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TNF-α、IL-1β及IL-6水平用于评估川崎病(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KD患儿88例,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AL)分为非CAL组(n=29)和CAL组(n=59),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超声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结果:KD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血清CK-MB、LVEF及LVF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AL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cTnI水平均高于非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血清CK-MB、LVEF及LVFS水平与非CAL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AL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高于非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血清CK-MB、LVEF、LVFS及cTnI水平与非CAL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血清TNF-α与cTn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K-MB无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IL-1β、IL-6与CK-MB、cTnI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可作为诊断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辅助指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分别检测了52例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IFN-γ、TNF-α细胞因子,并与50例同龄健康儿童组比较.结果:急性期KD患儿IFN-γ、TNF-α、CD4、CD4/CD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恢复期(P<0.01),CD8值显著低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1),恢复期患儿外周血CD8升高,细胞因子IFN-γ、TNF-α、CD4、CD4/CD8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有明显变化,检测其变化规律对评估KD患儿的急性期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状况,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学指标变化与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关系.方法 选取KD患儿44例,根据是否合并CAL分为非CAL组(27例)和CAL组(17例),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患儿的血清IL-6、IL-8、TNF-α、CRP、Cys-C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非CAL组和CAL组患者的血清IL-6、IL-8、TNF-α、CRP、IgA、IgG和IgM水平明显升高,Cys-C显著下降(P<0.05),而CAL组变化幅度更大,与非CAL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L-6、IL-8、TNF-α、CRP、Cys-C、IgA、IgG和IgM水平与KD患儿炎性反应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KD患儿CAL程度的主要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川崎病(KD)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70例、KD组136例(急性期、亚急性期各68例)进行检查,测定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结果 KD急性期CD4+、CD4+/CD8+、IgG、IgA、IgM升高,亚急性期降低,均高于对照组(P 0.05);急性期CD3+、CD8+、NK细胞降低,亚急性期升高,均低于对照组(P0.05)。KD急性期TNF-α、CRP、IL-1β、IL-6、IL-8升高,亚急性期降低,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KD患儿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异常,检测各项指标用于实验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霞  王鹰  何睛 《海南医学》2014,(14):2095-2097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改变及其与冠脉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的KD患儿73例,根据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分为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组)和伴冠状动脉损伤组(CAL组),以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正常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IL-10、IL-18和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中KD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各检测一次。结果 KD患儿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血清IL-10、IL-18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KD急性期的IL-10、IL-18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亚急性期(P〈0.01)。IL-10水平在NCAL组显著高于CAL组,CA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CAL组的IL-1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NCAL组,NCA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L-10、IL-18和TNF-α可作为KD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动态观察其浓度变化具有预测冠状动脉损伤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05-508
目的:探讨血浆灌流(PP)治疗对肝衰竭患者循环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性因子水平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12例肝衰竭患者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HBsAg(-)的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检测在PP治疗前后循环血中CD4~+T、CD8~+T及炎性因子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IL-10、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表达。结果:治疗组患者在采用PP治疗后,TBIL、ALT、PTA、CRP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采用PP治疗前,CD4~+T、CD8~+T水平较对照组低表达,CD4~+T/CD8~+T比值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PP治疗后,CD4~+T、CD8~+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调,CD4~+T/CD8~+T比值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D4~+T、CD8~+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调,CD4~+T/CD8~+T比值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PP治疗前,TNF-α、IFN-γ、IL-6、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PP治疗后TNF-α、IFN-γ、IL-6、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PP治疗后TNF-α、IFN-γ、IL-6、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治疗肝衰竭患者可显著调控循环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状态,调节紊乱的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肝功能复常,提高肝衰竭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归丸、右归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病程及其血浆白细胞介素(IL-1α、IL-4)、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用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Lewis大鼠诱导EAE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激素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及正常对照组,研究各组间发病率、死亡率、潜伏期、病程、体重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差异,并分别在急性期(免疫后第15天)和缓解期(免疫后第27天)采集血样,检测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右归丸组发病率低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急性期和缓解期,右归丸组体重减轻程度最轻,体重均高于激素组和左归丸组(P<0.05);急性期神经功能评分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均低于模型组和激素组(P<0.05);急性期左归丸组血浆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激素组,IFN-γ和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激素组(P<0.05);缓解期右归丸组血浆IL-4和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IFN-γ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模型组血浆IL-1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缓解期血浆IL-1α水平高于急性期(P<0.05);左归丸组缓解期血浆IL-4、IFN-γ、TNF-α水平低于急性期(P<0.05)。结论右归丸可降低EAE发病率;左归丸和右归丸均能减轻EAE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优于醋酸泼尼松;右归丸具有减轻EAE大鼠体重下降的作用;IL-1α在EAE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醋酸泼尼松、左归丸和右归丸可下调EAE缓解期血浆IL-1α水平;左归丸可上调EAE急性期血浆IFN-γ、TNF-α、IL-4水平;右归丸可上调EAE缓解期血浆IFN-γ、TNF-α、IL-4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全血血小板CD41和CD61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5例川崎病患儿,分为治疗前(急性期)和治疗后(恢复期),对照组为16例体检正常儿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41、CD61的表达水平.用超声心电图观察KD患儿心脏冠状动脉的变化并将其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和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结果 K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的CD41和CD61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KD急性期CD41表达水平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KD急性期CD61表达水平与恢复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儿中合并冠状动脉组CD41与未合并冠状动脉组CD4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6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CD41和CD61的表达水平对判断KD的早期诊断及血管病变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其在K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KD患儿55例设为KD组,同期住院的普通发热非KD患儿47例设为非KD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设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儿童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19+、CD4+/CD8+、CD4+CD25+比例,分析ROC曲线特征。使用ELISA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白介素6(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KD急性期患儿组外周血CD3+、CD3+CD8+、CD4+CD25+比例低于非KD组及对照组;CD3+CD4+、CD3+CD19+、CD4+/CD8+比例高于另两组(P<0.01)。KD组患儿血清TNF-α、IL-1β及IL-6水平明显高于非KD组及对照组(P<0.01),非KD组IL-1β及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KD患儿CD3+、CD3+CD4+、CD3+CD8+、CD3+CD19+、CD4+/CD8+、CD4+CD25+ROC曲线对KD的诊断界值分别为54.5%、28.6%、20.4%、26.1%、1.8%、6.0%。结论:KD患儿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表现为CD4+CD25+、CD3+CD8+减少,CD3+CD4+、CD3+CD19+比例及CD4+/CD8+比值升高,且IL-6、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KD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中IL-6、IL-8、IL-17、IL-23、TNF-α和IFN-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HSP疾病组180例和正常儿童组30例的血标本,疾病组包括HSP患儿腹型初发组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各30例,非腹型初发组的急性期与恢复期各30例,腹型复发组急性期30例,非腹型复发组急性期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标本中的IL-6、IL-8、IL-17、IL-23、TNF-α和IFN-γ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IL-6、IL-8、IL-17、IL-23、TNF-α疾病组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且各型急性期水平高于恢复期水平,复发组水平高于初发组(P<0.05),腹型与非腹型间比较(P>0.05);IFN-γ疾病组水平均低于正常组,且各型急性期水平低于恢复期水平,复发组水平低于初发组(P<0.05),腹型与非腹型间比较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中IL-6、IL-8、IL-17、IL-23、TNF-α和IFN-γ出现明显变化,提示这些因子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和转归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