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是一类病情凶险,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疾病[1].在未及时治疗患者中,25%在24 h内死亡[2],而急诊胸主动脉夹层瘤,起病后48 h内死亡率高达50%[3].因此,在急诊入院48 h内,加强急救管理、重视急救工作程序、严密监护、动态观察病情变化至关重要.2000年1月~2005年3月,我院收治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现将48 h内急救管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发病突然、具有潜在灾难性的疾病,如未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预后极差。近年来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手术材料的日趋完善,给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前景。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问世,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也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2层分离状态.本病少见,发病率为每年每百万人口5~10例,但多急剧发病,65%~70%患者在急性期(2周内)死于心包填塞、心律失常等心脏合并症[1].本病是具有灾难性后果的一种临床急症,如不及时治疗,发病后最初48 h内,病死率高达1%~2%[2].及时的救治和护理对于提高主动脉夹层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意义重大.2008年1月我院急诊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采用了分级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荣清桃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2027-2028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管疾病,起病急骤、进展快,且病情凶险,如得不到及时诊治,病死率极高.及时识别疾病并对其进行药物、手术和介入等治疗,能明显地提高生存率[1].而血管腔内隔绝术(EVGE)因其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时间短、安全等优点,已开始应用于治疗主动脉夹层.本院2006年6月至2009年11月对13例患者实施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ve aneurysm)是指主动脉壁中层内裂开,并且在这裂开间隙有流动或凝固的血液[1].主动脉夹层动脉瘤Stanford B型是内膜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累及降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者.主动脉夹层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但有一定数量的患者因合并重要脏器病变而不能手术治疗.有研究[2]开始应用带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还有研究[3]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发现其具有创伤小、技术简单、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其原理是封闭内膜撕裂口,阻断真假腔之间血流的交通,从而使假腔血栓化,压缩假腔,扩张真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伟 《当代护士》2007,(5):11-12
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极为凶险的心血管急症,救治不及时,其后果是灾难性的.该病急性期病死率高,未经治疗24h内病死率高达21%[1].及时急救和护理,可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我科2003年9月~2006年10月共收治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98例,取得一定的救护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盈盈 《齐鲁护理杂志》2012,23(23):106-107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由于主动脉内膜损伤,形成破口,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形成血肿,血液经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中层,血液在高压下在主动脉内层与外层之间泛滥,将主动脉剥离为两层[1].DeBakeyⅠ型夹层是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或弓部,夹层病变扩展累及胸、腹主动脉直至髂总动脉,即概括整个主动脉的全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其病情凶险,手术技术复杂,难度大[2].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的最危险的主动脉疾病,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动脉内膜撕裂或剥离,病情危重且变化快,患者易因大血管破裂而死亡.根据其病变范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分为3型[1],其中Ⅰ型可累及主动脉升、弓、降部,需行外科血管重建,用4分支人工血管取代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2005年1月-2006年5月,我科为13例患者施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也称主动脉夹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主动脉壁内膜破裂,高压血流通过破口冲入血管壁内形成假腔[1-3].一般认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14d之内为急性期.国内、外较为流行的临床治疗分型方法为Standford分型:即无论夹层起源于哪一部位,只要累及升主动脉者为A型;夹层起源于胸降主动脉且未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B型[4].国内著名学者孙立忠教授对主动脉夹层进行了细化分型,并对各个亚型病理特点进行了描述,还就此提出相应治疗方式[5].但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仍为Standford分型.由于病变累及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从发病到手术前包括麻醉的各个环节动脉瘤随时可能突发破裂导致患者猝死,加之手术创伤范围大,手术过程复杂、环节多,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术后并发症多,因此手术病死率高.现对该疾病手术治疗的有关问题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亦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临床工作中较常见,是最危险、最复杂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饮食结构和习惯的改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我科共收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30例,本文总结急救措施和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梁敬萍  方桂芹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504-150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临床上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是血管外科最为凶险的疾病,发病24 h内死亡率40%,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死亡率都很高[1]。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近年来该领域的一项进展[2],它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死亡率低等优点。我院自2002年3月~2006年4月共开展此项手术28例,均获成功。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的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的血肿,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大动脉疾病.90%患者伴有高血压或马凡综合征[1].主动脉夹层是血管外科最为凶险的疾病,发病24h内死亡率为40%.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该病的死亡率都很高[2].  相似文献   

13.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是最具灾难性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约为每年1/10万至2/10万,男女比例为(2~5)∶1.有报道急性主动脉夹层如果未经治疗,48h内的病死率高达1.4%/h.远期发绀可达90%,自然预后极差[1].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技术的开展为其治疗开创了一条微创而有效的治疗途径,济南军区总医院自2007年1月起至2011年2月,利用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6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来势凶险、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exclusion,EVE)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人工血管置换术,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减少传统手术中常见的大出血及心、肺、肾等并发症,避免手术中主动脉的钳夹等优点[1]。我科2003年1月~2004年11月行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2例,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起病急,变化快,如不及时处理易导致死亡[1].2000年3月~2004年2月,我院共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28例,应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硝普钠、冬眠合剂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缓解了患者临床症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分析68例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术中移植物全部释放成功,术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无血栓栓塞、截瘫、器官缺血、吻合口狭窄、动脉瘤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种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5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是由各种原因造成主动脉壁内膜破裂,血液沿内膜与中外层之间层面纵行剥离而形成的壁内血肿,是心血管病中少见的急危重症,多在48 h内死亡[1], 有报道24 h死亡率为20%~40%, 1周内为60%~70%.护士作为与患者最接近的人员,能及时观察病情,从而作出及时、正确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治疗,可降低病死率[2].  相似文献   

18.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也称为远端主动脉夹层,是指以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为分界点,夹层仅累计左锁骨下动脉(LSA)起始处以下的主动脉的一种病变.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的危急病症[1].近年临床运用覆膜支架隔绝术技术(EVGE)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作者2005年1月-2013年3月对310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覆膜支架隔绝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是临床最复杂、最危险的主动脉疾患,其年发病率在1/10万左右,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早期死亡率可高达每小时1%。近年来其治疗方法有不断的进步,尤其通过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有效的、微创的治疗途径[1-3]。本院于2006年8月开展了1例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DebakeyⅢa型主动脉夹层,取得了初步成功,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患者林某,女,73岁,既往有高血压史5年,于入院前5 d突发胸骨后剧痛,当时至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给予降血压、止痛等内科治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摄影技术应用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间应用DSA影像对51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资料。结果对病患的采集参数、体位以及注射参数、图像后处理进行适当选择,即能够确切显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部位、破口以及真假腔内血流差别、与相邻血管的关系。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摄影技术应用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临床价值很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