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根尖倒充填是显微根尖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倒充填材料的选择影响手术的预后,本研究旨在评估新型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作为根尖倒充填材料在显微根尖手术应用中的近期临床疗效并与三氧化物聚合物(MTA)相比较,以期为临床倒充填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安徽省口腔医院牙体牙髓儿童牙病科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需要进行显微根尖手术的患者60例(81颗患牙),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按照随机数表分为2组,试验组为iRoot BP Plus组29例(39颗患牙),对照组为MTA组31例(42颗患牙),由同一术者按标准化步骤对患者实施显微根尖手术。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1年随访时获得的临床和X线评估资料作为疗效评定的主要依据,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并对2组成功率和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Root BP Plus组患者的成功率为92.3%,MTA组为9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显微根尖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牙位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尽管病变直径≤10...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 PRF)联合iRoot BP Plus在老年人根尖外科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慢性根尖周炎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iRoot BP Plus组)及实验组(PRF联合iRoot BP Plus组),两组病例均在放大镜辅助下完成根尖外科手术。记录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时的疼痛指数、术后1年的根尖周指数(O-PAI)以及治愈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1天、第3天时的疼痛指数以及术后1年的O-PA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01);两组病例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F联合iRoot BP Plus应用于老年人根尖外科手术,能减轻术后反应,促进组织愈合,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和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TA)形成根尖屏障修复根尖未发育完全恒牙的效果。方法 回顾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医院牙体牙髓专家门诊收治的80例(80颗患牙)根尖未发育完全恒牙患者,按材料差异应用差异分为两组,A组40例:根尖屏障修复术中应用iRoot BP Plus材料;B组40例:术中应用MTA材料;对比两组修复效果。结果 A组、B组效果评价比较(P>0.05)。A组充填操作时间(8.51±1.38)min,短于B组的(15.48±2.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6个月O-PAI评分低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B组的20.00%(P<0.05)。结论 iRoot BP Plus和MTA形成根尖屏障修复根尖未发育完全恒牙均有相似效果,但iRoot BP Plus充填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TA)、iRoot BP Plus在难治性前牙根尖周病患者根管治疗中的 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46例难治性前牙根尖周病患 者,均为单颗患病且实施根管倒充填治疗。其中82例患者采用MTA治疗(MTA组),84例患者采用iRoot BP Plus治 疗(iRoot BP Plus组),80例患者接受氢氧化钙糊剂治疗(对照组)。对比根充质量、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局部红肿、疼 痛评分,不同时刻旧根尖指数(O-PAI)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iRoot BP Plus组适充率较MTA组和对照组高(P < 0.05)。MTA组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局部红肿、疼痛评分的差值较对照组高(P <0.05),iRoot BP Plus组最高(P < 0.05)。iRoot BP Plus组O-PAI评级较MTA组、对照组低(P <0.05),相对效果较好;MTA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低(P < 0.05),相对效果较好。iRoot BP Plus组临床总有效率最高(P <0.05)。结论 在难治性前牙根尖周病患者根管治疗 中MTA、iRoot BP Plus均优于氢氧化钙糊剂,且应用iRoot BP Plus可保证适充率,并有效减轻局部红肿、疼痛, 改善O-PAI,疗效理想,有望替代MTA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酸蚀处理倒预备洞型对根尖倒充填材料封闭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80颗新鲜拔除的下颌磨牙,使用3.5倍放大镜检查,排除牙根隐裂,清洁干净后保存于蒸馏水中备用,截取其远中根,行根管治疗。根管预备使用旋转镍钛器械,根管充填采用冷侧压法。根管治疗后牙根截去根尖3 mm,使用超声尖倒预备(3 mm深)。倒预备后牙根随机分成4组,分别使用银汞、临时充填材料(intermediate restorative material, IRM)、新型根尖倒充填材料iRoot BP Plus和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 MTA)4种材料倒充填。每组再根据倒预备洞型行酸蚀处理与否分为酸蚀组和非酸蚀组两个亚组,每组10颗牙。牙根倒充填后使用藻酸盐印膜材覆盖根尖,保存在PBS溶液中1周,待其固化,使用亚甲基蓝染色1周,取出纵行劈开,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微渗漏。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amhane’s T2 法,α值设为0.05。结果:各组渗漏值为:银汞酸蚀(2.80 ± 0.72) mm,银汞不酸蚀(2.07 ± 0.86) mm,IRM 酸蚀(1.54 ± 0.19) mm,IRM 不酸蚀(1.12 ± 0.28) mm,iRoot BP Plus 酸蚀(0.20 ± 0.20) mm,iRoot BP Plus 不酸蚀(0.11 ± 0.08) mm,MTA 酸蚀(0.19 ± 0.19 )mm,MTA 不酸蚀(0.17 ± 0.14) mm。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渗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mhane’s T2 法组间比较显示:iRoot BP Plus组和MTA组渗漏显著小于银汞和IRM组(P<0.05);iRoot BP Plus组和MTA组渗漏无显著差别;酸蚀会增加IRM的渗漏性(P<0.05);酸蚀对MTA、iRoot BP Plus和银汞的渗漏性无显著影响。结论:酸蚀处理不能改进根尖倒充填材料的封闭性。  相似文献   

6.
曹云峰  管小娟  张辉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249-1250
目的观察根尖刮治术与根尖切除联合根管倒充填术治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经烤瓷冠修复后基牙并发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患者42例,分为根尖刮治组和根尖切除联合根管倒充填术组,每组21例,分别进行根尖刮治术和根尖切除联合根管倒充填术。术后1年复查,根据临床检查和X线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根尖刮治组1年成功13颗(61.9%),根尖切除联合根管倒充填术组成功20颗(87.0%),两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根尖切除联合根管倒充填术可有效地治疗基牙根尖周慢性炎症和保留烤瓷冠、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根管治疗和根尖倒充填术联合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多次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慢性根尖周炎病例15例,采用常规根管治疗后即局麻下翻瓣、去骨、根尖区搔刮,行根尖倒充填术,术后1、3、5年复诊,行临床检查及拍摄X光片观察根尖周骨质恢复情况。结果 15例病患者中,临床症状全部消失,X光片查根尖区暗影有不同程度缩小,7例根尖周骨质破坏完全恢复。结论根管治疗和根尖例充填术联合治疗能顺利解决难治性根尖周炎。  相似文献   

8.
徐柄权 《西部医学》2011,23(9):1769-1770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有记载、有随访的根管治疗病例132例共146颗牙齿,根据所采用的手术方法分为3组,分别是根管充填术+根尖切除术组79例,根尖切除术+倒充填组36例,根管充填术+根尖切除术+倒充填组31例,分别对3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46颗牙齿中,治愈109颗,好转18颗,失败19颗,总成功率86.9%,3组的成功率分别是根管充填术+根尖切除术组89.9%(71/79),根尖切除术+倒充填组83.3%(30/36),根管充填术+根尖切除术+倒充填组83.9%(26/31)。根管充填术+根尖切除术组疗效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牙根长度足够的情况下采用根管外科治疗顽固性根尖病变,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其中根管充填术+根尖切除术术后反应小,成功率高,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体外试验检测iRoot作为根尖倒充填材料的封闭性,并与矿物三氧化聚合体(MTA)进行比较,旨在为临床应用iRoot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67颗单根管前牙截去牙冠,进行常规根管预备及充填,切除根尖3 mm,行根尖倒预备.将样本中63颗牙分为4个试验组,分别用不同材料进行根尖倒充填:A组(iRoot BP)、B组(iRoot BP plus)、C组(MTA)各为17颗牙,D组(iRoot BP+牙胶尖)12颗牙,剩余4颗牙作为对照组.4个试验组中每组选取10颗牙用流体动力学检测微渗漏,观察1、7、14、28d4个时间点的微渗漏情况,另外各组选取2颗牙用SEM观察充填材料超微结构.A、B、C3组各余下5颗牙用MicroCT扫描,检测充填材料的孔隙率.结果 SEM观察发现,A、B、D组各样本中充填材料与牙本质界面间未见明显的边缘间隙,而C组各样本中可见较为明显的间隙.Micro CT扫描结果发现,A、B、C3组间的孔隙率分别为0.020士0.023、0.045=±=0.035、0.031±0.01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体动力学试验表明,4组间的微渗漏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oot和MTA两种材料用于根尖倒充填的封闭效果无明显差异,但iRoot操作性优于MTA.  相似文献   

10.
解艳华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9):1219-1220
目的:探讨根尖刮治术,根尖切除术,根尖倒充填术治疗常规根管治疗无法治愈的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通过常规根管治疗术无法处理或疗效不佳的根尖周炎40例患牙42颗,将其分为刮治组,切除组和倒充填组,每组患牙依次为21,11,10颗,根据术后X线片判断即刻充填效果,术后1年、2年复查,根据患者感受、临床检查和X线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根尖刮治术,根尖切除术,根尖倒充填术的成功率分别为85.71%,90.91%,100%。结论:根尖刮治术,根尖切除术,根尖倒充填术在难治性根尖周炎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新型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和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 MTA)作为盖髓剂应用于乳磨牙牙髓切断术的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两者成功率,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检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库,筛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门诊就诊、有乳磨牙诊断为慢性牙髓炎、行牙髓切断术的患儿,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且盖髓剂为iRoot BP Plus或MTA的患牙,盖髓剂为iRoot BP Plus的患牙全部纳入实验组(iRoot BP Plus组),使用倾向评分匹配法选择性别、年龄、牙位、医生级别、牙髓状态、冠部修复方式和随访时长作为协变量进行1 ∶ 1匹配盖髓剂为MTA的患牙纳入对照组(MTA组)。收集各组患牙治疗前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情况、随访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并分别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32例患儿,178颗患牙,每组各89颗,平均随访时间(462±99) d,截止至2019年12月,iRoot BP Plus组和MTA组成功率分别为89.9%、93.3%,iRoot BP Plus组成功率稍低于MT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发现,牙髓状态的好坏显著影响iRoot BP Plus组的治疗成功率,而年龄、牙位、医生级别、冠部修复方式对成功率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iRoot BP Plus作为盖髓剂应用于乳磨牙牙髓切断术可以取得与MTA相似的治疗效果,牙髓状态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其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仍需进行更大样本、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根尖切除术对于种植体伴邻牙慢性根尖周炎病例的骨组织修复及愈合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符合种植适应证,且种植区邻牙伴有慢性根尖周病变的患者2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例。实验组在行种植手术的同时,对邻牙的根尖周病变行根尖切除手术及根管治疗术。对照组则进行种植手术,对邻牙的根尖周病变行常规根管治疗术。术后6个月及1年复诊,追踪观察种植体与邻牙根尖周病变的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临床检查显示,根尖病变患牙对照组1例出现松动度,1例出现牙周袋,与实验组相比,P<0.05;种植体在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无临床症状,P>0.05。影像学检查显示,根尖病变患牙实验组中两组骨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种植体对照组中,2例种植体无骨结合,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临床检查结果显示,根尖病变患牙对照组各1例患者出现黏膜红肿及窦道、脓肿,与实验组相比,P<0.05;种植体对照组中,分别各1例出现叩、触诊异常,松动,牙周袋,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影像学检查显示,根尖病变患牙实验组中两组骨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种植体实验组中,11例种植体骨结合正常,对照组中,1例种植体无骨结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种植体邻牙伴有慢性根尖周炎时,在实施种植手术的同时,对邻牙进行根尖切除术,有利于种植体的骨修复和提高临床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三种根管充填方法治疗窦道型根尖周炎患牙超充后的根尖区病变愈合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窦道型根尖周炎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采用iRootSP单尖法进行根充,B组患者采用iRootSP热牙胶进行根充,C组患者采用AH-plus热牙胶进行根充。采用X线片观察三组患者的根管超充情况,比较三组根管超充患者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结果 A、B、C组患者术后的超充发生率分别为56%、68%和48%,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2,P=0.126);1年后,A、B、C组根管超充患者的根管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73.53%和33.3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40,P<0.001)。结论 三种根管充填方法治疗窦道型根尖周炎,AH-plus热牙胶超充率最低,超充1年后根尖病变有效率i Root SP单尖法最好,iRoot SP超充并不影响根尖病变愈合,反而可促进愈合,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4.
宣扬  王雅玲  尚新华 《安徽医学》2021,42(6):621-623
目的 观察应用掺铒钇铝石榴石激光(Er:YAGL)在显微根尖手术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合肥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就诊并诊断为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接受显微镜下Er:YAGL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纯显微镜下根尖手术治疗.锥体束CT(CBCT)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根尖病变区域灰度值,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结果 试验组术前术后根尖区平均灰度值差值[(51.30±11.75)mg/cm3]高于对照组[(37.91±13.60)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术后6个月复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成功率分别为93.33%、8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结论 Er:YAGL在显微根尖手术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中可有效改善骨密度,促进骨质修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iRoot BP Plus及氢氧化钙在年轻恒前牙活髓切断术中作为盖髓剂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60例由于龋源性、机械性或外伤性露髓需要行活髓切断术的年轻恒牙,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的30例盖髓剂采用iRoot BP Plu。对照组的30例盖髓剂采用氢氧化钙。观察2组治疗保髓成功率,术前和术后患牙牙根管壁厚度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的30例患牙保髓成功28例,失败2例,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0.00%(21/30)(P<0.05);术前,2组患牙的根管壁厚度无明显的差异(P>0.05),术后,2组患牙的根管壁厚度均明显高于术前根管壁厚度(P<0.05),且实验组患牙的根管壁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Root BP Plu作为盖髓剂应用于年轻恒牙活髓切断术中的疗效明显优于氢氧化钙,手术成功率高,能明显增加患牙牙根管壁的厚度,有助于年轻恒牙的继续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伤性恒前牙冠折露髓患者活髓切断术中不同盖髓剂对治疗疗效及钙化桥形成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外伤性恒前牙冠折露髓患者104例(126颗牙),根据患者使用盖髓剂的不同将其分为氢氧化钙(calcium hydroxide,CH)组(34例,42颗)、矿物三氧化聚合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MTA)组(33例,39颗)和iRoot BP Plus组(37例,45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牙根吸收情况、钙化桥形成率。结果 术后6个月,MTA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CH组(P<0.05),术后12个月,MTA组和iRoot BP Plus组患者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CH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MTA组和iRoot BP Plus组患者的牙根吸收情况均显著优于CH组(P<0.05);术后3个月,MTA组和iRoot BP Plus组患者的牙钙化桥形成率显著高于CH组(P<0.05)。结论 外伤性恒前牙冠折露髓患者行活髓切断术时使用MTA和iRoot BP Plus的疗效及钙化桥形成率相当,均优于C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术中采用根尖刮治保留根尖联合应用Bio-oss骨粉/海奥人工生物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颌骨囊肿病人55例,分为2组,A组(15例)术中行根尖周刮治术保留根尖,用骨粉覆盖牙根暴露于颌骨缺损的部分,并应用生物膜覆盖;B组(40例)行单纯囊肿摘除术+根尖切除术。所有病人术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比较2组病人术前和术后颌骨囊肿累及牙功能恢复、颌骨缺损骨再生及改建情况。结果A组术后囊肿累及牙恢复正常功能优于B组(P < 0.01),A组根尖植骨区成骨效果优于自体愈合区。结论颌骨囊肿摘除术中保留根尖联合引导骨再生术疗效较好,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iRoot SP 治疗成人根尖孔未闭合患牙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 年1月-2015 年10 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显微根管治疗中心因慢性根尖周炎就诊并伴根尖孔未闭合的成年患牙50 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iRoot SP 组25 颗,MTA 组25 颗。iRoot SP 组(实验组)用iRoot SP 糊剂充填至根尖(厚约4 mm),MTA 组(对照组)用MTA 糊剂充填至根尖(厚约4 mm),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充填根管中上段;术后拍摄X 射线片。患者6、12 个月进行常规复诊,整理数据,评价其临床疗 效。结果 所有患牙在治疗后均无自发痛、咬合痛;临床检查无叩痛、触痛等阳性体征;原有窦道消失,牙龈恢复正常。术后12 个月实验组X 射线显示15 颗患牙根尖暗影完全消失,8 颗患牙根尖暗影减小,2 颗患牙根尖暗影无变化,总有效率为92.0%;MTA 组X 射线显示17 颗患牙根尖暗影完全消失,8 颗患牙根尖暗影减小,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 iRoot SP 可用于成人根尖孔未闭合患牙的治疗,短期疗效可观,长期临床效果有待于更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