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1979~1989年自卫反击作战收治的腹部火器伤280例中有7例为胰腺火器伤,占全组的2.5%,7例均为男性青年,炮弹片伤6例,枪弹伤1例。早期剖腹探查确诊胰腺伤6例,漏诊胰体伤1例。确诊的6例中有2例胰头伤,1例胰体伤,3例胰尾伤,早期手术处理以清创、止血、缝合修补和引流3例,3例胰尾伤因合并脾脏伤均行胰尾及脾脏切除,术后并发胰体疾1例,胰周脓肿2例,漏诊1例并发胰腺体部假性囊肿,7例均经对症处理获愈。合并伤共20例次,平均每例会并2.8个脏器伤。”胰腺火器伤较少见,术前明确诊断也较困难,而剖腹探查术中不注意重点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2.
胰腺及肾上腺闭合性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外伤所致胰腺及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特征,评价C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闭合性腹部外伤致胰腺及肾上腺损伤的临床与CT检查资料。结果:胰腺损伤19例,其中颈体部断裂11例,体尾交界部、胰头胰体部分断裂各3例,胰腺挫伤2例,主要表现为胰腺血肿,胰腺裂隙样或条状低密度影及外伤性胰腺炎改变。肾上腺损伤4例,均位于右侧,主要CT表现肾上腺区血肿,脂肪间隙模糊,其内可见条状高密度影。合并多脏器损伤8例。结论:CT能较准确的反映胰腺及肾上腺的损伤病理解剖改变,特别是胰腺断裂等重症患者,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MRI表现以及随访过程中影像动态变化。方法分析11例AIP病人的临床及MRI资料,观察AIP在类固醇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MRI表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对初诊与自然病程下及初诊与类固醇治疗后的胰腺大小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初诊时9例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胰头局限性肿大,1例胰体见局限性肿块;受累胰腺在T1WI低信号11例,T2WI高信号10例、等信号1例;4例显示胰周低信号带;胰腺病变区7例胰管不可见,2例间断显示,1例呈串珠状改变,1例胰体部胰管受压、移位;9例胰腺段胆管壁增厚。自然病程下随访,5例胰腺肿大程度及MRI信号异常与初诊病变相似,4例胆管壁病变范围较初诊病变加重。类固醇治疗后,6例胰腺肿大、MRI信号异常以及胆管壁增厚趋于正常,胰周低信号带消失。有效治疗后3例胰腺病变复发,复发性AIP的MRI表现与初诊病变相似,其中1例胰体尾前方出现假性囊肿。初诊与自然病程下胰腺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与类固醇治疗后胰腺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P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MRI可用于诊断AIP,评估类固醇疗效,长期随访以及了解有无病变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3.0T MR在体氢质子波谱分析技术,分析正常胰腺及胰腺癌的代谢特征.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33例(胰腺癌组)和正常胰腺30例(对照组),采用3.0T MR单体素1H-MRS扫描方法,分别对胰腺癌组的病变区与非病变区及对照组的胰头和胰体尾设定感兴趣区,分别测得胰腺癌组及对照组的各感兴趣区的脂肪酸(FA,5.4 ppm)、总胆碱复合物(t-Cho,3.2 ppm)、脂肪(Lip,1.3 ppm)及内生水(InW,4.7 ppm)的曲线下面积,并计算各感兴趣区的FA/InW、t-Cho/InW及Lip/InW的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胰头区和胰体尾区FA/InW及Lip/InW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ho/InW的比值胰头区小于胰尾区,且有显著差异.②胰腺癌组病变区与非病变区的FA/InW及Lip/InW的比值有显著差异; t-Cho/InW的比值胰头病变区小于胰体尾非病变区,且有显著差异;胰尾病变区小于胰头非病变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正常胰腺的代谢特征:t-Cho胰头区小于胰体尾区,FA及Lip无明显差异;②胰腺癌的代谢特征:FA、t-Cho及Lip均在病变区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尿病胰腺在CT形态学上的改变,材料与方法,分析了88例糖尿病和360例正常对照组的胰腺CT及临床资料,对各组胰腺头,体,尾3个部位作了前后径的测量,并对胰腺形态与结构进行了比较,以及统计学上的处理,结果:糖尿病各组胰腺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其中以I型(IDDM)及Ⅱ型(NIDDM)中胰岛素治疗组及CE太低于正常组的胰腺缩小最为明显,萎缩部位以体部出现早,且较显著,胰腺萎缩与病程的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道肿瘤,大部分发生于胰头,其次为胰体、胰尾[1]。近些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胰腺疾病发病率正逐年升高。由于胰腺本身解剖位置较深,且病变早期无特异症状,再加上肿瘤生长进展快、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7.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通过手术及时有效的引流,对控制感染所致的内毒素血症,防止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常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我科1985年1月~1994年4月采用网膜造袋与双套管联合引流治疗11例,效果良好。工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17~65岁,平均52岁。11例均经手术探查及病理证实,符合lmrie对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诊断标准”‘。病变累及范围:全胰腺3例,胰体、胰尾6例,胰尾2例。病变程度:胰腺组织坏死合并出血、大网膜广泛皂化7例,其中合并坏疽性胆囊炎1例,术前已存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相似文献   

8.
胰腺形态和密度的CT评价及临床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正常胰腺的CT表现,探讨不同年龄组胰腺形态和密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无胰腺病变病人361例,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对胰腺区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分别测量胰腺的胰头、胰颈、胰体和胰尾的径线及CT值。分别对比不同年龄组胰腺各部分的大小和密度。结果:胰头、胰颈、胰体、胰尾最大值应分别为32mm、18.42mm、24.59mm和23.83mm,年龄与胰腺大小,密度呈负相关。结论:胰腺形态变异较大,胰腺大小和密度与年龄相关,胰腺萎缩多发生于老年人,胰腺退行性变表现为胰腺体积的缩小和胰腺的脂肪浸润,胰腺各部位径经与密度的变化测量胰腺的形态和密度的CT参数,是研究胰腺形态学改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胰体尾与脾脏作为一个解剖单位[1],胰体尾发生肿瘤手术时往往将脾脏一并切除。由于脾脏对维持人体正常细胞水平、免疫功能等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胰体尾切除术中保留脾脏逐渐被临床广泛关注[1]。我院2006-08至2012-06实施的保留脾脏的胰腺体尾肿瘤切除术8例,效果较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例中,男3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46.0±7.8)岁。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10.
脂膜炎提示诊断胰腺癌曹庆选,王立中,肖先敏,王建平患者男,62岁。全身皮肤结节2个月,疼痛伴发热。皮肤组织活检:坏死性脂膜炎病理相,符合胰腺病性脂肪坏死。附图 CT扫描:胰腺体部示巨大的椭圆形肿块,最大截面15cm×12cm,边缘清楚,有轻度分叶.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区域动脉灌注疗法中胰腺动脉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临床血管造影检查者22例进行血管造影,观察胰腺动脉分布。结果胰头部血液供应主要依靠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以及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胰颈部的动脉血液供应主要依靠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左支和胰背动脉右支。胰体、胰尾部动脉血液供应主要依靠胰背动脉、胰大动脉和胰尾动脉。结论区域动脉灌注插管,胰头部病变可选择胃十二指肠动脉或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胰颈部位选择胰背动脉;胰体部选择脾动脉或胰大动脉,胰背动脉;胰尾部选择胰大动脉或胰尾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导引穿刺活检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T导引细针穿刺胰腺占位性病变68例,其中胰头区病变49例、胰体12例和胰尾7例.病灶直径2~7 cm,<3cm 10例,3~7 cm 58例.术前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采用前路进针,使用20 G细针穿刺.活检标本送病理科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68例患者均安全地穿刺到病变内,活检成功率为100%.穿刺活检诊断率为恶件病变46例,良性17例,5例未见病变.5例中2例经临床和CT随访均无异常,另3例最终证实胰腺囊腺癌2例和胃癌转移1例.穿刺活检总正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95%和100%.CT导引活检对恶性、良性病变的正确率为94%和100%(P>0.05).较大肿块病灶(≥3.0 cm 97%,<3 cm90%)和病变位于胰尾(胰尾100%,胰头96%,胰体92%)的正确率稍高,但经统计学检验正确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CT导引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胰腺占位性病变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DP)是胰腺外科经典术式之一。Billroth于1884年成功进行了第1例胰体尾切除术。历经多年的临床实践,目前,该术式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胰体尾部的良恶性肿瘤、外伤及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胰腺炎等多种疾病。胰瘘(pancreatic fistula,PF)是胰体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0%~50%[1, 2]。术后PF可进一步诱发腹腔出血、脓肿、败血症或感染以及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PF还可显著增加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增加医疗成本[3]。因此,如何避免和减少术后PF发生与胰体尾切除术中胰腺残端的不同处理方式及术后PF关系密切。笔者就胰体尾切除术中不同胰腺残端处理方式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胃部异位胰腺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胃部异位胰腺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胃部异位胰腺CT资料,其中11例进行了增强CT扫描,观察其CT表现特征。结果15例均为单发病灶,最大直径1.3-3.1cm,平均(1.9±0.2)cm。CT平扫示病灶密度较均匀,无囊变或恶性变的病例。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结节,与胃壁呈广基底;2例显示中央脐凹征。术前诊断正确2例,13例诊断不明确或误诊。病灶位于胃窦部11例,胃体部3例,胃底部1例;胃大弯侧10例,胃小弯侧5例。11例动态增强扫描中8例早期呈明显强化,类似胰腺强化和强化后的衰减,病理为胰腺腺泡组织为主;3例强化不明显,病理以胰腺导管及增生平滑肌为主。结论胃部异位胰腺发生部位具有特征性,CT呈黏膜下病变特征;不同的强化方式与异位胰腺病理组成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正常胰腺于T1WI SPIR序列的影像特点及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1例行横断位T1WI SPIR扫描显示清晰且正常的胰腺,每例在胰头、钩突、胰体、胰尾部分别取两个感兴趣区ROI(大小均为20),测量其信号强度,求得该胰腺的图像均匀度U∑。结果:81例正常胰腺的平均信号强度的均匀度为87.887%(P<0.001)。结论:正常胰腺于T1WI SPIR序列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高信号。横断位T1WI SPIR更加有利于显示胰腺的轮廓和解剖结构,提供了清晰的胰腺与周围脏器的对比,及病变与正常胰腺实质的对比,大大提高了胰腺病变的检出,尤其是对微小病变检出的可能性,对了解胰腺的解剖结构和变异及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1997年底半个月内收治2例单纯胰腺体部完全断裂患者。现报告如下。例1 男,38岁。上腹部被板车把手撞伤伴疼痛4小时入院。查体:上腹部肌稍紧张,压痛,轻度反跳痛。腹穿有不凝血液。B超检查:腹腔少量积液,胰腺明显肿胀,胰腺破裂,胰周少量积液。急诊手术探查,见腹腔内有血性液约200ml,横结肠系膜根部一血肿。血肿位于胰腺被膜内,约5.0cm×4.0cm×3.0cm大小,取出血块,见胰腺体部离断,主胰管接近断裂,双重结扎切断主胰管。游离胰腺体尾部,注意保护脾静脉,保留脾脏,胰头侧断端用细丝线间断褥式缝合,大网膜覆盖。于小网膜孔、脾窝及…  相似文献   

17.
腹部钝伤致胰腺损伤的CT诊断(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 3例胰腺损伤 ,旨在提高胰腺外伤的CT诊断水平。例 1,男 ,35岁。车祸腹部损伤 ,两肾区疼痛明显 ,临床考虑肾外伤。首次CT扫描显示 :胰体肿大 ,密度高低不均 ,并见体部有一条状与胰体长轴垂直的高密度影 (图 1) ,胰头与下腔静脉间高密度影。右肾高低密度影。次日CT复查见胰腺体部条状高密度影变为低密度影 ,右肾高低密度影。CT诊断为胰腺体部断裂血肿 ,右肾损伤 ,腹内积血 (图 2 )。手术证实胰腺体部断裂 ,右肾破裂。  例 2 ,女 ,45岁。自行车跌伤 5小时 ,CT平扫示 :胰体部见 4 8cm× 3 4cm大小的高密度圆形影 (图 3…  相似文献   

18.
超声是诊断外伤患者腹腔内脏器是否损伤行之有效的方法。外伤性胰腺损伤约占腹部外伤1%-2%,胰腺损伤常系上腹部强力挤压.暴力直接作用于脊柱所致。损伤常发生在胰腺的颈、体部。由于胰腺位置较深而隐蔽,早期不易发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行SCT动脉期、胰腺期、肝脏期三期扫描的胰腺肿块7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胰腺癌53例,局限性胰腺炎22例,比较肿瘤与炎症在SCT增强扫描各期中的表现。结果:本组胰腺癌53例,其中胰头癌33例,胰颈癌4例、胰体癌14例,胰尾癌2例。局限性胰腺炎22例,头、颈、体、尾分别为17例、2例、2例、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胰腺癌低密度43例,等密度10例,胰腺炎低密度2例,等密度20例;胰腺期胰腺癌低密度51例,等密度2例,胰腺炎低密度1例,等密度21例;肝脏期胰腺癌低密度42例,等密度11例;胰腺炎22例均为等密度。结论:胰腺螺旋CT动脉期、胰腺期、肝脏期三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幕上血管母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例资料患者,女,44岁。头痛、眩晕伴呕吐、四肢乏力1个月。体检:神清,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颅神经检查(-)。外院CT提示左侧尾状核头旁脑出血。MRI示左侧侧脑室体部一1.5cm×1.0cm大小结节状等T1、长T2灰质信号,达左侧额叶深部及胼胝体体部(图1、2);增强扫描示病变明显强化,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