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 V-EEG)和磁共振成像( MRI)对继发性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57例完善了V-EEG及头部MRI检查的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V-EEG、MRI检出率行相关分析,对发作形式、病因等作对比,并比较致痫灶和病例灶之间的关系,分析V-EEG、MRI对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患者MRI结果阳性时,V-EEG检出率为93.38%;MRI 结果阴性时V-EEG 检出率为76.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57例患者中,V-EEG 监测出异常痫样放电的患者有143例,其中颅内感染、颅内出血、颅内肿瘤V-EEG 检查阳性率分别为95.24%、92.31%、95.00%,明显高于其他病因的检出率。157例继发性癫痫患者中,85例患者病理灶和致痫灶具有一致性,两者符合率为54.14%。 V-EEG诊断继发性癫痫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癫痫患者V-EEG、MRI 检查结果呈正相关;V-EEG检查对继发性癫痫有很高的诊断价值,颅内感染、颅内出血、颅内肿瘤等病因V-EEG 检出率较高;MRI 检查是继发性癫痫病因病因诊断的重要手段;致痫灶和病理灶常大部分具有一致性,将V-EEG和MRI相结合可提高继发性癫痫患者定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邝润娇 《吉林医学》2009,30(15):1658-1659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和经颅多普勒(TCD)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0例偏头痛患儿分别用EEG和TCD进行检测。结果:EEG检测结果发现,21.9%的儿童EEG表现异常,主要以轻度异常为主,以仪波为主节律。TCD检测结果显示,75.2%儿童的脑血流异常,主要表现为脑血流增快。结论:采用EEG结合TCD检查可提高偏头痛的诊断及与癫痫的鉴别诊断,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孙梅  陈慧龙  龚宇龙 《中外医疗》2012,31(21):168-169
目的对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应用于脑梗死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7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对比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检查的特点。结果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脑电图异常58例,占72.4%,包括轻度异常28例,中度异常27例,重度异常3例。TCD异常63例,占82.9%,TCD诊断脑梗死异常率明显高于EE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经颅和脑电图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 AEEG 在脑梗死继发性癫痫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设置研究组(采用 EEG 和 AEEG 检查)与对照组(仅采用 AEEG 检查)各1组,每组分别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入院治疗的62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与62例脑梗死无癫痫患者,对比脑电图变化。结果:研究组 EEG 和 AEEG 在检查痫样放电与异常率、研究组与对照组组在异常率和痫样放电率、不同脑梗死病灶部位继发癫痫概率等方面,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动态脑电图连续记录患者脑电流情况,可以提高癫痫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有利于诊断病情、预测疾病发作,为开展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从电生理角度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电图(EEG)和经颅多普勒工TCD)对后循环缺血(PCI)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临床诊断为PCI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和TCD的检测。结果98例患者中三项检查均异常的患者26例,占26.5%,二项异常患者67例,占68.3%,其中TCD异常率最高,BAEP次之。结论联合应用BAEP、EEG和TCD检测对后循环缺血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神经系统症状与头部CT或MR I检查确诊的58例脑梗死患者,应用TCD检测血流变化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TCD检查病变区血流表现为减慢、加快或消失,以血流减慢多见,占39.7%;脑梗死组血流异常率(67.2%)明显高于对照组(18.8%)(P〈0.05);TCD检查定位结果与影像学检查符合率为86.0%。结论 TCD具有自身优势及局限性,对脑梗死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脑梗死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癫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临床明确诊断的癫痫患者及84例非癫痫患者分别行常规脑电图(EEG)和AEEG检查。分析其中癫痫样波出现的几率及出现的时相。结果癫痫组癫痫样波的检出率AEEG为68.5%,常规EEG为31.0%;非癫痫组癫痫样波检出率AEEG为10.5%,常规EEG为0。癫痫样波出现在睡眠期占97.1%,比清醒期增加33.6%。结论AEEG对癫痫样波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EEG,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42例AEEG检查的脑卒中后癫痫样发作患者和42例常规脑电图(EEG)检查患者的脑电图情况。结果AEEG检查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EEG。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多在早期发作。结论AEEG监测可提高脑卒中后癫痫的脑电图异常检出率,特别是在夜间也能监测到癫痫样活动,无论对脑卒中后癫痫的早期诊断还是治疗后的复查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EEG)对脑梗死急性期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我院60例神经内科急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动态EEG监护,与同期头部CT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6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6h EEG有不同程度异常81.67%,高于CT确诊为脑梗死阳性率65%(P〈0.05);24h后和72h后EEG异常率与CT诊断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梗死早期(≤6h)EEG诊断价值可能优于CT,为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动脉造影(MRA)对无症状脑梗死(SC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头颅MRI、MRA和TCD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MRI检出梗死灶的患者中有65例行MRA检查,60例发现脑血管异常,异常检出率为92.31%。其中大脑中动脉异常最为常见为34例。80例患者均行TCD检查,74例发现异常,异常检出率为92.50%,多数表现为血流速增快。结论MRI是确诊SCI的重要条件,MRA能显示病变血管,TCD对SCI有早期辅助诊断价值,两者合用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1.
经颅多普勒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诊断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CD检测40例AVM患者,均经MRA及DSA证实。按AVM血管团直径大小分为大、中、小型3组,分析其血流参数的特点,与正常组比较。并对31例AVM患者治疗后进行TCD复查。结果:40例AVM患者TCD总检出率70%(28/40),小型AVM检出率为30%(3/10),中型AVM为75%(12/16),大型AVM为93%(13/14)。31例治疗后TCD复查血流恢复正常15例,部分好转10例,无变化6例。结论:TCD可作为一种无创伤的技术,在AVM方面是一种有应用价值的方法,它可用于早期筛选和诊断AVM,也可用于评价AVM患者治疗术后的疗效和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采用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诊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患者均行头颅MRI或CT检查确诊,并对患者的脑电图(EEG)和经颅多普勒(TCD)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55例患者脑电图异常,占68.75%,其中26例患者为轻度异常,25例患者为中度异常,4例患者为重度异常。69例患者为TCD异常,占86.25%,TCD及EEG在诊断脑梗死异常率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脑电图及经颅多普勒诊断进行联合使用可达到良好的互补效果,从而为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相应的依据。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银珠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9A):2395-2396
目的:探讨剥夺睡眠睡眠诱发脑电图(EEG)与常规EEG对癫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8S例临床确诊的癫痫患者分别进行常规EEG和剥夺睡眠睡眠诱发EEG检查,二次结果异常率与痫样放电率与睡眠周期比较。结果:常规EEG痫性放电检出率为32.4%,异常率64.3%,剥夺睡眠睡眠诱发EEG痫性放电检出率为83.8%,异常率85.4%,两者比较痫性放电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痫样放电在睡眠非快速眼动的Ⅰ期~Ⅱ期(思睡期一浅睡期)检出率为93.5%;痫样放电率在成人组为67.9%.在少儿组为90.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剥夺睡眠一睡眠诱发EEG可明显提高癫痫患者EEG的痫样放电率,痫样放电率在睡眠Ⅰ期~Ⅱ期最高,少儿较成人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剥夺睡眠-睡眠联合诱发视频脑电图(EEG)监测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临床拟诊癫痫而常规EEG检查不能确诊的患者,进行剥夺睡眠后清醒描记EEG,再让患者入睡描记睡眠EEG,整个过程在视频监视下进行。结果常规EEG与剥夺睡眠后清醒及睡眠时EEG、剥夺睡眠后清醒与睡眠EEG痈样放电及总异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剥夺睡眠后清醒及睡眠时EEG总异常率分别为46.5%和88.4%。睡眠时EEG的痫样放电多见于睡眠的非常浅睡期和浅睡期。有2例在睡眠EEG表现痫样放电时出现了临床发作。结论剥夺睡眠-睡眠联合诱发试验可明显提高癫痫患者EEG痫样放电的检出率,结合视频监测对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分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TCD在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检查的特点,评价TCD在CC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CCI患者行TCD检查,并与正常人的TCD结果对照比较。结果 TCD异常患者218例,占81.95%,合并脑血管狭窄61例,占27.98%,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异常、频谱异常、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值增高。结论 CCCI患者大多数TCD异常;TCD检查对CCCI的诊断、疗效观察及脑梗死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多谱勒(TCD)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经CT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进行TCD检测,并将结果结合临床资料与50例对照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2例脑梗死患者的TCD检测结果30例脑血流异常,异常率93.75%,其中脑血管狭窄10例,占33.33%,脑血管痉挛6例,占20oA,血流速度减慢14例,占46.67%。30例脑血流异常中动脉硬化20例,占66.67%。结论TCD具有廉价、实用、无创、简便、准确等优点,对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评估及诊断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方毅  唐向阳  陈祚胜  哀良津 《安徽医学》2011,32(8):1116-1118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电图(EEG)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确诊的VBI患者进行BAEP、EEG及TCD检测。结果 VBI患者BAEP、EEG及TCD检查的异常率分别为65%、32.5%及72.5%。结论 BAEP、EEG及TCD检查从不同角度反映了VBI的病理生理基础,对VBI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TCD及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CD及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4例经临床确诊的VBI患者进行TCD及转颈试验检查,并与6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94例患者TCD异常74例,异常率 78.7%,加做转颈试验后异常率为84.1%,主要异常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系血流速度异常、血流频谱改变及PI值增高。流速异常中流速增高占34%、流速降低占43.6%、流速正常占22.4%。流速降低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流速增高组(P<0.01)及流速正常组(P<0.05)。转颈试验后各流速组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转颈前显著降低(P<0.01-0.05),而对照组转颈前后血流速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CD可无创地检测VBI患 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加做转颈试验可增加病变尤其是早期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褚巧玲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4):157-157
为了探讨EEG(脑电图)和TCD(经颅彩色多普勒)对脑震荡患者的诊断价值,回顾2000—2006年住院120例脑震荡患者EEG和TCD及临床资料,以观察脑功能及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探讨对脑震荡的治疗,判定疗效,避免脑外伤性综合征发生的临床意义。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原因以及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脑电图(EEG)和经颅多普勒(TCD)分别对48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8例EEG正常6例,异常42例,异常率87.5%,其中轻度异常5例,中度异常17例,重度异常8例;局限性异常12例。48例TCD异常38例,异常率79.2%,其中血流速度增快13例,减慢19例,增快、减慢同时存在6例;两侧流速不对称13例,出现涡流、湍流频谱5例。结论:脑梗死继发癫痫多由于脑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影响脑供血以及各种原因造成脑血管血流量减少,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