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痰液诱导(Sputum-Induction,SI)是以高渗性氯化钠溶液雾化吸人诱导无痰或少痰的受检者产生足够痰液,以对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细胞及其他液相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无创性检测方法。SI技术最早是由BICKERMAN等在1958年发明并应用于肺癌诊断,之后,被应用于对结核和机会致病菌所致的肺部炎症的诊断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痰液降钙素原测定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本院住院的18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3组,急性支气管炎(A组)67例,轻度肺炎(B组)103例,重度肺炎(C组)17例,3组患儿均一次性吸痰管吸取深部痰液0.3 ml左右,同时静脉血2 ml送检,采用免疫色谱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分析三组患儿痰液PCT阳性率及血液PCT阳性率的分布,观察不同痰液PCT阳性患儿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三组患儿痰液PCT总阳性率(33.2%)与血清PCT总阳性率(2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痰液及血清PCT阳性率均高于A、B组(x2≥31.86,P<0.01),B组患儿痰液及血清PCT阳性率虽高于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3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组1和组2(P<0.01),组2喘憋消失时间长于组1,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1咳嗽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组2(P<0.01).6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液PCT阳性者治愈后,其痰液PCT检查结果 为阴性.结论 痰液PCT测定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具有鉴别意义,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其方法 操作简单,标本易获取,检测结果 快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霞 《工企医刊》2009,22(6):68-68
慢性支气管-肺部感染患者由于反复的呼吸道炎症,使气道粘膜纤毛运动减弱,功能降低,尤其在老年病人,常常咳痰无力,反应迟钝,而使痰液阻塞气道,严重影响了通气功能,以致支气管肺部感染经久不愈。我科在配合医疗的同时,采用湿化呼吸道和胸部物理排痰法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痰液的排出,为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现将排痰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氧气湿化瓶污染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 研究氧气湿化瓶污染与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 取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及湿化液进行普通细菌培养。结果 84%湿化液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到20种69株细菌,以G^-杆菌为主(57.96%);58%的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其细菌分布以G^-杆菌为主;31.8%痰培养与湿化液所分离的细菌一致。结论 湿化液细菌污染是造成院内肺部感染的重要病源之一,对湿化液的定期更换和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马娟  郑云霞 《职业与健康》2006,22(11):879-879
肺部感染是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昏迷病人由于机体反应低下,咳嗽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结果痰液贮留,由于痰液的贮留会助长细菌的繁殖,从而引起或加重肺部感染,所以辅助排痰对昏迷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肺部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吸道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2例呼吸道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痰液标本选取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型号为VITEK-32型,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制造)与配套GNI+坚定卡予以菌株鉴定,选取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以NCCLS发布的标准为依据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112例呼吸道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分离出236株病原菌。其中,24株(10.2%)真菌,34株(14.4%)革兰阳性菌,178株(75.4%)革兰阴性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30.8%,鲍氏不动杆菌的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24.2%,铜绿假单胞菌的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27.3%;34株革兰阳性菌中,检出32株(94.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其中6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26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临床治疗中,应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合理的抗菌药物对呼吸道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33例气管切开术后痰液标本的采集法与细菌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气管切开术后采集下呼吸道痰液标本的方法,总结了痰液阳性标本中常见的八种细菌对抗生素药物敏感度测定结果,为临床提供了预防和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参考资料;同时提出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是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及作好消毒隔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肺癌患者痰中端粒酶活性检测与痰脱落细胞检查敏感度,为肺癌临床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方法:对肺部影像学可疑肺癌的52例病人送检痰,查痰脱落细胞(纤支镜前后2次)和痰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采用PRAP---PCR_---ELISA 和银染色法);结果:肺癌病人痰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较肺部良性病变者明显增高.肺癌患者痰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较肺癌患者痰中癌细胞检出率高,有统计学意义.纤支镜检前后痰脱落细胞检出有-定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 中心型肺癌痰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较周围型肺癌高.结论:肺癌患者痰液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痰癌细胞阳性检出率,对肺癌诊断敏感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工鼻吸氧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8例ICU气管切开吸氧患者根据气管切开的吸氧日期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人工鼻吸氧与普通吸氧的痰液性质(痰液粘稠)、痰阻情况、肺部感染率和吸氧效果。结果人工鼻吸氧在痰液粘稠、痰阻情况、肺部感染方面发生率较普通吸氧组显著减少,而在吸氧效果方面却优于普通吸氧组。结论人工鼻吸氧为气管切开患者提供了比较安全、方便、有效的吸氧治疗方法,保证了氧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咳嗽、憋气痰多是尘肺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 ,患者肺纤维化造成呼吸急促 ,通气量增加 ,使气道丢失水分造成了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 ,痰液的粘稠度增加 ,影响了痰液的正常排出 ,潴留的痰液可刺激呼吸道引起或加重咳嗽 ,又可阻塞呼吸道加重气促、呼吸困难的症状 ,也给继发肺部细菌感染提供了机会 ,感染又可增加痰量及痰液的粘稠度 ,刺激咳嗽频率增加。粘液促动剂、止咳药在尘肺治疗中是常用药 ,正确选择应用这类药物对控制临床症状、预防继发肺部细菌感染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以此为宗旨探讨粘液促动剂、止咳药在尘肺治疗中的应用时机和意义。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诊断及治疗的方法,为AB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18年8月某三甲医院综合ICU微生物学培养标本中检出AB患者的临床资料,就AB检出情况、药敏结果,以及AB下呼吸道定植、感染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AB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取抗AB感染治疗(治疗组)与未采取抗AB感染治疗(对照组)的疗效。结果 共检出AB 106株,定植占51.89%(55株),医院感染占43.40%(46株),检出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92.45%(98株)。AB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30%,对多粘菌素及替加环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6.23%、66.98%。下呼吸道AB定植和感染患者痰涂片白细胞/鳞状上皮细胞、痰培养生长状况、肺炎症状体征、感染指标及肺部影像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7例下呼吸道AB感染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0%,对照组为81.8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ICU AB主要来自下呼吸道,多为定植菌,感染以医院感染为主,仅对多粘菌素及替加环素较敏感。下呼吸道AB痰涂片、痰培养生长状况、肺炎症状体征、感染指标及肺部影像学有助于判断感染或定植,其感染患者中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并不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清理脑血管后遗症并发肺部感染且行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深部痰液,预防及控制病人肺部感染,对15例气管切开患者采取了应用一次性密闭式吸痰管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氧气雾化吸入方法对开胸术后排痰效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忠林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5):3000-3001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患者有效、简便、舒适的雾化吸入疗法,以促进患者有效排痰,防止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方法]将开胸术后患者随机抽签分为氧气雾化吸入组和超声雾化吸入组。两组分别采用氧气雾化吸入器、超声雾化器。雾化液采用:生理盐水20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地塞米松5mg加a糜蛋白酶5mg。观察两组日均痰液量、日均协助排痰量和次数以及患者呼吸道刺激症状等指标。[结果]氧气雾化吸入法在减少日均协助排痰量及次数疗效中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法(t=16.725,t=39.137,P﹤0.05),呼吸道刺激症状及舒适方面明显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法(χ^2=15.85,χ^2=13.11,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法与超声雾化吸入法相比,是防治开胸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更有效舒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观痰辨病     
观痰辨病文/沈关龙痰液是呼吸道(支气管、气管、喉、鼻)粘膜分泌的粘液。正常人一般不咳痰或清晨起床后吐一口少量的痰(色泽清而透明)。当呼吸道发生病变时,或同一疾病的不同时期,痰的量、色泽、稠度、气味等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仔细观察这些变化,对疾病的初步诊...  相似文献   

15.
刘明 《医疗装备》2010,23(8):39-39
体外排痰机又称多频振动排痰机,是近年来研制出来的排痰设备,有利于加强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是预防或降低肺部感染的一个有效手段。多频振动排痰机运用了物理治疗的原理,其作用力可透过皮层、肌肉组织传达到细小支气管,利用振动排痰机在患者胸背部特定方向周期变化的治疗力促使呼吸道黏膜表面黏液和代谢物松动液化,同时利用振动排痰机的定向推挤作用,使已液化的痰液向主气道移动,并鼓励患者咳嗽而排出体外,对无力咳痰的患者可经吸引器吸出痰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性气管切开在肺叶切除术后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肺叶切除术后连续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2d,仍有大量呼吸道分泌物且咳嗽排痰不畅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是否切开气管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31例)和非预防性气管切开组(20例)。观察两组术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组术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预防性气管切开组[25.8%(8/31)比40.0%(8/20)、19.4%(6/31)比35.0%(7,20)、38.7%(12/31)比50.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叶切除术后连续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2d,仍有大量呼吸道分泌物且咳嗽排痰不畅的患者,预防性气管切开可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振动排痰机对减轻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12月年龄大于75岁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90例,符合振动排痰适应症,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试验组使用美国G5振动排痰机以促进排痰,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扣击法促进患者排痰。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日均排痰量分别为(52.35&#177;3.22)与(35.70&#177;4.1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有效排痰率分别为85%与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天数分别为(14.45&#177;2.11)与(18.72&#177;3.17)天,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舒适感为98%与4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振动排痰机能够促进患者痰液排出,减轻肺部感染,缩短住院天数,患者普遍感到舒适,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省力,易于操作,对老年肺部感染有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经口咽通气管建立起来的人工气道吸痰法,克服影响经鼻吸痰效果的因素,解决经鼻吸痰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清除昏迷病人气道分泌物.方法对13例昏迷患者采用了经口咽通气管辅助吸痰护理。结果13例昏迷患者均未因痰液堵塞而发生窒息,呼吸道梗阻症状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由原来的90%以下上升到95%以上。结论昏迷患者口腔放置口咽通气管辅助吸痰.操作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它是一种能够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通气的方法,不仅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降低脑损害,还可以避免舌后坠,减轻脑水肿,避免脑损害的发生。此方法是清除痰液潴留,改善通气功能,控制肺部感染的一项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血清C反应蛋白定量分析在肺部感染中的诊疗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肺部感染中临床应用。[方法]对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CRP浓度、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血沉(ESR),对腋温和痰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CRP低于治疗前。CRP阳性率高于WBC、N、ESR、腋温和痰培养。[结论]CRP作为诊断肺部感染和观察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晶 《医药与保健》2014,(3):114+97-114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病人呼吸道管理的意义。方法对50例开胸手术病人进行术前指导,指导其术前戒烟,积极治疗呼吸道疾病,练习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术后给予病人气道湿化,鼓励有效咳嗽,采取胸部叩击等方法促进有效排痰,对因痰液阻塞深部气道致肺不张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果 50例病人无肺部感染发生,1例肺不张病人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肺功能得以恢复。结论加强呼吸道管理是减少开胸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