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消融慢径后出现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方法 对 1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下位法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结果  11例中 3例分别在术后第 2天和第 5天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2例术中有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随访中 1例在术后第 10周恢复窦性心律 ,1例 19周后仍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在第 11天经治疗后消失 ,3例术后均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 慢径消融过程中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是术后发生晚期房室传导阻滞的预兆 ,术后应严密监测心电图。凝固性坏死灶外周损伤后的炎性反应可能是导致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赵玲  王如兴等 《云南医药》2002,23(4):279-281
目的 探讨房室结慢径改良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异性心电改变及预防。方法 23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慢径。结果 232例患者均消融成功,其中发生一过性Ⅲ度AVB11例,永久性Ⅲ度AVB7例。结论 射频改良房室结慢径时可发生Ⅲ度AVB,但只要术中发现特异性心电改变立即停止放电并选择适当的消融方法,可将Ⅲ度AVB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消融后复发患者线性消融和常规方法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AVNRT消融后复发患者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和常规方法消融慢径消除率、手术成功率、放电时间和操作时间.结果 线性消融放电时间明显长于常规方法消融,而慢径消除率、手术成功率及操作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在消融过程中两组各有1例出现一过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两组无任何程度的持续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 对常规方法消融后复发的AVNRT,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与常规消融方法均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两者可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实用、有效的方法。方法  38例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 (AVNRT)患者 ,采用下位法或后位法消融慢径 ,观察其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38例患者消融时 ,采用下位法 30例、后位法 8例 ,消融慢径首次成功 35例 ,成功率为 92 .10 % (35 / 38) ,行两次消融后 ,总成功率 97.36 %(37/ 38)。术中 3例出现一过性 °~ °房室传导阻滞 (AVB)。随访 4~ 70月 ,3例复发 ,复发率为 7.89%。结论 RFCA治疗 AVNRT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包括导管操作者经验、靶点图识别和正确的消融终点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常规方法和环形消融方法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价值,探讨AVNRT射频消融治疗的新方法。方法AVNRT 16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环形消融组。常规组按常规方法采用中位或下位法行房室结改良,环形消融组采用沿冠状窦口周围进行环形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果环形消融组并发症术中1例出现一过性Ⅲ度AVB,术后恢复;常规组2例出现一过性Ⅱ度AVB,术后恢复,3例出现Ⅰ度AVB;两组间放电次数、X线曝光时间、射频消融能量比较P<0.05;两组间复发例数,常规组4例,环形消融组0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在冠状窦口进行环形消融治疗AVNRT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较高成功率。环形消融是AVNRT射频消融治疗中一项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两种靶温度射频消融慢径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射频消融治疗的310例AVNRT 患者,导管靶温度60℃射频消融168例,导管靶温度52℃射频消融142例,平均随访(20.7±6.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消融的即刻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有效放电时间、手术时间、放电功率及阻抗的异同。结果 两组患者消融即刻全部成功,60℃组中2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分离,停止放电后恢复正常房室传导,但其中1例于术后第3天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药物治疗无效后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随访期间,52℃组有1例复发,再次消融后成功;两组放电次数、平均有效放电时间、手术时间、放电功率、阻抗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导管靶温度设为52℃与60℃相比,射频消融治疗AVNRT疗效等同,且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线性消融和常规方法消融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线性消融和常规方法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AVNRT患者和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和常规方法消融慢径消除率、手术成功率、复发率、放电时间、手术时间。结果线性消融放电时间、慢径消除率、手术时间均优于常规方法消融,但放电时间、手术时间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慢径消除率有显著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成功率一致。在消融过程中两组各有1例发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但均无任何程度持续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线性消融和常规方法消融治疗AVNRT均为安全、有效的。线性消融治疗略优于常规方法消融治疗AVNRT。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X线投照体位下消融改良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方法 AVNRT患者126例,按X线投照体位分后前位组40例、右前斜(30度)位组44例和左前斜(45度)位组42例;均经导管标测消融改良慢径.结果 三组均100%成功消融改良慢径.希氏束(His)至冠状窦(CS)口距离、首获有效靶点时间、消融点数、累积放电时间和总X线时间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发生一过性房窒传导阻滞(AVB)各1例.随访3~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经导管消融改良慢径,三种X线投照体位标测均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9.
1例75岁女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口服小檗碱0.3 g、3次/d辅助控制血糖。用药第3天出现心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给予吸氧,30 min后上述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停用小檗碱。1周后患者再次自行服用小檗碱,出现同样症状,停药1 d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拟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患者,在术中密切注意各种操作细节,可降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发生率,提高RFCA成功率.方法:选择自2000年6月至2006年1月共55例AVNRT拟行RFCA的患者,常规放置CS电极、HRA电极、HIS电极、RV电极,行心内电生理检查(EPS),确诊为AVNRT.消融导管经股静脉送至右房,采用影像与心内电图相结合确定靶点,在希氏束和冠状静脉窦口之间进行仔细标测,寻找小A大V,确定靶点图的标准为A/V为小于0.5,无H波,于窦性心律下行射频消融,功率为20 W-30 W,在放电过程中,严密监测,如有AV间期延长、快速交界心律(>150 bpm)、消融电极向上移位等立即停止放电,重新标测;成功标志为:放电15秒内出现交界性心律,在该部位继续放电,直至交界性心律消失.消融的终点为:静滴异丙肾上腺素不能诱发原有的心动过速,无AH跳跃,无心房回波,消融成功.结果:55例AVNRTK患者均为慢径消融,成功率100%,无1例复发,其中2例在术中出现一过性I度AVB,立即停止放电,观察1-3 min均恢复正常房室传导,而另1例在术中出现Ⅲ度AVB,立即停止放电,但始终未恢复正常房室传导,成为永久性ⅢAVB.结论:在AVNRT的RFCA中,应严密监测,可降低Ⅲ度AVB发生率,提高RFCA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陈弹  刘志华 《江苏医药》1994,20(10):545-547
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3例,其中1例术后1个半月复发,再次消融获成功,其成功率为92.3%。RFCA对5例房室结双径路(DAVNP)折返性心速患者进行房室结改良,成功地阻断了DAVNP的慢径传导,其中1例术后发生间隙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2例快速房颤(Af)及房扑(AF)行快径消融,形成Ⅲ°AVB,术后安装VVI起搏器.可见RFCA有效地根治了室上速的发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电生理不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射频消融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人完成的89例AVNRT中电生理不典型的12例,分成三组进行观察。A组:心房心室程序刺激房室结功能曲线(AVNFC)连续;B组:心房程序剌激AVNFC连续但心室程序刺激反应曲线不连续,C组:有自发而未诱发心动过速的房室结双径路(DAVNP)患者,均采用下位时间能量递增法行房室结慢径消融术。结果 3组病人经采用下位时间能量递增法行射频消融慢径,无一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临床随访1~58个月,均未复发心动过速。结论 下位时间能量递增法消融慢径的方法适用于典型和不典型的AVNRT的消融,且对不典型的AVNRT的患者安全、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时 ,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无交界性心律出现的电生理特点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 32 5例 A VNRT患者分为两组 :A组 30 4例 ,消融房室结慢径时出现交界性心律 ;B组 2 1例 ,消融慢径时无交界性心律出现。比较两组慢径消融时消融导管电极所在部位 ,A/ V比值 ,有无碎裂波或慢径电位 ,以及好发于何种 AVNRT。结果  B组多为快 -慢 (Fast- Slow) AVNRT患者 ;B组 A/ V>A组A/ V比值 ;B组患者消融导管电极大多位于后区 ,且较少记录到碎裂波或慢径电位。结论 消融慢径时 ,极少数病例无交界性心律出现 ,也可成功地打断房室结慢径使治疗 AVNRT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50%,绝大多数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目前多采用消融房室结慢径的方法。通过总结60例慢-快型AVNRT资料,旨在探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的有效方法。资料与方法 60例确诊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男24例,女36例,平均年龄432岁(15~71岁)。60例中1例合并风心病,8年前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合并白塞氏病,1例为病态窦房结(S·S·S)综合征安装VVI型永久起搏器术后,其余病人常规体检、胸片及心脏多普勒检查无异常。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融按常…  相似文献   

15.
1例21岁女性患者因急性胃肠炎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4 g,1次/d。第3次静脉滴注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心慌、胸闷、头晕。急查心电图,示心率39次/min,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及室性逸搏。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26 min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转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58-66次/min。  相似文献   

16.
王和平  吴纲 《淮海医药》2012,30(2):133-13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电生理机制较为明确,射频消融快径慢径均能达到治疗心动过速的目的,但从对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慢径消融则是最为合理的术式。临床实践也证实阻断慢径相对安全,且治疗AVNRT的远期效果也较为理想[1]。  相似文献   

17.
<正>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首选慢径消融毋庸置疑,但消融靶点与正常房室结传导系统非常之近,射频消融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房室传导阻滞不可逆,冷冻消融通过冷冻改变电传导特性[1]与冷冻黏附、不出现结性心律等优势[2,3],为此类患者带来新的福音。本文观察了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18例利用8 mm冷冻导管消融AVNRT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初步体会了冷冻消融治疗AVN-  相似文献   

18.
蒲红  尹炯  吴炎 《中国医药指南》2004,2(12):954-955
目的:探讨慢性快速房颤病人的房室结消融 起搏 药物能否有效控制心室率问题.方法:将3例顽固性慢性快速房颤病人均给予房室结消融,放电当中出现一过性快、慢速交界性心律,说明消融有效.若消融15~60秒未出现Ⅱ°Ⅱ型或Ⅲ°AVB、R-R长间期≥3秒、心室率≤40次/分时,停止消融观察,如果出现前述任何一种情况,则安装心脏起搏器.结果:1例患者完全阻断房室传导,心室率在38-40次/分,给予植入vvI起搏器.另2例患者未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及R-R长间期,心室率降至90~120次/分,适当用减慢心室率及强心甙药物效果显著.讨论:慢性快速顽固性房颤病人,用消融改良房室结 起搏 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法是有明显效果的.  相似文献   

19.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又称房室阻滞,是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房室阻滞可以发生在房室结、希氏束以及束支等不同部位。临床常分为三度。本文报道我院收治30例第二度至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例使用烟酰胺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中梅  李淑敏 《云南医药》2000,21(3):278-279
1997年至1999年我科采用前位法射频消融慢径成功治疗3例房室结双径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且无任何并发症,报告如下。例1男42岁,因反复阵发心悸6年入院,术中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结双径并慢快型AVNRT,未发现房道。即行慢径消融,先采用下位法、后位法,甚至紧靠希氏束电极在消融大头电极上可见极微小His波处放电,均未见结性心律。反复放电累计1000秒,复查电生理指标无成功迹象。即将消融电极置于希氏束电极前止方07cm处,大头电极上无His波,为小A大V波,密切监测AV间期,给10瓦10秒出现频发结性心律,继续给15瓦累计180秒巩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