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肿瘤大致属于中医的积聚、乳岩、石疽、石瘕等范畴。癌毒结滞、蓄而不化是肿瘤发病的根本原因.《中藏经·卷中·论痈疽疮肿》指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则生矣.”来·杨士没更是明确指出:“癌者……毒根深藏。”然而不难发现,医家在运用中多把癌毒归为热毒,解毒也常指清热解毒,而忽略了部分痛毒的阴寒之性。从阴阳依存互立的角度讲,有热毒,必有寒毒。金·宾汉卿《疮疡经验全书》中说:”乳岩,此毒阴极阳衰。”已说明了癌毒的阴寒之性.隋·巢元方在《请病源候论》中指出石疽:“此由寒气客于经络,与气血相搏,血涩结而…  相似文献   

2.
余清清 《河北中医》2012,34(7):969-970
大肠癌属中医学肠覃、癥瘕、积聚、脏毒、锁肛痔、下痢等范畴.《医宗金鉴》对于“脏毒”的病因认为“此病有内外阴阳之别,发于外者,由醇酒厚味,勤劳辛苦,蕴注于肛门……甚者肛门重坠紧闭,下气不通,刺痛如锥…….发于内者,兼阴虚湿热下注肛门,内结蕴肿、刺痛如锥……”[1].大肠癌病位在肠,常累及脾、胃、肾、肝[2].  相似文献   

3.
便血的中医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血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特殊症状,指大便带血,或全血便,如出血时间较长(超过8小时),也可呈黑便。中医的。肠风”、“脏毒”、“结肠”三者均指便血。或先血后便,或先便后血,或单纯下血。《金匮》有远血、近血之分。《景岳全书》进一步阐明远血者,或在小肠,或在胃;近血者,或在大肠,或在肛门。《证治要诀》以血色清而鲜者为肠风,浊而黯者为脏毒。《圣济总录》谓阴气内结者为结阴,痔疾亦包括在内。大凡便血,致病原因有二:一是脾虚不能统血,二是湿热下注伤损大肠阻络。  相似文献   

4.
卵巢囊肿、子宫肌瘤 ,均可归纳为祖国医学的积聚、疒徵 瘕范围进行辨证论治。《金匮要略》中说“积者脏病也 ,终不移……”《诸病源侯论·疒徵 瘕候》中说 :“疒徵 瘕者 ,皆由寒温不调 ,饮食不化 ,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其病不动者 ,直名为疒徵 ……”。《素问·骨空论》中说 :“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疒徵 瘕”。《灵枢·水胀篇》中说 :“石瘕生于胞中 ,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 ,血不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杯子 ,月事不以时下”,《诸病源候论》中说 :“八瘕者 ,皆胞胎生产 ,月水往来 ,血脉精气不调之所生也。”又说…  相似文献   

5.
“肠风下血”之证,中医医家称谓“近血”。表现为:先血后便(或无便),去肛门近,其血凝聚於大肠(约在乙状结肠直肠部位)。“近血”有两种证治,一为“脏毒下血”,一为“肠风下血”。脏毒下血与痔漏相似,用中西医结合外治疗法获得满意疗效,而  相似文献   

6.
王旭高(1798-1862),江苏无锡人,著有《西溪书屋夜话录》、《环溪草堂医案》、《外科证治秘要》等.王氏习医先以疡科行,尽传其舅父高锦庭之学,其论治肠风脏毒,可谓要言不烦,便于师法. 1 病因病机 肠风脏毒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痔疮、痔漏、结肠炎乃至直肠癌等具有大便下血属风热或湿热邪毒,壅遏肠道,损伤脉络者.肠风脏毒的病因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灵枢·百病始生》:"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相似文献   

7.
肝病血瘀证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血瘀的含义血瘀是指血流不畅或血不归经所致的血液循环障碍。《伤寒论》将瘀血称之为“蓄血”,《寿世保元》称之为“宿血”。古代中医文献还有干血、死血、恶血、毒血、败血等名称。血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大凡气滞血瘀,或瘀滞不畅之血为狭义的血瘀;《证治准绳·蓄血篇》曰:“百病多由污血者生”,故污秽有毒之血称为广义的血瘀。2血瘀是慢性肝病的主要病机肝为风木之脏。《素问·脏气法时论》;“合春生之气,主生发”。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使调达舒畅。《素问·五脏生成篇》王冰注云:“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  相似文献   

8.
毒损肺络与SA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医对毒与肺络的认识1 1 毒的涵义中医学中毒之广义指对生物体有危害的各种病邪及物质 ,如外界致病的邪气 ,像《素问·生气通天论》 :“虽有大风苛毒 ,弗之能害” ;或有这种性质的东西 ,即毒物。《素问·征四时论》 :“诊病不问其始 ,忧患饮食之失节 ,起居之过度 ,或伤于毒。”此外 ,亦指药物的偏性 ,或峻厉猛烈之性。如《素问·五常政大论》 :“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素问·脏气法时论》 :“毒药攻邪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1 2 肺络的涵义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络包含“经络”之络和“脉络”之络 ,狭…  相似文献   

9.
因毒致瘤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小军 《国医论坛》2001,16(1):25-26
肿瘤大致归属于中医的噎膈、失荣、积聚、胃反、乳岩等范畴。毒与肿瘤有密切的关系 ,《诸病源候论》说“诸恶疮皆由风湿毒所生也”;宋代杨士瀛更明确指出“癌毒上高下深 ,岩穴之状 ,颗颗累垂……毒根深藏 ,穿孔透里”。然而后世医家并未对肿瘤发生发展中“毒”的因素引起足够重视。笔者试从毒的角度对肿瘤的病因、病机进行初步探讨。1 毒的含义毒 ,在医学中其义非常广泛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虽有大风苛毒 ,弗之能害。”《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灵枢·寒热》:“瘰病在于颈腋者 ,此皆鼠…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曰:“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 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笔者认为,薏苡附子败酱散是为大肠癌早期病变而设的.肠痈就是大肠癌,其中的“腹无积聚”是指病在早期,肿瘤还局限于肠道.  相似文献   

11.
刺血疗法首载于《内经》,是针灸疗法中的操作手法之一。《内经》中不少篇幅都记载了刺血疗法,可见古人极为重视此法。《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出了“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素问·针解》篇说:“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灵枢·官针》篇中提出了“络刺”、“赞刺”、“豹文刺”等刺血方法。《素问·调经论》中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临床上凡是经络中气血壅滞不通,瘀血形成,或久病入络,或热毒蕴结,或气血逆乱所致昏厥,皆可用此法治之。刺血疗法具有开窍醒神、泄热解毒、通经活络等功效,临床  相似文献   

12.
水肿一证,《金匮·水气篇》分为风水、皮水、正水和石水等,提出:“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以及“当下之”三项治疗常法。临床所见,多有久用常法而证不减者。笔者十余年来用常法治之不效者,则变法治之,每能应手。一、逐淤水肿之产生多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引起,在病变过程中亦常与淤血互为因果。《金匮·水气篇》指出:“血不利则为水。”《血证  相似文献   

13.
荆玉良 《山西中医》2007,23(5):47-47
妇人以血为本,血赖气行。《灵枢经·本脏》篇中说:“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血,必须在气帅血行,循环流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若因气滞或寒凝导致血瘀,就会使妇女产生痛经、闭经、崩漏、症瘕积聚等一系列疾患,因此活血祛瘀在治疗妇科疾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窍活血汤亦治梅核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核气的病因多为情志所伤 ,肝失调达 ,肝气郁结 ,循经上逆 ,结于咽喉 ;或因肝病乘脾 ,致肝郁脾滞 ,运化失调 ,津液不能输布 ,积聚成痰 ,痰气互结于咽喉而发病。顽固性梅核气 ,久治不愈 ,迁延日久可由气传血 ,由经入络 ,络主血 ,脉络阻滞 ,则络中之血亦随之而瘀。元·王安道《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云 :“凡病之起也 ,多由手郁 ,郁者 ,滞而不通之义”。《丹溪心法·六郁》中说 :“气血冲和 ,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都说明了情志不畅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而气为血之帅 ,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 ,此亦前人之所谓“…  相似文献   

15.
魄门亦为五脏使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魄门亦为五脏使”,语出《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 ,水谷不得久藏。”“魄门亦为五脏使”,是指魄门的启闭功能受五脏之气的调节 ,而其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着脏腑气机的升降。1 魄门的内涵魄门 ,指肛门 ,为大肠的下端。属七冲门之一。如《难经·四十四难》曰 :“七冲门何在 ?……下极为魄门。”肛门之所以为魄门 ,其理有二 :其一 ,魄通“粕”,指糟粕 ,渣滓。肛门为糟粕下泻之门故名之。《庄子·天道》曰 :“然则君之所读者 ,古人之糟魄已夫 !”清代叶霖《难经正义》说 :“下极为魄门者 ,魄门即肛门也。魄古与粕通。言食饮至此 ,…  相似文献   

16.
从肝论治心悸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华琛 《河北中医》2003,25(4):280-281
心悸是临床常见病证 ,临证时从肝论治往往取得佳效 ,现浅探如下。1 心与肝的关系心者 ,君主之官 ,《素问·痿论》言其“主身之血脉” ,《灵枢·邪客》说 :“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精神之所舍也。”这些都说明主血脉、主神明是心的主要生理功能。肝为刚脏 ,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主疏泄及藏血。《灵枢·本神》中云 :“肝藏血 ,血舍魂……心藏脉 ,脉舍神。”由此可见 ,从生理功能来看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意志两个方面。王冰说 :“肝藏血 ,心行之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 ,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临床亦常见心肝两脏互传的证候。…  相似文献   

17.
六腑至阴论     
<正> 《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日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这段文字说明除胆之外的六腑属至阴之类。胆属至阴否未曾明了,就此作如下小议。 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属至阴,其理在于:六腑总的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素问·五脏别论》)。而具体体现在“化水谷而行津液”(《灵枢·本脏篇》);“受  相似文献   

18.
针灸有关祛淤活血法的运用,是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宛陈则除之”。《素问·针解篇》说:“宛陈则除之者,出其血也”的治疗法则。宛即积也,陈即久也,言络脉之中血积而久者,应该放出恶血。《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络脉,刺出其血,以见通之”。  相似文献   

19.
刺血疗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血疗法,首载于《内经》,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指出:“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菀陈则除之”就是指刺血疗法的治疗原则。《素问·针解》中说:“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灵枢·官针》中还提出了“络刺”、“赞刺”、“豹文刺”等刺血之法;《素问·调经论》中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可见古人对刺血疗法极为重视,其应用范围广泛,是针灸临床中常用操作方法之一。1 痤疮齐某,女,25岁,学生。于2001年5月10日就诊。主诉:患面部痤疮1年余。每于月经来潮、…  相似文献   

20.
正结直肠癌在中医被称作"积聚""癥瘕""肠覃""肠澼""脏毒""下痢"等,治疗方剂在中医文献中有众多记载,扶正抑瘤方根据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古训,集众家所长,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的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本文根据结直肠癌的生理特性、病理特点,对扶正抑瘤方的治疗理论进行探究。1结直肠部位的中医经络循行特性1. 1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与大肠(结、直肠)直接相关《灵枢·经脉》篇:"大肠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