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研究表明冷冻消融直接隔离肺静脉以及从左房组织隔离肺静脉,安全有效,不会出现肺静脉狭窄及血栓形成。临床研究亦表明,冷冻消融可减少潜在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隔离肺静脉对控制大多数阵发性心房颤动是有效的,但该手术操作时间长,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较高。冷冻球囊导管可能克服此缺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进行冷冻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冷冻消融治疗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存Lasso标测电极指导下了.用Arctic Circler冷冻消融导管在肺静脉开口附近进i了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直至肺静脉电位消失。1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10例术中维持窦性心律,3例术中有短阵心房颤动发作,但均能自行终止。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例于冷冻消融进行中终止心房颤动,1例未能在消融治疗中终止.在消融完成后行体外直流电复律1次,成功转为窦性心律,消融成功率为93.3ck(14/15)。共对15例心房颤动患者的54根肺静脉进行了电隔离,其中36根肺静脉单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4次~6次即能达到肺静脉的完全电隔离.18根肺静脉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后,需用普通射频消融导管在环形冷冻线上补点消融后才成功隔离肺静脉。术中、术后均无急性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10个月,11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心房颤动复发,其中4例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维持窦性心律,4例心房颤动复发。消融后即刻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和术后6个月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均未发现肺静脉狭窄。结论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是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导管冷冻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冷冻消融治疗.评价导管冷冻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急性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长期有效性.结果:1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共对44根肺静脉进行了冷冻消融,其中29根肺静脉单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4~6次即能达到肺静脉的完全电隔离,15根肺静脉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后,需用普通射频消融导管在环形冷冻线上补点消融后才成功隔离肺静脉.随访6~10个月,9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心房颤动复发,其中3例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维持窦性心律.3例患者心房颤动复发.消融后即刻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和术后6个月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均未发现肺静脉狭窄.结论:经皮导管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治疗心房颤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51岁男性患者因阵发性心房颤动行冷冻消融,肺静脉CT三维重建提示左侧肺静脉共干。在显示器上描绘造影显示的肺静脉口和前庭,在X线下引导冷冻球囊分段消融隔离共干的肺静脉前庭。运用Pull-down技术消融隔离右下肺静脉终止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5.
经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择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4例,采用北极圈冷冻消融导管冷冻消融肺静脉-70℃8min,Lasso导管标测肺静脉电位,肺静脉电位消失为消融成功。结果13根肺静脉均隔离成功,多数肺静脉3~6次即可完成隔离,平均(4.3±2.1)次,只有例4患者左肺静脉共干消融8次才成功完成隔离。消融温度近端(-85.2±-2.9)℃,远端温度(-75.4±-3.6)℃。消融时间(255±17)min,X线曝光时间(35.3±7.5)min。结论经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可以有效地治疗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6.
导管消融已成为心房颤动(房颤)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肺静脉隔离仍是最主要的消融策略.但要达到充分的电隔离,往往需要较多的消融能量,造成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应用冷冻消融导管等新器材有望增加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报道我中心采用环形冷冻消融导管隔离肺静脉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远期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冷冻球囊消融后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的影响。方法对7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完成冷冻球囊肺静脉隔离予以ATP诱发肺静脉电传导恢复为观察组,对肺静脉电位恢复者再次冷冻重新达到肺静脉隔离。另有对照组7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完成常规冷冻消融术后不做诱导试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78例患者均完成肺静脉隔离;静脉注射ATP20mg后,有20例患者24根肺静脉出现肺静脉电传导恢复(14根左上肺静脉,4根左下肺静脉,2根右上肺静脉,4根右下肺静脉)。再行冷冻消融除1例外19例达到肺静脉隔离。对照组7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肺静脉隔离;经随访观察组12例(15. 38%)复发,对照组23例(29. 87%)复发(P 0. 05)。结论补充消融ATP"暴露"的肺静脉-左房电传导间隙,可以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  相似文献   

8.
肺静脉冷冻消融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的即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冷冻消融行肺静脉电隔离的即刻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20例,阵发性房颤16例,持续性房颤4例。采用北极圈冷冻消融导管冷冻隔离肺静脉,Lasso导管标测肺静脉电位,肺静脉电位消失30 min为消融隔离成功。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65.88±52.20)min,曝光时间(43.42±17.23)min。实际电隔离57支肺静脉,平均每支肺静脉消融(5.64±2.57)次。2例持续性房颤在消融中终止,2例消融后电转复。7支肺静脉(占总消融肺静脉12.28%)在电位消失后30 min内恢复传导,再次行冷冻消融成功。消融即刻成功率100%。结论经导管冷冻肺静脉电隔离即刻效果较好。为减少复发,隔离后的等待时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在心律失常相关就诊和住院中为主要病因,与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心功能以及总生存率的下降密切相关。药物及射频消融是当前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方式。近几年大量临床研究及实践表明冷冻球囊消融能安全有效隔离肺静脉,从而治疗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近年来的冷冻球囊导管消融被证明与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同样有效。第二代冷冻球囊导管由于设备上的革新,提高了肺静脉电隔离成功率,并且缩短了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肺静脉电隔离时间,以及提供了新的消融策略和心房颤动复发预测因素给术者参考。本综述从第二代冷冻球囊导管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简史、临床疗效、争议点、局限性和展望等方面加以阐述,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肺静脉隔离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冷冻球囊是专门为肺静脉解剖结构设计的工具,应用冷冻球囊 导管进行肺静脉隔离(PV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获得了临床研究证实,国内外指南都已将冷冻球囊消融作为房颤消融 PVI的标准疗法。冷冻球囊消融具有持久肺静脉隔离、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患者感受好、学习曲线短等优势,因此, 近10年在临床得以迅速普及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冷冻球囊消融疗法也在不断拓展。文 章就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方法及应用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报告使用环状冷冻导管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行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初期体会。对5例阵发性AF患者共18根肺静脉行冷冻消融,其中8根肺静脉(44.4%)单用环状冷冻导管平均消融3.2±1.5(2~5)次即能达到肺静脉的完全电隔离,10根肺静脉(55.6%)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后,需用普通射频导管在环形冷冻线上补点消融后才成功隔离肺静脉。随访3~6个月,4例(80%)无AF复发。消融后即刻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和术后3个月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均未发现肺静脉狭窄。结论:环状冷冻导管治疗阵发性AF安全性好,但隔离肺静脉的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冷冻球囊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中期疗效,分析影响心房颤动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不耐受药物或药物无效而接受了冷冻球囊隔离肺静脉的房颤病人,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 45例心房颤动患者成功运用了冷冻球囊进行肺静脉电隔离,平均随访(12.4±4.0)月,35例(77.8%)患者维持窦性心律(不包括3个月的空白期),10例(12.2%)患者复发,10例复发患者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结论冷冻球囊消融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心房颤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探讨应用环状冷冻消融导管进行心房颤动(AF)肺静脉电隔离术的临床效果。对1例持续性AF、2例阵发性AF在肺静脉开口处进行冷冻肺静脉电隔离,温度-79℃,每次240~300s(4~5min)。3例共隔离10根肺静脉,消融4.9±2.8(4~10)次。手术时间为205±72(190~265)min。1例持续性AF患者消融后给予300J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半月后复发,再次电复律后恢复窦性心律。1例术后一周内仍有阵发性AF。结论应用环状冷冻消融导管进行肺静脉电隔离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65岁,因症状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术。术中依次对左上、下肺静脉;右上、下肺静脉行造影,送入直径为28 mm的Artic Front冷冻消融导管至肺静脉前庭部,证实肺静脉完全堵塞后行冷冻消融,冷冻300 s,最低温度-40~-52℃,4根肺静脉均一次冷冻消融达到完全电隔离,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使用冷冻直导管节段消融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短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阵发性房颤患者11例,采用6 mn冷冻直导管、Lasso导管标测肺静脉电位,节段消融电隔离肺静脉,肺静脉电位消失30 min为消融隔离成功.结果 平均消融术时间(252.55±51.99)min,曝光时间(35.65±9.88)min.共隔离36根肺静脉,平均每根静脉冷冻(7.9±4.1)次.消融即刻成功率100%.平均随访(8.73±4.15)个月,短期成功率81.8%.结论 冷冻直导管节段消融肺静脉治疗房颤的短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冷冻球囊行肺静脉隔离(PVI)技术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014年11月至2018年2月,本科室就诊的40例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2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1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采用冷冻球囊技术进行心房颤动消融治疗。结果:共130支肺静脉(130/160, 81.3%)被成功隔离。总术程时间为(167.8±41.6)min,曝光时间为(38.8±15.6)min,总消融时间为(40.8±13.6)min。随访(24±10)个月后,30例(75%)患者成功维持窦律。1例发生心脏穿孔,经心脏修补后康复。结论: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技术安全有效,可简化PVI操作。  相似文献   

18.
冷冻球囊消融是继射频消融之后的一项心房颤动(房颤)治疗新技术,近年来众多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已充分证实使用冷冻球囊消融实行肺静脉隔离的有效性,并已逐渐成为心房颤动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术后仍存在一定复发率,复发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各研究报导的冷冻消融术成功率具有很大的变异性,使房颤的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只有较少的研究数据将解剖因素作为对环肺静脉隔离术临床疗效的预测因子,本文综述最近研究结果,从肺静脉结构方面来阐述其如何对房颤冷冻消融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应用带有微型环肺静脉标测导管(微环导管)的冷冻球囊完成肺静脉电隔离的可行性.方法 入选2007年12月至2013年3月在德国心脏中心(柏林)接受导管消融的20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1次房间隔穿刺后,将冷冻球囊置入左心房.冷冻球囊中央管中放置1根微环导管,作为“导引钢丝”和肺静脉标测导管.结果 电隔离751根肺静脉.其中405根肺静脉(53.9%)在冷冻消融过程中,实时记录到肺静脉电位消失;346根肺静脉(46.1%)在冷冻消融后,回撤微环导管,证实肺静脉电隔离.平均手术时间(131.4±51.7) min,X线曝光时间(23.7±11.3) min.随访33.4(6~63)个月,131例(64.9%)患者无房颤发作.1例患者在隔离右上肺静脉时出现膈神经麻痹,1个月后恢复.结论 使用带有标测功能的冷冻球囊进行肺静脉电隔离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最近研究显示左心耳不仅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相关血栓形成最常见的部位,且参与房颤的触发与维持机制。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肺静脉隔离基础上附加左心耳电隔离(LAAI)可显著降低房颤复发风险。LAAI方法有射频或冷冻消融LAAI、左心耳切除、左心耳结扎。LAAI对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尚不明确,LAAI后卒中预防策略可于术后6个月行经食管超声检查后评估,初步研究表明LAAI联合左心耳封堵不仅降低房颤复发风险也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