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寿》2006,(6)
放风筝是一种融娱乐和体育于一身的活动。放风筝的好处古人早有认识,宋代李石《续博物志》说:“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儿童放之空中,最能清目。”有人归纳放风筝对人有四大好处:“一是运动身体,气血畅通;二是仰望远视,最  相似文献   

2.
放风筝一益身心,二练视力,三愉情志,四疗形体,五是运动。在现代娱乐康复学中,放风筝也是一种康复疗法。 放风筝有益于身心健康,在我国古籍中早有记载。宋代的李石在《续博物志》一书中写道:“春回放鸢(即风筝),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仰视,可以泄内热。”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踏青放风筝,沐浴阳光,舒展筋骨,引颈远眺,极目云天,伴以徐步疾行,  相似文献   

3.
清代诗人高鼎在《村居》一诗中说:"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暖花开时节,放风筝是极富情趣和养生意义的雅事,男女老少皆宜。中国有句古话:"鸢者长寿。"意思就是说,经常放风筝的人寿命长。春放风筝,好处多多。  相似文献   

4.
阳春季节,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放风筝能供人玩耍娱乐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殊不知放风筝还有健身之疗效呢。我国《续博物志》中就有"引丝而上,令小儿张口仰视,可以泄内热"的记述。人们踏青放风筝,沐  相似文献   

5.
曾看过作家陈建功的文章《找乐》,说的是北京人爱找乐子,善找乐子:养只宠物儿是个“乐子”,放放风筝是个“乐子”,一碗酒加一头蒜也是个“乐子”。其实,人生的乐趣有许多:旅游、听音乐、早起锻炼、拉着京胡唱京戏……或雅或俗,不胜枚举。善琢磨的人从每一样儿中都能品出“乐儿”来。而在我的生活中,读书成了“乐子”!  相似文献   

6.
刘江妹 《长寿》2007,(4):41-41
仲春时节,晴空碧净,鸟语花香。正是放飞风筝的好时节。此时去放风筝.不仅能锻炼身体,增进健康,而且还使人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乐趣。 1.祛病健身。增强抵抗力放风筝是一项全身性运动,在明媚的春光里放风筝,可以舒展筋骨,让身体随着放飞的风筝而不停地移动,从而活动四肢,使脚步轻快;因为不断地低头、扬头,活动了颈椎部位。从而有预防颈椎病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那天看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主持人窦文涛问一位名人嘉宾“什么最幸福”,回答竞是“睡到自然醒”。 一位朋友升了职,名和钱都不缺了,可幸福感似乎没有跟着“增长”,朋友说:我觉得最幸福的事就是能在办公室放张小床,可以睡个午觉。  相似文献   

8.
膏者泽也,在《正韵》、《博雅》上解释为“润泽”。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李时珍《本草纲目》有参术膏益元气;《景岳全书》中有两仪膏(党参、熟地)补气血;《沈氏尊生》一书中龟鹿二仙膏(由龟板、鹿角、杞子、人参组成)益气养血,填精补髓。膏滋药能补什么?  相似文献   

9.
面条古今谈     
面条的故乡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不过,当时不叫面条而叫“汤饼”。《释名·释饮食》日:“饼,并也,溲麦面使合并也。”“蒸饼、汤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晋代束皙作有一篇《饼赋》,其中写道:“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就是说,在严寒的冬日清晨,若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条,既能驱寒充饥,又能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贾楠 《健康世界》2010,(10):102-105
放风筝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游戏项目,在北方尤为盛行。在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区,放风筝被作为“迎春”风俗,每到春风吹来,就能看到漫天飘着风筝。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放风筝,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健身方式,非常适合老年人和孩子,尤其是平时不喜欢运动,而喜欢读书写字的“老先生”和“小书虫”。  相似文献   

11.
范文义 《长寿》2007,(3):24-24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台湾人曾小歌在其《人生没有彩排》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佛祖光临香火鼎盛的圆音寺,看到一只正在结网的经过千年修炼的蜘蛛,就问:“世界上什么是最珍贵的?”蜘蛛回答:“是得不到的和刚失去的。”过了一千年,又问,仍同答如初;再过一千年,再问,还是那么回答。后来,佛祖让蜘蛛投胎到一个官宦人家当了千金小姐,经过人间磨难,她才明白:“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的和刚失去的,而是要珍惜现在就能掌握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卫生工程学》2006,(1):38-39,50
张立春,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中,被魏巍称作“小老虎”;他是电影《上甘岭》里英雄连长张忠发的原型之一;他一个人孤身爬到敌人的背后,打死4名近2米高的美国兵,俘虏12名美国兵。有人说:“他就是活着的黄继光、董存瑞。”  相似文献   

13.
冬季进补,黄酒是不错的选择。自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寥寥二十字.道出了冬季饮酒之乐。酒有多种,惟黄酒最养生.也惟中国有之.素有“液体蛋糕”之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诸酒醇不同.唯米酒入药用。”  相似文献   

14.
几千年前,我国就知道蜂蜜的医疗性能,最早问世的《神农本草经》,对蜂蜜的性味和功能便有较详细的记载。明代《本草纲目》具体指出:“蜂蜜,其入药功能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可见,我国古代医家对蜂蜜的性味、功用、主治早已有所了解。在世界各国的医药学家中也有许多关于蜂蜜有益于健康的叙述。古希腊的伟大思想家和医生希波克拉底说:“蜂蜜和…  相似文献   

15.
一丝不挂。出自《楞严经》里的“一丝不挂.竿木随身”。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后被人们用来形容裸体。如宋代大诗人杨万里《清晓洪泽放闸》一诗:“放闸老兵殊耐冷.一丝不挂下冰滩”。从现代养生角度讲.一丝不挂地裸睡有益身体健康,故喜爱裸睡的张学良将军能百岁长寿.可见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莲的一身都是宝。莲的:根茎为“藕”,生用有清热、凉血之功,熟用有健脾开胃之效;莲的藕节能止血散瘀:荷叶能清暑解热,叶梗能通气宽胸;莲花能清暑止血,莲房能消瘀止血;莲子能补脾益肾,莲子心能清心去烦。《本草纲目》称莲子有“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  相似文献   

17.
春暖花开,微风和煦,正是放风筝的好日子.人们通常以为放风筝只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但在古人眼里,放风筝是为了放走晦气,祈求幸福.这种习俗,在我国民间又叫“放断鹞”,据说风筝放上天空后,将线剪断,任其飘逝,这样可以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一年平安吉祥.  相似文献   

18.
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自古亦然。《本草》说:”米能养脾.面能补心。“可见米和面对人各有好处。但是如果常年只吃米或者面,这样就与《本草》的理念背道而驰:既亏待了口腹.又不爱惜自己心脾,实在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9.
玫瑰花药膳食疗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花为蔷薇科植物玫瑰初放的花,又名刺玫菊、刺玫花、徘徊花、笔头花,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玫瑰花芬芳馥郁,花色娇艳,花香沁人心脾,不仅是供人们观赏的名花之一,入药治病也有很多功效。祖国医学应用玫瑰花治病已有悠久的历史,很多古代医籍均有记载,如《食物本草》言其:“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本草再新》言其:“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火。治腹中冷痛,胃脘积寒,兼能破血。”《随息居饮食谱》言其:“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和肝,酿酒可消乳癖”;《本草正义》也说:“玫瑰花香气最浓,清…  相似文献   

20.
黄花,又名金针菜前一称呼困其花是黄色而得名而后一名则因其蓓蕾呈针状而得.此外.它还有一些名称是因其功能而得的如忘忧草、安神菜等等,而其最古老的名称却叫萱草。同一种植物竟然有这么多名称,实属罕见.这与它栽培的历史悠久和地域广阔密切相关。大文豪苏轼很喜欢吃黄花菜.他在诗中曾赞赏说.“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皆是金。据《延寿书》载:“萱草味甘,令人好欢.乐而忘忧”: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留下了“杜康能解闷,萱草能忘忧”的著名诗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