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医药文化之于国家软实力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中医药文化的视角论述了中医药文化在国家软实力提升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医药文化如何发展和传播才能更好地发挥对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重大贡献,笔者提出了"先内后外"的原则,主要从中医药文化在国内、国外发展和传播来提升国家软实力两方面予以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洪雷  张艳萍 《中医学报》2011,26(11):1310-1312
目的:探索中医孔予学院提升中医文化软实力的方法.方法:分析现阶段中医药软实力建设的有利条件与存在的问题,探析中医孔子学院在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结果及结论:中医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平台,也是加强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载体.中医孔子学院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增强中...  相似文献   

3.
以中医药传统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必须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构建软实力的重要意义。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在构建我国软实力的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中医药文化要形成为中国的软实力,必须始终保持其在世界医学文化中的先进性,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使自身具备强大的传播和辐射能力,扩大自身在世界医学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中医药文化、软实力、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强国,分析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对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从依托传统旴江医学、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和国际教育四个方面论述了江西中医药大学近年来在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国际传播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最终让中医药文化作为一张具有中国元素的名片走向世界,助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鉴于当前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效果不佳,接受度不高,有必要对其传播现状做全面的调查,以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本研究基于全球最大的在线购书平台亚马逊官方网站的中医药在售书籍数据,分析了当前海外中医药传播的关注点、传播人、时间线等问题,并从传播学的视角对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进行反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面对国际软实力竞争的复杂形势,中国必须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构建软实力的重要意义.在构建我国软实力的过程中,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将发挥独特作用.中医药文化要成为中国的软实力,就必须始终保持其在世界医学文化中的先进性,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并使自身具备强大的传播和辐射能力,扩张自身在世界医学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医药对外传播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可以有效促进中国文化的输出,实现"一带一路"的文化融通战略,虽然中医药文化对外输出传播的途径有很多种,目前来看,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医药文化输出,打造国家软实力,孔子学院无疑是最佳传播平台。虽然孔子学院的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方兴未艾,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对孔子学院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研究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同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孔子学院中医师资的培养方案、孔子学院中医学类教材设计方案、中医药文化活动方案、中医药文化网络平台传播方案、孔子学院开设中医诊所方案以及中医文化传播质量保障方案等。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签.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对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促进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互鉴和民心相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并结合近几年政府和民间组织在中医...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特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药文化具有软实力特质,包括:历史特质、哲学特质、学术特质、文学特质、伦理道德特质等,这些特质之间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相互滋生而缺一不可.她们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中医药文化的内在力量.立足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特质,有的放矢地制定中医药文化研究及推广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够发挥中医药文化的先进性和独特性,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外中医药中心对促进中医药对外传播与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建立海外中医药中心的现实需要,包括中医药具有保障人类健康的优势、中医药正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以及中医药日益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等三个方面。通过树立国际品牌、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开展中医药境外办学、积极开展中医药国际科研合作、加强中医药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育,以及加强同所在区域孔子学院的协同发展等举措,推动海外中医药中心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医药领域的资助和30所医学院校中医药学的科研竞争力。方法:基于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信息,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数量、资金数量和项目负责人数量3方面,构建了竞争力指数,并对30所医学院校的科研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2010-2019年,中医药基金数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基于CRCI-TCM指数,30所医学院校中医药学科研竞争力可分为4个等级。结论:不同院校、地区间中医药学科研竞争力差距显著,呈现出学术资源聚集、研究机构多元化的现象,部分院校存在学科发展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中医体质分布,分析中医体质与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受试者病例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初诊时间、病灶部位、血清LDH、骨髓累及情况、病理活检、免疫组化、化疗方案等,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评价,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76例患者,平和质24例(约占31.6%),偏颇质52例(约占68.4%);在偏颇质中,阳虚质27例(51.9%)〉气虚质10例(19.2%)〉气郁质6例(11.5%)〉特禀质5例(9.7%)〉阴虚质3例(5.8%)〉血瘀质1例(1.9%);68例进行了6次化疗后的疗效评估,偏颇质cR率(68.9%)明显较和平质(39.1%)高(P〈0.05);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气虚质、特禀质、血瘀质Ctk率分剐为80.0%、75.O%、50.(%、66.7%、25.0%、0,各偏颇质类型间及与平和质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DLBCL患者体质或以偏颇质为多,且阳虚体质最多;(2)中医体质与DLBCL预后有相关性,偏颇体质预后较和平质佳。  相似文献   

13.
在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要求下,我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因此,研究构建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成为当今学术界的焦点之一。文章从文化软实力及其构成要素的阐释开始,辩证分析了中医孔子学院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系,以此基于中医孔子学院发展的视角,提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军队医院显性软实力结构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构建军队医院显性软实力结构,促进医院快速可持续发展.方法 系统思维法与实践验证法.结果 构建了"战略的决策能力+科学的制度管理+系统的执行能力+优势的技术品牌+个性的文化标志+优质的外部环境"6要素军队医院显性软实力框架结构.结论 医院显性软实力建设是是医院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受到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的“软实力”战略的影响和启示,我国在2007年首次将“文化软实力”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和都市化发展水平最高的长三角都市群,面临着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国际大都市竞争中胜出的现实命题。文化产业化趋势和文化吸引力战略,是当今国际大都市文化软实力战略的典型经验,也是构成中国长三角都市群实施“文化软实力”战略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定软肝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结果:该方法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结果明显。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结果易于判断,重现性好,可用于软肝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医院改革已经发展到一个关键阶段,医院软实力与医疗质量、医患关系、群众满意度等存在直接且紧密的联系。为此,笔者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将医院的软实力界定为吸引人群的非强制性的、非物质性的力量,提出医院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包括2个维度、3大因素、10个因子,即2个维度是指对内吸引力和对外吸引力;3大因素是指对员工吸引力、对患者吸引力和对同行吸引力,而10个因子是指包括组织文化吸引力、组织管理模式吸引力、科技创新吸引力、关系吸引力、医疗服务吸引力、医疗质量吸引力、医院传播力、技术制导力、政策制导力和协调应变力。  相似文献   

18.
提出医院信息化建设软实力概念,认为医院信息化软实力应包括宏观规划和执行能力、信息化建设项目协调能力、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系统解决业务和管理新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培养医院软实力应从提升信息中心技术实力、医院机关深度参与信息化建设过程、业务科室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改进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