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选用富含有血红蛋白特征面无核的正常小鼠网织红细胞,与小鼠淋巴瘤细胞株融合,对杂交细胞基因产物血红蛋白进行联苯胺组织化学染色、荧光抗体和生化测定。结果与电镜和流式细胞光度计的实验结果一致,表明珠蛋白基因产物血红蛋白住杂交细胞中,能够表达并成为融合细胞的标志。联苯胺阳性细胞数在HAT选择性培液筛选后数量增加。BW×R胞质杂交细肥在传代过程中,仍继续出现血红蛋白。文中对杂交细胞血红蛋白表达及其在传代过程中,在一部分细胞中丢失的可能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用小鼠骨髓瘤BW胸腺淋巴肉瘤,分别与富含血红素和珠蛋白mRNA的正常兔网织红细胞或小鼠网织红细胞杂交,分别取子代杂种细胞第1、2、4、5、6、7、9、16、20代,进行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的分析。亲代BW计数206个中期细胞,各代杂种共计数1592个中期细胞。结果发现,杂种1、2、4代细胞染色体数目,包括标记染色体明显减少,亚众数含40~49条染色体的细胞明显增多,有10%细胞甚至降至20~29条。但以后各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又趋于回升,并接近亲代染色体数量水平。数量在20~29范围内的细胞已极少存活。杂交细胞各代均保留有特大标记染色体,但染色体畸变率则明显低于亲代细胞,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上述染色体数量和畸变率的明显改变,与杂交细胞呈现的恶性生长受到抑制互为一致,表明胞质因子对杂交细胞的分裂活动及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形成产生了影响,并进一步为胞质因子可引致染色体改变和丢失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
抑癌基因P53,P16的缺失和突变以及Bcl-2/JH融合基因的出现是恶性淋巴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病因,P53和P16基因亦是诱导淋巴瘤细胞凋亡的重要基因,而Bcl-2基因是抑制淋巴瘤细胞凋亡的重要基因,为研究这三种基因结构的变化,用PCR-SSCP,以及PCR扩增产物序列测定的方法测定了人九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发现SU-DLH-1,SU-DHL-4,SU-DHL-6,SU-DHL-8,SU-DHL-10,8392六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有P53基因的点突变,分别在5,6,7外显子;SU-DHL-9有P16基因的纯合缺失,而SU-DHL-1和Daudi细胞系有P16基因的第2外显子的突变,SU-DHL-1的测序结果为密码子30的GAC突变为AAC,密码子35的GCT突变为ACT,密码子40与41之间插人了一个C:SU-DHL-4和SU-DHL-6出现Bcl2-2/JH基因,讨论了基因结构的变化在恶性淋巴瘤细胞系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成熟B细胞具有Ig重链和轻链的基因重排,而大多数非B细胞来源的造血细胞仍维持在胚系结构.这种Ig基因重排可作为一个敏感的特异指标,即使小于5%克隆性细胞群,也可证明其克隆性.淋巴瘤为恶性克隆起源的血液病,Ig基因的重排测定可以帮助其分型和预示早期复发.本文用Southern印迹技术分析人9 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并于正常胚系DNA比较.这9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提供,均为B细胞恶性淋巴瘤.实验结果表明,正常胚系DNA lgCλ基因表现为14Kb,8Kb,5Kb片断,SU-DHL-2细胞系表现为重排,比正常胚系细胞多出一个 4Kb片断,NU—DHL—1细胞系亦为重排,分别为13.5Kb,7Kb,4.9Kb和3Kb.Raji细胞系亦有3Kb重排,SB细胞系表现为13,5Kb,7Kb,4.7kb重排,Daudi细胞系亦是如此.8392细胞系缺失5Kb片断,仅SU-DHL-4,SU-DHL-5,PA-3细胞系维持胚系结构.每种细胞系个体的特异性重排是其恶性克隆起源的基因标志,这对于了解B淋巴细胞肿瘤生成,发展,演变的机制有重要意义.B 淋巴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中,Cλ基因的重 排为20%~75%,而T淋巴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中,Cλ基因的重排为0%.在髓系起源的细胞中亦无Cλ基因的重排,因此Cλ基因的重排可鉴别T,B细胞的起源和淋,粒细胞的起源.因为每种恶性克隆均有自己的Cλ基因的重排方式,这种个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寻找维持基因稳定性的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BRCA途径发生缺陷与T和B细胞淋巴瘤潜在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筛选19种来源于不同亚型的淋巴瘤细胞系,Western印迹分析相关FA蛋白的表达,细胞生长抑制实验检测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MMC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染色体断裂试验和DNA测序检测基因的突变.结果 在两种淋巴瘤细胞系HT和Sudhl4中,存在FANCN蛋白表达缺失,这种缺失与MMC诱导的G2期细胞阻滞、细胞生长抑制增强和较高的染色体断裂发生率结果一致.DNA测序发现HT细胞系中,FANCN基因外显子5a片段中存在点突变C.1769 C>T,P.A590V;Sudhl4细胞系中未发现FANCN的任何突变.结论 EANCN基因C.1769 C>T突变可能是导致FANCN蛋白表达缺失或者是使该蛋白不稳定及功能丧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大约有90%的Burkitt氏淋巴瘤中恶性细胞在8号和14号染色体间易位[t(8;14)],其余10%的细胞在t(2;8)易位或是t(8;22)易位,8号染色体的断裂点都是在q~(24)带。检测小鼠细胞和Burkitt氏淋巴瘤体细胞的杂交细胞发现t(8;14)易位时,淋巴瘤细胞在14号染色体的断裂点是在免疫球蛋白重链区内,重链可变区V_H基因从正常地定位的14号染色体易位到淋巴瘤细胞内有缺失的8号染色体上。禽类髓细胞瘤病病毒转化基因V-myc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AKR胸腺瘤细胞系BW 5147与鼠的IgM~+(BALB/c×NZB)F1B淋巴瘤系WEHI 231成功地进行了杂交。形成的杂交细胞以T细胞特征为主,即没有表面IgM,但都具有AKR T细胞的标记Thy-1.1。用荧光染色或碘标记的抗-μ测得WEHI231是表面IgM强阳性的细胞系,有时在它的细胞培养液中可测得IgM。WEHI231和BW 5147形成的杂交细胞没有一株能与碘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表达反义c-mycRx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和翻译,使胰腺癌细胞恶性表型逆转的机理,利用PXTI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了一个能表达反义c-mycRNA的质粒,经病毒包装细胞PA317包装后,使之成为具有感染力的重组病毒。用该病毒感染人胰腺癌细胞系PC-2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的转化细胞系。Northernblot杂交证实包装细胞PA317及转化的PC-2细胞中均有病毒的高表达,体外合成的单链RNA探针杂交结果表明转化PC-2细胞中有高表达的反义c-mycRNA,而内源性c-mycRNA的表达明显受抑;Westernblot分析发现c-myc癌基因产物P62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反义c-mycRNA使人胰腺癌细胞生长速率、~3H-胸腺嘧啶掺入、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以及探鼠致瘤能力等均明显下降。实验结果表明:表达反义c-myc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能有效地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和翻译,使胰腺癌细胞恶性表型部分逆转。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种简便可靠单亲无核的细胞融合技术:其融合率和杂交细胞成活和纯度均达实验要求。这种杂交细胞能在体外试管中繁殖和传代(BWXR巳传40几代,而且部分细胞仍能连续表达合成基因产物(血红蛋白),为基团表达调控和诱导肿瘤细胞向正常方向分化的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新方法技术,文中对网质红细胞诱发率及细胞融合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海康胶囊对动物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康胶囊(HK)按30g/kg和60g/kg给小鼠灌胃,对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引起的小鼠网织红细胞下降有明显保护作用(P<0.01),对骨髓有核细胞下降和脾脏重量下降则无保护作用(P>005);对皮下注射苯诱发的小鼠网织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和脾脏重量下降均有一定保护作用(P<001),但对骨髓有核细胞下降则无保护作用;对大鼠人工心脏失血性贫血,60g/kg剂量组有促进血红蛋白升高的作用(P<0.01)。  相似文献   

11.
成熟B细胞具有Ig重链和轻链的基因重排,而大多数非B细胞来源的造血细胞仍维持在胚系结构.这种Ig基因重排可作为一个敏感的特异指标,即使小于5%克隆性细胞群,也可证明其克隆性.淋巴瘤为恶性克隆起源的血液病,Ig基因的重排测定可以帮助其分型和预示早期复发.本文用Southern印迹技术分析人9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并于正常胚系DNA比较.这9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提供.均为B细胞恶性淋巴瘤.实验结果表明,正常胚系DNA lgCλ基因表现为14Kb,8Kb,5Kb片断.SU—DHL-2细胞系表现为重排,比正常胚系细胞多出一个4Kb片断.NU—DHL—1细胞系亦为重排,分别为13.5Kb,7Kb,4.9Kb和3Kb.Raji细胞系亦有3Kb重排.SB细胞系表现为13.5Kb,7Kb,4.7kb重排。Daudi细胞系亦是如此.8392细胞系缺失5Kb片断.仅SU—DHL-4,SU—DHL-5.PA-3细胞系维持胚系结构.每种细胞系个体的特异性重排是其恶性克隆起源的基因标志.这对于了解B淋巴细胞肿瘤生成,发展.演变的机制有重要意义.B淋巴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中。Cλ基因的重排为20%~75%,而T淋巴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中,C2基因的重排为0%.在髓系起源的细胞中亦无Cλ基因的重排,因此Cλ基因的重排可鉴别T,B细胞的起源和淋,粒细胞的起源.因为每种恶性克隆均有自己的Cλ基因的重排方式.这种个体的特异性对于其本身和子细胞均是一种基因标志,利用它可以研究基因分型,克隆演化.判断治疗效果,监视复发与检测小残留疾病.尤其在这些细胞克隆缺乏明确的表型抗原时.与原代细胞比较,细胞系稳定性好,重复性高,可靠性强,尤其在发病机理,药物敏感性,耐药机理的研究中显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冬梅  崔惠云 《解剖学报》1997,28(3):252-256
为验证抑癌基因RB的抑癌作用及进一步探讨其抑癌机理,我们用带有人RB基因cDNA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转染小鼠乳腺上皮恶性转化细胞系11A1,得到4个稳定的逆转细胞系11A1-R1 ̄R4。逆转细胞在形态、核质比例上接近正常细胞,在琼脂表面生长能力下降,裸鼠体内致瘤力下降。RT-PCR及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逆转细胞中RB基因表达增高,c-myc基因表达水平下降。本实验证明了RB基因的抑癌作用并建  相似文献   

13.
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能表达反义Ki-ras癌基因RNA的重组体,经磷酸钙沉淀法导入病毒包装细胞PA317中。RNA杂交分析表明,转化包装细胞系中有重组病毒载体的表达。利用转化包装细胞分泌的病毒上清液感染人胰腺癌细胞系PC-2细胞,经Puromycin筛选得到稳定的转化细胞系。RNA杂交证实转化的胰腺癌细胞中有病毒高度表达,靶基因表达明显减弱。反义Ki-rasRNA使人胰腺癌细胞生长速率下降约65%。 ̄3H胸腺嘧啶掺入、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以及裸鼠致瘤能力等均显著下降。这一结果表明,反义Ki-ras逆转录病毒载体能有效地抑制靶基因的表达,使胰腺癌细胞恶性表型部分逆转。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以~(125)Ⅰ-兔网织红细胞5srRNA温育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后的放射自显影实验,及对宿主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入小鼠骨髓瘤细胞中的兔网织红细胞5srRNA集中在核内,~3H-TdR参入实验表明,兔网织红细胞5srRNA进入SP2/O核内后,显著抑制了核内DNA合成和肿瘤细胞的分裂活动。以上结果对哺乳类网织红细胞胞质中存在调控肿瘤细胞生长的负调节因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按照常用肿瘤细胞建系方法,以人卵巢上皮癌组织移植免疫缺陷小鼠,通过原代培养建立永生化细胞系,为人体肿瘤的研究提供体外研究模型。 方法 将1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IIIcG3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接种裸鼠皮下成瘤,通过体外原代培养,建立1株悬浮生长的细胞系。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生长曲线测定、染色体分析、克隆形成实验、双层软琼脂培养、裸鼠接种等,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 该细胞系已传至100代以上,命名为WSZ。其生物学特性为:形态学观察细胞呈悬浮球形生长状态;细胞生长增殖旺盛,对数期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约15.8h;染色体为16~135条,以68和69条染色体为多见,染色体分析显示,基本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细胞克隆形成率为89.3%,具有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异种移植实验表明106细胞在裸鼠皮下可成瘤, 而100个细胞接种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即可形成皮下肿瘤。 结论 WSZ能够在体外长期生长和稳定传代,WSZ是一高度恶性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HCAP1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p13.3,此区域在多种肿瘤组织呈杂合性缺失,本研究旨在探讨HCAP1外源基因产物对B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增殖的作用。 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HCAP1基因转染Raji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外源HCAP1基因的细胞,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培养及BrdU(5溴-2'脱氧尿嘧啶)标记法,观察HCAP1基因产物对Raji细胞增殖的作用。 结果: 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细胞比较,稳定表达外源HCAP1基因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倍增时间明显延长,细胞集落形成数明显减少,BrdU掺入细胞比例降低。 结论: 外源HCAP1基因产物的过表达对Raji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HTLV)是一种独特的与人类成熟T细胞恶性肿瘤亚型有关的外源性逆转录病毒.为了研究在HTLV感染的细胞中以高水平转录的基因,作者用一个产生HTLV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系的mRNA建立了一个cDNA文库.用同源cDNA和用另一个HTLV阴性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系的mRNA合成的cDNA对这个文库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证明:在所有HTLV感染的细胞系中,HT-3基因是以成百个拷贝进行转录的,而在T和B淋巴样细胞系,HL-60(髓样细胞系)和K562(红细胞样前体红细胞系)中,HT-3基因转录是低水平的,或是测不出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大鼠中幼或晚幼红细胞与小鼠浆细胞瘤sP2/0细胞异种杂交后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融合后杂交细胞体积变大,微绒毛、指状突和皱褶突起减少。细胞的核质比明显变小,核内异染色质增多,核仁数目减少或消失。少数杂交细胞出现线粒体肿胀,核固缩甚至排核。长期传代的杂交细胞保持较少的表面微绒毛及皱褶突起、核质比例变小等现象,某些细胞的胞质中可见有空泡或致密颗粒。上述现象为杂交细胞去恶性提供了细胞形态以及超微结构变化的根据。本文并对杂交后细胞核、胞质及细胞表面的形态变化与去恶性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临床医生常通过观察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来了解肝移植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而较少采用网织红细胞、平均血小板体积等指标进行评估。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Child-Pugh分级患者围手术期及恢复期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未成熟指数、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方法:根据Child-Pugh评分将129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分为3组,Child-Pugh5~6分组44例,Child-Pugh7~9分组48例,Child-Pugh10~15分组37例。于肝移植前及移植后第1,3,5,7,10,15,30天抽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SysmexXE-2100)测定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未成熟指数、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结论:3组患者肝移植前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未成熟指数均高于正常值,且随着Child评分的增加而增高。移植后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网织红细胞未成熟指数在移植后呈上升趋势,均在第7天达到峰值后下降。血小板计数和Child-Pugh分级有关,病情越重,血小板计数越低,平均血小板体积越大。Child-Pugh5~6分组、Child-Pugh7~9分组、Child-Pugh 10~15分组移植后血小板计数经历一个低值阶段后逐渐回升。提示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测定是判断肝移植Child-Pugh分级患者移植后疗效以及预测其骨髓功能是否受抑的重要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口服、静脉两种途径补铁治疗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将118例IDA患者,分为静脉补铁组68例,口服补铁组50例,经口服及静脉补铁治疗后随访四周,并监测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静脉补铁组100%有效,口服补铁组86%有效。静脉补铁3日后,网织红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一周后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计数较口服补铁组明显上升(P<0.01),4周后静脉补铁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口服补铁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补铁更能有效提升IDA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达标(男性大于120g/L,女性大于110g/L)时间明显短于口服补铁,且不发生较口服补铁更多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