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目的分析上颌骨骨折行钛板内固定术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2003-01~2007-01间,完成的上颌骨骨折行钛板内固定术患者术后X线片,根据骨折部位分组,对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随访病例中,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良7例,螺钉松动27枚,钛板断裂2例,感染4例。结论术后感染、不适当的作用力、钛板固定位置不当、忽视术后颌间牵引固定,为上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原因.[方法]回顾9例股骨干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病例,分析其内固定失效的原因.[结果]本组病例在术后0.5~9个月出现内固定失效,其中6例钢板断裂,1例髓内针弯曲,1例螺钉松脱,1例钢板弯曲.8例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其中1例出现骨延迟愈合,其余均骨性愈合.[结论]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手术成功与否,与术者的手术治疗理念及操作方法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患者合理的功能锻炼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微创内固定系统(uss)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8月-2009年2月12例股骨远端复杂骨折行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12例经9-15个月随访,全部病例获得骨性愈舍。根据Kolmert和Wulff的评价标准,优6例,良4例,可1例,差1例,没有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内固定失败及术后感染等。[结论]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有解剖复位后内固定牢固,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的措施.方法:对2003年3月~2007年3月14例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的病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和总结.结果:14例病例中钢板选择错误4例,骨折复位不良3例,有明显骨缺损2例,术后过早负重5例.所有病例经再次手术植骨、内固定后全部痊愈.结论: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未遵循生物力学的原则所致.  相似文献   

5.
骨折内固定技术如果使用不正确 ,就会导致骨折固定的失败。本文总结近 10年我院所发生的四肢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 5例的教训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5例四肢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资料见附表。附表  5例四肢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资料病例骨折情况   固定器材 失败后果   失败原因 再手术方式愈后12345右股骨中段骨折      右肱骨中段骨折      右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右肱骨下段陈旧性骨折   右股骨逆转子陈旧粗隆间骨折钢板螺钉 钢板螺钉 钢板螺钉 自动粘骨器鹅头钉 成角、未愈未愈、假关节畸形愈合未愈、假关节…  相似文献   

6.
李继赋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3):149-150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01~2007年间收治的全身各部位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致骨折不愈合病例20例。结果20例病例均再次施行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术,术后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内固定选择不当、术中操作不规范、不当的功能锻炼及过早负重或使用伤肢是骨科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治疗和随访四肢骨折钢板固定失败的病例,分析钢板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探讨应用钢板内固定正确方法.方法:对38例四肢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的病例,分析失败的原因,制定相应的二次治疗方案,并进行随访,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再次治疗后均得到随访,影像学显示骨折骨性愈合,无再失败病例,肢体功能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钢板的选择和使用不当可能造成内固定的失败,应正确选择和使用钢板,防止钢板内固定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以及失败后的治疗对策。方法:通过对我院7例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及讨论处理对策。结果:本组7例患者,内固定切割穿出股骨头6例,2例行内固定拆除,2例行半髋置换,2例行全髋置换;内固定周围骨折1例,行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3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手术操作不当、康复训练不当、术后护理不当是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和正确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合理的康复及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内固定失败后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内固定拆除或关节置换或保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四肢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骨折内固定失败致骨折不愈合病例14例.结果 14例均再次施行自体髂骨植骨加内固定术,术后均骨性愈合.结论 固定方式选择不当、手术操作不当、术后不适当的功能锻炼及过早负重是内固定失败导致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髓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发生率,并探讨患者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3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经X线、CT检查和临床症状确诊,且均行髓内固定治疗,并排除不符合本研究的病例。统计患者内固定治疗后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并依据内固定效果将患者分为内固定成功组(316例)和内固定失败组(51例)。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统计2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复位程度、骨质疏松、内固定位置和基础疾病等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3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髓内固定治疗后,51例患者出现了内固定失败,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为1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类型、复位程度、骨质疏松、内固定位置和基础疾病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单因素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类型、复位程度、骨质疏松、内固定位置和基础疾病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髓内固定治疗,具有较高的内固定失败发生率,而年龄、骨密度、骨折类型、复位程度、内固定位置和基础疾病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应重视这些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5例,内外侧交叉固定治疗(A组)24例,以及外侧双皮质固定治疗(B组)21例。观测2组骨折肘关节功能、肘内翻等指标,比较临床综合疗效。[结果]肘关节功能评定:A组优12例,良9例,差3例,优良率为87.5%;B组优10例,良6例,差5例,优良率为76.1%。[结论]内外侧交叉固定与外侧双皮质固定具有稳定性高、抗旋转作用强、关节功能恢复快、肘内翻发生率低、临床疗效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DHS内固定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38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评分标准,优为75例(87.2%),良为10例(11.6%),差为1例(1.2%),无1例出现髋内翻畸形.[结论]DHS起到了较好的固定作用,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胫骨Pilon骨折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对Pilon骨折患者45例,其中35例在伤后8h内行急诊手术;其余10例予以石膏托外固定或跟骨牵引治疗7~14 d后,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2例切口感染和局部皮肤坏死,其余均Ⅰ期愈合。X线片示术后9~36周骨折愈合,平均13周。其中:优18例,良15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为73.3%。[结论]术前认真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正确选择手术时机,灵活选择内固定方式,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后影响下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原因。[方法]6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临床愈合后去除外固定后进行功能锻炼,摄腕关节正侧位片,检查下尺桡关节稳定性,并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GW评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62例均获得4~7个月随访,平均5.8个月。l9例有下尺桡关节不稳定。该19例患者GW评分平均为(l2.20±5.82),稳定的43例患者GW评分平均为(6.71±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分离明显或不愈合、桡骨短缩畸形≥5mm、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是造成下尺桡关节不稳,影响腕部功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47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法。[方法]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47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结果]本组47例,骨折愈合时间为10~24周,内固定平均取出时间为10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优良率93.6%。[结论]下胫腓联合的整复固定,既恢复了踝关节的正常解剖,又为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创造条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创伤性肝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2001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7例老年创伤性肝破裂患者的病例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归纳。[结果]非手术治疗组12例中,11例治愈,1例患者出现心衰后死亡;15例手术患者治愈10例,术中死亡2例,术后2例死于心肺功能衰竭后的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因严重颅脑损伤死亡。术后1例患者出现胆瘘并继发肝周脓肿和肺部感染,单发肝周脓肿1例,单发肺部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住院时间18~45d,平均26d。[结论]老年人肝破裂病情凶险复杂,处理困难,应尽量早诊断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合并伤的处理以及既往疾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动力髋系统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动力髋系统内固定治疗高龄转子问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动力髋系统内固定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36例,对骨折类型、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78岁,其中28例患有不同种类的内科疾病.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按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3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采用动力髋系统内固定和规范的功能锻炼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有效降低了髋内翻、患肢短缩、外旋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未行椎体间融合,其中试验组84例为伤椎单侧置钉加伤椎内植骨,对照组114例伤椎未植入椎弓根钉未行伤椎内植骨,术后随访,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断钉率、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末次随访时试验组Cobb角和椎体高度、VA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内固定失败均为断钉发生,试验组断钉发生率(3.6%)低于对照组(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的非融合技术可降低胸腰椎爆裂骨折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术后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疗效差的原因分析。[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176例病人中的27例疗效欠佳原因分析。[结果]引起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对合并椎管狭窄或神经根管狭窄认识不足,椎板或关节突切除太多造成脊柱不稳及定位错误等。[结论]充分利用CT、MRI和椎管造影,腰椎片等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制定有效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