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临床医生一般认为骨肿瘤属于骨科学的范畴。实际上,骨肿瘤学所涉及的内容不仅是骨科学,很重要而常常又被忽视的是其同时属于肿瘤学范畴的意义。因此,对于骨肿瘤,需要考虑肿瘤的生长方式、侵袭性、累及范围、对运动系统功能的影响程度等多方面内容。具体到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医生需要考虑彻底切除肿瘤及重建因切除肿瘤所造成的运动系统功能病损。普通骨科医生最常犯的错误是过分地重视肢体功能的保留及重建,而忽略了肿瘤地治疗,即以牺牲肿瘤治疗的外科边界为代价,保留维持良好功能所需的组织解剖结构。对于恶性骨肿瘤,特别是位于肢体的病变,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是影响肢体及生命是否得以存留的主要因素;而运动系统功能的优劣则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辅助综合治疗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61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HBO辅助综合治疗,10 d为一疗程,共治疗1~3个疗程.观察两组骨痂形成例数,临床愈合情况、皮肤软组织颜色、肿胀消褪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皮肤坏死2例,骨不连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软组织肿胀消退平均4d;对照组皮肤坏死8例,骨不连2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软组织肿胀消退平均7d.结论 HBO辅助综合治疗在骨科手术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在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武汉市第一医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34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例。对照组患者直接行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而观察组患者于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前1~2 d行介入栓塞。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液总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引流液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及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可有效缩短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一侧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并肢体短小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1例曾经5次手术治疗失败致胫骨严重缺损(9 cm)的患者,彻底清除病变部位病变软组织,保留病变骨段,应用Ilizarov技术在两断端开一凹凸骨槽进行嵌合加压,同时在胫骨近端骨骺下方截骨延长.结果 胫骨假关节骨性愈合,骨延长9 cm,延长骨段及假关节段骨完全修复,胫骨远端在未见骨骺线(骨骺破坏)的情况下可观察到长长,随访9 a,患肢胫骨与健肢等长、等大.结论 被侵蚀的骨组织(骨段)与纤维瘤病不属一类病变组织,一旦解除骨膜外的纤维瘤病病变软组织的包绕、压迫和侵蚀,病变骨就可复活再生;Ilizarov技术应用灵活,操作精确,适应证广,是治疗CPT及进行骨延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时期儿童手指关节体征(下简称指征)与X线的检出情况,指征与X线的对比,指征的X线监测,踝关节功能障碍所致下蹲不全与踝关节X线间关系的研究看出:引起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关节相关软组织损害:骨软骨和关节相关软组织损害可各自单独发生,可同时发生,也可先出现一种组织后再相继出现另一种损害,出现次序无固定关系;单独关节相关软组织损害也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故骨软骨和关节相关软组织损害是大骨节  相似文献   

6.
赵峰 《山东医药》2012,52(36):7-9
骨外固定是经皮肤等软组织在骨上穿放钢针,并与在体外的连杆等装置组装成某种牢稳固定的力学构型,从而达到骨科矫治的目的。50年代以来,由于复杂创伤增多的治疗需要,以及骨外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和骨外固定器的力学设计与测评的长足发展,使得骨外固定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防痨杂志》2003,25(2):91-91
由《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和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骨科共同主办的全国骨、关节结核诊疗学习班,定于2003年6月18日至6月22日在北京举办。学习班将系统介绍骨、关节结核的病因、病理、临床、诊断治疗及手术操作等方面的新进展,以及目前诊疗现状与误区。内容详实。  相似文献   

8.
张清  牛晓辉  王涛 《山东医药》2009,49(28):1-2
计算机导航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的各个学科领域,在骨科的应用则包括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关节外科及运动损伤科等领域的结构重建方面,精准的定位提高了骨科重建效果,已得到循证医学的证实。骨肿瘤外科肢体保留手术成为目前恶性骨肿瘤外科治疗的主要趋势,骨盆肿瘤切除后各种骨盆重建方式层出不穷。计算机导航技术在骨肿瘤外科治疗方面的应用报告尚少,肿瘤切除边界精确性的提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积水潭医院于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施行红外线主动诱导计算机辅助三维导航下骨肿瘤外科手术50例,初步探讨了计算机导航技术在骨肿瘤外科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可行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陈尘  刘霞  李绪斌  杜湘珂 《山东医药》2011,51(24):109-110
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种类繁多,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术前做出准确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磁共振成像(MRI)作为目前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在确定病变的范围和分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软组织风湿病(soft tissue rheumatism,STR)是指病变部位不在关节、骨或软骨本身,而在关节周围组织,包括肌腱、腱鞘、韧带、滑囊、关节囊、肌肉、筋膜等的病变。以疼痛、痉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各年龄人群均可受累(尤其是工作人群)。该病多为自限性,但如果治疗不当,可能反复发作,以至发生不同程度的残疾或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骨保护素是属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的一种可溶性糖蛋白,近来研究表明骨保护素不仅参与骨代谢,同时与体内能量和糖脂代谢关系密切,且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及糖脂代谢异常相关的心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联系紧密。骨保护素可能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和内皮功能、抑制血管钙化、抑制炎症、抑制凋亡等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目前常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之一,容易造成较多并发症状,易导致继发感染的发生。种植义齿口腔临床较为理想的缺牙治疗方法,但糖尿病患者进行种植义齿修复,会由于种植体与骨之间结合不良,软组织愈合缓慢,甚至发生急慢性炎症病变,而导致种植治疗失败。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种植义齿后骨结合效果,降低急慢性感染或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 induced osteomalcia,TIO)是一种代谢性骨病,是由于肿瘤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导致肾磷排出增加、骨矿化障碍,以进行性骨痛、乏力、骨软化为临床表现。TIO肿瘤主要来自于骨组织及软组织,被称之为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phosphaturic mesenchymal tumor,PMT)。主要病理表现为镜下可见的大量梭形细胞,间叶组织来源,血管丰富,可见破骨样细胞、骨及软骨样结构,可见钙化,免疫组化染色表达FGF-23。其特点在于丰富的血管,尤其是畸形厚壁血管。目前,对于PMT发生,产生FGF-23的机制不明。肿瘤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因素影响,一方面,目前研究认为内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nd MT)是肿瘤发展,具有侵袭性的可能机制之一,参与多种肿瘤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FGFR的过度激活与肿瘤的发生相关,FGFR的融合基因可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相关。FGFR与骨肿瘤的研究很少,但有研究表明FGFR1与纤维连接蛋白1(fibronectin1,FN1)的融合基因在PMT肿瘤中多见。另外,FGFR1激活后可促进FGF-23表达。这些机制可能与TIO肿瘤有关。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 bone lymphoma,PBL)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疾病,是指病变仅限于骨骼系统或周围软组织浸润而没有其他骨外病变的淋巴瘤。Oberling在1928年首次发现了PBL,1939年Parker和Jackson研究了当时17例  相似文献   

15.
袁飞  刘霞  李绪斌  杜湘珂 《山东医药》2011,51(44):35-37
目的探讨肩关节区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有肩关节区域肿瘤或肿瘤样病变42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2例患者中骨肿瘤25例,软组织肿瘤14例,关节病变3例。正确诊断29例,误诊5例,诊断不明但可明确良恶性8例。常见临床症状在辨别病变良恶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肩关节区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来源复杂,种类繁多,部分病变仅可区分良恶性,合理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有助病变的早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Kaposi样血管内皮细胞瘤(KHE)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例KHE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KHE发病以婴幼儿为主(本组3例),病变均位于上肢皮肤及浅表软组织。肉眼观可为单个或多个结节状肿物,亦可见不到明确的瘤体,显微镜下肿瘤组织呈小叶状结构,见密集分布的梭形肿瘤细胞和筛状或裂隙样血管。4例有组织学或影像学证据显示骨破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5例CD31、CD34、Fli-1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表达阳性,3例表达第Ⅷ因子,1例局灶性表达细胞角蛋白(CK)。1例随访1.5 a后复发。结论 KHE发病以婴幼儿为主,以皮肤及相应浅表软组织最多见。"肾小球"样区是KHE特征性表现,肿瘤细胞来源于内皮细胞,应注意与不同分化程度的血管相关的肿瘤相鉴别,特别是组织形态与临床特征与KHE有交叉的肿瘤或病变。  相似文献   

17.
选择9例骨/软组织肿瘤患者化疗同时进行了低功率高强度聚焦超声(JIFU)治疗,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变化、并发症情况等观察HIFU的治疗效果.治疗后部分患者临床疼痛症状减轻、ECT检查显示HIFU治疗区内组织呈凝固性坏死表现,未出现治疗相关性皮肤损伤、神经损伤及血生化指标异常等不良反应出现.认为对骨/软组织肿瘤化疗同时通过聚焦超声对其增敏,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为既往化疗耐药或传统意义上对化疗不敏感肿瘤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骨外固定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骨科新技术,其采用外固定器,通过固定、加压、牵引等方法治疗骨折、矫治骨干与关节畸形及延长短缩肢体。自1991年以来,我们对476例骨科疾病患者行骨外固定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运动治疗是糖尿病“五驾马车”治疗策略之一,对于延缓病情的发展十分重要。但如果锻炼得不合理,反而容易出现各种运动损伤,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然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多数医院仅设有骨科或康复科,尚缺少专业的运动医学咨询门诊,并且此领域的专业医务人员也相对缺乏。日前,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运动医学的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20.
王振兴  于秀淳 《山东医药》2012,52(10):93-95
骨水泥是一种常用的骨科材料,1962年英国医生Charnley对骨水泥固定关节假体进行了系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使骨水泥被骨科医生接受。此后骨水泥被广泛应用于包括骨科在内的多个临床科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丙烯酸树脂骨水泥的配方和操作技术日益成熟。而且,骨水泥的应用不仅在人工假体置换、修复骨缺损的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成功,作为多种药物的缓释载体也逐渐应用于临床。19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