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60例孕妇缺铁性贫血调查及其体内铁状况。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珠海市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行健康孕检的160例孕妇,比较其中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孕妇不同孕期的贫血程度,分析孕妇缺铁性贫血与年龄、文化程度的关系。结果160例孕妇中,孕早期孕妇的贫血发生率为4.0%,孕中期孕妇的贫血发生率为7.8%,孕晚期孕妇的贫血发生率为15.3%。随着孕周的增加,各孕期的贫血发生率逐渐增加。20~25岁孕妇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6.7%,26~30岁孕妇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8.6%,31~35岁孕妇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14.7%,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初中及以下孕妇中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20.7%,高中孕妇中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8.8%,大专及以上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5.4%,随着孕妇文化程度的提高,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逐渐降低。结论妊娠期女性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且孕中期、孕晚期的发生率高于孕早期,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刘赫洋 《现代养生》2023,(3):193-194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地区孕妇贫血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于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建档的3765例孕妇为调查对象,按照孕周期划分为3组,妊娠期≤12周为孕早期共571例,妊娠期13周至27周为孕中期共1338例,妊娠期≥27周为孕晚期共1856例。分析孕妇贫血的孕期及年龄分布特点。结果 调查孕妇孕期贫血检出率为10.39%,其中孕早期贫血发生率1.58%(9/571),其中1人中度贫血;孕中期贫血发生率12.26%(164/1338),其中2人中度贫血;孕晚期贫血发生率为11.75%(218/1856)其中29人中度贫血;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25岁组贫血发生率为10.08%(12/119);随后各年龄组贫血发生率依次为7.75%(90/1162)、11.36%(190/1673)、12.21%(99/8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市某地区孕妇贫血患病率为10.39%,孕、中晚期及30岁以上孕妇贫血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奉化市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波  林琳敏  吕女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7):3821-3823
目的:了解奉化市孕妇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及有关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保健质量。方法:对1 394例孕妇贫血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孕妇贫血患病率为12.62%,贫血患病率随孕周增大而升高。影响孕妇贫血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年龄和孕产次,随着孕产次的增高,年龄的增大和文化程度的降低,孕妇贫血的发生率逐渐上升。结论:应加强孕期保健宣教工作,孕中期及时给予补充铁剂,孕期定期复查血常规,及时纠正贫血,降低和减少贫血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以保母婴安康。  相似文献   

4.
孕妇各孕周贫血的监测与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长春市一汽厂区育龄妇女妊娠期贫血患病率的情况。方法:对1592例正常围产期检查的孕妇,分别按早孕(0~12周)、中孕(12~28周)、晚孕(28~40周)分成3个孕组,分析各孕组贫血发病率。结果:显示贫血432例,发病率为27·14%。结论:通过监测孕妇血常规,发现孕妇贫血多发生在中、晚孕,且随着孕周增加,贫血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孕晚期达高峰。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中西部46个县的孕妇贫血情况及其与产前保健之间的关系,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 利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卫生部目前在中国中西部12个省46个县进行的"母子系统保健项目"2006年的基线调查中资料,对孕20周及以上孕妇的检查及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和关联性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孕妇总贫血患病率和中重度贫血患病率分别为45.0%和20.3%;孕妇的产前检查率为90.5%,平均产检次数为2.95±1.94次,平均初检孕周为13.97±6.94周,孕早期产检率为44.4%,按时产检率为26.1%,取血化验率为31.0%;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贫血与其文化程度、孕次、产次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贫血与其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有关,与产前保健的指标无关联.结论 我国中西部46个县的孕妇贫血患病率较高,产前保健质量差,应大力提高产前保健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孕妇的贫血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5308名孕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血红蛋白(Hb)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孕晚期妇女的贫血患病率为59.5%。贫血组的新生儿平均体重明显降低(P<0.01)。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的LBW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中度贫血组LBW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贫血组手术性分娩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孕妇的贫血率为农村高于城市;不同文化程度组的贫血患病率明显不同。结论:我国孕晚期妇女有近60%患有贫血,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居住地、教育水平对孕妇的贫血患病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孕妇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提高保健质量.方法 对1800例孕妇贫血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8.78%,贫血患病率随孕周增大而升高.影响孕妇贫血的因素有孕周、孕产次、文化程度和年龄,随着孕周的增加、孕产次的增高,年龄的增大和文化程度的降低,孕妇贫血的发生率逐渐上升.结论 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宣教工作,并针对影响贫血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干预,减少贫血的发生率,降低贫血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以保母婴安康.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贫血与早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妊娠期贫血及严重程度与早产的关系. 方法 对江苏和浙江省4个县市1995~2000年102 489名孕产妇孕期各个阶段贫血与非贫血及不同贫血程度早产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控制年龄、文化程度、孕次、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估计孕期各阶段贫血严重程度与早产的关联程度. 结果 孕早期贫血组早产发生率高于孕早期非贫血组,孕晚期贫血组早产发生率低于孕晚期非贫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中期贫血组与孕中期非贫血组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孕早期随着贫血程度的增加,早产的风险逐渐升高,重度贫血孕妇早产风险是非贫血孕妇的5.4倍;孕中期非贫血组、轻度贫血组和中度贫血组早产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重度贫血组早产发生率最高,与非贫血孕妇相比早产风险增加60%;孕晚期轻度贫血组早产发生率最低,重度贫血组早产发生率最高,与非贫血孕妇相比早产风险增加30%. 结论 孕早期轻度以上贫血,孕中、晚期重度贫血与早产风险增加有关;预防孕期贫血应从孕早期开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十堰市高龄孕妇心理健康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高龄孕妇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6月在该院确诊治疗的高龄孕妇120例,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及抑郁状态,再根据评估结果分为不良组(67例)与健康组(5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孕妇年龄、孕周、孕次、文化程度、产次、流产史及妊娠期并发症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焦虑或/和抑郁患者共计67例,不良心理状态率为55.83%。通过χ~2检验分析,两组年龄、孕次及文化程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孕周、产次、流产史及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多因素二分类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孕晚期、经产妇、流产史及妊娠期并发症为高龄孕妇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十堰市高龄孕妇来说,孕晚期、经产妇、流产史以及妊娠期并发症均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临床上针对上述人群积极展开心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高龄孕妇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牙龈炎发病情况,孕妇口腔卫生状况及孕妇口腔保健意识,为完善孕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由口腔科医生检查并记录孕妇牙周健康状况,同时以问卷及询问记录的形式对孕妇进行调查.结果牙龈炎患病率60.9%,孕早期50.7%,孕中期59.7%,孕晚期70.2%,软垢及牙结石发生率分别为83.4%、79.2%,1038例孕妇中有正确的刷牙方法及习惯者9.9%,懂得口腔保健知识者8.6%,有口腔保健意识并主动要求做口腔保健者仅占2.3%.结论孕妇牙龈炎患病率高,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贫乏,加强孕妇孕前、孕期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至关重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沈河区孕妇贫血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905例贫血孕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5例孕妇中,贫血159例,贫血患病率为17.57%.影响孕妇贫血的因素有孕妇的孕周、文化程度和年龄,随着孕周、年龄的增长及文化程度的降低,其贫血的患病率上升.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工作宣教,孕中期及时给予补充铁剂,孕期定期复查血常规、及时发现并纠正贫血,以降低孕妇贫血的患病率,减少贫血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育龄妇女贫血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全面了解育龄妇女的贫血情况,建立河北省育龄妇女贫血的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河北省14个县市的14 443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河北省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为31.43%,其中未孕妇女贫血患病率为34.10%,孕妇为46.39%,哺乳妇女为47.21%。城乡差别显著,农村妇女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P<0.01)。未孕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各年龄段之间存在差异,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孕妇贫血患病率随孕周而增加,在孕晚期患病率达50.07%。结论:缺铁性贫血是育龄妇女常见的营养性缺乏病,也是反映妇女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严重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孕产妇贫血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严重损害,应该引起重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了解武汉市中心城区孕妇缺铁性贫血概况及其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围产保健质量。方法对在武汉市江岸区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1139例孕妇进行膳食问卷调查,并统一由检验科进行采血样检验。结果妊娠期妇女缺铁性贫血总发生率为9.4%,其中,轻度贫血占贫血总数的96.3%,中度贫血占3.7%,无重度贫血患者。随着孕期的增加,贫血患病率增高,孕晚期发病率最高(14.9%),各孕期孕妇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9.180、4.038、24.281,P〈0.01或〈0.05。孕妇贫血还与年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大、文化程度的降低,贫血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结论妊娠期妇女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且多发生在中、晚孕期。因此,应加强孕期保健宣传工作,制定干预措施,并从孕早期开始补充铁剂,降低孕妇贫血发生率,从而减少贫血对孕妇和胎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陕西省妊娠期妇女贫血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高新医院、咸阳彩虹医院、宝鸡市凤翔区医院首次产检的728名孕妇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其一般资料和孕期健康状况,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分层分析探索影响妊娠期贫血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 本研究妊娠期贫血患病率为40.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贫血组孕妇高学历占比较多、孕前体重及体质量指数(BMI)较低、初潮年龄较大、计划妊娠占比较低、孕后3个月工作占比较低、孕期叫外卖频次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介于3.564~9.185之间,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12~16岁时月经初潮的孕妇相比,月经初潮年龄<12岁的孕妇患妊娠期贫血的风险较小(OR:0.50,95%CI:0.28~0.89);与正常组相比,消瘦组孕妇患妊娠期贫血的风险增加(OR:1.54,95%CI:1.02~2.23);与计划妊娠相比,意外妊娠孕妇患妊娠期贫血的风险增加(OR:1.49,95%CI...  相似文献   

15.
杨柳  李静  董爽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559-5560
目的:调查了解沈阳地区孕妇妊娠合并贫血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沈阳地区于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就诊的孕妇3 200名,对其贫血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妇贫血总患病率为21.63%,孕早、中、晚期患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期职业、学历、经济状况、地区分布的不同其妊娠合并贫血的患病率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期贫血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定期于孕中期及晚期复查血常规,加强孕期保健宣教工作,科学指导孕期饮食、提高孕妇认识水平,于妊娠期4个月起常规补充铁剂,于孕晚期复查血常规,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829名妇女妊娠期贫血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测定不同孕期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发现,妊娠合并贫血随孕周增加而增加,孕中期增加最为显著,至孕晚期总患病率为62.7%,妊娠期贫血能影响分娩时的孕周,是造成出生低体重儿的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829名妇女妊娠期贫血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珊定不同孕期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发现,妊娠合并贫血随孕周增加而增加,孕中期增加最为显著,至孕晚期总患病率为62.7%,妊娠期贫血能影响分娩时的孕周,是造成出生低体重儿的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晚期阴道异常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其不良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抽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武汉百佳妇产医院接受治疗并分娩的90例孕晚期阴道异常出血孕妇组成出血组,抽取同期在武汉百佳妇产医院分娩且未发生孕晚期阴道异常出血的231例孕妇组成未出血组,记录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对可能影响其孕晚期阴道异常出血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孕妇流产次数、文化程度及孕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孕妇年龄(≥35岁)、孕次(≥3次)、产次(≥2次)、剖宫产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肌瘤剔除术史、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及刮宫史构成比均高于未出血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岁)、孕次(≥3次)、产次(≥2次)、剖宫产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肌瘤剔除术史、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及刮宫史均为导致孕晚期孕妇阴道发生异常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OR1,P0.05);两组孕妇低体质量儿、巨大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孕妇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羊水污染及子宫切除占比均高于未出血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孕次及产次等为造成孕晚期孕妇发生阴道异常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临床上可通过指导孕妇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制定其膳食营养结构,重视产前检查,及时发现胎盘形态和位置等异常情况,监控血压,积极防治妊娠期并发症,对已经发生晚期阴道异常出血的孕妇,应及时分析、查找原因,给予对应处理措施,必要时终止妊娠等方式,降低其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加强孕期营养指导 预防妊娠期缺铁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早期加强孕妇营养指导,预防妊娠期缺铁性贫血,从而降低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减少缺铁性贫血对母儿的影响。方法:270例正规产检无合并症的孕妇自孕12周开始给予合理营养指导,孕28周始每天补充硫酸亚铁0.3 g(约含铁60 mg)直至分娩。另随机抽取相同条件的270例孕妇不给予任何干预。结果:研究组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为6.67%,对照组为5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母儿并发症略显高于正常组。结论:孕期营养指导与孕晚期补充小剂量铁剂可减少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和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市城乡之间孕妇贫血现状,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9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妇贫血总患病率为19.11%,其中城市、乡村分别为13.94%、27.32%(χ2=15.87,P<0.01)。孕早期城乡孕妇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47%、1.97%(χ2=0.34,P>0.05);孕中期分别为9.21%、14.33%(χ2=5.41,P<0.05);孕晚期分别为10.00%、19.41%(χ2=12.83,P<0.01)。妊娠期贫血患病率随孕产次增多而增高(χ2=99.1,P<0.001),但城乡之间无差别(P>0.05)。结论:应加强我市围产期保健,特别是农村孕妇应重点宣教,减少妊娠次数,增加孕期保健知识,有效预防妊娠期贫血。从妊娠20周常规补铁,降低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