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成瘾症(IAD)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PIU),它是一种过度使用网络的精神状态。目前,国内外对网络成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等尚不明了,因此有必要对网络成瘾进行广泛的研究。笔者于2007年3月至6月对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2002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进行了调查,以探索网络成瘾的相关影响因素,期望为网络成瘾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IA)、“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D),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和一般的赌瘾、酒瘾、药瘾等成瘾病症相类似,网瘾也是一种心理依赖行为,也会产生渴求、耐受性、强迫行为和戒断反应,并导致健康和生活等方面受到影响。不同的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躯体症状没有毒品依赖、酒依赖那么明显,更大程度上体现于心理上的依赖。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目前国内通用的自评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IAD-DQ)中文版的信效度。方法:以医院为基础招募因网络使用相关问题而就诊的青少年患者和普通躯体疾病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由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以IAD-DQ中文版的8项诊断标准为访谈提纲,通过访谈家长和青少年(金标准)确诊125例网络成瘾青少年和200例非网瘾青少年;访谈之前,由所有研究对象独立自评完成IAD-DQ。结果:自评IAD-DQ中文版的Cronbachα系数为0.817;诊断灵敏度(95%CI)为0.248(0.181,0.306),特异度(95%CI)为0.940(0.898,0.965)和Kappa(95%CI)为0.214(0.122,0.306)。结论:通行版本的自评IAD-DQ中文版的信度满意,但以5分为界值诊断效度偏低,未来的网络成瘾研究应谨慎使用该量表。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和青少年网络应用与心理状况调查表,对1712个青少年进行测评。结果: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网络的吸引因素及上网时间是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而家庭情况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没有显著性。结论:对青少年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个人兴趣爱好,使其摆脱网瘾,以达到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简称IAD,又称网络上瘾综合征、网络成瘾症。有研究显示,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水平升高,这种化学物质令患者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但之后的颓废感和沮丧却较前更为严重。2008年1月18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京发布《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7)》,我国青少年网瘾群体比例为9.72%,其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根据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1th Revision, ICD-11)新纳入的游戏障碍诊断指南,设计和验证网络成瘾量表。方法 参考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Test, IAT)、陈淑惠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Revised Chen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CIAS-R)和Lin编制的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martphone Addiction Inventory, SPAI)中的维度和题项,结合ICD-11游戏障碍诊断指南,询问成瘾医学专家和心理治疗师的意见,创建题项。随后对建成的网络成瘾量表进行预检验、验证和结果分析。结果 本量表预检验时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3个维度,确定有效题项15项,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χ2/df值为2.22,RMSEA为0.07,CFI、IFI、TLI、NFI值均大于0.9,各维度对应各题项的因子荷载均大于0.6,各潜变量的平均方差变异AVE均大于0.5,组合信度CR值均大于0.8。结论 本...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代林  杨曦 《北方药学》2011,8(7):92-93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在校初中生的网络成瘾状况的调查,探讨初中生的网络成瘾倾向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Young 网络成瘾问卷以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对深圳市三所学校的初一、初二1553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为9.6%,男性较女性多.男性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家庭在问题解决、沟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现状,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2011年在校农村初中生996名采用Young网络成瘾量表调查.结果 非留守初中生的网络成瘾率为6.9%,留守初中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2.5%.成瘾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网络发展便捷,留守儿童心理特征.结论 农村留守初中生网络成瘾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引起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及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胡一文 《安徽医药》2014,18(4):697-699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Young K.S.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Ruff心理幸福感量表以及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总检出率为14.8%,男性、二年级、成绩差、来自大城市、独生子女及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P<0.01);网络成瘾高分组在心理幸福感量表的6个维度上得分均明显低于低分组,有显著差异(P<0.01),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幸福感呈负相关.结论 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且是心理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深入分析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在心理咨询四大主要理论指导下提出挽救“网络成瘾”学生的理念性策略,并阐述辅导员在挽救网络成瘾学生方面的具体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上海医药》2013,(15):12
日前,由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教授领衔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被美国精神病协会纳入正式出版的《精神与行为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标志着该标准正式成为网络成瘾疾病诊断的国际标准。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医学界认可的疾病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近10年来网络成瘾研究的文献状况。方法:采用"网络成瘾"等检索词,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1年-2010年7月收录的网络成瘾文章进行检索和分析。结果:(1)我国网络成瘾研究论文的发表呈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高峰;(2)文献的著者以北京、山东和广东发文量最多;(3)大学的相关研究机构和附属医院发文量较多;(4)网络成瘾领域的研究中29.8%是基金资助的,而且基金资助数量也呈上升趋势;(5)载文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国学校卫生》,其次是《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网络成瘾研究中以成因方面的发文量最多,网络成瘾治疗研究中以心理疗法发文量最多。结论:我国网络成瘾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目前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方面需要不断地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正你或你身边的人是否有"成瘾症"?比如手机成瘾、晚睡成瘾、电子游戏成瘾、酒瘾、暴力成瘾、毒品成瘾……较为严重的还有近年被新闻曝光,逐渐为大家熟知的心理疾病"偷窃成瘾""暴露成瘾"等。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沈家宏以毒瘾为例(其他成瘾原理相通),助你了解"成瘾"到底是什么。成瘾行为分为2类成瘾是与人类文明共生的一种现象,它的发生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影响人类心身健康的全球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北京三所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有176份有效问卷.结果: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相关.结论:人际交往有问题的大学生更容易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5.
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于2013年11月8日在京通过专家论证后,引起了各大媒体和网友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中生网络倾向状况及其人格特点,为中学生进行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卡特尔16PF量表于2004-2006年对金华市部分高中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金华市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6.60%,高三年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9.70%,二年级学生4.60%,一年级学生6.50%。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高中生在16PF的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世故性、自律性、敏感性、怀疑性、紧张性等因子与正常使用网络的高中生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在内向与外向性、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者的人格因素等次级人格因素的评分同样存在着显著差异。结论:网络成瘾与不良人格特质密切相关,三年级高中生是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的高危人群,对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应进行早期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的丰富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进食行为不再是仅仅作为维持生命的活动,也成为了一种获取快乐和心理满足的方式。过度的进食行为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包括暴饮暴食、神经性贪食症、食物成瘾等。食物成瘾作为一种候选的成瘾行为,近年来受到不少研究关注。本文对食物成瘾的概念、诊断标准、流行率及潜在的成瘾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虽然已有研究提示,食物成瘾满足成瘾障碍的一些标准,但目前关于食物成瘾的研究缺乏大样本数据和理想的动物模型,未来研究仍需汇聚不同层面的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网络成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宁夏、福建两省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共138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我同一性量表。结果:不同自我同一性地位的网络成瘾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我同一性对网络成瘾有一定的预测力,建立良好的自我同一性可以抵制网络的诱惑,减少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吸毒成瘾认定中应该执行医学标准还是执法标准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估吸獉獉毒人员成瘾认定的医学标准和执法标准之间的符合度尤为必要。方法:本研究采用自拟吸毒成瘾诊断调查量表和獉獉访谈提纲,对全国8个省市的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及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1615名毒品滥用人员进行调查分析。采用SPSS 22. 0统计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毒品滥用人员因吸毒第二次被公安机关查获的獉獉时间间隔为58个月;其中达到医学成瘾标准的比例为73. 5%,严重成瘾者的比例为41. 8%。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獉獉示吸毒人员因吸毒第二次被公安机关查获时平均吸毒时间已近五年,大部分已经达到医学成瘾标准,此结果为吸毒成瘾认定办法的完善和公安实践办案方法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广州市某社区网络成瘾人群分布情况以及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法对广州市某社区人群进行调查,随机抽取950例研究对象进行网络成瘾问卷调查。对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网络成瘾与无网络成瘾人群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网络成瘾人数75例,网络成瘾率占7.89%。网络成瘾对象与无网络成瘾对象在年龄、文化程度、网龄、职业、人际关系以及主观幸福感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将上述有差异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年龄、文化程度、网龄、职业、人际关系以及主观幸福感均是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结论广州市某社区网络成瘾人群主要为青少年群体,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对青少年网络使用频率、时间以及心理行为干预,减少网络成瘾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