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究腹膜外造口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中预防造口旁疝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胃肠外科行Miles术的6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造口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膜内造口组(对照组,30例)和腹膜外造口组(观察组,30例),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资料及术后各种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围术期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造口旁疝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外造口可以降低直肠癌Miles术造口旁疝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低位直肠癌术后预防性造口手术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估低位直肠癌术后预防性造瘘手术适应症、优点及术后相关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90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相关病例,其中61例未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A组),吻合后行漏气实验以确认缝合严密,并内置肛管,顶端达吻合口上方3~5cm,29例行预防性造瘘(B组)。结果A组术后发生吻合口漏5例,吻合口出血2例,肠梗阻1例;B组未见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及吻合口出血,术后造口旁疝2例,废用性肠炎4例,肠梗阻2例。结论在直肠癌肿瘤距肛门5cm以内、病理类型恶性程度较高患者,建议行术后预防性造瘘术,降低吻合口漏发生几率,其余情况鉴于预防性造瘘术后并发症较多,应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3.
小儿外科造瘘术后的患儿,经常会出现如造口皮肤黏膜完全分离、造口旁伤口感染、造口旁疝、肠液外渗等不易粘贴而致使用造瘘袋困难的情况.为此,我科护士总结造口护理经验,用松紧带、有机硬塑料、洞纱等材料自制了造瘘袋固定底盘,收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中置入补片预防造口旁疝的效果。方法: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乙状结肠造口组(常规组,n=28)、预防性补片置入组(预设组,n=21),对比两组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造口疼痛、感染、缺血坏死、裂开、狭窄等造口相关并发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造口周围感觉缺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2个月造口旁疝(CT直径5 cm)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4、36个月造口旁疝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直肠根治术中预防性置入补片能降低患者术后远期造口旁疝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计在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经腹膜外隧道和腹直肌行乙状结肠吻合器造口的操作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胃肠外科在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间对81例患者行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时施行经腹膜外隧道和腹直肌的乙状结肠吻合器造口.结果:74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腹会阴切除术(APR),7例患者行Hartmann术;所有患者都在腹腔镜下完成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分离,无中转开腹.无术中造口相关并发症,无手术死亡.78例(96.3%,78/81)患者术后随访3~60个月,中位数25个月,3例失访.除4例术后初期发生造口周围炎外,无发生造口感染、造口坏死、造口脱出、造口回缩、造口狭窄、小肠内疝、造口旁疝、肠梗阻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2~3个月开始大便逐渐成形,结肠造口呈现规律性排便,约每日1~3次.96.15%(75/78)患者排便前有左腹胀等排便感觉,收紧腹直肌可使造口处于轻微关闭状态,暂缓粪便排出,有一定的意识控便作用.结论: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经腹膜外隧道和腹直肌行乙状结肠吻合器造口术操作简单,可有效地减少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瘘对降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136例直肠癌患者分为2组A组(99例)仅行直肠癌低位前切术,B组(37例)加行预防性回肠造瘘,比较2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发生.A组11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1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回肠造瘘可有效降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的方法及优点。方法比较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与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腹膜内造口的手术时间,近期、远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与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腹膜内造口在手术时间、近期并发症上无统计学上差异,而前者的远期并发症明显比后者少,在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明显优于腹膜内造口,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胃造瘘(PEG)与手术胃造瘘的优缺点。方法应用经皮内镜胃造瘘18例与手术胃造瘘29例作对照,比较两者在手术时间、并发症(胃壁造口处出血、造瘘口渗漏、造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18例PEG时间(18±5.1)min,较手术胃造瘘时间(112±14.5)min明显缩短(P〈0.05)。PEG术组发生造口处感染1例,手术胃造瘘发生瘘口渗漏2例、胃壁造口处出血1例、造口感染3例,PEG术组手术并发症较手术胃造瘘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PEG比手术胃造瘘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但不能完全替代手术胃造瘘术。  相似文献   

9.
Miles术中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求一种更为合理的乙状结肠永久性造口方法 .方法 Miles中乙状结肠经腹膜外隧道造口,术后随访.结果 本组48例病人均无造口回缩,无腹内疝等并发症.结论 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该造口方式操作简单,安全性好,有效.减少近、远期并发症,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室造瘘管行空肠造瘘对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在106例胃切除患者中,51例患者术中用脑室造瘘管行空肠造瘘,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腹胀、切口裂开、吻合口瘘的发生及医疗费用等,记录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脑室造瘘管在胃手术空肠造瘘患者中的腹胀、切口裂开、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室造瘘管行空肠造瘘能减少胃切除术后腹胀、切口裂开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结肠造瘘口(开放初期)的患者容易出现多种术后并发症,常见为造瘘口周围皮炎、造瘘口狭窄、造瘘口梗阻、造瘘口旁疝、造瘘口坏死等[1],如何有效地预防与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创口愈合,一直是外科护理中热点话题.本研究中通过研究美宝湿润烧伤膏用于结肠造瘘口(开放初期)的护理方法,现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卢春燕  印义琼  文曰  陈玲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216-1217
目的探讨早期将开塞露注入造瘘口对肠造瘘术后患者造口排气、排便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外科常规护理外,于术后24h、36h予以开塞露两支注入造瘘口,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造口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开塞露注入造瘘口能促进患者造口早排气、排便,加速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治疗经口摄食障碍需长期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6例不同原因经口摄食障碍需长期肠内营养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结果: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只有1例出现造瘘口周围感染.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是一种安全、简单、并发症少的胃造瘘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乙状结肠造瘘加外口扩大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2月至2012年8月5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乙状结肠造瘘加外口扩大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低切高挂术,比较2组手术对肛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疼痛程度、复发率及瘘管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对肛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疼痛程度、疾病的复发率、疗程均少于对照组(P〈O.05)。结论乙状结肠造瘘参加扩大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对肛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小、术后患者可免受橡皮筋切割疼痛,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腹膜外结肠造口在直肠癌Miles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在直肠癌Miles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直肠癌Miles术中,结肠造口分离造口段结肠时,从乙状结肠或降结肠系膜根部的后腹膜开始,手指从侧腹膜后间隙向造口方向钝性分离,先分离其后方,再分离前方,一直达腹壁造瘘外口,钝锐结合,切不能损伤腹膜,经腹膜外牵出乙状结肠或降结肠并外固定,腹膜内不需固定结肠.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大便成型表面出现早,排便规律提前,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结论 腹膜外结肠造口在直肠癌Miles术中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腹膜内固定结肠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的缺点,患者术后恢复快,大便成型早,排便规律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皮肤保护膜在胃肠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胃肠造瘘术后因造瘘口周围渗液引起皮肤损伤的患者随即分为两组,试验组24例用碘伏消毒造瘘口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清洁造瘘口周围皮肤待干后,将皮肤保护膜外涂造口周围皮肤;对照组24例用碘伏消毒造口周围的皮肤.结果:皮肤保护膜治疗Ⅰ、Ⅱ、Ⅲ度的皮肤损伤有疗效,治疗Ⅳ度的皮肤损伤无效.两组患者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5d后,试验组总显效指数为83%,对照组总显效指数为54%;痊愈时间试验组为(4.955±2.853)d,对照组为(7.455±3.687)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515,P<0.05).结论:皮肤保护膜局部外涂治疗造瘘口周围皮肤轻、中度损伤效果好,对长期胃肠造瘘患者能预防和减少因造瘘口周围渗液对皮肤的损伤,减少感染.  相似文献   

17.
造瘘口疝是一种罕见的腹壁疝,我科于2007年4月收治腹壁造瘘口周围巨大疝1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女性,62岁,主因直肠癌根治术后4年,结肠造瘘口周围出现复发性包块5月余入院。患者因直肠癌于2003年3月在天津肿瘤医院行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腹壁结肠造瘘术,术后1月余造瘘口上方出现包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造瘘口扩张护理对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后造瘘口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病患进行观察,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造瘘口扩张护理,观察研究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 采用造瘘口扩张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1月行超低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61例患者,采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的手术配合过程。结果:6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术后认真细致的器械处理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利用自行组装的穿刺套件行膀胱穿刺造瘘的安全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尿潴留患者53例,利用自行组装的穿刺套件Seldinger法行膀胱穿刺造瘘,并与39例按传统的耻骨上穿刺造瘘(Cook法)进行临床比较。结果超声引导下Seldinger法组均一次穿刺成功,2例出现严重血尿,无1例腹膜、直肠等邻近脏器损伤患者,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传统的耻骨上穿刺造瘘组3例中转开放耻骨上穿刺造瘘,3例术后严重血尿,1例穿刺针进入腹腔,1例切口感染。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上Seldinger法组明显低于传统穿刺组(P0.05),手术费用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利用自行组合穿刺套件Seldinger法行膀胱穿刺造瘘,同传统的耻骨上膀胱造瘘(Cook法)相比较,具有操作简单、易掌握、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