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睡眠质量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经腹行肿瘤根治术患者,年龄65~86岁,BMI 18~25kg/m2,ASAⅠ-Ⅲ级。术前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分为睡眠障碍组(≥5分,D组)和睡眠正常组(5分,C组),每组50例,男71例,女29例。两组均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和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深度维持在BIS值40~60。记录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阿托品、麻黄碱、艾司洛尔、硝酸甘油等使用情况,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1~5d数字疼痛(NRS)评分和恢复质量评分量表-40(QoR-40)总分。采用意识模糊评定量表(CAM)于术前1d和术后1~5d进行谵妄评估。结果 D组术前PSQI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和血管活性药使用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术后1、2和3d,D组NRS评分明显高于C组,QoR-40总分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5d,两组总计21例(21.0%)发生POD,其中D组15例(30.0%)和C组6例(12.0%),D组POD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D组POD患者的谵妄持续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术后2dD组POD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术前睡眠障碍可增加老年患者POD发生率并对术后早期恢复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及术后谵妄的影响。
方法 选择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21例,男55例,女66例,年龄65~90岁, BMI 18.5~25.0 kg/m2,ASA 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n=61)和对照组(C组,n=60)。F组于入院后给予经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C组常规术前处理。两组采用相同的椎管内麻醉方案实施侧入路股骨头置换术,术后采用相同的术后镇痛方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入院后基础认知状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入院前1个月整体睡眠质量。记录入院时(T1)、髂筋膜间隙阻滞后30 min(C组为入院后相同时间点)(T2)、入室时(T3)、摆放体位时(T4)的疼痛数字评分(NRS)。记录术前及术后7 d每天的里兹睡眠问卷(LSEQ)评分,记录术后7 d内谵妄的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恶心、呕吐、日间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F组T2—T4时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前及术后1~3 d LSEQ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7 d内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谵妄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日间嗜睡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术前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可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及缩短谵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拟对比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对学龄前小儿患者疝修补术后谵妄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55例年龄<7岁、能清楚自我表达的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疝修补术,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Inh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Ven组)。采用2~3 mg/kg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术中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七氟烷-瑞芬太尼)或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并且维持一定麻醉深度(BIS 45~55)。术后1 h、3 d,分别利用小儿麻醉后谵妄(the 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评定量表判定患者是否有谵妄表现。同时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下麻醉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患儿家属满意度。 结果Inh组和Ven组术后1 h的PAED评分分别为(7.44±0.71)分、(5.64±0.56)分,患儿家属对麻醉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82±0.29)分、(3.04±0.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h组和Ven组术后3 d的PAED评分中位数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瑞芬),静吸复合麻醉(七氟烷+瑞芬太尼)方式导致较多学龄前儿童疝修补术后早期发生谵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长期存活(≥5年)的儿童肝移植受者生存和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儿童生存质量量表3.0(PedsQL? 3.0)移植模块和儿童睡眠质量调查问卷调查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接受肝移植术后存活5年以上的30例儿童受者生存和睡眠质量。采用电子邮件发送并回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均由家长填写。调查问卷发放时间为2018年6月第1周,回收时间为6月第2周。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和供肝来源儿童受者生存质量得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血型儿童受者生存质量得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和供肝来源儿童受者睡眠质量得分,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血型儿童受者睡眠质量得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7份,其中男性14例,女性13例,移植和调查时中位年龄分别为11个月(5~12个月)、80个月(66~180个月)。27例受者平均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分别为(127±13)cm、(25±6)kg、(15.7±1.9)kg/m2。27例受者生存质量总分为(73±14)分,其中药物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移植后社会关系、疼痛、对健康状况的担忧、对治疗的焦虑、对外貌的自我感觉和交流问题8个维度得分分别为(82±13)、(78±17)、(71±16)、(72±19)、(56±28)、(67±28)、(68±21)和(80±16)分。睡眠质量总分中位数为0.23分(0~0.63)分,其中打鼾、日间过度嗜睡、行为和睡眠相关性呼吸问题4个维度得分中位数分别为0.22分(0~0.78分)、0.14分(0~0.57分)、0.50分(0~1.00分)和0.25分(0~0.50分)。不同性别、血型和供肝来源儿童受者生存和睡眠质量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肝移植术后存活5年以上儿童受者生存和睡眠质量尚可,性别、血型和供肝来源均不是生存和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后使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髋部手术患者发生谵妄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海门市人民医院骨科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25例,术后在骨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注射用于术后镇痛,维持量0.5 μg/kg/hr;对照组25例,仅给予骨科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谵妄的发生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 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15 d,平均(10.0±1.4)d。右美托咪定组谵妄的发生率(6%)与对照组(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谵妄的发生时间为术后(26±6)h,晚于对照组的(7±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0,P<0.05)。右美托咪定组谵妄的持续时间为(2.4±0.8)d,短于对照组的(6.2±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2,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延缓谵妄的发生,缩短谵妄的持续时间,但不能显著降低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肝胆手术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治疗对有营养风险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定点采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肝胆外科病人资料,用NRS2002评分标准,对≥3分的病人纳入研究。共402例病人,分Gln治疗组248例和非Gln组154例,观察两组住院时间和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Gln组和非Gln组感染性并发症分别为9例、14例(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11.28±7.77)d、(12.03±9.02)d(P>0.05)。NRS评分≥5分的病人,Gln组(130例)和非Gln组(47例)病人的并发症分别为4例、6例,住院时间分别为(11.21±7.15)d、(12.73±1.26)d(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Gln治疗是感染性并发症的保护因素,而NRS评分≥5分、术前GGT升高、术前前白蛋白降低是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0.76、1.19、1.25、1.39,P值均小于0.05。结论 Gln治疗能显著降低存在营养风险肝胆外科手术病人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且NRS评分≥5分的病人尚可缩短住院时间,更能从Gln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精准麻醉和传统麻醉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探讨精准麻醉对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择期心血管手术患者249例,男167例,女82例,年龄25~84岁,BMI 17~37 kg/m2,ASA Ⅱ—Ⅳ级,心功能分级(NYHA)Ⅰ—Ⅳ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精准麻醉组(P组)和传统麻醉组(T组),每组125例。P组进行精准的麻醉实施、用药和麻醉管理,T组则采用传统的经验式麻醉管理。记录手术时间、心肺转流(CPB)时间、阻断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及手术类型。使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来评估术后5 d内谵妄发生情况,记录谵妄发生与持续时间。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
结果 术后5 d内发生谵妄为30例(12.0%),其中P组为9例(7.2%),T组为21例(16.9%)。与T组比较,P组术后5 d内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1),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P组术后二次插管、二次ICU、术后气胸的发生率均低于T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精准麻醉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手术后5 d内的谵妄发生率,同时能减少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睡眠障碍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疲劳及谵妄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20年5—12月择期行单侧THA且术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5分的老年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65~80岁,BMI 19~28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和非电刺激组(NS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蛛网膜下隙阻滞,TEAS组在麻醉开始后30 min及术后1、2、3 d的8:00 PM于印堂穴、双侧合谷穴和内关穴行TEAS;NS组不予以电刺激。记录术前1 d、出院当日和术后1个月PSQI评分。记录术前1 d和术后1、2、3、4 d睡眠评分、快动眼(REM)睡眠比例和觉醒次数。记录术前1 d和术后1、3、5 d Christensen疲劳评分,术后1、3、5 d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CAM)评估谵妄,并于术前1 d和术后1、3、5 d 检测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术前1 d和术后1、2、3 d 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
结果 出院当日和术后1个月TEAS组PSQI总分明显低于NS组(P<0.05)。术后1、2、3、4 d TEAS组睡眠评分、REM睡眠比例明显高于NS组,睡眠觉醒次数明显少于NS组(P<0.05)。术后1、3、5 d TEAS组CAM谵妄评分和CRP浓度明显低于NS组(P<0.05)。术后3、5 d TEAS组Christensen疲劳评分明显低于NS组(P<0.05)。两组不同时点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结论 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明显改善睡眠障碍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疲劳状态和谵妄的发生,可能与改善术后睡眠状态、降低术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髂腹下神经切除术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患者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64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腹股沟前入路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以手术日期确定是否切除髂腹下神经并将入组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术中接受髂腹下神经切除术,而对照组未行神经切除,2组术后治疗及护疼痛水平。 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试验组切除髂腹下神经患者348例,对照组未切除髂腹下神经患者292例。试验组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0±12.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8±0.6)d;理方法相同。随访6个月后应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比较2组患者的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9±14.3)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9±0.8)d,2组在住院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NRS评分0分214例,1分53例,2分54例,3分25例,4分2例,5分及5分以上0例。对照组NRS评分0分93例,1分86例,2分32例,3分68例,4分9例,5分及5分以上4例。以3分为界试验组≤3分346例,>3分2例;对照组≤3分279例,>3分13例,2组以3分为界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髂腹下神经切除能够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情况下,显著减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经采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NG)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2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86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全部患者均在椎管内麻醉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观察组在体位摆放前采用PENG,对照组在体位摆放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术后均给予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记录并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NRS评分、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患者满意度、麻醉医师对体位摆放满意度以及具体镇痛情况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体位摆放前即刻NRS评分为(1.7±1.5)分,体位摆放时NRS评分为(2.6±1.6)分以及体位摆放后即刻NRS评分为(2.1±1.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为(4.5±2.3)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麻醉满意度为76.74%,麻醉医师对体位摆放满意度为79.0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羟考酮用量为(5.7±3.6) mg,补救镇痛率为16.2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为(248.3±70.2) min显著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1.
Study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pofol-based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 or sevoflurane-based inhalation anesthesia on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recove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Desig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ettingAn operating room, a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rea, and a hospital ward.PatientsA total of 102 female patients scheduled for elective 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propofol group (group P) or sevoflurane group (group S).InterventionsAnesthesia in group P was induced by propofol, fentanyl and rocuronium, and maintained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Anesthesia in group S was induced by a tidal volume inhalation technique with sevoflurane and rocuronium and maintained with sevoflurane and remifentanil. Patients in group P did not receive any volatile drugs.MeasurementsQuality of Recovery-40 (QoR-40),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and 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scores were assessed at 8, 24, 48, 72 h, 7 days and 30 days after surgery. Intraoperative hemodynamics,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dicator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lso recorded.Main resultsThe QoR-40 score and its 5 dimensions were similar in the two groups at each point in time (P > 0.05). Group S had less consumption of remifentanil (P < 0.001) but increased use of phenylephrine (P = 0.001) intraoperatively. PSQI scores were also comparable between groups at each point in time (P > 0.05). NRS scores at 72 h (P = 0.023) and 7 days (P = 0.017) after surgery, postoperative NLR (P = 0.024) and hs-CRP (P = 0.042), and the incidence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P = 0.017)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P than in group 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duration of pneumoperitoneum and sleep qual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recovery.ConclusionsThe choice of intravenous or inhalation maintenance anesthesia did not affect overall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s measured by the QoR-40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Reducing the duration of pneumoperitoneum and improving sleep quality were conducive to postoperative recover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65~85岁,BMI 19~25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每组30例。两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B,C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每侧20 ml;D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5μg/kg,每侧20 ml。术后连接自控静脉镇痛泵(吗啡50 mg稀释至50 ml)作为补救镇痛,PCA剂量1 ml,锁定时间5 min,无背景输注。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3 d进行40项恢复质量(QoR-40)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记录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吗啡消耗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术后3 d QoR-40量表评分中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心理支持、疼痛及总评分明显升高,PSQI评分和吗啡消耗量明显降低,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可有效提高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睡眠及恢复质量,有利于老年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体重50~76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组(BR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均行双侧TAP阻滞。BR组患者每侧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0.1%布托啡诺1 ml,R组患者每侧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生理盐水1 ml。记录患者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24 h的VAS疼痛评分、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24 h的40项恢复质量(quality of recovery,QoR-40)评分。记录TAP阻滞有关不良反应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BR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2 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的QoR-40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一例TAP阻滞有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减少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改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麻醉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术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解放军广州总医院一五七分院骨科收治25例Kellgren & Lawrence(K-L)2、3级,疼痛评分≥5分,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例,先行关节镜清理术,根据关节镜观察结果分别行滑膜清理、软骨成形、髁间棘骨赘清理和半月板成形等,然后关节腔内注射5 ml PRP,4周后进行第2次PRP注射;对照组13例,单纯行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半年、1年、2年的数字疼痛强度评分(NRS疼痛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分)、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间数值(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评价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同一评价指标的不同时间点的对比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半年、1年、2年的NRS疼痛评分、WOMAC评分、HSS膝关节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均比对照组的评分结果更佳。治疗后半年,治疗组NRS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7.1±1.0)分下降至(1.3±0.6)分(t=13.415,P<0.01),WOMAC评分由治疗前的(74.4± 11.1)分下降至(19.2±4.1)分(t=17.994,P<0.01),HSS评分由治疗前的(33.2±6.0)分提高至(79.2±8.1)分(t=-14.175,P<0.01),SF-36生活质量评分由治疗前的(63.2±12.0)分提高到(109.8±10.5)分(t=-44.557,P<0.01),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的全部4项评分及治疗后2年的NRS疼痛评分和HSS评分均与治疗后半年时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年的WOMAC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1.7±2.7)分(t=15.517,P<0.01)及(98.6±8.7)分(t=-10.454,P<0.01),与治疗前比较仍效果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半年后NRS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6.8±0.9)分下降至(2.8±1.3)分(t=18.623,P<0.01),WOMAC评分由治疗前的(73.7±8.3)分下降至(32.5±4.5)分(t=25.059,P<0.01),HSS评分由治疗前的(34.0±9.1)分提高至(63.8±10.4)分(t=-18.553,P<0.01),SF-36生活质量评分由治疗前的(62.2±7.2)分提高到(85.6±4.3)分(t=-13.632,P<0.01);治疗后1年的HSS评分为(39.8±8.8)分,仍比治疗前高且有统计学意义(t=-2.448,P<0.05);治疗后2年的HSS评分为(29.8±7.7)分,比治疗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t=1.732,P<0.01);治疗后1年及2年的其他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缓解K-L 2、3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和生活质量;关节镜清理术的治疗效果仅能维持半年,PRP治疗术联合关节镜清理术的效果优于单纯关节镜清理术,且效果更持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择期全麻下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患者,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对照组(C组)。全麻诱导后K组于手术开始前5min单次静注氯胺酮0.3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两组患者静脉镇痛方案相同。手术前1d及术后48h内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患者情绪反应(焦虑、抑郁状态),使用QoR-40调查问卷评估术后恢复情况,拔管后30min测定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麻醉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拔管时呛咳、苏醒期躁动及谵妄、拔管后30min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8hK组患者焦虑评分(HAD-A)、抑郁评分(HAD-D)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QoR-4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K组患者QoR-40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拔管后30min K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后呛咳、苏醒期躁动及谵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30min未见头晕、恶心、呕吐、复视等不良反应。结论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降低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并改善术后苏醒质量,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活体供肾者(LKD)围术期血浆褪黑素水平和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择期行活体肾移植术的LKD 60例,男19例,女41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LKD分为两组:TEAS组(T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麻与腰麻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我院65例行无管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全麻组与腰麻组,其中术中发生严重出血需留置肾造瘘管共12例被删除。最终53例行无管化PCNL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全麻组28例,腰麻组25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结石的基本特征、术中及术后的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结石大小、结石位置、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穿刺针数、穿刺位置、血红蛋白下降、出院当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残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腰麻组术后的第一天的VAS评分[(4.4±1.8)vs(6.4±2.0),P<0.05]及曲马多镇痛需求量[(56±36) mg vs (112±44) mg,P<0.05]显著小于全麻组。结论腰麻行无管化PCNL是全麻下无管化PCNL的良好替代方案,与全麻相比,腰麻术后疼痛更轻,减少了无管化PCNL患者术后镇痛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筛选全麻下血管化游离皮瓣修复术后患者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行血管化游离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216例,年龄18~80岁,根据术后5d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术后谵妄组和非术后谵妄组.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酗酒、术后睡眠紊乱和高龄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对危险度依次为17.066,5.647和1.047.结论 高龄、酗酒史和术后睡眠紊乱是全麻下血管化游离皮瓣修复术后患者谵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干预对造口旁疝手术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在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行造口旁疝手术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8.5岁。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检查、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积极的心理疏导。记录2组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患者的焦虑指数。 结果干预组患者入手术室麻醉前及气管导管拔出时的血压均较对照组稳定[(116.25±8.79)mmHg vs(129.17± 7.65)mmHg,(121.35±15.30)mmHg vs (126.17±10.8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8.173,P<0.05)。干预组在入手术室麻醉前及导管拔出时的心率较对照组稳定[(71.23±7.26)次/min vs (80.26±7.63)次/min,(77.39±5.63)次/min vs (85.26±11.69)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8、8.241,P<0.05)。麻醉前及术后3 d干预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42.63±76.69)分vs (48.26±6.62)分,(43.16±6.32)分vs(46.28±5.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6、2.145,P<0.05)。 结论手术室心理干预对造口旁疝术患者的情绪及生理特征具有显著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