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芍总甙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主要用体外诱导不同T调节细胞的实验模型和单克隆抗体检测技术,分析白芍总甙(TGP)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与T调节细胞的关系、TGP(0。40mg·L~(-1))可促进体外刀豆素A时间依赖性地诱生L_3T_4~+(T_(?)/i)细胞和Lvt—2~+(Ts/c)细胞.并分别拮抗环孢霉素A抑制Th细胞诱生和左旋咪唑抑制Ts细胞诱生的作用,提示TGP促进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诱生有明显的机能依赖性特征。实验还提示,TG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ConA增殖反应和体外抗体诱生呈现浓度依赖性双向作用.可能与其浓度依赖性改变L_3T_(?)~+/Lyt—2~+细胞比值有关。低浓度TGP促进ConA增殖反应和T细胞诱生可能是经激活巨噬细胞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植物血凝素(PHA)诱导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分析了盐藻β-胡萝卜素(β-C)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结果表明,β-C对PH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对环磷酰胺(CTX)抑制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能明显升高;β-C能明显提高正常小鼠和免疫能力低下小鼠L3T4细胞的百分率,使L3T4/Lyt-2的比值升高,大剂量可对抗CTX的作用,降低Lyt-2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黄芪水溶性黄酮类(AF)对氢考(Hc)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影响的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毒”法初步研究黄芪水溶性黄酮类对氢考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影响的量效关系。结果 AF在适宜的剂量范围内能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总数及L3T4^ 、Lyt2^ 细胞百分率和L3T4^ /Lyt2^ 细胞比值,并可使之恢复至正常水平,且存在量效关系。结论 AF对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及Con A诱导T_s细胞法,检查了结核性胸膜炎和癌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和胸水中的T细胞亚群及外周血T_s细胞活性。结果:恶性组外周血OKT_3~+、OKT_4~+、OKT_8~+细胞百分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_s细胞活性明显增高;结核组仅有OKT_3~+,OKT_4~+细胞的减少,OKT_8~+细胞及T_s细胞活性无明显改变;T_4/T_8比值两组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结核性胸膜炎胸水与对照组外周血,自身外周血及癌性胸水比较,OKT_3~+细胞、OKT_4~+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而癌性胸水中各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较自身外周血无差异。本实验结果提示: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免疫调节异常。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局部和外周血免疫反应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5.
LW-AFC对环磷酰胺处理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LW-AFC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昆明小鼠ip给予环磷酰胺(CTX)0.02g·kg-1,连续10d,制备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六味地黄(LW)浓缩丸(1.4g·kg-1)和LW-AFC(0.2,0.4和0.8g·kg-1)组小鼠在每次给予CTX后ig给予相应药物,连续10d。监测小鼠体重,以及胸腺和脾脏重量变化,并计算胸腺和脾脏系数;[3H]TdR掺入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MTT法检测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中CD4+CD8-和CD4-CD8+T细胞亚群百分率,并计算CD4+/CD8+T细胞亚群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胸腺和脾重量及其系数明显降低,体重增长显著缓慢;LW和LW-AFC对小鼠体重增长缓慢、胸腺重量及其系数降低无明显改善作用;LW-AFC0.2g·kg-1对CTX导致的脾重及系数降低有明显改善(P<0.05)。模型组小鼠脾淋巴细胞自发增殖反应、刀豆蛋白A(ConA)和脂多糖(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3H]TdR掺入值由正常对照组的6115±441,19432±1778和(23345±7296)cpm分别降低为2741±340,9210±1387和(3983±263)cpm;与模型组比较,LW-AFC0.8g·kg-1对脾淋巴细胞自发增殖反应有明显的改善作用;LW浓缩丸和LW-AFC对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H]TdR掺入值分别为13996±5161,27550±2356,15427±1444和(27333±1701)cpm;对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降低无改善作用,甚至低于CTX模型组(P<0.01)。模型组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由正常对照组的(39.5±0.5)%降低为(37.0±1.0)%,LW和LW-AFC明显促进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40.9±0.6)%,(39.7±0.8)%,(42.4±0.5)%和(39.8±0.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CD3+,CD4+CD8-和CD4-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无明显变化;LW浓缩丸和LW-AFC可使CTX导致的升高的CD3+,CD4+CD8-和CD4-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并可明显降低CD4+/CD8+比值。结论 LW-AFC对CTX所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ST3,30,300和3000μg·kg-1组。小鼠ip给药24h后,处死取胸腺和脾脏,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胸腺和脾脏细胞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转录因子Foxp3阳性(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胸腺和脾脏组织中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Western蛋白印迹法和RT-PCR分别测定胸腺和脾脏组织中Foxp3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溶剂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小鼠胸腺和脾脏CD4+,CD8+和Foxp3+T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无明显差异。与溶剂对照组比较,ST3μg·kg-1组胸腺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ST3和30μg·kg-1组脾脏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ST300和3000μg·kg-1组胸腺和脾脏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在ST3~3000μg·kg-1内,胸腺和脾脏细胞中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百分率、胸腺和脾脏组织内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Foxp3蛋白和mRNA表达均随ST浓度的增高而增加。结论ST可诱导小鼠淋巴器官内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影响机体免疫耐受功能。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多甙抑制空肠弯曲菌诱导的自身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公藤多甙(T_Ⅱ)20mg·kg~1·d~1×21dig治疗空肠弯曲菌感染小鼠,可便感染小鼠升高的PFC和ds-DNA自身抗体降低;亦使脾淋巴细胞的过度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使升高的L3T4~+/Lyt~(2+)比值恢复到正常水平,结果表明:T_Ⅱ对空肠弯曲菌诱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蛹虫草茵粉(PBG)口服3个月治疗肝硬化(PHc)后的检测外周T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和肝功能。PHC患者外周血CD4+细胞比例、CD4/CD8值,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及经PHA-P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而血清SIL-2R水平则显著升高,外周血CD4/CD3比值,NK活性及经PHA—P的PBL,MIL-2表达,IL-2和IFN-γ生成物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血清SIL-2R水平则显著下降;同时,其肝功能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淫羊藿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淫羊藿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3H-TdR标记法,测定淫羊藿对NK细胞毒活性的影响及淫羊藿对ConA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的转化活性影响;通过ELISA法测定淫羊藿对小鼠脾细胞产生IL-2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淫羊藿对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影响。结果:中、高剂量组均能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P<0.01);中、高剂量组均能增强ConA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的转化活性(P<0.01);各剂量组均能增强脾细胞IL-2的产生(P<0.01);各剂量组CD8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淫羊藿对小鼠免疫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合成鱼腥草素对脾切除动物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合成鱼腥草素对脾切除动物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大鼠脾切除模型 ,测定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百分率、胸腺T细胞增殖能力、淋巴结T细胞增殖能力、淋巴结中淋巴细胞数量、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合成鱼腥草素ig (6 0mg·kg-1,12 0mg·kg-1)能明显增强脾切除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 ,ConA诱导的淋巴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百分率、淋巴结中淋巴细胞数量 ,而对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则无明显影响 ;合成鱼腥草素ig (4 0mg·kg-1,80mg·kg-1)明显升高脾切除大鼠Th 数量 ,降低Ts 数量 ,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h/Ts 比值。结论 合成鱼腥草素对脾切除动物细胞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脾切后淋巴结的功能及调节T细胞亚群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APAAP法对25例喉癌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喉癌病人外周血CD_4~ 细胞百分率降低、CD_8~ 细胞百分率升高、CD_4~ /CD_a~ 比值下降(P<0.01),Ⅲ、Ⅳ期病人较Ⅰ、Ⅱ期病人的CD_4~·/CD_8~ 比值降低(P<0.01)。结果提示喉癌病人存在着免疫功能抑制,晚期病人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2.
青蒿琥酯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溶血素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IgG和C3含量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率、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镜检计数.结果:青蒿琥酯im 75 mg kg~(-1) bidfor 5—7d能降低SRBC致敏小鼠血清溶血素和IgG的含量,抑制抗体生成,但增加疟鼠补体C3的含量.青蒿琥酯能促进PHA诱导的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转化,能提高DNFB所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并减少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结论:青蒿琥酯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但对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茅根多糖对人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白茅根多糖(RIP)对经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白茅根多糖对PHA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并能促进细胞从G1期进入S期.结论:白茅根多糖具有调节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六味地黄汤全方(LW)及其拆方三补(地黄、山茱萸、山药)和三泻(茯苓、泽泻、牡丹皮)对快速老化小鼠(SAM)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灌胃给予SAM亚系小鼠(SAMP8)LW(10g/kg)、三补(6.4g/kg)和三泻(3.6g/kg),每日1次,连续60d;抗快速老化亚系小鼠(SAMR1)作为对照。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观察脾脏CD3+、CD4+、CD8+、CD19+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与SAMR1组相比,SAMP8组经刀豆蛋白A(ConA)和脂多糖(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能力、脾脏CD3+、CD4+细胞百分率、CD3+/CD19+和CD4+/CD8+比值均显著下降,而CD19+细胞百分率显著上升;灌胃给予LW全方及折方对上述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LW对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能力、CD3+和CD19+细胞百分率、CD3+/CD19+比值、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的改善作用优于三补和三泻;三补对升高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能力优于LW和三泻,对脾脏CD3+和CD19+细胞百分率、CD3+/CD19+细胞比值及CD4+细胞百分率的改善作用优于三泻;三泻升高CD4+/CD8+比值的作用优于三补。结论 LW可显著改善SAMP8低下的T、B淋巴细胞功能,纠正脾脏CD4+/CD8+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其作用优于单独应用三补和三泻;三补和三泻对SAMP8的免疫改善作用各有侧重,三补的作用可能在于调节T、B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三泻则可能着重于调节T细胞亚群的比例。本研究提示LW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是三补和三泻相互协调综合作用的结果 ,该结果为揭示LW配伍规律及其科学内涵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藻β-胡萝卜素(β-C)对。^60Co辐射引起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60Co辐射(强度为3Gry)体外培养的小鼠胸腺淋巴细胞损伤病理模型。透射电镜观察盐藻β—C对^60Co辐射引起小鼠胸腺淋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MTT法测定小鼠胸腺淋巴细胞的活性;Brdu法测定盐藻β—C对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增殖状态的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测定p38及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结果盐藻β—C能减轻^60Co辐射所致的胸腺淋巴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能显著提高细胞活性,使处于增殖状态的细胞显著增多;能减少^60Co辐射所致淋巴细胞DNA梯状带的出现.降低淋巴细胞凋亡率;能抑制^60Co辐射后小鼠胸腺淋巴细胞P38蛋白的磷酸化。结论盐藻β—C能抑制^60Co辐射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对^60Co辐射损伤的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盐藻β—C乳剂能清除氧自由基、减少DNA的断裂、抑制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病毒复制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36例乙肝病毒感染者、6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HBV DNA。结果:84例慢性HBV携带者(ASC)、5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3+ 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均显著降低(P<0.001),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慢性HBV携带者相比,CD3+ T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 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降低(P<0.05)。随着病情发展,从健康对照组、慢性HBV携带者到慢性乙型肝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呈逐渐下降趋势,CD8+ T细胞百分比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慢性HBV携带者HBV DNA阳性组与HBV DNA阴性组相比,CD3+ T淋巴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 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01),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下降(P<0.001),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结论:HBV感染可导致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HBA DNA复制增加进一步加重乙肝病毒感染者T细胞亚群的紊乱,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的动态变化可及时提示临床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加强临床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T细胞接种 (TCV)对 1型糖尿病预防作用的机制。方法  4周龄未发病的雌性 NOD鼠用 18周龄新近发病的 NOD鼠脾细胞制得的 T细胞疫苗接种 ,检测 TCV对环磷酰胺诱导的 NOD鼠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TCV可以诱导宿主脾脏 CD8+ T细胞百分比升高、CD4+ / CD8+比值和 IL- 2 R+细胞下降 ,以及胸腺 CD4+、CD8+单阳性细胞百分比升高。结论  TCV可以诱导宿主产生自身免疫低反应性 ,这种作用可能与宿主脾脏和胸腺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细胞(Tc)在汉坦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保护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细胞克隆技术。结果 从用汉坦病毒L_(99)株灭活疫苗免疫的H-2~dBalb/C纯系小鼠脾细胞,获得6株病毒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其表型为CD_3~+、CD_4~-、CD_8~+。体外杀伤试验表明,T细胞克隆可杀伤汉坦病毒感染的同基因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结论 灭活疫苗能诱导免疫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这是重要的细胞免疫保护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杨永辉  刘延芹  张隆  赵砚丽  吕娜  纪惠娟 《河北医药》2010,32(22):3112-3115
目的 系统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患者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前后T细胞亚群的比例和单个核细胞核仁组成区(nucleoar organizer regions,NORs)嗜银蛋白(AgNORs)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测定32例行VSD修补术的患儿静脉血标本5个时间点的T细胞亚群细胞百分率和单个核细胞AgNORs的数量.结果 与麻醉诱导后比较,成熟T淋巴细胞(CD+3细胞)及Th细胞(辅助性/诱导性T淋巴细胞,CD+4细胞)在停ECC即刻时降低(P<0.05),术后第1、3天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第1天降到最低值[(46±6)%与(21.5±4.0)%],术后第3天时回升,术后第7天时恢复至麻醉诱导后水平(P>0.05);Th/ Tc(抑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细胞)比值在术后第1天时显著降低至(1.34±0.38)(P<0.01),术后第3天即恢复到麻醉诱导后水平(P>0.05);Tc细胞和单个核细胞AgNORs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T淋巴细胞总数、Th细胞的比例变化和Th/ Tc比值变化有可能作为评价ECC后小儿VS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的重要指标;在单个核细胞AgNORs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于ECC前后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儿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增加抗感染能力,减少VSD小儿围ECC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的疫苗细胞体外诱导物对 T细胞疫苗 ( TVC)诱导免疫耐受作用的影响 ,方法 :用 L OU /C大鼠脾细胞免疫 BN大鼠 ,取免疫过的 BN大鼠脾细胞进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计算刺激指数 ( SI) ,比较 Con A和PHA两种诱导物对 T细胞的诱导增殖作用 ;用被 L OU/C大鼠抗原活化的 BN大鼠脾细胞作为疫苗细胞 ,在体外经Con A诱导增殖后灭活制备 TCV1、经 PH诱导增殖后灭活制备 TCV2 ,用制备的 T细胞疫苗分别免疫正常的 BN大鼠 ,于免疫后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 ML R) ,计算抑制率。结果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Con A的 SI为 2 1.4 2 ,显著高于 PHA的 SI( 4 .93) ( P<0 .0 1) ;ML R:TCV1免疫组抑制率为 87.75 % ,TCV2免疫组抑制率为 34.6 6 % ,与 TCV1免疫组比较 P<0 .0 1。结论 :用 Con A诱导的疫苗细胞制备的 T细胞疫苗 ,可以显著抑制被免疫大鼠脾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 ,体外诱导物的诱导增殖作用越大 ,所制备的 T细胞疫苗诱导免疫耐受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