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征(FVH)的不同评分方法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伴同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自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64例同侧MCA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将患者分为A组(不合并脑梗死)与B组(合并脑梗死),每组各82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改良ASPECT评分法、Olindo评分法和Lee评分法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伴同侧MCA狭窄患者病情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B组患者高脂血症比例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lindo评分法、改良ASPECT评分法、Lee评分法预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伴同侧MCA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9、0.770、0.760,Olindo评分法预测效果最佳。Olindo评分法、改良ASPECT评分法、Lee评分法预测患者预后的的AUC分别为0.880、0.761、0.632,Olindo评分法预测效果优于改良ASPECT评分法,Lee评分法的预测价值较差。结...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尚不明确不同病因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T2-FLAIR血管高信号(FVH)出现率及其评估功能预后价值。本研究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与心源性栓塞型(CE)AIS的FVH征出现率差异,以及该征对不同类型AIS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前循环AIS病例。按照TOAST法行病因分型;采用改良ASPECTS法进行FVH评分;采用mRS评分确定神经功能预后。比较FVH阳性与阴性组间的临床及影像因素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确定与FVH阳性相关的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散点图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价FVH评分对全部AIS病例、LAA型及CE型AIS预后评估价值。结果:116例AIS中FVH阳性94例、阴性22例。与阴性组相比,FVH阳性组中高脂血症较少(8.5%与27.3%)、梗死体积较大(18.85mL与6.26mL)、入院NIHSS评分较高(6分与2.5分)、预后不良者较多(48.9%和22.7%),FVH阳性者更多见于CE型AIS(93.8%,P<0.031~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型AIS(OR=5.983,P=0.030)、入院NIHSS评分较高(OR=1.265,P=0.014)是FVH征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全部AIS病例(r=0.260,P=0.005)及LAA型AIS(r=0.296,P=0.006)的FVH评分与mRS评分呈正相关,而CE型者FVH评分与mRS评分无相关性(r=0.064,P=0.7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全部病例(OR=1.278,P=0.037)及LAA型AIS(OR=1.405,P=0.016)中FVH评分与功能预后独立相关,而CE型者无相关(P=0.509)。结论:CE型AIS中FVH征较常见,但FVH评分较高是LAA型AIS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提示评估FVH征出现率及其预后影响时应考虑AIS的病因分类。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3例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非END组和END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数据行差异与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WI-ASPECTS对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预测价值。结果:93例患者中,发生END者27例(END组),非END组66例。两组比较,END组的DWI-ASPECTS、血管狭窄部位、入院NIHSS评分、入院空腹血糖、糖尿病史与非END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WI-ASPECTS与END风险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736,95%CI:0.564~0.961,P=0.024)。ROC曲线分析显示当DWI-ASPECTS≤4时,DWI-ASPECTS对预测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敏感度为74.07%,特异度为69.70%,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CI:0.644~0.829)。结论:DWI-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WI)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99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搜集患者入院的一般临床资料、DWI-ASPECTS评分、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分.根据患者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良好转归组(0~2分)和不良转归组(3~6分).比较2组患者间临床和影像学指标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最后将有独立预测因素的变量与EQ-5D进行The 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 本组研究共99例患者,良好转归组68例,不良转归组31例.与不良转归组比较,良好转归组患者年龄更年轻(61.51vs 68.69;P =0.001),入院至MRI检查时间更长(13.4 vs 10.16;P=0.000),入院时NIHSS分值更低(7.31 vs13.10;P =0.000),DWI-ASPECTS分值更高(7.72 vs 3.94;P =0.00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083,95% CI 1.013~1.158,P=0.020)、入院时NIHSS分值(OR 1.296,95% CI 1.106~1.520,P=0.001)、DWI-ASPECTS分值(OR 0.697,95% CI 0.553 ~0.879,P=0.002)均是不良转归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经ROC曲线进一步分析显示DWI-ASPECTS分值曲线下面积为0.878(95% CI 0.784 ~0.971),DWI-ASPECTS分值预测不良转归的最佳临界点为6.50,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81.3%.Spearman相关检验示DWI-ASPECTS评分与EQ-5D效应值、EQ视觉模拟量表(EQ-VAS)均呈正相关(r=0.65、r=0.60,P<0.01).结论 DWI-AS-PECTS评分是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转归的一种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后扩散加权成像(DWI)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接受EVT的大脑中动脉AIS患者121例,根据患者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指标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及影像指标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DeLong检验比较治疗后DWI-ASPECTS评分和梗死体积对AIS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共121例患者,预后良好组67例(55.4%),出血转化17例(25.4%);预后不良组54例(44.6%),出血转化30例(55.5%)。预后良好组DWI-ASPECTS评分更高、梗死体积更小、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低,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WI-ASPECTS评分和梗死体积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32,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 FLAIR 序列中血管高信号征(FVH)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2011年1月-2015年4月本院确诊的49例 VBD 患者,所有患者均行 MRI 常规检查及 TOF-MRA 检查,按照临床表现分为后循环缺血组(18例)及非后循环缺血组(3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的差异,并分析 FVH 征的临床意义。结果:49例 VBD 患者中,36例(73.5%)血管 FVH 征阳性。其中,22例(44.9%)表现为1级,11例表现为2级(22.4%),3例(6.1%)表现为3级,后循环缺血组 FVH 评分较高者(2或3级)的构成比显著高于非后循环缺血组(55.6% vs 12.9%,χ2=11.493,P =0.009)。VBD 患者的 FVH 分级与基底动脉(BA)直径、长度及 BA 横向偏移之间具有低度相关性(r=0.473,P =0.001;r=0.483,P <0.001;r=0.542,P <0.001)。结论:VBD 患者 FVH 征阳性率高,其形成机制可能与 BA 血流缓慢有关,且高级别 FVH(2或3级)的出现可以提示 VBD 患者发生后循环缺血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DWI的阿尔伯塔脑卒中早期CT评分(DWI-ASPECTS)与血管内血栓切除预后的相关性,为术前评估脑卒中治疗预后提供新方法。方法:前瞻性选择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入院时采用DWI技术划定梗死核心,并记录DWI-ASPECTS(术前评估指标)。所有患者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记录术后24 h、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脑梗死溶栓量表评分、治疗延迟时间(OTID)及侧支循环量表评分(预后评估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前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失访8例,有效68例。根据预后各量表评分,血管内治疗24 h后,68例中52例(76.47%)血管内治疗后24 h NIHSS(NIHSS-24)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NIHSS评分,8例(11.76%)无改善,另8例(11.76%)恶化,其中3例死亡。NIHSS-24评分与OTID呈正相关。DWI-ASPECTS与侧支循环评分呈正相关(Spearman=0.311,P=0.023)。结论:DWI-ASPECTS有助于评估AIS患者预后,提示其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RI-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FVH)与患者侧支循环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急性脑梗塞患者82例,FVH征阳性者70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根据MRI-FLAIR及CTP图进行FVH评分和侧支血管分级,根据90天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及预后不良组mRS(3~6)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FVH与90天mRS评分及梗死面积的相关关系,Spearman秩相关检验评估FVH与侧支血管评分的相关关系;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探讨影响AIS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果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FVH评分与侧支血管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FVH与90天mRS评分及梗死面积呈负相关关系。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FVH评分、侧支血管评分和梗死体积与AIS患者的预后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VH评分高的患者具有更小的梗死体积和更好地临床预后。结论FVH评分与侧支血管评分呈正相关关系,FVH评分可表示侧支循环情况;FVH评分与90天mRS评分、梗死体积呈负相关。FVH可预示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海马及杏仁核体积的MRI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PSD)患者海马及杏仁核体积改变特点及与抑郁症关系。方法:研究11例梗死后抑郁症(PSD)患者及13例脑梗死无抑郁症(CONT)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NORM)者,运用容积分析软件测量两侧海马及杏仁核体积。结果:各组均显示海马及杏仁核体积左侧〈右侧,其中PSD组与NORM组两侧海马及杏仁核体积差异有显著性;PSD组中两侧海马及杏仁核体积均明显〈对照组(海马左右P=0.001,0.040;杏仁核左右P=0.000,0.000),PSD组右侧海马体积明显〈正常组(P=0.034);PSD患者双侧海马及杏仁核体积缩小与HAMD抑郁量表评分均缺乏相关性。结论:海马及杏仁核体积异常可能构成梗死后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也说明边缘系统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再灌注损伤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取栓治疗的3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术后临床和功能MRI表现,将患者分为高灌注组和无高灌注组。比较不同灌注患者临床特征、脑血流量(CBF)、表观弥散系数(ADC)等参数差异。结果 36例患者中无高灌注组22例(61.1%),高灌注组14例(38.9%)。单因素分析显示,无高灌注组患者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绝对CBF、相对CBF(rCBF)、ADCfast、ADCslow均低于高灌注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BF与ADCfast呈显著正相关(r=0.697,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fast是预测患者术后高灌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最佳阈值为51.2×10-4 mm2/s。结论 MR 3D-ASL、双指数DWI技术可较好地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术后再灌注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胱抑素C(Cys-C)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9月~ 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大梗死灶组(梗死体积>10 cm3)26例,中梗死灶组(4cm3≤梗死体积≤10 cm3)28例,小梗死灶组(梗死体积<4 cm3)30例;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组:重型组(31 ~45分)23例,中型组(16~30分)28例,轻型组(0~15分)33例.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Cys-C、MMP-9水平.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大梗死灶组及中梗死灶组Cys-C及MMP-9水平明显升高(P<0.05);大梗死灶组Cys-C及MMP-9水平明显高于中梗死灶组及小梗死灶组(P<0.05);小梗死灶组Cys-C及MMP-9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于轻型组及中型组,重型组Cys-C及MMP-9水平明显升高(P<0.05);中型组Cys-C及MMP-9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结论 Cys-C及MMP-9水平升高与脑梗死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两者水平有助于判断脑梗死病情.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大动脉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IVT)后血管内取栓术(EVT)治疗(桥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桥接治疗组(n=64)和单纯EVT治疗组(n=71)。根据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桥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桥接治疗组与单纯EVT治疗组相比,侧支循环更丰富[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ASITN)分级3.13±0.54对2.27±1.22,t=4.463,P=0.035];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率(mTICI血流分级2b~3级)稍高(67.2%对52.1%)、出血转化比例稍高(42.2%对40.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治疗组出院mRS评分0~2分比例(54.69%对36.62%,χ2=4.436,P=0.039)、3个月mRS评分0~2分比例(64.06%对43.66%,χ2=5.628,P=0.025)显著高于单纯EVT治疗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DWI梗死体积(OR=0.723,95%CI=0.254~1.698,P=0.032)、侧支循环(OR=6.062,95%CI=1.563~26.971,P=0.012)、血管再通程度(OR=0.091,95%CI=0.024~0.489,P=0.035)和EVT术前IVT(OR=9.514,95%CI=1.832~35.245,P=0.008)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EVT术前IVT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综合评估入院DWI梗死体积、侧支循环、血管再通程度及是否行IVT有助于预测EVT治疗预后,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本研究以软脑膜侧支循环开放程度进行分层,探讨不同侧支循环亚组中FLAIR血管高信号征(HVS)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搜集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VO)急性脑梗死患者149例,以区域性软脑膜侧支(rLMC)评分分为rLMC≤10组(n=82)和rLMC>10组(n=67)。应用散点图分析HVS评分与rLMC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HVS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中,HVS评分与rLMC评分呈凸形曲线相关(R2=0.416);rLMC评分是患者预后良好(mRS<2)的独立预测因子(P2<0.001,OR2=0.708),而HVS评分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1=0.263,OR1=1.111)。rLMC≤10组中,HVS评分与rLMC评分呈曲线正相关(R2=0.352);HVS评分、rLMC评分均与患者预后良好呈正相关(P1=0.004,OR1=0.453;P1=0.022,OR1=0.692),HVS评分是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P2=0.048,OR2=0.490)。rLMC>10组中,HVS评分与rLMC评分呈曲线负相关(R2=0.472);HVS评分与患者预后良好呈负相关(P1=0.005,OR1=3.627),rLMC评分与患者预后良好呈正相关(P1=0.001,OR1=0.342),rLMC评分是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P2=0.015,OR2=0.396)。结论:前循环LVO急性脑梗死HVS评分与侧支循环评分呈凸形曲线关系。采用HVS评分预测前循环LVO急性脑梗死预后时,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21年3—8月收治的6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SWI检查。比较常规MRI、DWI、SWI检测出的缺血梗死区域面积大小,分析显著血管征(PVS)阿尔贝塔卒中操作早期急性卒中分级CT(ASPECT)评分、磁敏感血管征(SVS)ASPECT评分与DWI ASPECT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SWI检测出的缺血梗死区域面积大于常规MRI和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VS ASPECT评分与治疗后DWI ASPECT评分、治疗前后DWI ASPECT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0.724、0.677,P<0.05);治疗前SVS ASPECT评分与治疗后DWI ASPECT评分、治疗前后DWI ASPECT评分差值、治疗后NIHSS评分、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0.568、0.612、0.531、0.478,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无先兆偏头痛(MWoA)患者认知功能、灰质体积的改变及与临床表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30例MWoA及与之年龄、性别及教育年限匹配的30例健康对照组(HC),问询并记录MWoA患者病程、发作频率、头痛程度(VAS视觉模拟评分)及头痛的影响程度(HIT头痛影响测评)的临床评分。测查两组总体认知功能(MoCA)、语言流畅性(VFT-动物命名)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分析认知功能(MoCA、VFT评分)与临床表征间的相关性。采用MR扫描三维高分辨T1结构像,采用VBM方法计算脑区灰质体积,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MWoA患者兴趣区脑区灰质体积与认知功能(MoCA、VF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MWoA组较对照组VFT评分低(19.63±5.26 vs. 22.9±5.43,t=-2.37,P=0.021),且MWoA患者中有畏光主诉者VFT评分更低(P<0.001)。MWoA组MoCA评分较对照组低[27.5(24.75,28.25)vs. 28.0(27,29),Z=-8.30,P<0.001]。MWoA患者MoCA评分与发作频率呈负相关(r=-0.465,P=0.011)。VBM分析发现MWoA患者右侧枕中回灰质(RMOG)体积较大(P<0.001,cluster size=292),且MWoA患者中有畏光主诉患者RMOG体积更大(P=0.023)。MWoA患者RMOG体积与VFT评分呈负相关(r=-0.448,P=0.013),与MoCA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0.184,P=0.331)。结论:MWoA患者认知障碍风险增加,较低语言流畅功能与视觉皮层通路的损伤重塑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改良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协会/介入放射学协会(ASITN/SIR)侧支循环评分与CT灌注成像(CTP)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入院且发病时间<6 h的AIS患者192例,均进行多模态CT检查。统计基于CTA下改良ASITN/SIR侧支循环评分评估侧支循环,分析侧支循环情况与CTP灌注参数。结果192例AIS患者侧支循环良好127例(占66.1%,侧支循环良好组),侧支循环差65例(33.9%,侧支循环差组),每例患者CT检查的总辐射剂量范围为4.9~6.2 mSv,平均为5.9 mSv;改良ASITN/SIR侧支循环评分与梗死核心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s rho=-0.469,P=0.005<0.05),与低灌注区及严重低灌注区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s rho分别为-0.314、-0.429,P分别为0.040、0.009,均<0.05),与不匹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s rho=0.308,P=0.038<0.05);相对于侧支循环良好组,侧支循环差组患者梗死核心、低灌注及严重低灌注区体积明显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匹配率、相对脑血流量、相对脑血容量、相对平均通过时间及相对最大峰值时间明显更低(或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TA的改良ASITN/SIR侧支循环评分可较好地评估AIS患者侧支循环状态,且改良ASITN/SIR侧支循环评分与CTP灌注参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MRI特征与同侧急性脑梗死患者DWI-ASPECT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搜集我院8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出现脑血管症状2周内行颈动脉高分辨率MRI和常规颅脑MRI平扫。将患者分为DWI-ASPECTS≤7分组和DWI-ASPECTS>7分组,比较两组间临床、实验室资料和颈动脉斑块定量、定性指标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DWI-ASPECTS评分的预测因子。结果:25例(29.4%)DWI-ASPECTS≤7分,60例(70.6%)DWI-ASPECTS>7分。DWI-ASPECTS≤7分组患者纤维帽变薄/破裂(分别为80.0%和35.0%,P<0.001)、斑块内出血(分别为72.0%和21.7%,P<0.001)、钙化(分别为76.0%和45.0%,P=0.009)和富脂质坏死核心(分别为72.0%和45.0%,P=0.023)的发生率均高于DWI-ASPECTS>7分组;此外,DWI-ASPECTS≤7分组患者显示出更高的斑块负荷,DWI-ASPECTS≤7分组与DWI-ASPECTS>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后遗症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住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后3~6个月内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法舒地尔组(n=46)和对照组(n=48),前者给予法舒地尔(Fasudil)60 mg,2次/d,合并康复治疗;后者只单独应用康复治疗.所有患者于确诊后入院当日进行S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别在治疗后2 w及1个月评估患者SSS与mRS评分.结果 法舒地尔组及对照组治疗2 w及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SSS评分均有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法舒地尔组治疗1个月后,SSS评分显著改善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mRS显著改善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法舒地尔可显著促进急性脑梗死后遗症期3~6个月内的功能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后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CS)患者经机械取栓并完全恢复前向血流后部分患者临床预后仍然不佳的影响因素。 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PCS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闭塞血管完全恢复前向血流定义为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达3级。90 d改良Rankin评分(mRS)> 2分则被定义为预后不良。将患者基线资料、治疗相关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确定最佳界值。 结果共纳入39例经机械取栓治疗后完全恢复前向血流(mTICI 3级)的PCS患者。其中,预后不良患者共20例(51.3%)。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OR = 1.21,95%CI = 1.037~1.414,P = 0.016)、后交通动脉(PcomA)未开放(OR = 0.052,95%CI = 0.005~0.557,P = 0.014)为90 d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762,截断值为20分,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84.2%。 结论入院时NIHSS评分高、后交通动脉未开放,是后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并完全恢复前向血流后临床预后仍不佳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评价急性串联病变型椎基底动脉闭塞(VB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连续入组的急性VBO患者临床、技术及功能结局资料。根据血管病变类型,将患者分为串联病变组(n=33,VBO伴有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单纯栓塞组(n=33, VBO因心源性或不明原因栓塞)、颅内狭窄组(n=84, VBO因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基础上急性闭塞)。对比分析3组患者临床结局、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血管开通情况等指标。靶血管成功再通定义为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2b/3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术后3个月临床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串联病变组、单纯栓塞组、颅内狭窄组靶血管再通率分别为100%(33/33)、97.0%(32/33)、98.8%(83/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中位时间分别为110(89.0~148.0) min、65(47.0~122.5) min、100(78.5~131.5) min,单纯栓塞组显著短于串联病变组、颅内狭窄组(P=0.004);术后90 d良好预后率分别为72.7%(24/33)、39.4%(13/33)、58.3%(49/84),串联病变组、颅内狭窄组高于单纯栓塞组(P=0.023)。3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开通治疗急性串联病变型VBO安全有效,近期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