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 要:[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顺铂联合调强放疗(IMRT)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1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顺铂3周方案化疗后局部病灶行IMRT治疗。GP方案(吉西他滨1000mg/m2 d1、8+顺铂80mg/m2 d1静脉滴注),21d为1个周期,化疗2~4个周期后,给予胰腺局部病灶IMRT照射剂量6MV X线DT60~66 Gy,2 Gy/次,1次/d,5d/周。[结果] 21例患者全部完成放化疗计划,胰腺癌原发灶完全缓解(CR)为4.8%(1/21),部分缓解率(PR)为28.6%(6/21),疾病稳定(SD)为42.9%(9/21),疾病进展(PD)23.8%(5/21)。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38.1%和19.0%。疼痛缓解率为90.5%(19/21),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85.7%(18/21),对症治疗可恢复,无治疗相关死亡事件发生。   [结论] 吉西他滨+顺铂联合IMRT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不良反应能为大多数患者耐受,是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可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高强度超声聚焦刀(HIFU)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30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调强放疗联合HIFU,观察其疗效。结果疼痛减轻18例,黄疸、厌食减轻16例,CA199水平均有下降,其中8例恢复正常。中位生存期10.2个月。结论调强放疗联合HIFU治疗中晚期胰腺癌能有效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是无法手术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联合口服卡培他滨同步化疗及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疗非手术老年胰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IMRT联合口服卡培他滨同步化疗,于放疗第1天开始给予卡培他滨800~1 000 mg/m2早晚饭后各口服一次,连续用药14天,休息7天行下一周期化疗,放疗结束后巩固化疗2~4周期。观察组行IMRT联合口服卡培他滨同步化疗及HIFU治疗,化疗方案同对照组,HIFU于放疗第1天开始,5次/周,连用4~6周。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0.0001);两组间治疗前后疼痛减轻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近期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9,P=0.031)。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骨髓抑制、急性放射性肝损伤、急性放射性胃肠道损伤及急性放射性肾脏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两组失败模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及HIFU治疗老年非手术胰腺癌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近期疗效确切,但未延长患者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强度体外聚焦超声(HIFU)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9月-2009年3月我科应用FEP—BY02肿瘤超声治疗机治疗晚期胰腺癌21例,共接受治疗235次(每例平均11次)。结果:临床受益率(CBR)80.95%,中位生存时间(MST)6个月。癌性疼痛缓解率86.67%。结论:HIFU单独治疗晚期胰腺癌能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价值。方法 48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Karnofsky评分60~85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A组行HIFU+3D-CRT;B组单纯放疗。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常规分割(2.0 Gy/次,每周5次),DT40~50 Gy/20~25 Fx。A组患者均予4~8次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结果 A组近期有效率37.5%,B组20.8%,A组临床受益率52.2%,B组为2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主要毒性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红细胞减少。结论 HIFU+3D-CRT联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8F-FDG PET/CT评价TOMO刀治疗胰腺癌疗效的价值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入组26例TOMO刀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研究治疗前后两次成像病灶的标准摄取值的最大值( SUVmax )及平均值(SUVmean)、PET/CT显示肿瘤大小、KPS评分、疼痛缓解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TOMO刀治疗前后,SUVmax分别为(3.35±1.84)和(1.71±0.69)(t=4.235,P=0.000),SUVmean分别为(2.02±0.98)和(1.23±0.38)(t=3.571,P=0.002),肿瘤大小分别为(7.18±10.01)cm2和(3.18±4.54)cm2(t=2.640,P=0.014),KPS评分分别为(79.23±4.40)和(83.83±9.41)(t=3.207,P=0.0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缓解;但其中16例(16/26,61.5%)新发淋巴结转移和(或)肝、肺转移,以及腹膜种植转移,整体病情出现进展。结论18F-FDG PET/CT为评价TOMO刀治疗胰腺癌疗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无创性检查方法,TOMO刀治疗对胰腺癌局部病灶有效,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KPS评分,但对整体病情的控制欠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IMRT)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对21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肝门或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引起胆道梗阻患者(KPS≥70分),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技术治疗。总处方剂量45.0~50.0Gy。[结果]21例患者中19例轻或中度梗阻性黄疸患者完成全程的放射治疗,计划靶区(PTV)的中位剂量为46.1Gy,90%的等剂量曲线可以覆盖99%以上的肿瘤靶区(GTV)。19例患者放疗前平均总胆红素(STB)2183±137.6μmol/L,放疗结束后平均血清总胆红素89.4±67.1μmol/L,其中显效12例(63.15%),改善7例(36.84%),腹痛者均缓解。4例患者出现I度骨髓抑制,1例出现Ⅱ度骨髓抑制,5例患者出现I级恶心、呕吐。3个月后复查CT,完全缓解率31.57%(6/19),部分缓解率68.42%(13/19),有效率100%。随访期间1例患者死于心、肺意外,1年生存率94.73%。[结论]IMRT治疗消化道肿瘤引起的恶性胆道梗阻可获得较理想的剂量分布,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MRT)联合吉西他滨同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毒性。方法:36例接受IMRT联合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放疗采用IMRT技术,GTV D95 2Gy/次,总量66Gy~70Gy。同步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1 000mg/m2,d1,d8,四周重复与放疗同步,放疗结束后行同方案化疗,共4周期~6周期。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同步放化疗。有效率为88.9%,局部控制率为91.6%,中位生存期为18.6个月,1年生存率为60.8%,2年生存率为22.1%。疼痛缓解率94%(34/36),生活质量明显改善。19例(52.8%)ECOG评分改善。结论:IMRT同步吉西他滨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近期疗效及患者的耐受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39例晚期胰腺癌立体定向适形放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39例晚期胰腺癌患者(Ⅲ期30例,Ⅳ期9例),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技术,每次照射4~5Gy,9~13次完成(隔日1次),总剂量平均为45Gy(36-52Gy)。结果治疗结束后,上腹及腰背部疼痛完全缓解者11例(36.7%),部分缓解17例(56.7%),2例无明显缓解;CR12例(30.8%),PR16例(41.O%),71.8%(28/39)的病例病灶明显缩小;中位生存期11.4月,1年累计生存率为19.2%(5/26)。生存最长者达18个月。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患者耐受性。方法 28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行3D-CRT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方案为:3D-CRT 8 MV-X线直线加速器按计划照射,2~2.5 Gy/次,1次/d,5 d/周,DT 65~70 Gy;吉西他滨250 mg/m2,静脉滴注, 每周1次,共7次。结果 28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胰腺癌原发灶完全缓解 (CR)1例(3.6 %),部分缓解(PR)10例(35.7 %),总有效(CR+PR)率为39.3 %,无变化和进展(NC+PD)为60.7 %,临床受益反应(CBR)有效率为71.4 %,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35.7 %(10例)和17.8 %(5例)。结论 3D-CRT同步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疗效较好,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不良反应能为大多数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ET-CT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分期的诊断及其融合图像下勾画靶区对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 对13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同一体位分别进行增强CT和PET同机扫描,图像重建后传输至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进行自动图像融合。PET-CT下诊断患者的分期;分别在CT、PET-CT融合图像上勾画靶区,设计放疗计划。患者均采用5野调强放疗,常规处方剂量60Gy/30f。比较两个计划的V20、全肺平均受量(MLD)、心脏平均受量、脊髓最大受量。结果 5例患者分期改变:3例升高,2例下降;CT下勾画靶区GTV、PTV分别为(159.35±84.44)cm3 、(442.12±172.57)cm3,显著高于PET-CT下勾画的GTV和PTV[(148.22±75.08)cm3 、(428.64±157.91)cm3]; PET CT下计划的全肺V20、MLD、心脏平均受量、脊髓最大受量等各项剂量学参数均优于CT下的计划(P<0.05)。结论 PET-CT较CT更有利于局部晚期NSCLC放疗靶区的勾画,可以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的诊治目前仍是医学界的难题。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肿瘤治疗技术,它通过热效应使靶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而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目前临床上已将HIFU技术用于治疗胰腺癌,并被认为是安全可行的,本文就近年来HIFU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15例病理明确的T4期患者行IMRT,2.2Gy/次,每日1次,每周照射5天,DT:80Gy/36f,53天完成。观察近期疗效包括排尿改善、PSA变化、肿块缩小以及毒副作用。近期疗效采用WHO实体瘤标准评价,毒副作用采用RTOG急性及晚期放射损伤分级标准。结果:11例有排尿困难的患者放疗结束时症状基本缓解;除2例PSA>100ng/ml外,9例放疗后6个月PSA值明显下降。放疗后1、3、6个月复查有效率(按前列腺局部计算)分别为66.7%(10/15)、66.7%(10/15)和80.0%(12/15)。急性胃肠道放射反应为26.7%(4/15),2级6.7%(1/15),未出现3级,未发现有晚期胃肠道放射反应。急性泌尿系统放射反应为40.0%(6/15),2级13.3%(2/15);晚期泌尿系统放射反应为20.0%(3/15),2级13.3%(2/15,前列腺电气化治疗患者),未出现3级毒副反应。结论:IMRT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近期疗效满意,毒副作用较轻,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评价复发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30例局部、区域复发的鼻咽癌患者使用IMRT的再程放疗,其中7例同时伴有颈淋巴结转移。根据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进行再分期,I、Ⅱ、Ⅲ、Ⅳ期分别为7、7、4、12例。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处方剂量为58.80—78.76Gy,分次剂量2.0—2.92Gy。结果:治疗计划GTV的中位体积为37.46cm。(14.30—227.52cm。),覆盖鼻咽GTVD。;的平均剂量为62.56Gy,GTVV95的平均体积为98.69%;靶区内GTV、cTV,和CTV,的平均剂量分别为65.82Gy、54.02Gy和50.20Gy;GTV的平均分割剂量为2.28Gy(2.0—2.92Gy)。结论:IMRT能较好覆盖肿瘤靶区而降低邻近敏感器官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医科达Synergy系统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腹盆部肿瘤患者在放疗分次内的摆位误差变化情况。[方法]对17例腹盆部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每次照射前进行首次摆位的CBCT扫描,然后与计划CT图象进行匹配,获得平移方向(x、y、z)和旋转方向(u、v、w)的摆位误差,通过完全由计算机控制的全碳素纤维六足遥控床进行自动的摆位误差纠正,误差调整后再次获取CBCT图像,分析并记录误差纠正后的残留误差。当患者治疗结束后,第三次获取CBCT图象,分析治疗后的体位误差,并与治疗前误差纠正后的残留误差相比较,从而得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分次内摆位误差情况。[结果]17例患者进行CBCT扫描672次,每次治疗开始前首次摆位、误差纠正后和治疗结束后的CBCT扫描均为224次。治疗前误差纠正后的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u、v、w六自由度方向上分别为(0.01±0.36)mm、(-0.40±0.65)mm、(-0.01±0.63)mm、(0.1±0.5)°、(0.1±0.5)°、(0.0±0.4)°,患者治疗结束后测量的误差分别为(-0.01±0.51)mm、(-0.77±0.84)mm、(-0.10±0.70)mm、(0.1±0.6)°、(0.1±0.5)°、(0.0±0.4)°;配对t检验y、z方向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00、0.041。[结论]腹盆部肿瘤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分次内摆位误差,这在临床上设计PTV的摆位扩边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6.
胃癌术后IMRT与常规对穿及适形照射剂量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常规放射治疗与适形及调强(IMRT)治疗技术在同一处方剂量(45 Gy)时的剂量分布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例胃癌术后患者,在CT图像序列上勾画出临床靶区(CTV),CTV外放1 cm定义为计划靶区PTV,对PTV分别用常规两野对穿、适形5野及5野调强照射技术进行计划设计。所有方案处方剂量均为45 Gy,要求95%体积PTV接受45 Gy剂量,IMRT与适形计划采用优化以保证≥95%的PTV接受45 Gy的处方剂量,99%的PTV接受42.75 Gy。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PTV受量和正常器官的受量差异和剂量分布,并计算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结果IMRT能够产生优于常规及适形的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及适形度明显优于常规对穿照射。IMRT的左肾受23 Gy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23)明显低于常规及适形技术,从脊髓剂量来看,IMRT的脊髓最大剂量为(39.3+2.3),小于40 Gy,明显优于常规前后对穿及适形照射技术,并相应减少脊髓的NTCP值。结论IMRT相对于常规对穿照射及适形照射具有明显的靶区剂量分布优势,可以减少肾脏、脊髓等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体积百分比及NTCP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轻中度癌痛患者的回顾性记忆(RM)与前瞻性记忆(PM)功能,了解癌痛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轻中度癌痛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37例,进行总体认知评估及RM和PM问卷调查。结果癌痛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得分为24.19±3.20,低于健康对照组的27.54±1.83(P<0.01);PM得分为14.76±4.53,高于健康对照组的9.59±1.38(P<0.01);癌痛组RM得分略低于健康对照组(12.78±4.27 vs. 12.91±5.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中度癌痛患者存在总体认知功能的损害,以记忆功能损害较为明显,其中以PM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推量放疗中应用常规调强放疗(IMRT)及螺旋断层放疗(HT)剂量分布的差异,为HT在乳腺癌保乳术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1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统一勾画计划靶区(PTV)与原发灶靶区(PGTV)并导入HT计划系统及瓦里安Eclipse计划系统,分别设计IMRT和H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PTV 50Gy/25f、PGTV 60Gy/25f,通过比较靶区剂量适形度、均匀性以及心肺受照剂量来评估IMRT与HT的优劣。结果 HT计划中靶区剂量的均匀性、适形度明显优于IMRT(P<0.05),患侧肺V5、V10、V20、V30及肺平均剂量均明显低于IMRT(P<0.05),但健侧肺V5增加;心脏剂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推量放疗,HT与IMRT计划都可以满足临床剂量的要求,但HT计划在剂量学方面相对于IMRT计划具有优势,可以显著降低对正常器官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35例,治疗后2周评价疗效。结果35例患者中,疼痛总有效率94.3%。KPS评分治疗前为(62.8±9.8)分,治疗后为(72.8±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OL评分治疗前(31.0±8.8)分,治疗后(45.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得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