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笔者立足于中医病机演进过程和子宫内膜病理改变特点,创新性提出子宫内膜疾病的类病概念,涵盖常见的11种子宫内膜疾病,将其分为子宫内膜功能亢进性疾病、减退性疾病和损伤性疾病。基于文献回顾梳理,分析子宫内膜病变类疾病的中医学“异病同治”共性病机与不同功能状态内膜调控环节关联性,为寻找子宫内膜病变类疾病证候演变规律、核心病机,确认关键调控通路和靶点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深化中医妇科学常见共性病机的内涵研究提供了证据挖掘方向。  相似文献   

2.
笔者根据现代临床子宫内膜的病理演变过程结合中医“异病同治”理念,提出“子宫内膜功能亢进性疾病”概念,涵盖5种常见的子宫内膜疾病: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Ovulatory dysfunction,AUB-O),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基于文献的汇总,分析得到此类疾病的子宫内膜病理演变与中医病因病机的关联性,为寻找关键通路、创新性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向,对深化中医妇科学常见疾病的共性病因病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中医内治、中医外治、综合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说明中医多途径给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症状改善明显,疗效确切,促进受孕,副反应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张晓峰  王青 《陕西中医》2014,(3):338-34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等,从而发掘治疗本病的新思路。方法:通过本病的病理特征结合现代医学全面认识到"瘀、湿、浊、毒"的概念及致病特点。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结其病位在络,本质属于络病。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类雌激素依赖炎症性疾病,西医采用对症治疗,无根治之法,且手术治疗复发率高,究其主要原因为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未能完全探明,因此,对于本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结合临床治疗发现,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且针对不同的证型予以专方专药,才能取得良好疗效。因此,构建病证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不仅可以帮助明确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而且可对该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对构建病证结合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进行总结,并对造模方法的选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病证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不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提供了实验手段,同时也可验证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结局检验、存在的局限性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子瑜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春玲  宋昌红 《河北中医》2006,28(6):409-410
业师王子瑜教授,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妇科教授,系全国有独特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名老中医,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60年,成绩斐然。现将王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介绍如下。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子宫内膜组织包括内膜的腺体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 ,据其临床表现 ,可散见于中医“痛经”、“月经不调”、“症瘕”、“不孕症”等篇。本文现就该病的证治探析如下。1 “瘀结日久、渐成症瘕”是其病机特点关于本病的证候特点及病因病机 ,历代医家可谓纷呈己见。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瘕聚令  相似文献   

9.
从临床治疗方药、病因病机等各方面总结王子瑜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所引起的病变,常见有三大临床症状:盆腔痛、月经不调、不孕。历代医家对痛经、不孕、瘸瘕等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些病症论述,从多角度、多层次方面反映了本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对后世临证多有启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结论:总有效率97.2%,无不良反应,而且经济、方便,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马宝璋教授精研中医古籍,在临证中运用动物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自成一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和理法方药的认识具有独特的见解和临证经验。充分发挥中医临床的优势和特色,重视审证求因,以祛瘀为本;顺应胞宫生理周期,以攻补兼施;注重调理气血,以平为期;善运用动物类药,以消癥止痛,在临证中往往收效颇丰。  相似文献   

13.
肖新春  刘霞 《陕西中医》2013,(10):1378-1378,138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方法: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的传统理论,根据中医学及西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结论:血水同病乃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苹  张宜群  赵珊琼 《新中医》2018,50(9):25-28
本研究从中医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如五脏论治、分型分期论治、针灸及中药熏蒸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系统的总结了中医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为临床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是妇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与疑难病。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可取象比类于中医的"离经之血"。血瘀为患,脏腑气血失和是其病本。"执中致和"源于儒家的"中和"和"中庸"思想,与中医高度契合,体现在中医生理、病理、治疗、养生等各方面。冶儒家"执中致和"思想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辨证论治中,采用相对和缓的手段,以缓济急。诊治疾病中重视气血、中焦脏腑的调和,同时主张个性化的慢病管理,和其不和以达到气血两和、脏腑和调、管理得当的归旨。笔者临证依据"执中致和"思想论治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多获成效,附临床验案一则略陈管见,以期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文献,就其病因病机、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联合疗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说明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减轻和改善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包括抑制疼痛的对症治疗、抑制雌激素合成使异位内膜萎缩、性激素抑制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无论采取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其5年内的复发率都在40%以上,属妇科领域的疑难病,而其真正的疑难点在于病因病机与治疗靶点的不甚明确。为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状态,本文从中医角度出发,将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中医"伏邪"理论的相关性作一探讨,发现该病的发病特点与机体内环境特征均与"伏邪"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中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用药规律,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主要病因病机。[方法]收集近8年中药治疗EP的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结果]EP的产生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在"瘀",其中与"肝肾"两脏最为密切。治疗EP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位药物种类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止血药、温里药。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位药物种类分别为当归、川芎、桃仁。[结论]本研究再次深刻分析EP的病因病机,归纳治疗EP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EP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普遍接受"瘀血"为其发病原因,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发现伏邪致病"动态时空""隐匿性""自我积聚性""休作有时"等特征与内异症发病特点高度相符。伏邪藏于肾,伤于肾,寒邪能恰当描述其痛经的症状特点;同时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缠绵难愈、易于复发的特点与病入络脉易滞易瘀、易入难出的病理特点甚为符合。故提出"伏寒伤肾,致瘀损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为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及发病特点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认识。临床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可以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及转归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20.
邬素珍  许焕英 《新中医》2017,49(9):147-15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最常见的妇科疑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病理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治疗取得很大的进步。笔者就近10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医病因病机及临床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文献综述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