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慢性便秘是最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之一,对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各国医疗支出中占比例高.便秘受多种肠道动力以及内分泌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慢性便秘的药物治疗靶点趋向于肠肌层神经、神经传导介质及其受体改变、盆底肌和肛提肌收缩不协调等.本文搜集归纳国内外近年便秘治疗常用药,尤其是促结肠动力药物,包括无羟色胺(5-HT)受体激动剂、氯离子通道激活剂、尿鸟苷素和鸟苷酸环化酶-C受体激动剂、阿片拮抗剂等,就其疗效和安全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替加色罗联合乳果糖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临床便秘的常见病因。据于普林等“报道。中国6城市老年人便秘发病率为11.5%。便秘不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与结肠癌、老年痴呆和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关。虽然目前临床用于治疗便秘的药物很多。但老年人常大量不当使用泻药,非但效果不理想。还可能导致泻药性结肠和结肠黑变病。我院予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替加色罗联合乳果糖治疗,并与单独应用乳果糖或比沙可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便秘是老年人群卫生保健的常见问题之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便秘。原发性便秘大多属于功能性便秘,而继发性便秘多与器质性疾病和药物有关。应正确认识老年人便秘的病因、危险因素、并发症,注意老年人便秘的临床评估和报警征象。慢性便秘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我国目前具体情况,试行慢性便秘三级诊治流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危害不容忽视。CFC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生物反馈、手术等多种方法,但老年人CFC的疗效仍差强人意,难治性便秘并不少见。为了进一步提高老年人CFC治疗水平,应给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积极应用国内外推荐的慢性便秘处理流程,规范治疗行为,同时深入开展老年人CFC的治疗研究,利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重新评价一些传统疗法、传统药物(尤其是中药)及新近上市药物治疗老年人CFC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安全有效治疗老年人CFC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非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老年人便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老年人便秘的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改善或恢复正常的排便.治疗原则:个体化的综合治疗,避免滥用泻剂.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器质性便秘的治疗应去除原发病因.  相似文献   

6.
泻药在慢性便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便秘是由于各种病因所导致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随着我国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慢性便秘患者数量呈现增加的趋势[1],然而慢性便秘的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因而目前尚无特异治疗方法,在药物治疗中最常使用的是泻药,我们将讨论治疗慢性便秘的各类泻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老年便秘型功能性肠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便秘型功能性肠病包括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和功能性便秘,是以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性状改变为特征的慢性功能性肠病,目前认为胃肠动力和内脏感觉异常为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老年消化系统常见病症之一。有学者调查411名老年人排便习惯,便秘者占35.8%。且症状易反复、治疗效果欠稳定,分析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将有助于进一步指导治疗。莫沙比利为选择性5-羟色胺4(5-HT)。受体激动剂,通过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增强胃肠道运动;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便秘主要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等症状为临床表现,在女性及老年群体有较高流行率~([1])。其部分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5-羟色胺(serotonin,5-HT)激动剂、胃动素激动剂、氯离子通道活化剂、中药等,其中还有近几年才开始被重视的胆汁酸调节剂,如Elobixibat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途的慢性便秘疾病新型疗法之一~([2])。目前关  相似文献   

9.
老年慢性失眠症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老年慢性失眠症多为共病性失眠,常伴发于原发性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及老年相关慢性疾病。由于老年人睡眠结构及睡眠觉醒节律发生改变,使老年慢性失眠症更多表现为早醒及白天片段睡眠。病因治疗是老年慢性失眠症的基础,对失眠症的治疗包括认知一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相比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老年慢性失眠症治疗更为安全、有效、持久。  相似文献   

10.
《内科》2021,(3)
垂体泌乳素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肿瘤,临床上对泌乳素瘤患者主要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化疗药物治疗、受体调节类药物治疗、生长因子类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放射性核素治疗,大部分患者采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卡麦角林等治疗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情况。本文就药物治疗泌乳素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丁黎葭  陈世耀 《胃肠病学》2009,14(10):633-636
胃食管反流病(GERD)系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障碍和胃排空延迟引起胃内容物反流是GERD的主要发病机制。促动力药可通过改善胃食管动力治疗GERD,主要包括多巴眩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5-HT)。受体激动剂、1-氨基丁酸B型(GABAB)受体激动剂、5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5)、选择性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拮抗剂、胃动素和5-HB部分激动剂。本文就促动力药治疗GERD的循证评价和进展作一慨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人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98例老年急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有20例为显效,16例为有效,13例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40.81%;观察组有38例为显效,9例为有效,2例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7.55%。经过治疗后,两组老年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有所减少,且发作持续时间也相应缩短,但观察组患者的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急性心绞痛使用常规药物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明显缓解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达标率的影响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社区内普查出的老年CHF患者按居住区域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两年不同的处理方法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2年的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干预,在服药依从性、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干预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7%vs.76%,P〈0.01)。结论: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可以明显提高老年CHF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5-羟色胺(5-HT4)受体激动剂对人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及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5-HT4受体激动剂对MMC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介导因素。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8人并观察给予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后MMC的变化。并且在给药前后检测MMC不同时期血浆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NO的浓度。结果健康人给药后MMC周期显著缩短[(87.5+24.2)min vs(60.5±18.4)min,P0.001],MMCⅢ期波幅、动力指数、传播速度均比给药前显著升高(P0.05)。MMC不同时期血浆MOT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SS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NO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5-HT4受体激活对人MMC有兴奋性作用,该兴奋作用可能通过SS、NO等胃肠激素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对小剂量甲氨喋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方法收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0,12,24及48 w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信息,评估疗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测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83例(RA组)及健康对照组100例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C677T基因型分布在RA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677T各基因型在MTX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基因型组肝毒性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C基因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RA发病和MTX疗效无关,但与MTX治疗后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肝毒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随访24周的病毒学应答、复发及无应答情况,分析与病毒学应答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42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分别为42.9%、78.6%、57.1%,复发率为26.2%,无应答率为21.4%。RVR组、EVR组的SVR为77.8%、72.7%,均高于非 RVR 组、非 EVR 组的41.7%、0(P 值分别为0.02、0.00)。SVR 组的病程(10.0±4.6)年、基线 HCV RNA(5.67±0.82)lg拷贝/mL、基因Ⅰ型占45.8%,显著低于非SVR组的(17.2±5.6)年、(6.39±0.92)lg拷贝/mL 和83.3%(P 值分别为0.00、0.02、0.01);IL-28B 基因多态性 CC 等位基因为83.3%,明显高于非SVR组的50%(P=0.02)。81%的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感染途径是有手术史或输血史,78.6%的患者病程>10年。结论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感染 HCV 年限、基线 HCV RNA 载量、非基因Ⅰ型以及IL-28B等位基因CC型和RVR、EVR是预测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舍曲林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二科收治的118例老年BPH伴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前列腺增生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前列腺增生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舍曲林治疗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抗抑郁焦虑疗效,使用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生活质量的变化。分别进行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分析,评价舍曲林对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经12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显著改善(P〈O.01)。生活质量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方面明显高于治疗前,并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舍曲林对BPH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用于≥80岁高龄患者营养评估的效果。方法选取消化内科住院老年患者96例,采用GNRI进行营养评估,测定12项营养相关指标,分析营养相关指标与GNR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分别通过测量身高或膝高计算理想体质量的方法所得GNRI各营养分组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I营养评估的4个营养分组之间体质量指数(BMI)、上臂围(MAC)、小腿围(C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铁蛋白(TRF)、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总淋巴细胞计数(TLC)、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I评分与BMI、MAC、CC、TSF、TP、PAB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GNRI适用于消化内科住院老年患者营养评估,消化内科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应当尽早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脾胃病PRO量表探讨老年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前瞻性研究,对应用脾胃病PRO量表收集的110例合格老年功能性胃肠病患者、148例中青年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和236例健康志愿者用ANOVA分析、t检验对脾胃病PRO量表各领域和总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组、中青年患者组、老年健康者组、中青年健康者组各组的ANOVA分析结果表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总体生存质量各领域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50.071、118.249、132.028、102.118,P=0.000、0.000、0.000、0.000).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3个领域中,老年患者组的生存质量平均得分比老年健康者组的低(t=-15.064、-5.548、-5.657;P=0.000、0.000、0.000),老年患者组的生存质量平均得分比中青年患者组的高(t=4.477、7.956、10.950;P=0.000、0.000、0.000).总体生存质量,老年患者组的生存质量平均得分比老年健康者组的低(t=-8.945、P=0.000),老年患者组的生存质量平均得分比中青年患者组的高(t=2.242、P=0.026).在各领域中,老年患者各年龄段的生存质量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3个领域以及总体生存质量评分,老年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但比中青年患者的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为部分运动受限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寻找一种替代有氧运动的新方法。方法将60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有氧运动训练组(30例)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组(30例),2组患者在常规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为期2m,每天1h的有氧运动训练和每天45min的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每周5次,为期2m。在治疗前、治疗2m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2m随访时,分别进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等指标检测。结果两组在治疗2m结束时,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等指标均有下降(P〈0.05);治疗结束后2m随访时,上述各项指标虽有反弹,但是较治疗前相比仍有下降(P〈0.05)。2组间各时间点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作为一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新型物理治疗方法,与有氧运动在改善血糖指标方面具有同样的效果,可以替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氧运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