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双腔管置管引流治疗112例,CT定位下血肿腔穿刺钻孔置管引流治疗96例,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降压+双腔管置管引流治疗72例.结果:小骨窗开颅手术、血肿穿刺钻孔引流组和去骨瓣降压组存活率、血肿清除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层医院宜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采用微创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脑疝形成的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脑疝复位快,再出血率低,病死率低等特点,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实用、效果好的微创定向置软管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新方法。方法 根据病人术前CT或CT片上提供的颅脑立体定位数据 ,采用我们自行设计的微创定向颅内置管装置等医疗器械 ,治疗了高血压脑出血病人 16 6例 ,包括急诊即时床边救治2 1例。血肿位于壳核 10 9例 ,丘脑 5 1例 ,脑叶 16例 ,小脑 6例 ,脑干和脑室各 2例 ;血肿小于10ml8例 ,11~ 30ml5 3例 ,31~ 5 0ml5 2例 ,5 1~ 10 0ml 47例 ,10 0ml以上 6例。所有病例术中经单或多靶点径路微创软管脑内血肿抽吸和术后残血尿激酶溶凝引流的方式及对血肿破入脑室积血病人配合腰穿置换治疗。结果 血肿腔内置管准确率 10 0 %。术中血肿清除率和术后残血清除留管时间均值 :单靶点径路为 31 1%和 5 3天 ,多靶点径路为 5 5 5 %和 3 7天 ,两方法比较有显著意义。术后一个月内死亡率为 10 2 %。结论 微创定向脑内血肿置软管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定位准确 ,方法简易 ,适宜抢救 ,创伤微小 ,疗效确切 ,易于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多点微创硬管抽吸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用多点微创抽吸法解除重症高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颅压高的方法。方法 39例重症病例依CT所见分型,用微创穿颅置硬导管抽吸引流方法治疗,分别在血肿中三点置管2例,血肿两点置管15例,双侧脑室额角置管8例,血肿一点加一侧脑室置管11例,血肿两点置管加对侧脑室置管2例,双侧室体部置管1例。结果 39例全部存活,ADL分级;Ⅰ级6例,Ⅱ级10例;Ⅲ级12例;Ⅳ级8例;Ⅴ级3例。结论 多点微创硬管抽吸引流是缓解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颅压高,排除颅内积血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双腔管置管引流治疗56例,CT定位下血肿腔穿刺钻孔置管引流治疗48例,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双腔管置管引流治疗36例。结果小骨窗开颅手术组、血肿穿刺钻孔引流组和去骨瓣减压组存活率、血肿清除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基层医院宜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采用微创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脑疝形成的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脑疝复位快,再出血率低,死亡率低等特点,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性脑室型丘脑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对降低高血压性脑室型丘脑出血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意义。方法 Ⅰ~Ⅲ级高血压性脑室型丘脑出血患者 76例 ,均行单侧脑室外引流和反复腰穿治疗。结果 存活 6 6例 ,其中6 7.1%恢复生活自理 ,死亡 10例 (13.2 % )。结论 以脑室外引流加腰穿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型丘脑出血 ,可降低病死率、病残率。提出了单侧脑室引流 ,不可减压过快 ,引流时间应按需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微创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组73倒中.45例患者采用单侧侧脑室+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术。28例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术治疗。结果术后评定,Ⅰ级4例,Ⅱ级28倒。Ⅲ级2(1例,Ⅳ级12例,Ⅴ级9例。结论单双侧侧脑室+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微创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200例微创清除颅内血肿(脓肿、积液)外科治疗经验体会。方法 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特制穿刺针,对〉60ml的脑内血肿全部采用双针穿刺引流、对口引流,配合生物溶酶技术清除血肿,配合腰椎穿刺置管引流。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60ml死亡率为2.1%,〉60~80ml约8.2%,其余死亡率为0。结论 (1)特重型脑出血双靶点微创手术治疗,配合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是提高颅内巨大血肿清除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重要方法;(2)自发脑出血超早期微创清除血肿损伤小,疗效好,定位准确,恰当并及时应用血肿液化剂,防治再出血,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等是影响预后的关键;(3)微创更广泛的应用于外伤脑出血、脑脓肿、硬膜下积液、慢性硬膜下出血等神经外科领域。  相似文献   

8.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将 2 0 0 0 - 0 1~ 2 0 0 4 - 11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86例分为微创引流组、内科治疗组。两组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 ,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 (长轴×短轴×层面数×π/6 ) ,出血部位分壳核、丘脑、脑叶、脑室、小脑等。有效配对的微创引流组高血压脑出血 4 3例中 ,男 2 5例 ,女 18例 ,平均 (6 1.1± 11.8)岁 ,血肿量 (37.0± 2 1.5 ) ml。其中壳核出血 11例 ,丘脑出血 8例 ,脑叶出血 15例 ,脑室出血 7例 ,小脑出血 2例。微创引流治疗指征一般为壳核区或脑叶血肿量 >30 ml,丘脑区血肿>10 ml或破入脑室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继发性脑窀出血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继发脑室出血患者经CT定位后,采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作脑室穿刺引流术或血肿+脑室穿刺引流术。结果微创手术方法有效清除了脑窜内积血和血肿,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ADL1 1例,ADL2 8例,ADL3 11例,ADL4 7例,ADL5 1例。结论微创治疗继发性脑室出血,引流脑脊液、血肿疗效可靠,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及尿激酶灌注引流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治疗。结果 56例患者中2d内血肿基本清除6例,3d内18例,5d内20例,7d内12例。死亡8例,其中2例为再出血,2例为穿刺脑疝不缓解导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1例颅内感染,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48例生存者治疗3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标准(ADL)评分,ADLⅠ级16例,Ⅱ级19例,Ⅲ级10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微创清除术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简便易行且疗效好。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3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近期疗效进行回顾分析。预后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好转(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和未好转(进步、病情无变化、恶化和死亡),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统计,使用u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前血压水平和性别不是危险因素,而患者年龄、入院GC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糖尿病史、破入脑室、意识障碍、脑室受压、术后有无再出血和并发症在预后好转组和未好转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影响微创血肿清除术近期疗效的因素很多,术前应积极干预。年龄、入院GC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糖尿病史、破入脑室、意识障碍、脑室受压、术后有无再出血和并发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神经导航系统引导多靶点穿刺与CT定位单靶点穿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98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神经导航系统组46例,多靶点穿刺抽吸脑内血肿;CT定位组52例,根据CT片直接穿刺、抽吸血肿。术后随访3个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引流天数、术中血肿抽吸率、住院天数和GO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航多靶点技术微创穿刺抽吸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CT定位单靶点穿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肿碎吸术后应用大剂量尿激酶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2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血肿碎吸术,抽吸血肿置管引流,有残余血肿的病人注入大剂量尿激酶,观察病人血肿清除、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以CT显示残余血肿量0~10ml为拔管标准,拔管时间为5~17天。本组随访90天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见。结论:血肿碎吸术后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清除血肿彻底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超早期微创穿刺急进型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警锐  程凯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65-1966,1968
目的探讨对急进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超早期进行微创外科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05年7月36例急进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对全部病例在发病6h内行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术,其中11例在发病后48h内行第2次脑内血肿穿刺,6例在第1次手术后效果不佳而由家属选择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另有8例因合并脑室内较多出血同时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结果随访6个月至1年,日常生活行为(ADL)Ⅱ级1例,ADLⅢ级9例,ADLⅣ级7例,ADLⅤ3例,死亡11例。另有5例手术后7~28d由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根据急进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外科治疗,可以提高这一部分患者的预后结果,为进一步的处理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高血压脑深部出血的血肿进行分型并探讨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外引流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血肿的CT形态特征将52例高血压脑深部出血患者的血肿分为6型:1型,血肿CT值均匀型;2型,血肿CT值不均匀型;3型,血肿周围水肿带明显型;4型,血肿巨大或不规则型;5型,血肿破入脑室型;6型,混合型。在急诊处理后,在立体定位架上行CT扫描确定靶点,1型靶点多选在血肿后缘中点,2型多选在血肿CT值较低处,3型选水肿带明显侧,4型选双或多靶点,5型选血肿及脑室,6型根据以上原则选靶点。根据靶点进行置管、血肿外引流手术。结果:5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36例(69.23%),中残11例(21.15%),重残1例(1.92%),死亡4例(7.70%)。术中无出血灶再出血,术后出血灶少量再出血3例。结论:根据高血压脑深部出血血肿分型行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外引流术,引流效果好,术中、术后病灶再出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常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3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给予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引流术组给予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在治疗后对三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在治疗1个月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对三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对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对比。结果引流组与小骨窗组血肿残留发生率分别为11.1%和8.3%,明显低于常规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引流组与小骨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再出血发生率5.6%明显低于引流组的16.7%和常规组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术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术组与小骨窗组治疗后NIHSS评分别为(11.9±2.7)分和(12.3±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术组与小骨窗组术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3.9%、16.7%,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患者的NIHSS和SDS评分进行分析可知,治疗后NIHSS评分与SD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891、0.857,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而言,应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均能较好地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而且术后卒中抑郁发生率较低,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均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评定预后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64例患者中,死亡4例,病死率为6.25%;ADL分级法评定其患者预后,优秀率为73.4%。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机、血肿量、血肿位置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具有视野清晰、减压充分、出血量少、创伤轻微的优点,早期手术、血肿量小、血肿位置为内囊前肢型及外囊型者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救治和中后期脑积水的诊治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收集本院78例高血压脑出血出现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高血压脑出血出现脑积水的患者中,丘脑出血59例,脑干出血13例,小脑出血6例.所有病例均有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其中侧脑室、第三脑室、导水管及第四脑室全脑室铸型53例;发生颅内感染36例.早期行侧脑室引流、冲洗、尿激酶注入、腰穿治疗,侧脑室引流持续时间7~56 d;中后期出现脑积水46例,均给予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本组病例中中度残废36例,重度残废18例,持续植物状态15例,死亡9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生脑积水与出血部位、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和继发颅内感染有关,早期积极引流、预防感染,中后期及时给予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外侧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与康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通过回顾性资料分析探讨外侧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方案的选择、术中注意要点及术后的康复。方法 :2 12例外侧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均采用手术、药物与康复训练等治疗。结果 :2 12例患者中手术后死亡 17例 ( 8.0 2 % ) ,康复治疗 195例 ,获随访 182例。治疗前与康复治疗 6个月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对外侧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外科干预及康复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