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洪露  李惠萍  陈娟娟 《中国校医》2021,35(4):244-247
目的 探讨大学本科生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注意偏向的关系以及注意偏向在手机成瘾和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安徽某高校本科生479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版积极/消极注意偏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79份,有效回收率为95.8%。大学生手机成瘾总分为(41.18±12.20)分,心理健康总分为(13.88±11.43)分,正性注意偏向总分(42.81±8.69)分,负性注意偏向总分为(29.81±8.22)分。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负性注意偏向均呈正相关(r=0.453,P<0.01;r=0.404,P<0.01);心理健康与正性注意偏向呈负相关(r=-0.318,P<0.01),与负性注意偏向呈正相关(r=0.567,P<0.01)。结论 大学生注意偏向在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中起到中介作用,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手机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危害,以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杜晓培  王婷婷 《中国校医》2020,34(10):761-763
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心脏搭桥术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某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脏搭桥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比2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35.62±5.51)分、SAS评分(36.51±5.78)分均低于对照组[(42.13±4.76)分、(44.33±4.43)分],(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29.84±4.72)分高于对照组(24.64±4.58)分,(t=5.124,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护理较常规护理,有助于心脏搭桥术患者缓解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联合放松训练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干预联合放松训练。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干预前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8.14±2.37)分、(40.11±2.8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26±3.19)分、(48.66±3.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为(8.42±2.11)分,低于对照组的(10.37±1.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并发症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干预联合放松训练可有效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状态,利于提升其睡眠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薛宁 《中国校医》2022,36(4):277-279
目的 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20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68例艾滋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配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Anxietyand Depresseo Scale,HAD)评分。结果 观察组服药总依从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0.59%,(χ2=8.785,P=0.003);观察组干预2周后焦虑评分为(14.35±1.67)分、抑郁评分为(13.98±1.3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63±1.59)分、(15.08±1.27)分,(t=3.237、3.420,P=0.002、0.001)。结论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应用于艾滋病患者,能够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阅读疗法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为改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9月,在江西省某高校某学院二年级选出有手机依赖问题并愿意参与阅读疗法干预的3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对照组(n=18)与研究组(n=17)。对照组学生不接受任何干预。研究组学生接受阅读疗法干预。在阅读疗法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学生手机成瘾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后,对照组学生《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中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学生《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中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学生《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中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评分及总分分别为(18.25±2.17)分、(10.33±2.15)分、(9.32±1.47)分、(8.17±2.03)分及(46.07±4.00)分,低于对照组的(21.06±2.49)分、(13.64±2.99)分、(11.71±2.39)分、(12.15±2.40)分及(58.56±3.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阅读疗法可以作为干预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李琼  黄欢  王荧  程坤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6):750-753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焦虑状况,探讨睡眠质量在手机依赖与焦虑症状之间的调节效应,为促进大学生心理行为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汉口区两所高校按年级分层,以班级为单位,从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共71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中的焦虑分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被试者的手机依赖、焦虑、睡眠状况。 结果 大学生手机依赖、焦虑状况、睡眠质量平均得分分别为(26.15±2.73)、(10.64±1.38)和(3.95±0.42)分,手机依赖、焦虑和睡眠质量差检出率分别为26.12%、26.96%和19.38%。睡眠质量在手机依赖与焦虑之间起调节作用(R2=0.40,F=312.58,P<0.05)。 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焦虑和睡眠质量差检出率较高,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缓解手机依赖对焦虑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范本本 《中国校医》2021,35(2):111-113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80例,将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6周的正念减压疗法干预,观察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疲乏水平及睡眠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感觉、情绪、认知、行为、总疲乏维度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感觉维度、情绪维度、认知维度、行为维度、总疲乏维度分别为(4.89±1.56)、(5.66±1.64)、(5.23±2.25)、(4.56±1.65)、(5.38±2.36),观察组各项维度评分分别为(1.34±0.17)、(2.76±1.24)、(3.26±1.45)、(2.24±1.08)、(5.07±1.62),观察组各项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前,两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睡眠总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分别为(0.77±0.51)、(0.16±0.07)、(0.50±0.22)、(0.13±0.04)、(6.12±1.83),观察组各项数据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化疗癌因性疲乏,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苑保敏  赵云辉 《中国校医》2022,36(10):742-746
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IMB)干预对剖宫产孕妇健康行为及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84例行剖宫产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IMB干预。对比2组干预后健康行为[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SRAHP)评分],评估2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心理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RAHP各维度评分(健康责任、心理安适、运动、营养)及总分分别为(18.75±5.58)分、(14.41±4.65)分、(14.85±4.79)分、(19.98±6.94)分、(67.85±17.59)分,与对照组(15.14±4.05)分、(11.15±3.78)分、(11.74±3.67)分、(14.75±4.87)分、(52.41±17.4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3、3.526、3.340、3.998、4.028,P 均≤0.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症状管理自我效能、产后康复共性管理自我效能、总均分随时间变化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1.524、10.857、7.891,P均<0.001),HAMA、HAMD评分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242、6.481,P均<0.001)。结论 IMB用于剖宫产孕妇产后护理可提高孕妇健康行为能力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改善孕妇负性情绪,促进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陈钦  彭怀芝 《中国校医》2021,35(5):381-382
目的 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牙缺失种植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牙缺失行牙种植手术患者9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对比2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34.17±4.24)分、抑郁评分(40.13±5.2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3.28±4.67)分、(46.27±5.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83%)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缺失种植手术患者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情境式交往训练对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的85例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情境式交往训练,干预前、后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躁狂、抑郁以及生存质量状况。结果 干预前,2组的生存质量量表、抑郁量表、躁狂量表的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躁狂评分(3.57±1.16)、抑郁评分(12.26±3.7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77±1.22)分、(9.22±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情境式交往训练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绪体验与情感表达能力,能提高治疗效果,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关系及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心理韧性量表(RS-14)对安徽省某高校578名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手机成瘾与抑郁、焦虑、压力均呈正向相关关系( r=0.411、0.451、0.455,P<0.01);手机成瘾与心理韧性呈负向相关关系( r=-0.126,P<0.01);心理韧性与抑郁、焦虑、压力均呈负向相关关系(r=-0.387、-0.334、-0.299,P<0.01)。心理韧性在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8)。 结论 大学生心理韧性在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韧性训练,可缓解手机成瘾对其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对江苏省徐州市某高校的3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手机依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性别=-0.206, F 年级=0.645,P>0.05)。与非手机依赖的大学生相比,手机依赖学生的消极情绪得分较高,心理弹性、积极情绪的得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消极情绪=4.297,P<0.01; t 心理弹性=-2.620,P<0.01; t 积极情绪=-2.433,P<0.05)。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积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 r =-0.164, r =-0.122,P<0.05),与消极情绪显著正相关( r =0.252,P<0.01)。消极情绪在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21%。结论 消极情绪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运用情绪调节,提升情绪调控能力,对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乔瑞红  苗秋香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16-1519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不同手机成瘾变化趋势与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之间的关联,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和预防手机成瘾提供参考。  方法  2018—2019年对河南2所高校的1 824名2018级大学生进行手机成瘾、抑郁、焦虑状况5次随访调查,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变化轨迹及其与抑郁焦虑之间的关联。  结果  第5次调查中,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平均得分为(43.19±5.51)分,焦虑检出率为34.21%,抑郁检出率为40.73%。在城乡、不同班级排名、睡眠时间方面,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5,3.79,3.82,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手机成瘾变化趋势平稳组学生相比,高成瘾-升高组(OR=3.21,95%CI=2.33~4.41)、低成瘾-急速升高组(OR=8.39,95%CI=5.08~13.78)发生焦虑的风险较高(P值均<0.01);高成瘾-升高组(OR=3.31,95%CI=2.39~4.51)、低成瘾-急速升高组(OR=4.51,95%CI=2.81~7.15)发生抑郁的风险较高(P值均<0.01)。  结论  高校应关注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尤其手机成瘾问题集聚上高的学生应重点关注,以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等负面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西安某医学院学生手机成瘾现况,为手机成瘾性行为的防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自填问卷方式,选取380名在校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医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为工具对西安某高校的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西安某医学院学生手机成瘾性行为检出率为20.53%。越是低年级(χ2=8.847,P=0.012),手机话费支出越高(χ2=8.347,P=0.040);手机使用的频率越高(χ2=28.336,P=0.000),手机成瘾的检出率越高。手机使用时间(OR=1.714)、学习上的自我感觉较差(OR=1.805)及同学的融入情况较差(OR=1.627)是手机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 西安某医学高校学生的手机成瘾的检出率较高,学校应当高度关注手机对医学生不良影响,加强教育宣传管理力度,减少医学生手机成瘾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效果。方法 82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宣教,干预组给予积极心理干预,干预时间为1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一个月,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与网络成瘾量表(IAT)评价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IAT及MPATS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与对照组IAT、MPATS重复测量结果为:IAT总分及MPATS总分的干预效应与时间效应存在交互作用(P<0.001);在耐受性与时间管理、人际关系与健康、戒断反应、社交抚慰四个维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干预组的手机成瘾问题得到部分改善,尤其在耐受性和人际关系方面,提示本研究的干预方法对改善大学生的手机成瘾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黑龙江省某医学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应用型本科医学生心理韧性和学习倦怠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医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参考性建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某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的1 29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⑴心理韧性:黑龙江省某医学院校学生总体得分为(87.52±8.65),女生得分高于男生(t=3.820,P<0.001),大二学生得分最低,大四学生得分最高(F=8.569,P<0.001);⑵学习倦怠:黑龙江省某医学院校医学生总体得分为(62.83±7.48),女生得分高于男生(t=5.931,P<0.001),大一学生得分最低,大四学生得分最高(F=15.085,P<0.001);⑶医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习倦怠之间呈负相关(r=-0.115,P<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韧性对学习倦怠有的负向预测作用(B=-0.100,P<0.001)。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心理韧性和学习倦怠均在正常中等水平,且心理韧性对学习倦怠的产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进行学习倦怠心理干预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充分考虑性别和年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揭示大学生手机依赖症(mobile phone dependence syndrome, MPDS)现状及其与自尊的相关性,为干预大学生MPDS的发生及其对自尊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甘肃省10所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调查相关内容,包括:手机使用情况、手机依赖量表及自尊量表。结果 大学生MPDS发生率为33.80%;自尊的总体平均分为(19.60±4.37)分;MPDS与自尊显著负相关(r=-0.197,P<0.01)。结论 大学生普遍存在手机依赖倾向,MPDS者的自尊水平较差,指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有助于减少手机依赖,维持良好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购成瘾与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和网购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网购成瘾量表(OSAQCS),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对安徽某高校的463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网购成瘾得分为(81.38±14.65)分,15.09%的大学生存在网购成瘾状况。其中性别、是否恋爱、平均月生活费和平均网购月消费在网购成瘾上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网购成瘾之间呈正相关(r=0.282、0.299,P值均<0.05)。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和网购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遮掩效应。结论 大学生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网购成瘾间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