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α1-肾上腺素受体 (α1-AR)和 β-AR激动后 ,乳鼠心肌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发生的变化。 方法 :(1)乳鼠心肌细胞培养 :用 0 1%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 (2 )免疫印迹技术 :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α1-AR激动剂 (苯肾上腺素 ,PE)和 β -AR激动剂 (异丙基肾上腺素 ,ISO)短时间 (10min)和长时间 (2 4h和 4 8h)作用后 ,乳鼠心肌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 -Cx4 3表达量和磷酸化程度的变化。 (3)划痕标记染色示踪技术 (SLDT) :在生长到融合状态的心肌细胞中划痕 ,依据荧光染料 (luciferyellow ,LY)在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视黄醇结合蛋白1(retinol binding protein 1, Rbp1)在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中的功能和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联合分析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中的小鼠心肌肥厚基因芯片数据,寻找在心肌肥厚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构建该基因过表达及敲减腺病毒并感染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利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 Ang II)诱导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研究目的基因对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及RT-qPCR探究目的基因调控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的分子机制。结果:在小鼠心肌肥厚心脏组织中Rbp1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bp1过表达组的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面积显著增大,心肌肥厚标志基因心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和肌球蛋白重链7(myosin heavy chain 7, Myh7)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证实Rbp1过表达能促进Ang II诱导的大...  相似文献   

3.
<正>目的:在首次发现转化生长因子III型受体(TGFBR3)在心肌细胞中存在较高丰度表达的基础上,探讨TGFBR3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以及其生理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技术检测体外ISO诱导的心肌肥大模型中TGFBR3的表达水平变化。运用超声和HE染色等方法检测心脏特异性过表达TGFBR3转基因小鼠中心肌肥厚表型,探讨TGFBR3促心肌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小鼠主动脉弓缩窄压力超负荷诱导的肥厚心肌组织中不同时点的表达变化,探讨肥厚心肌从代偿到失代偿心力衰竭发生中的分子机制。方法:12周龄C57/BL小鼠通过主动脉弓缩窄(TAC)建立心肌肥厚模型,在1、4、8、12、16周时进行高频心脏超声、血流动力学、组织重量及心肌病理学检测,RT-PCR半定量测定心房利钠肽(ANP)、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bcl-2、bax mRNA,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建立假手术模型,在不同时点给予相同检测后处死。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缩窄组左室收缩期、舒张期前壁、后壁厚度、左心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于术后呈逐渐增加趋势;左心室射血分数于术后12周显著降低(P0.05)。左室收缩压及左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于术后4周明显增加,8-12周保持稳定,16周明显下降;左室舒张末压于术后8周持续增加(均P0.05)。显示心肌由左室肥厚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2)组织形态学天狼猩红染色测量心肌胶原含量及TUNEL染色测定凋亡指数显示从4周到16周呈增加趋势。(3)与假手术组比较,缩窄组心肌组织ANP术后1周至16周表达呈持续性增加;而α-MHC、bcl-2 mRNA表达呈持续性降低;bcl-2/bax比值下降;缩窄组心肌组织磷酸化ERK1/2蛋白水平术后1周明显增加,4周时达高峰,12周至16周下降至稳定(均P0.05),总ERK1/2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主动脉弓缩窄诱导的压力超负荷可导致左室心肌早期代偿性向心性肥厚向晚期心力衰竭发展。ERK1/2信号转导途径参与压力负荷诱导心肌肥厚和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通过调控心肌细胞凋亡实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刺激后A7r5血管平滑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方法: 应用放射配体结合实验明确A7r5细胞上肾上腺素受体(AR)的表达。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用荧光实时定量PCR验证α1A-AR,α1B-AR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A7r5细胞中有α1-AR和β-AR表达,其最大结合容量(Bmax)分别为(45.0±11.8)fmol/mg蛋白和(17.4±2.5)fmol/mg蛋白。去甲肾上腺素刺激细胞24 h后,有75个基因表达发生明显改变,其中涉及细胞结构、防御、代谢及信号转导等多方面的基因。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去甲肾上腺素刺激细胞24 h后α1A-AR和α1B-AR的mRNA表达增加,与基因芯片的结果一致。结论:去甲肾上腺素激动AR引起A7r5血管平滑肌细胞多种不同功能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提示在血管平滑肌中AR可能通过基因水平的调控而介导多种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观察小鼠心肌缺血后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四逆汤对其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缺血加四逆汤组。提取各组心肌组织总RNA,纯化mRNA,与含有2304条小鼠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结果:小鼠缺血后有33条基因表达下调,70条基因表达上调;服用四逆汤后,相对单纯缺血组而言,有23条基因表达下调,52条基因表达上调。结论: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能快速地检测出缺血心肌及四逆汤治疗后心肌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对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心肌缺血及四逆汤治疗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压力超负荷大鼠左室肥厚心肌肌型LIM蛋白(MLP)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 探讨病理性左室肥厚心肌是否存在细胞骨架蛋白的缺失。方法:观察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术后1、4、8、16周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肥厚指数、MLP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腹主动脉缩窄术后4周左室肥厚指数较术后1周组明显增加(P<0.05), 术后8周组左室心肌MLPmRNA的表达较术后1、4周组明显下降(P<0.05), 但各组左室心肌MLP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在病理性左室肥厚心肌出现明显心力衰竭前, MLP转录水平下调, 而MLP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提示MLP作为心肌细胞骨架的基础, 对维持肥厚左室心肌的收缩功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心肌肥厚是心脏对于压力负荷或者容量负荷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2(CYP 2J2)及其代谢产物EETs可以发挥抵抗心肌肥厚的作用,而其中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方法和结果:在体内研究中,我们采用PPARα缺陷小鼠以及野生小鼠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小鼠发生心肌肥厚。结果表明,Ang Ⅱ可以明显诱导心肌肥厚,具体包括心脏肥大、心脏功能减低和心肌肥厚标志物表达增加。而在野生小鼠中,CYP 2J2过表达可以抑制Ang Ⅱ所诱导的心肌肥厚,但是这一抑制作用在PPARα缺陷小鼠则没有体现。在离体研究中,我们以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Ang Ⅱ作为诱导因子。研究表明,外源性加入11,12-EET可明显抑制Ang Ⅱ所诱导的心肌肥大,而PPARα特异性阻断剂GW6471可以阻断11,12-EET的作用,并且这一作用可能与Ras/MAPK以及NF-κB通路有关。另外,我们通过荧光报告基因系统以及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证实,PPARα可以直接结合到caveolin-1的转录子区,并诱导caveolin-1的表达,而且采用si RNA介导caveolin-1的沉默,可以抑制11,12-EET抵抗Ang Ⅱ的效应。结论:CYP 2J2及其代谢产物EETs可以通过PPARα缓解Ang Ⅱ诱导的心肌肥厚,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在转录水平上调caveolin-1的表达,并进一步抑制Ras/MAPK和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心肌肥大病理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构建基因/蛋白质调控网络。方法:以苯肾上腺素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为模型,在分析肥大心肌细胞基因表达谱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Pathwaystudio和Agilent Literature Search软件结合文献挖掘方法,构建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结果:构建的网络包含450个相互作用的基因/蛋白质(节点)以及592个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边)。拓扑分析表明该网络具有无尺度特性,同时分析确定14个基因/蛋白质是网络的关键节点。通过GO (gene ontology)分析,发现在苯肾上腺素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过程中,与物质代谢、细胞信号转导及细胞骨架等密切相关的基因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构建基因/蛋白质网络为研究心肌肥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Losartan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细胞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中的作用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拮抗剂在体干预对其影响。方法:选用成年12及24周龄SHR和WKY大鼠,干预组SHR自12周龄起每日胃管灌饲losartan(15mg·kg-1·d-1)至24周龄止。称重法测量左室肥厚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的蛋白表达,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半定量RT-PCR法检测fas mRNA表达。结果:SHR左室肥厚指数、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多于同龄WKY(P<0.01),心肌成纤维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同龄WKY(P<0.05)。12周龄SHR心肌细胞PCNA阳性率显著高于同龄WKY(P<0.05),心肌成纤维细胞阳性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24周龄WKY和干预组SHR无PCNA阳性细胞检出,24周龄SHR偶见阳性心肌细胞。干预组左室肥厚指数、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同龄SHR组,成纤维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同龄SHR组。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fasmRNA表达量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52,P<0.05)。结论:成年SHR左室肥厚的细胞学变化表现为心肌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失衡,以及心肌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减少。losartan抗成年SHR左室肥厚的机制可能与改变这种异常的细胞群体变化及调节fas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AMPK通过增强心肌脂肪酸氧化抑制大鼠心肌肥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单磷酸腺苷(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对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可能涉及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对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术(TAC)引起压力负荷增加,造成心肌肥厚的模型。术后24 h起经皮下注射AMPK的特异性激活剂AICAR(0.5 mg·kg-1·d-1)直至术后7周。处死动物前,对大鼠进行超声心动学指标的检测和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处死动物,取心脏称重后计算心脏重/体重比值,测量心肌细胞的平均直径、心肌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I)的mRNA表达。结果: (1)心肌肥厚+AICAR组大鼠的心脏重/体重比值、心肌细胞平均直径、血清及心肌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明显低于心肌肥厚对照组;(2)心肌肥厚+AICAR组大鼠心肌PPARα及CPT-I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心肌肥厚对照组;(3) 心肌肥厚+AICAR组大鼠心脏超声心动学指标: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 (PWT, LVDD, LVSD) 低于心肌肥厚对照组,左室短轴缩短率 (FS%) 则高于心肌肥厚对照组。结论: 活化的AMPK可能通过增强心肌脂肪酸氧化从而抑制压力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继发的心肌肥厚和重塑是导致心脏功能逐渐恶化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分子免疫学机制在心肌肥厚和重塑形成中的作用逐渐引起关注.研究多种细胞类型在心肌肥厚和重塑中的作用,如非心肌细胞,尤其是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和炎症信号作用的机制,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心肌肥厚与重塑病理生理中的作用,对不同免疫细胞类型在心肌细胞肥大调控具有重要性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对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以阐明该抗体参与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方法:用β1-AR细胞外第二环合成肽段免疫抗β1-AR自身抗体阴性大鼠(9周),定期检测大鼠的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滴度、心功能、心肌组织凋亡现象和caspase-3,8,9活性。结果:(1)免疫组大鼠的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滴度逐渐升高并维持于高水平[1∶(1280±0.07)];对照组始终在1∶10左右;(2)TUNEL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免疫组大鼠在免疫3、4、5周心肌组织发生明显凋亡,caspase-3,8活性增高,免疫7、9周心功能明显下降,对照组未见异常。结论:抗β1-AR自身抗体可能通过激活死亡受体途径促进在体大鼠的心肌细胞发生凋亡,最终引起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正>目的:研究intermedin(IMD)1-53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腹主动脉缩窄(AAC)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结果:AAC组大鼠HW/BW增加26%(P0.01),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压最大变化速率(LV-dp/dtmax)、左心室收缩压最大变化速率(LV+dp/dtmax)显著增加(P0.01),超  相似文献   

15.
心肌肥厚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它与冠心病,心衰,脑卒中等疾病均密切相关,对其发生机制的探讨将为心肌肥厚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有益的线索。本实验以腹主动脉缩窄的左心室肥厚大鼠为模型,采用体外灌流分离心肌细胞,同时提取RNA并通过反转录来检查所得HNA的质量,并探讨其应用于心肌肥厚基因表达水平研究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一、动物模型的建立:压力负荷左心肥厚大鼠模型的建立采用常规的腹主动脉缩窄法[l]:雄性健康Wstar大鼠(体重IRO-220g份为两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绑扎腹主动脉使其保留直径约0.7nun的…  相似文献   

16.
大鼠压力负荷型心肌肥厚相关基因片段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基于心甩肥厚过程中基因表达所发生的变化,采用CDNA差减杂交法分离其中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片段,在三个不同时期的六组材料中共分离出三十六修养异性基因片段,其中以心肌组织作为材料分离出二十四个片段,以灌流分离的心肌细胞作为材料的十二个片段。杂交结果显示它们在心肌肥厚组和对照组中确定存在表达差异 。  相似文献   

17.
肝素对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激活致心肌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浩  张曼 《解剖学报》2009,40(3):480-484
目的 探讨激活心肌细胞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是否能触发RhoA/Rho激酶介导的心肌肥厚信号通路及肝素的干预作用,阐明除经典信号传导通路之外的作用途径及干预方式. 方法 培养Wistar乳鼠心肌细胞,RT-PCR法检测应用三磷酸肌醇(IP3)刺激后RhoA、Rho激酶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P3刺激后胚胎基因α-肌动蛋白(α-actin)、β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β-MHC)及即早基因(c-fos、c-myc)蛋白表达及肝素的干预作用. 结果 给予IP3(10-7mmol/L)刺激心肌细胞IP3R,能明显激活心肌细胞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促使心肌细胞的即早基因和胚胎基因表达(P<0.05),且随时间延长而作用明显,肝素可抑制上述作用(P<0.05). 结论 激活IP3R介导的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能显著地促使心肌细胞肥大,此信号通路不同于已知的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心肌肥厚信号转导途径,且肝素有望成为抑制心肌细胞生长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α1-肾上腺素受体 (α1-AR)在交感神经系统调节心血管生理功能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α1-AR 3种亚型由不同的基因编码 ,它们在蛋白结构、G蛋白偶联、组织分布、信号转导、受体调节以及生理功能方面都有所不同。目前已经清楚 ,α1-AR 3种亚型在它们的跨膜区的序列同源性高达 70 % ,其胞桨C末端却几乎没有相似的序列。最近 ,文献报道发现有蛋白质可以直接与β -肾上腺素受体C末端结合并调节受体的功能。但α1A-AR与非G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尚鲜有报道。目的 :寻找与α1-AR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为研究α1-AR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新的线…  相似文献   

19.
张利军  魏蕾  徐怡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3):19-21,F0005,F0007,F0008
目的:探讨α1、β受体阻断剂派唑嗪(Prazosin,Pra)、心得安(Propra-nolol,Pro)及钙离子拮抗剂尼群地平(Nitrendipine,Nit)在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发病学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ra、Pro和Nit治疗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所致左室肥厚(LVH)。结果:Pra和Nit能抑制早期肥厚心肌c-fosmRNA表达,6周后Pra组和Nit组较LVH组之BP,LVW/BW均显著下降,同时心脏舒张功能改善,Na+-K+ATPase活性增强;而Pro不能有效改善LVH。结论:Pra和Nit治疗成功预防了心肌肥厚的发生,而Pro不能。提示儿茶酚胺参与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的形成,其效应不仅涉及后负荷的高低,也可通过α1肾上腺素能受体而不是β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心肌产生直接性致肥大作用,同时钙离子可作为第二信使参与引起心肌细胞肥大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20.
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肌球蛋白重链同型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和方法:用二肾一夹(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利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探讨心肌肥厚发生和逆转以及肌球蛋白重链(MHC)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1)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术后第2~12周,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左心室重量和体重比值明显升高;左心室α-MHCmRNA表达明显减弱;β-MHCmRNA表达明显增强。(2)在术后第4周给予巯甲丙脯酸和术后第8周切除肾动脉狭窄侧肾脏可使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动脉血压下降;左心室肥厚发生逆转;抑制左心室α-MHCmRNA表达减弱和β-MHCmRNA表达增强。结论:在2K1C肾性高血压过程中,动脉血压升高是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肌球蛋白MHC基因表型转换的重要因素;血管紧张素Ⅱ可能参与2K1C肾性高血压过程中的心肌肥厚和MHC同型基因表型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