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移植作用于慢性缺血性创面的方法及其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将转NGF基因的MH3T3细胞包入APA(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中培养备用,分别采取创面NGF微囊悬液局部注射法、NGF微囊复合组织工程真皮法、MH3T3微囊局部注射法、NGF(5ng/ml)局部注射法、胶原膜法等应用于大鼠背部缺血性创面模型,以空白创面为对照,观察创面再上皮化、愈合速度及愈合时间.结果 两种微囊应用方法均可促进创面上皮化速率,提高创面愈合的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微囊复合组织工程真皮法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应用转NGF基因微囊可促进慢性缺血性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鞘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相应脊髓背根神经节(DRG)与胫骨骨痂中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的表达变化. 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予NGF 1μg/d连续鞘注14 d,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7、14、21、28 d分批处死动物,行骨痂X线评分、骨痂/骨干比值测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相应节段DRG与胫骨骨痂中的CGRP、SP表达.结果 术后21 d,NGF组X线评分低于对照组,21 d、28 d骨痂/骨干比值低于对照组.HE染色显示各时期NGF组软骨内成骨过程增强,骨痂成熟度高于对照组,骨痂改建过程提前且更为完全.CGRP、SP在DRG及胫骨骨痂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OD)值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RG神经肽表达OD值与骨痂OD值明显正相关. 结论 鞘注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DRG与骨折骨痂中的神经肽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软骨内骨化,减小骨痂体积并加速骨折的愈合及塑形改建过程.推测神经生长因子与DRG神经肽参与了中枢神经调控外周成骨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局部应用不同浓度NGF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进一步探讨NGF促进骨折愈合的适宜浓度。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体重(220.0±2.5)g,随机分成A、B、C、D、E 5组(n=15)。实验动物建立右胫骨中上段骨折模型,A、B、C、D组分别于骨折断端局部注射含0.006 48×10-2、0.032 40×10-2、0.162 00×10-2、0.810 00×10-2μg/g NGF的生理盐水0.3 mL,每天1次,连续注射7 d;E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2、4、6周各处死5只大鼠,并于骨折部位取材行大体、X线片观察、生化检测及组织学观察。处死大鼠前取大鼠眼球球后动、静脉血液行血清ALP活性测定。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大体观察表明A、B、C、D组局部新生硬组织大小、硬度、骨折断端骨痂生长逐渐递增,D组明显优于A、B、C、E组。X线片示A、B、C、D组骨折线逐渐模糊,钙化面积逐渐增大,D组骨痂钙化明显快于A、B、C组和E组。组织学观察示D组骨小梁质量及成熟度明显优于A、B、C组和E组。D组术后4、6周成骨区灰度值、骨痂钙含量,2、4周骨痂组织湿重及2周血清ALP含量均显著高于A、B、C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显示各组新生骨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指数、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和骨小梁宽度随时间延长而减小;同一时间点A、B、C、D组依次增大,均大于E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NGF对大鼠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NGF(0.810 00×10-2μg/g)对骨折愈合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带锁持续加压外固定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制一种符合骨折愈合生长规律,并能促进骨折愈合的外固定装置,用于治疗开放性长骨骨折,使其达到骨折愈合快并且固定可靠的目的 .方法 此外固定器采用锁定滑动设计,对骨折端能微动持续加压.自2002年1月~2006年1月,用该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长骨骨折56例.结果 53例获随访,骨折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针道感染4例,无深部感染及骨不愈合.结论 带锁持续加压外固定器使用方便,有滑动、加压双重功能,可行静、动力固定转换,符合骨折生长规律,可促进骨折愈合,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理想的外固定器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促进骨折愈合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骨折不愈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查阅国内外关于TBI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文献,从神经、体液及免疫3个方面总结TBI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探讨骨折不愈合治疗新思路。结果 大量研究表明,骨折合并TBI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较单纯骨折患者更快。骨折合并TBI患者体液中各种细胞因子、激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单纯骨折患者;神经系统释放的神经因子透过受损血脑屏障到达骨折部位,同时合并TBI的骨折端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的趋化、聚集与单纯骨折患者也有显著差异。复杂的体液、神经及免疫调节网络共同促进骨折端血管再生、成骨细胞分化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结论 TBI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及免疫调节网络促进骨折愈合,提示通过干预骨折周围微环境可以治疗骨折不愈合。  相似文献   

6.
骨折临床愈合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由于全身性因素、生物学因素、骨折局部条件及手术的影响等,部分患者可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辛伐他汀是一种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有效药物,近年来国内外大量实验证明,辛伐他汀能增加骨密度、促进骨生长、有效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症。淫羊藿是一种传统的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中药,近年研究证明其提取物亦具有促进骨形成作用。本文就此二种药物促进骨折愈合研究有关的文献进行综述,进一步分析二者单独及联合应用促进成骨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周期性载荷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期性载荷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张建国张昌政*姜开厚**李华滢**夏家骝***临床和实验证实,骨折经适合固定后再施加周期性载荷,能刺激骨痂生长,促进骨折愈合,增加骨折愈合处的强度和刚度〔1~3〕。但有关骨折愈合能增强弯曲载荷的资料尚缺乏。因此,本文研究了周...  相似文献   

8.
生理性应力促进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术后骨折愈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生理性应力对促进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90例A型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随机分为三组进行负重,观察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本组随访6~14个月,平均8.7个月.A组发生骨不连2例,将静力锁定改为动力锁定并予站立负重后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8±1.6)个月.B、C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分别为(3.9±1.4)个月和(4.1±1.2)个月.B、C组骨折愈合时间小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生理性应力能显著促进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微动应力与骨折间接愈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折断端存在相对移动时,骨折以间接愈合的方式连接。微动应力能促进骨折的愈合,但程度与应力的方向及强度有关。机械应力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刺激效应是促进骨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力使骨内发生应变,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分泌,促进骨形成。不过,骨折愈合不同阶段所需应力的相关参数尚未确立,其确切的细胞学机制与分子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
骨折发生后的初始炎症反应过程在骨折愈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长期的炎症则抑制骨折修复。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楚。某些细胞因子能促进成骨,而其他则抑制骨折愈合。基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型、微创和前沿的增强骨折修复方法。MSCs不仅分化成骨,而且通过各种机制施加于免疫细胞调节作用。本文就MSCs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应用及MSCs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最新进展予以综述,为骨折愈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