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结合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特点探讨湿毒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湿毒具有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与高尿酸血症发病特点相似。基于湿毒角度,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病的病因病机,认为肝、脾、肾三脏共同影响着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探讨其辨证论治方法,应针对湿毒所致并密切结合调整三脏功能入手,故健脾利湿化毒疗法应贯穿高尿酸血症治疗的始终,以此选药组方,以求治本。  相似文献   

2.
从病因病机及发病症状、治法等方面叙述了历代医家对湿温的认识。发病原因归纳为湿、热、暑三部分,体内肠胃之湿交阻酝酿发病,表现为身热不扬、酸痛、胸腹痞闷、面色淡黄、苔腻、脉濡等特点,呈病热缠绵、病程较长、病史多留过于气分、分湿重于热和热重于湿的不同。历代医家对其治疗各自有独特的方法,均以辨证为基点,确定治法,选方用药贵在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3.
伏邪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的发病理论,平素病邪潜伏于体内而不外显,往往在外邪引动或某种诱因作用下逾时发作。伏湿具有湿邪的特性,即湿为阴邪,具有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黏滞缠绵、重浊趋下等致病特点。伏湿为伏邪之一,伏湿之外湿属于中医“六淫邪气”之一,伏湿之内湿属“内生五邪”之一,均具有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黏滞缠绵、重浊趋下等湿邪致病的特点,当人体正气不足,未能及时祛邪外出,就会导致邪气流连,伏于人体,待时而发,形成“伏邪”,对日后脾胃疾病的发病产生影响。郑关毅教授是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视伏湿在疾病发病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祛除在脾之伏湿,对治疗湿邪导致的脾胃疾病具有独到见解。因地域和生活习惯因素,八闽地区人群易感湿邪,湿邪伏于体内,在正气不足或外湿的引动下发病,出现脾胃不适的症状。文章从八闽地区湿类疾病易发,伏湿困脾、虚则病发,伏湿致病、注重潜伏期,治湿重在健脾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通过赏析经典病案梳理、归纳、总结郑教授关于伏湿导致脾胃疾病的学术思想,旨在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4.
论“湿温”     
韩五九 《河南中医》2013,33(6):841-842
湿温的发病原因可归纳为湿、热、暑三部分,体内肠胃之湿交阻酝酿发病,表现为身热不扬、酸痛、胸腹痞闷、面色淡黄、苔腻、脉濡等特点,病热缠绵、病程较长、病史多留过于气分、分湿重于热和热重于湿的不同.历代医家对其治疗各自有独特的方法,均以辨证为基础,确定治法,常用方剂有甘露消毒丹、神犀丹等.  相似文献   

5.
浅析肝癌与“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邪是中医学中“六淫”之一,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地区性、相兼性及转化性;而肝癌的发病及临床表现与湿邪的性质和特点极为相似。肝癌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高发地区气候均具有温暖、潮湿、多雨等特点,因此肝癌发病与湿密切相关。湿邪不外乎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因感天地之湿邪而发,内湿因脏腑功能失调而生。在肝癌的防治过程中应重视治“湿”,预防上注重祛外湿,注意合理饮食、清洁环境;治疗上重视内湿,健脾理气为肝癌的常用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中医"湿毒疫"范畴,根据目前该病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瘟疫相关理论,总结其病因为湿毒之邪,病位在肺,累及脾胃;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西医以抗病毒、调节免疫、对症支持等治疗为主,中医以分期分型辨证论治为主,临床采取中西协同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小关节肿胀疼痛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难以治愈、病情易反复等特点,病情进展可导致骨破坏,引起关节畸形,致残率高。RA属于中医“痹病”的范畴。湿邪是引起RA发病的重要因素,影响着机体气血变化。湿伤气血是RA的关键病机,深刻影响着RA的病程与预后,贯穿于RA发病过程的始终。本文基于湿伤气血探讨RA的病机、病程与预后、发病过程中免疫调节机制以及健脾除湿活血法治疗的有效性,阐述湿伤气血在RA发病中的关键地位,为临床防治RA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湿淫致病与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讨论湿淫的病因,病理;内湿与外湿之间相互转化的因素;湿淫的性质及发病特点;湿淫致病的主要症状,治疗法则和代表方的选用.  相似文献   

9.
非典型肺炎温热挟湿证与湿温病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典型肺炎温热挟湿证与湿温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疗法则进行了辨析,认为非典型肺炎应属中医"风温"、"伏暑"、"春温"等范畴.虽其发病过程的某些阶段可出现类似湿温病的湿热症候,但不属于"湿温",应辨为温热挟湿证,而辨证不准将影响非典型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闫平教授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认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发病多由脾虚湿盛、运化失职导致,支原体感染相关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以外湿引动內湿,内外相合而为病,故在治疗上从湿论治,结合湿邪致病特点,以清热化湿为大法,体现中医特色,内外同治,每每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针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病症的难治性,以"湿邪致病论"为指导,从病位、症状、病程方面探讨"湿邪"与该病发病的相关性,并提出"湿易致瘀、脾能运湿、风能胜湿"的证治特点,以期通过阻断"湿邪"这一重要致病因素,达到止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湿温是由湿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于雨湿较多的夏秋季节。临床以发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脾胃证候显著为主要特点。小儿罹患湿温,因其自身生理病理有异于成人,故临床中与成人患病有不同之处,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湿疹的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兰 《河南中医》2006,26(5):35-36
湿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以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瘙痒和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其发病与风:湿、热之邪关系密切,而其本在湿,其表在热,急性发作时必挟风邪,慢性缠绵乃顽湿不化,湿热毒邪蕴久可耗血伤阴。化燥生风。综之,湿疹本源于湿,再源于热,湿热互结,化燥伤阴。  相似文献   

14.
叶丽红 《新中医》2007,39(7):92-93
丙型肝炎是以输血及血制品为主要传播途径。发病特点是毒邪直入营血,且毒瘀易聚,缠绵难愈,临床表现出性质属阴的湿性毒邪,具有湿滞、阴凝、毒聚、络阻、伤气、碍阳的性质。西医治疗多以干扰素、利巴韦林等,疗效并不确切且费用较高。笔者根据患者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的不同辨治,在改善症状及恢复肝功能方面,取得较好疗效,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浅析湿温诊治常见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温是感受湿热病邪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为温病中的一个常见病种.由于湿为阴邪,热属阳邪,热处湿中,湿蒙热伏,阴阳二邪混杂致病,必与纯由阳热之邪所致温病不同.故本病具有发病徐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常易留恋气分,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克罗恩病是一种发病机制未明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赵智强教授认为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致病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耗伤正气。病理因素涉及痰、瘀、湿、热、毒等。病机过程包括脾虚生湿、传导失司,郁而化热、湿毒为患,痰瘀互结、肠道异生,邪盛正虚、机体失养,而湿热蕴结为病理机制的重要环节,故治疗方法主要为健脾化湿、清热解毒,常与软坚散结、凉血化瘀、扶正固本等方法相配伍,并根据临床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7.
周福生教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病变主要在脾胃与大小肠,而脾虚湿滞乃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虚为发病之根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是其发病特点。活动期辨证多以湿热内蕴为主,恢复期辨证多以气虚血瘀湿滞为主。较系统地总结周福生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之病因病机、脏腑关系及辨证论治等诸多独到见解。临证辨证立法用药的同时,常结合宏观整体辨证与局部微观结肠镜所见互为合参,以利辨证与辨病、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独特特色。脾虚湿滞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脾虚湿热内蕴,运化失职,泻痢乃生。以虚为表,虽兼湿热,但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且病势日久,迁延难愈,因此在治疗上宜以健脾益气、温化运湿,清热化湿、凉血活血之法调理脏腑气机,并局部用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腐生肌之剂保留灌肠直达病所,使整体与局部同步治疗会有相得益彰之功效。  相似文献   

18.
浅谈"内湿"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宗义  祁慧 《河北中医》2001,23(9):688-689
湿邪致病 ,在临床上比较多见。湿邪 ,有内湿和外湿之分。但内湿发病占有重要地位。内湿不仅可以单独致病 ,又常是外湿致病的先导。现就内湿的发病、辨证、临床特点及治疗浅谈如次。1 内湿发病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 ,水谷依靠脾胃运化功能 ,将其精微输布周身。其中 ,需要肺的调节 ,肾的温煦 ,三焦的气化等共同作用 ,分别化为气、血、津、液 ,完成生理功能。人体所不需要的部分物质 ,则变为汗、尿、浊气排出体外 ,以达人体内部的水液平衡。由此可见 ,人体水液代谢这一系统功能活动 ,需要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的参与。而其中肺、脾、…  相似文献   

19.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在病因、发病途径、发病特点等方面与湿温病相似,其发展特点符合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黄疸前期,病变在卫分;黄疸期,病位多在气分,病变以脾胃为中心;病情进展至肝衰竭阶段,可按内陷营、血分辨证。从湿温认识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采用卫气营血辨证,对于从整体上认识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证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湿疫"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结合中医传统理论,目前认为其病因是感受疫戾湿毒,病位主要在肺脾,病性以湿为主,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主要病机为疫戾湿毒犯肺,气机闭阻,肺脾气虚;病机特点突出表现为肺脾相关。中医治疗分为初期、中期、重症期及恢复期4期,应以解毒宣肺健脾化湿贯穿始终,初期以宣肺止咳、芳香化湿为主,中期侧重宣肺平喘、通腑解毒,重症期温阳开闭固脱,恢复期补肺健脾化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