胆红素浓度,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人血免疫球蛋白静滴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日东  蒋喜凤 《右江医学》2006,34(2):162-163
目的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预防胆红素脑病。方法将47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予蓝光照射,静滴人血白蛋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血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结果治疗24 h、72 h后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静脉滴注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有非常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的消退,并可减少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黄疸的光疗时间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黄疸发病率增多,病因已由感染因素为主转为围产因素为主,光疗确实可降低血清胆红素,采用每日间断照射8h-12h及持续照射24h,疗效无差异,且间断照射家长易于接受,便于护理、喂养。  相似文献   

18.
魏苗苗   《中国医学工程》2014,(7):182-182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模式的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8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接受间断蓝光照射疗法,对照组患儿采取持续蓝光疗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经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01%,两组患儿的疗效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儿每天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间断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研究间断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不同病因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就诊资料完整的新生儿黄疸患者总共98例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进行连续性蓝光照射,观察组患者进行间断性蓝光照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指标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断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不同病因新生儿黄疸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间断蓝光照射的治疗效率更高,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更小,更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有效性及护理方法。 方法 对本院出生的新生儿10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每次照射8 h再间断4 h, 2次/d,重复3~4 d的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长时间16 h连续蓝光照射,重复3~4 d照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8、96小时采静脉血,测定胆红素值。针对不同照射方法导致患儿的舒适度及顺从性的差异,调整相应的护理要点。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能更有效治疗新生儿黄疸,光疗间歇期护理人员给予进行各项基础护理,也可以提供母乳喂养及母婴情感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母亲及新生儿的心理健康,并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