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们自1993年5月以来采用自拟益肝活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肝炎5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依据1995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气滞血瘀型之主要临床表现选择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18~55岁,平均33.6岁。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17~60岁,平均38.2岁。治疗组总胆红素(TBIL)为30.87±10.44μmol/L,谷丙转氨酶(ALT)160.4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房颤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制定临床观察表,采纳广东省中医院2004年1月—2007年6月住院并确诊冠心病房颤的病人259例,记录其性别、年龄、病程、冠心病类型、合并危险因素、心室率、房颤类型、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及主要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判别其中医证型。结果各种证型中以气滞血瘀型、痰浊阻滞型居多,各证型所占比例由多到少排列为气滞血瘀型(32.4%)>痰浊阻滞型(26.3%)>心脾两虚型(15.4%)>肝肾阴虚型(13.5%)>水饮凌心型(8.1%)>心阳不振型(4.2%)。结论冠心病房颤病因以血瘀为主。血瘀、痰浊、气滞是冠心病房颤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3.
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心电图疗效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府逐瘀汤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元活血汤联合坦索罗辛方案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CP)对患者前列腺液TNF-α、IL-8产生的影响及总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80例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进入我院治疗气滞血瘀型CP患者,分为对照组(坦索罗辛治疗,n=90)、研究组(坦索罗辛+复元活血汤治疗,n=90),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NIH-CPSI积分及各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6.692,t=25.887,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22%(χ~2=9.282,P<0.05)。结论坦索罗辛、复元活血汤中西医结合方案应用于气滞血瘀型CP治疗,可降低患者前列腺液中TNF-α、IL-8水平,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更大程度改善,总疗效更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喉喑患者血流变学特征 ,验证“金瘀不鸣”理论。方法 :对比观察声带息肉、小结患者及慢性喉炎患者各 30例之血流变学特征 ,并观察两组中医证型特点。结果 :声带息肉、小结患者血粘度比慢性喉炎患者明增高 ,其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痰凝证型为主。结论 :慢喉喑 (声带息肉、小结 )患者以血液粘度增高为特征 ,支持“金瘀不鸣”理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及汉族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血管相关科室住院的女性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收集221例,按民族分为两组(维吾尔族91例、汉族130例)。入选后记录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中医证型判定由医院心内科主治及以上医师进行。结果 1维吾尔族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秽浊痰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其他证型;汉族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秽浊痰阻、气阴两虚、其他证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冠心病患者秽浊痰阻、气虚血瘀以多支病变为主,气阴两虚以双支病变为主,气滞血瘀以单支病变为主,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冠心病患者气滞血瘀证以A型病变为主,秽浊痰阻证、气虚血瘀证及气阴两虚证以B型和C型病变为主,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冠心病的主要中医证型是秽浊痰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临床特征之异同。方法:对69例气虚血瘀证、74例气滞血瘀证HCC患者的病原因素、临床表现、免疫功能和病理类型等进行观察。结果:HCC患者小于50岁、疼痛、弥漫型和巨块型患病率及AFP(20-200ng/ml)阳性率,气滞血瘀证组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组(P<0.01,P<0.05);单个小结节型、TNM分期Ⅳ期患病率、肝硬化伴发率、不吸烟者及HBsAg阳性率,气虚血瘀证组明显高于气滞血瘀证组(P<0.01,P<0.05);而多个小结节、Ⅰ-Ⅱ、Ⅲ期患病率、HBV总感染率,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CD^ 3,CD^ 4,CD^ 4/CD^ 8值。气虚血瘀证组和气滞血瘀证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组,P均<0.05,且气虚血瘀证组明显低于气滞血瘀证组。而CD^ 8两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气虚血瘀证组明显高于气滞血瘀证组。结论:HBsAg持续阳性、吸烟、肝硬化、T细胞亚群活性的变化等是HC患者不同证型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血瘀证气血辨证与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血瘀证气血辨证与内皮细胞分泌功能改变的关系,探讨中医气血辨证物质基础.方法中医诊断为胸痹的心绞痛病人72例,其中气滞血瘀组24例.气虚血瘀组24例,心肾阴虚组24例.另设健康体检者24名组成心肾阴虚组24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考察冠心病病人和对照组血液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结果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液中vWF、P-选择素、ICAM-1含量增高,超出正常范围,变化趋势均为:气滞血瘀组>气虚血瘀组>非血瘀证(心肾阴虚)组>对照组.血瘀证组较非血瘀证组增高,气滞血瘀组各指标增高与其他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血瘀证病人存在内皮功能障碍.vWF、P-选择素、ICAM-1分泌明显增高,以气滞血瘀组最为明显.证明内皮细胞(EC)黏附分子含量增加与气滞血瘀相关.EC分泌黏附分子变化对于冠心病血瘀证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西医常规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中西医组采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结果中西医组患者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效果高于西医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LDL-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1 5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结合治疗组(联合组)58例和西药组57例,在给予相同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组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并对治疗前后2组血浆Hcy及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Hcy、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组患者的Hcy、L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后Hcy、L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在改善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Hcy及LDL-C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候的效果.方法 选取高脂血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脉平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两组在治疗高脂血症中证候总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痰浊阻遏型及脾肾阳虚型患者比脉平片治疗疗效好,而脉平片在治疗肝肾阴虚型及阴虚火旺型比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疗效好,两者治疗气滞血瘀型患者则疗效基本相同.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中痰浊阻遏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黄疸中医证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硬化黄疸的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方法:将199例肝硬化黄疸患者辨证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热郁湿阻和肝肾亏虚4型,分另检测总胆红素(SB),总胆汁酸(TBA),白球蛋白的比值(A/G)和血清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 C),并同步检测Child-Pugh分类要求检测的项目。结果:(1)热郁湿阻型,肝肾亏虚型SB,TBA均值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型,分别有显著差异,热郁湿阻型,肝肾亏虚型A/G比值 明显低于肝郁脾虚型,且有显著差异,肝肾亏虚型A/G比值与气滞血瘀型比较有显著差异。(2)气滞血瘀型,热郁湿阻型,肝肾亏虚型3型血清HA值依次升高,与肝郁脾虚型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热郁湿阻型和肝肾亏虚型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型,且分别有显著差异,气滞血瘀型,热郁湿阻型,肝肾亏虚型IV C值均高于肝郁脾虚型,前3型分别与肝郁脾虚型比较,均有显著差异,(3)肝郁脾虚型以Child A组为主(73.86%),气滞血瘀型以Child B组为多(45.23%),肝肾亏虚型以Child C级为多见(57.45%),结论:血清SB,TBA,A/G和血清HA,PCIII,IVC以及Child-Pugh检测可作为肝硬化黄疸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SAP)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小板聚集率(PAG)、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GPⅡb/Ⅲa)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关系。方法 76例SAP患者按中医辨证将其分为心血瘀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3型,用血小板聚集仪、流式细胞仪、血液粘度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率、CD62P与GPⅡb/Ⅲa、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不同证型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心血瘀阻型GPⅡb/Ⅲa水平高于气虚血瘀型(P<0.05);与气滞血瘀型相比,气虚血瘀型全血黏度水平升高(P<0.05),而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P<0.05);三证型间CD62P、PAG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血瘀阻型以GPⅡb/Ⅲa升高为主,而气虚血瘀型与气滞血瘀型则分别以全血粘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为特征。GPⅡb/Ⅲa、血液流变学可作为SAP微观辨证和疗效评定的参考指标,并且对SAP的治疗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各个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26例胸痹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其是否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分析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者10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1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病例以痰阻心脉征与血瘀证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P<0.05);冠状动脉正常的病例中,气滞血瘀证占38.10%,高于其他证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8个证型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证型Gensini积分分值阴寒凝滞证>心血瘀阻证>阳气虚袁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冠状动脉正常的胸痹病人,多见于气滞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多见于为血瘀证、痰浊证.不稳定型心绞痛中,标实方面,阴寒凝滞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重.气滞血瘀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轻,提示其中医病理变化依气滞→血瘀→痰浊次序由轻到重发展,标实证由滞到瘀,继而蕴久化浊;本虚方面,以阴虚→气虚→气阴两虚→阳虚顺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逐渐加重,本虚证由阴虚、气虚逐渐耗伤阳气而向阳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后中医证型演变及心脏功能、炎症因素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2月在宝安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行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病人80例,分析其中医证型演变及心脏功能、炎症因素的变化。结果射频消融术前后气滞血瘀及络风内动两种证型的分布变化最大;术后4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且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病人射频消融术前后气滞血瘀及络风内动两种证型分布变化最大,术后4周hs-CRP水平、LVEDD及LVEF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冠心舒吸嗅剂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病人心电信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冠心舒吸嗅剂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病人心电信息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冠心舒吸嗅剂,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及运动试验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运动试验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舒吸嗅剂可明显改善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病人的各项心电信息指标,对改善冠心病病人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脉宁方治疗气滞血瘀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气滞血瘀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实验组(n=41),对照组施以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施以冠脉宁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水平、血脂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的TG水平无差异(P0.05);两组血脂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宁方治疗气滞血瘀型高甘油三酯血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甘油三酯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高脂血症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与脉搏波速度(PWV)及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将符合条件的312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痰湿中阻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气滞血瘀型。并与血脂正常者进行比较。由专人、专机测量患者四肢血压及其CRP、PWV及ABI。结果高脂血症组PWV、CR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中阻型患者CRP水平最低,气滞血瘀型患者CRP水平最高。高脂血症组各证型间PWV、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PWV、ABI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WV、ABI、CRP可能是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的病理基础之一,可以考虑将三者作为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血脂和凝血因子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302例高脂血症病人按脏腑及气血津液辨证分为7个证型,检测病人血清TC、TG、LDL-C、HDL-C和血浆PT、APTT,并将其检测结果在证型之间相互比较.结果 7个证型TC、TG、LDL-C和HDL C均值变化是3个实证(肝阳上亢、痰浊中阻和气滞血瘀)>2个虚实夹杂证(气虚血瘀和脾虚湿阻)>2个虚证(气血亏虚和肝肾亏虚),TC和TG均值在高脂血症虚证属于轻度升高,在虚实夹杂证属于中度升高,在实证属于重度升高;PT在高脂血症各证型中没有差别,APTT仅在肝肾亏虚与痰浊中阻和气滞血瘀之间,在痰浊中阻与气血亏虚和肝肾亏虚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指标与高脂血症各证型有不同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4~2016年9月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104例,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均给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CO、CI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研究组心功能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我院急性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临床研究得出复方丹参滴丸对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我院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