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被称为"生命的绊脚石"。据流行病学资料统计,目前全球心衰患者的数量已经高达2250万人,其中我国约有400万患者,并且70%以上的心衰患者并发有室性心律失常,极易发生心脏性猝死,而西药对于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目前正陷入两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2.
<正>心脏猝死80%都是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的,另外,心肌病、心衰、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的心律失常也可导致猝死。据资料显示,我国心脏猝死人口数量是西方国家死亡总人数的5%,而且还在逐年上升。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抢救者应当机立断、分秒必争,迅速采取抢救措施:(1)头部后仰使气道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变化.方法:通过对384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探讨各年龄段的器质性心脏病与心律失常相关性.结果:在384例器质性心脏病中,心律失常发生率79.6%,而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占64.7%,其中恶性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室速15例,占5.7%,室扑、室颤8例,占3.0%,其次为房性心律失常占21.8%.Lown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各种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提示患者的猝死率和总死亡率增加.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心律失常评估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略述中医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等。室速,尤其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通常是可导致室颤、猝死等严重后果的心律失常,要及时明确  相似文献   

5.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患者可无症状,大多因心慌、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甚至晕厥等来诊,多归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眩晕”、“虚劳”、“厥证”等范畴。心律失常的种类繁多,轻者对健康无害,重者可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出现症状,甚至引起猝死,危及生命。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之一,大约占所有自然死亡人群的11%。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人发生猝死,其中大部分人的死因与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室颤)有关。因此预测、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已经成为现代医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肌梗塞后长期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38),所有患者根据心梗、心衰治疗指南给予常规的抗缺血、抗心衰、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稳心颗粒9g 3次/d,所有病人均在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检测QTd与24h动态心电图。结果:两组病人用药后4周较用药前QTd均减少(P<0.05),治疗组QTd减少幅度更明显(P<0.01)。治疗组病人总有效92.6%.对照组病人总有效73.7%,治疗组疗效更好(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西药基础治疗对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对降低QTd,改善症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又进入寒冬季节,而冬季正是猝死的高发季节。什么是猝死呢?猝死是指突发的在短期内迅速发生心跳、呼吸停止,导致死亡。猝死大多数是心脏病引起的,所以又叫做心源性猝死。 那么,部有哪些人容易发生猝死呢? 一般来讲,有冠心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血压、心衰的病人容易发生猝死。这些病人进入冬季需要当心,需要医生的正规治疗和评估。因为在一年四季中.冬季的猝死率最高,较夏季增加将近20%。  相似文献   

8.
心脏猝死(SCD)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凶险的死亡原因,主要由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包括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颇),其防治仍是目前治疗的难题。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预防心脏猝死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2004年5月-2005年5月,本院对4例患者植入Medtronic公司ICK系列单腔ICD,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内科最常见的 ,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能有直接或潜在导致死亡 ,增加猝死风险的一种心律失常。笔者以有预后意义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 ,选氨酰心安联用美西律抗心律失常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有预后意义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12例 ,LOWN氏分级 : 级者 3例 , 级者 1例 , A级者 6例 , B级者 2例 ;心功能 NYHA分级 : 级者 5例 , 级者 6例 , 级者 1例 ;其中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 8例 ,扩张型心肌病 4例 ;男 7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52岁 ,平均病程 3年。每例患者均有室性心律失常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心脏性猝死是指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从出现症状或症状加剧1h内发生的死亡[1].心肌缺血性损伤甚至心肌坏死引起心肌电不稳都容易导致室颇猝死.冠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损伤,坏死导致心肌电不稳定易致室颤猝死.心脏性猝死的早期预测及恶性心律失常对于他的防治十分重要.只有早期防治、早期预测,才可能降低他的病死率.最有效的无创心电信息检测方法之一就是动态心电图,而动态心电图的很多检测指标尤其是心率变异性对心梗、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和猝死的预警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可[2].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Essentialhypertension,EH)是临床常见疾病,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约有1/3出现左室肥厚(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LVH)[1]。EH-LVH是增加心衰、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Ar-rhythmia,VA)、猝死等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率的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2],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3,4]。我们从1994年1月~1997年1月,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期和期伴有LVH的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辨证疗法对EH-LVH的逆转作用,及其对左室功能、心肌缺血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证明其临床实用价值。报道如下:1 观察对象120例患…  相似文献   

12.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见于大部分器质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指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细胞代谢需求的临床综合征。过去40年中,心衰导致死亡的原因依次为泵衰竭、心律失常、猝死,心律失常占13%[1]。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可致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等治疗手段基层开展受限。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中医药抗心律失常的研究大有可为。心律失常归属于中医学中"心悸""怔忡"等范畴。《伤寒论》中言:"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系统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及三角指数 (TI)、PNN50 对评估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 在HOLTER检查患者中随机选出无器质性心脏病、无室性心律失常者 (N)组 ,有器质性心脏病 (冠心病、心衰 )、室性心律失常者 (HP)组 ,无器质性心脏室性心律失常者 (NHP)组 ,对它们进行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指标的横向、纵向比较。结果 HRV各项时域指标的比较 ,HP组较NHP组、N组均低 ,NHP组较N组均低。A~C组与D~F组中 ,TI和PNN50 均逐渐升高。结论 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TI和PNN50 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程度的判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围产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指妊娠晚期或产后5个月内出现的特发性心肌病,以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并引起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左室射血分数(left ejection fraction,LEF)<45%,伴或不伴左室扩张,需除外其他可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PPCM进展快,一般会导致左心衰竭,极少数患者会发生持续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救治不及时猝死风险极高。  相似文献   

15.
心律失常是心衰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和死因之一,胺碘酮作为一个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房性的、房室交界性的、室性的及预激综合征所伴发的心律失常均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对器质性的心脏病合并的或较难治的心律失常,它的作用更优于其抗心律失常药物,因此,我们将它用于治疗心衰病人并发的严重心律失常,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特点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制定临床观察表,采纳广东省中医院住院并确诊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292例,记录其性别、年龄、病程、冠心病类型、合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及主要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判别其中医证型。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从多至少排列如下:痰浊阻滞(32.5%)>血瘀气滞(27.4%)>心脾两虚(13.4%)>肝肾亏虚(11.6%)>水饮凌心(8.2%)>心阳不振(6.8%)。结论: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病因是以痰邪为主,痰浊、血瘀、气滞是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分析42例AMI患者早期心电图中有室性心律失常组和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的变化。结果 AMI有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结论 QTd值越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程度愈严重。早期QTd的延长对AMI的近期预后及死亡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抗室性心律失常效果、猝死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抗室性心律失常有效52例,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患者抗室性心律失常有效30例,有效率为50.0%;观察组抗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性猝死患者3例,发生率为5.0%;对照组心脏性猝死患者11例,发生率为18.3%,观察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次住院次数为(2.3±1.2)次;对照组患者再次住院次数为(3.3±1.0)次,观察组患者再次住院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系统护理在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爱芬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364-136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幕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凶.  相似文献   

20.
瓜蒌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再灌注心律失常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过程中可发生心律失常,以室性再灌注心律失常多见,严重的持续的室性期前收缩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室颤甚至猝死。临床常用的利多卡因或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往往也可促心律失常。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