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对明确脑梗死病因及发病机制的作用和对急性期治疗决策的意义。方法对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有溶栓治疗适应证的86例患者进行急诊造影,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6例患者造影56例发现与本次梗死相关的血管内血栓,远段血流Timi 0~2级。21例发现存在大血管有中度以上狭窄,无血栓征像,远端血流灌注分级2~3级。9例血管造影正常或仅有轻度狭窄病变,血流灌注正常,造影未发现与本次卒中相关的血管病变。结论急性期脑梗死脑血管造影技术上安全可行,可进一步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使治疗更有针对性。对于血管造影明确有血栓形成或栓塞患者,可采取开通闭塞血管的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的外周血管阻塞性疾病,它可引发致死性并发症——肺动脉栓塞。因此,超声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为临床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提供重要的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超声科检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5例,男25例,女20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MVT)的MSCT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及影像明确诊断为MVT患者的临床及MSCT影像资料。急慢性肠系膜血栓患者的临床及MSCT影像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86例MVT患者中,31(36.05%)例有肝硬化病史,10(11.63%)例有慢性高原病病史。血栓累及肠系膜主干者23(26.74%)例,血栓累及主干及分支者32(37.21%)例,主干、分支及脾静脉血栓者31(36.05%)例。急性组MSCT平扫表现为受累血管增粗,密度增高,CT值为(55.05±9.33)HU,慢性组MSCT平扫表现为受累血管等或稍低密度影,CT值为(33.51±6.68)HU,部分可见血管变细和血管壁钙化,增强后均表现为充盈缺损,两组平扫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64,P=0.000)。急性组及慢性组中血管外表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能清晰显示MVT患者血栓范围及血管外病变,可用于MVT的诊断及病变范围及程度的评估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治意义,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912例妇产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病历资料,结合临床表现,通过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下肢静脉造影和D-二聚体检测,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抗凝溶栓治疗。结果:912例妇产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其中7例小腿肌肉静脉丛有2例下肢静脉造影未检出,2例髂静脉血栓有1例患者超声未检出,行深静脉造影发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D-二聚体明显升高,25例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D-二聚体是早期血栓最敏感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需结合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和下肢静脉造影,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肺栓塞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李建玲  冯俊 《中原医刊》2007,34(21):93-94
目的 探讨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超声对120例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血栓86例,位于股静脉46例,腘静脉25例,余为其他部位的血管。超声二维表现为静脉管腔增宽,内见低回声的血栓;彩色多普勒测管腔内无血流或血流充盈缺损。脉冲多普勒示无血流信号或低速血流频谱,且波形不随呼吸而变化,慢性血栓34例,二维图像表现为血管粗细不均,管腔内为稍强回声,19例彩色多普勒见“轨道征”血流,13例有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超声对指导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用药并观察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诊治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到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70例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50例;年龄36~78岁,平均60.3岁.结果 7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均经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62例诊断为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2例诊断为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经过积极抢救痊愈.其余68例患者,因发现早、及时治疗,痊愈.52例复查彩色超声:30例栓塞血管完全再通;22例部分再通,侧支循环增多.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具有一定的发生率,针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积极的预防及早期诊治,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笔者选用中成药丹红注射液结合中医辩证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40岁,平均34岁.所选病例全部符合中国中西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制订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8.
徐世亮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2257-225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尿毒症患者人工造瘘血管的检测作用。方法对2002年5月-2007年6月尿毒症患者预行人工造瘘者进行上肢血管检查,对86例人工造瘘术患者,瘘口处动静脉吻合状况、血管壁及管内血流状态进行检测。结果本组86例中,66倒吻合口处血管充盈好,血栓形成14倒,吻合口处狭窄5倒,假性动脉瘤1例,二维超声能显示血管和邻近周围组织,与彩色多普勒结合使用可清晰显示血栓狭窄等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可提高异常图像的显示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预测人工造瘘血管手术成败有重要价值,是监测血透患者治疗过程中造瘘血管状况的有效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非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王蓓(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南京210029)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管外科常见疾患之一。现针对有关护理问题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1995年1月至1996年11月本院共收治52例急性深静脉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导管用于急性动脉栓塞治疗中的诊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应用Angiojet血栓清除导管治疗的27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下肢动脉栓塞19例,上肢动脉栓塞2例,肠系膜动脉栓塞3例,肾动脉栓塞3例,所有患者均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明确诊断,并使用Angiojet血栓清除导管清除血栓后再联合溶栓导管溶栓等治疗.通过观察患者术后相应部位缺血症状缓解情况、尿激酶总量、并发症发生率来评价其疗效.结果 24例(88.9%,24/27)患者均顺利开通栓塞段血管,相应缺血症状消失,恢复良好,平均溶栓时间1.5 d,尿激酶平均用量(42.0±4.3)万U,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绪论Angiojet血栓清除导管能够较彻底地清除血栓,恢复血供,对急性动脉栓塞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78例,经双向介入溶栓法结合中医药物疏通血管的治疗方法,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78例的疗效。结果 78例深静脉血栓中经双向介入溶栓结合中药治疗后取得满意疗效67例(86%),11例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仅遗留轻度患肢肿胀。结论 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双向介入溶栓结合中药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程新宝 《当代医学》2008,2(19):303-304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分析其疗效与影响因素.材料和 方法 59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均经血管超声及造影证实,其中血栓位于髂静脉23例,股静脉29例,腘静脉7例. 结果 57例(96.6%)成功进行了溶栓治疗,2例患者溶栓失败后行外科切开取栓,51例(89.5%)临床症状2周内明显改善及消失.溶栓治疗半年后超声随访血管通畅率86%. 结论 下肢血管介入治疗 方法 直接、有效,至于长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经皮导管留置局部溶栓中永久滤器(IVC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86例DVT患者用导管留置局部溶栓的方法治疗,并置入永久IVCF(86只)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预防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6例DVT中59例(68.6%)血栓完全溶解,12例(13.9%)溶解50%~ 99%,11例(12.8%)溶解<50%,4例(4.7%)溶栓无效,溶栓期间未发生PE.结论 DVT经皮导管留置局部溶栓中置入永久IVCF预防PE,对保证局部溶栓疗效和增加其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向梅 《海南医学》2003,14(8):67-67
下肢深静脉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疾病,我科半年来共收治血管疾病23例。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积极地预防、治疗和护理DVT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临床资料 我科半年来共收治血管病变疾病23例。其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男7例和女6例,年龄在30~70岁。发生在左下肢8例,右下肢5例。 2.临床表现 10例患者均有患肢疼痛及肿胀、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多普勒彩色超声在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血栓以及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且表现为透析流量不足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评价患者动静脉瘘血栓以及狭窄情况。对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其诊断准确率。结果 静脉端血栓形成22例,静脉端非血栓性狭窄患者27例,吻合口内瘘血栓患者16例,吻合口内瘘非血栓性狭窄患者14例,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相符。剩余7例患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为无明显血栓形成以及血管狭窄,其中4例患者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为中心静脉狭窄。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血栓性狭窄准率为100%,诊断非血栓性狭窄准确率为94.86%,诊断血栓性狭窄合并非血栓性狭窄准确率为95.35%。结论 应用多普彩色超声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血栓以及狭窄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并且该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以及无创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进行检查,对血管腔梗阻程度、血栓形成部位、大小等进行显示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有41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例患者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有37例完全性梗阻,13例不完全梗阻。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灌注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内支架置入(ES)以及血栓旋切等微创手段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37支病变血管,根据其病程和病变血管的具体情况,局部灌注溶栓2例,单独PTA 2例,PTA ES16例,血栓旋切 ES12例,分期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25例症状明显缓解(78%),术后主干血管即时再通32支(86%),术后4周29支病变血管保持通畅(78%),术后3个月及半年的再通率分别为66%和63%;1例患者于术后1周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介入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安全途径,术后规范抗凝对于保持血管再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肝动脉血栓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5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移植术后出现早期肝动脉血栓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并发症、中远期疗效等进行总结。结果8例患者中介入治疗成功率为87.5%;另外1例患者因出现腹腔大出血,停止溶栓;7例溶栓治疗有效患者至随访截止时有3例患者血管通畅,1例患者血管狭窄,3例患者血管闭塞;有3例患者出现胆道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因胆道感染死亡。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对肝移植术后早期HAT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可作为肝移植术后早期HAT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清晰地显示静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功能,对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准确率已得到公认.就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收治38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作一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25~80岁,平均61.2岁,病程1天~2年,其中急性血栓26例,慢性血栓12 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超声对四肢血管血栓诊断以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四肢血管血栓患者,经本人操作的107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研究组患者均使用超声对其四肢血管血栓情况进行诊断,并将其超声诊断情况与血管造影金标准进行比较探讨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超声诊断显示,患者上肢血栓72例,下肢血栓127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84例,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相比其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比较准确显示患者四肢血管血栓的详细情况,帮助诊断患者四肢血管血栓形成状态,具有便捷性、无创性、经济性等特点,诊断准确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