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超声造影(CEUS)评估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及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运用常规超声和CEUS对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显像,判断狭窄的部位及程度,与DSA结果相对比.结果:本组患者经DSA及CEUS检查后发现,CEUS较常规超声明显改善了对血管狭窄的检出,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常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怀疑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DSA以NASCET法计算狭窄率,MRA分别以NASCET法和截面积法计算狭窄率。结果以DSA诊断为金标准,32例128条颅外段颈动脉狭窄,MRA以NASCET法诊断的敏感性63%,特异性100%,准确性78.1%,Kappa=0.593;MRA截面积法诊断的敏感性63%,特异性100%,准确性79.7%,Kappa=0.622。结论MR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筛选可疑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使大部分患者免除DSA检查,但MRA尚不能代替DSA。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维灰阶血流显像(B-Flow)技术在评价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 设病例组70例、对照组120例(年龄、性别构成比与病例组相当).分别用二维超声(2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以及B-Flow进行常规颈动脉检查,重点测量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血管残余管腔内径并计算狭窄率,颈内动脉颅外段病例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与DSA相对照.结果 病变处的颈动脉B-Flow表现动脉内膜粗糙、局部增厚或有斑块突入管腔,B-Flow血流在斑块处往往呈涡流改变.病例组与对照组颈动脉内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颈动脉狭窄处内径B-Flow测量值与2D、CDFI测量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2D、CDFI、B-Flow 3种方法所测得颈内动脉直径狭窄率与DSA结果均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B-Flow与DSA的相关系数最高.结论 B-Flow能保持高帧频、高分辨率,同时显示颈动脉管壁、血流信息及临近组织的解剖关系,并且能清晰显示狭窄处、狭窄后血流状态以及斑块形态.与DSA相对照,在评估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处内径方面,较2D、CDFI具有更高的优越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两种方法对动脉粥样硬化颅外段检出率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下颈动脉颅外段与DSA下颅内动脉狭窄的一致性。方法对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DSA下颈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62例246条颈动脉超声与DSA诊断相符合血管198条(80.5%),超声对正常颈动脉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7.9%、94.3%、90.6%;对狭窄血管分别为94.2%、88.0%、90.7%;对闭塞血管均为100%;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4.41%)明显低于颈动脉颅外段(43.09%)。结论超声对评价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与DSA一致性较好,但对轻度和重度狭窄的漏诊率较高;对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与颅内动脉病变一致性差,不能以超声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来预测颅内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尚需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行超声造影、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动脉狭窄情况,对比三者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为金标准,23例46条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4.7%,准确性为93.8%,Kappa=0.861;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9.5%,准确性为95.9%,Kappa=0.863;超声造影联合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4.7%,准确性为97.9%,Kappa=0.945。结论: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超声造影各有优缺点,相互之间存在互补性,有机地将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相结合,可从多侧面、多方位地了解颈动脉的狭窄情况,能基本替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3D CE-MRA和DSA检查,分别在所获得的图像上测量颈动脉狭窄的直径狭窄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3D CE-MRA共发现颈动脉血管狭窄39处,37处与DSA分级相符合,高估2处,其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100%,97.8%~99.0%、97.9%~98.5%(K值=0.928~l),颈内动脉虹吸段为10%,92.5%、93.5%(K值=0.657)。结论三维CE-MRA是对颈动脉狭窄筛查、术前评估、术后随访的最佳检查方法,能基本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诊断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CTA、颈部血管彩色超声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DSA)检查。比较CTA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颈动脉颅外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检出情况,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判断2种方式对颈动脉颅外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 结果CTA对颈动脉颅外血管狭窄程度检出情况(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优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但仅在轻度及中度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于颈内动脉内不同类型斑块检出率显著优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P<0.05),而2种方式在颈总动脉以及颈外动脉不同类型斑块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CTA诊断颈动脉颅外血管狭窄程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但仅在敏感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CTA诊断ACI患者动脉颅外段病变时,其效率优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尤其是在对血管狭窄程度及颈内动脉斑块类型诊断上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超声、超微血管成像(SMI)和超声造影(CEUS)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因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 院住院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签署造影检测同意书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患者使用常规超 声,并同时行SMI及CEUS颈动脉狭窄检查,采用NASCET法计算3种检查方法的血管狭窄率,所有诊断由2位 医师判定。以DSA诊断为金标准,评价3种检查方法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时是否具有一致性,并对比分析3种 检查方法诊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3种检查方法均能清晰显示出纤细的血管结构, 包括颈动脉狭窄部位、血管腔大小、特征、血流走向等。在颈动脉管腔的诊断评估中,常规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 程度与DSA的一致性高(κ =0.869),诊断重度狭窄及闭塞(>70%)的敏感性为90.0%(95% CI:0.86,0.94),特异 性为94.0% (95% CI:0.91,0.97),准确性为90.0%。SMI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与DSA的一致性高(κ =0.958),诊 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为96.0%(95% CI:0.93,0.99),特异性为97.0%(95% CI:0.95,1.00),准确性为97.0%。 CEUS 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与DSA 的一致性高(κ =0.903),诊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为96.0% (95% CI: 0.93,0.98),特异性为94.0%(95% CI:0.90,0.98),准确性为94.0%。3种检查方法在评估颈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程 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常规超声、SMI和CEUS均能准确、 灵敏地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病变程度,而SMI检测具有经济、简便、快速及无创等优点,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 以替代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作为临床筛查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俊英  黄品同  张莹 《浙江医学》2017,39(5):336-339,344
目的比较颈动脉超声检查与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评价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择颈动脉狭窄患者98例,采用颈动脉超声(包括超声造影)及CTA两种方法检查,分析两者在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溃疡斑块及颈动脉血栓方面的诊断一致性。结果(1)98例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检查与CTA检测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均较高,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方法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轻度狭窄0.400,中度狭窄0.496,重度狭窄0.568,闭塞0.795)。(2)颈动脉超声检查与CTA在斑块类型(软斑、混合斑及硬斑)的诊断中,两者对软斑及混合斑的诊断一致性较好(软斑Kappa值=0.878;混合斑Kappa值=0.644),对硬斑的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值=0.381)。(3)术前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颈动脉血栓形成及颈动脉溃疡斑块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A检查,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与颈部CTA检查在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尤其是溃疡斑块及颈动脉血栓方面具有相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行CDFI与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二者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颈动脉狭窄CDFI检出率84.00%、DSA为7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种方法检查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CDFI检查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DS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Kappa值=0.7512,P<0.05)。 CDFI检查诊断颈动脉的敏感性为88.10%,特异性为87.50%,准确性为88.00%,阳性预测值为97.37%,阴性预测值58.33%。结论:CDFI在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及狭窄程度判定与DS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无创伤,可重复好,适合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联合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评估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患者颈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将125例PCI患者分为脑梗死组5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73例,同时行颈动脉CEUS和TCD检测。同期设立健康对照组54例。比较脑梗死组和TIA组颈内动脉颅外段斑块的稳定性、狭窄程度,评估颈动脉狭窄对后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①脑梗死组颈内动脉颅外段所检出的斑块中,易损斑块占66.3%(61/92),高于TIA组39.7%(2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脑梗死组易损斑块的发生率为65.4%(34/52),高于TIA组的42.5%(3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脑梗死组颈内动脉颅外段≥50%狭窄的发生率为32.7%(17/52),高于TIA组16.4%(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发现前循环盗血的PCI患者11例,其大脑后动脉P1段、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峰值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联合颈动脉CEUS和TCD检测有助于发现PCI患者合并的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识别易损斑块,评估前后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张兆  张千 《微创医学》2014,(4):414-416
目的研究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 imaging,PWI)联合脑血管造影评估颈动脉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预后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行PWI检查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随访观察90 d脑梗死发生率,分析TIA患者的PWI表现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PWI灌注异常的TIA患者90 d发生脑梗死风险明显增加(P0.01);颈动脉狭窄50%TIA者较颈动脉狭窄50%TIA患者90 d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I灌注异常合并颈动脉狭窄50%组与PWI灌注正常合并颈动脉狭窄50%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WI在评价脑循环的血流动力变化方面有重要的作用,DSA可以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做出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DU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两种方法对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后狭窄检出率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DUS与DSA对该部位动脉狭窄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对105例大脑缺血性患者行DUS、DSA检查,依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法,将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分为4级,轻度(〈50%),中度(51%-69%),重度(70%-99%),闭塞(100%)。结果1例在DSA后出现脑梗死症状,105例210条颅外段颈内动脉DUS与DSA诊断相符合血管177条(84.3%),DUS对正常颅外段颈内动脉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3%、86.8%、90.O%;对轻度狭窄血管分别为60.O%、95.0%、91.4%;对中度狭窄血管分别为71.0%、97.9%、94.3%;对重度狭窄血管分别为81.8%、96.4%、93.3%;对闭塞血管为90.9%、100%、99.5%。结论DUS对评价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DSA一致性较好,但对轻度及中度狭窄的漏诊率较高,必要时尚需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联合应用高频线阵探头及高频小凸阵探头检测颈部动脉(椎动脉起始段及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探讨联合应用高频线阵探头及高频小凸阵探头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5例临床可疑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住院患者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椎动脉起始段及锁骨下动脉),采用非随机对照方法,试验组采用高频线阵探头加用高频小凸阵探头,共观察135例;对照组采用高频线阵探头或加用低频凸阵探头,共观察140例;分别记录IMT、斑块形成等情况。其中有89例患者行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试验组患者颈部动脉IMT为(1.19±0.12)mm,而对照组为(1.12±0.13)mm(P<0.01);IMT增厚检出率及斑块形成检出率试验组为43.0%、74.8%,而对照组为32.1%、54.3%(P<0.01);以DSA作为标准对照,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颈部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6.8%,特异度为93.9%,随访临床符合率98.9%,与DSA检查对照符合率100%。结论联合应用高频线阵探头及高频小凸阵探头检测颈部动脉病变,局部动脉内膜显示率及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局部血管狭窄漏诊情况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成年吸烟人群中联合应用无创血管功能状态检测方法的价值。方法对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社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2739例进行调查随访,调查指标包括烟龄、男女吸烟比例等,同时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以及颈动脉斑块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2739例受访对象中男952例,女1787例,吸烟组462例,吸烟率为16.9%(462/2739);吸烟组中男417例,吸烟率为43.8%(417/952),女45例,吸烟率为2.5%(45/1787),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斑块形成及狭窄均与不吸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WV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I吸烟组与不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吸烟与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的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P<0.01),与ABI呈负相关(P<0.01),与PWV不相关。结论吸烟是颈动脉硬化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吸烟人群中,尽早联合进行PWV、ABI以及颈动脉IMT等指标检查,可能对于早期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应用自膨式支架成形术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50%,无症状性狭窄〉75%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合适球囊预扩后满意后,将自膨式支架送至预想的位置释放,覆盖狭窄部位。结果78例患者共治疗80支血管,置入81枚支架,配合使用56枚保护伞,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狭窄程度由原来的(87±10)%下降至(13±6)%,狭窄血管最大血流速度从(190±14)cm/s下降至(84±6)cm/s。21例发生短暂性血压及心率下降,29例发生持续性低血压及心率下降,1例(未使用保护伞)术中出现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事件,紧急溶栓、碎栓后血管开通,其余77例术中无中风并发症。13例围术期出现过度灌注表现,无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6~32个月,颈动脉超声检查77例支架内无再狭窄,1例出现再狭窄(〈50%),但患者无症状,继续随访观察。结论应用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临床效果好,只要正确选择适应证,围术期处理得当,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非脑血管病患者 (对照组 ) 75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中 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期接受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检查。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内中膜 (IMT)增厚、斑块或血栓检出率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与DSA比较 ,对颈动脉颅外段 <70 %的狭窄及闭塞的诊断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对 70 %~ 99%的狭窄诊断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颈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为 76 4 7% ,DSA为 5 2 94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合并高血压及血脂异常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颈动脉超声可直接显示颅外段颈动脉管壁病变 ,并能较准确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重视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程度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2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据狭窄程度分为≥50%组和〈50%组,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狭窄及程度的关系。结果①狭窄组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12.87±4.15)mm Hg,1mm Hg=0.133 kPa]、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10.65±3.10)mm Hg]、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11.49±4.91)mm Hg]高于非狭窄组[(10.91±3.51)、(8.69±2.83)、(9.53±4.61)mm Hg](t=2.460,P=0.015;t=3.264,P=0.001;t=2.068,P=0.040),杓型节律者比例(18.9%)低于非狭窄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3,P=0.009)。②狭窄程度≥50%组dSSD[(14.23±4.35)mm Hg]、dDSD[(11.29±3.20)mm Hg]、nSSD[(12.60±5.06)mm Hg]高于狭窄程度〈50%组[(11.74±3.90)、(9.87±3.12)、(10.59±4.91)mm Hg](t=4.081,P=0.000;t=2.993,P=0.003;t=2.695,P=0.008),杓型节律者比例(28.1%)低于狭窄程度〈50%组(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2,P=0.041)。结论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和程度有关,血压变异大者易出现颈动脉狭窄并且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颈动脉支架置人术后不同时期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并评估。方法选6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本次实验。所有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观察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快速词汇、数字广度检测结果(RVR、DS)、智能状态(MMSE)、13常生活能力(ADL)的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患者手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各指标检测结果(RVR、DS、MMSE、ADL)均有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可有效地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注意力,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