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肾性骨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肾性骨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改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肾性骨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i PTH)在益肾壮骨免煎颗粒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80例,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方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均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益肾壮骨免煎颗粒,连续治疗12个月,分别检测两组甲状旁腺激素(i PTH)、钙(Ca2+)、磷(P3+)的指标。结果:观察组甲状旁腺激素(i PTH)、磷(P3+)、钙(Ca2+)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磷呈正相关。结论:甲状旁腺激素(i PTH)检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疗效有指导评价意义,益肾壮骨免煎颗粒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讨益肾坚骨汤治疗肾性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肾性骨病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性骨化三醇胶丸治疗,研究组接受益肾坚骨汤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如测定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清磷、血清钙等指数,并分析对比。结果:对比治疗前后血CCr、BUN、Cr等指数,组间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血清P、i PTH、血清Ca指数,治疗前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后得知,临床治疗肾性骨病可考虑给予益肾坚骨汤治疗,在患者肾功能稳定的状况下,可更明显的降低甲状旁腺激素,增高血钙指数,促进症状明显改善,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益肾坚骨汤治疗肾性骨病的疗效.方法 将66例肾性骨病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以非透析治疗为基础,治疗组加用益肾坚骨汤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剂量骨化三醇胶丸口服,2组疗程均为2个月.2组治疗前后进行肾功能、血清钙、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测定,并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及血清P指标无明显差异;2组治疗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01);血清Ca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P<0.001),但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益肾坚骨汤能在肾功能稳定的前提下,提高血清钙水平,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改善肾性骨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肾续骨片联合皮下注射密盖息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致肾性骨病患者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致肾性骨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行充分透析,治疗组30例采用益肾续骨片口服联合密盖息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仅用皮下注射密盖息。观察2组骨痛、皮肤瘙痒程度以及监测治疗前后股骨颈骨密度(BMD)、血清钾(K+)、血清钙(Ca2+)、磷(P3+)、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全片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钙、血磷、ALP、i PTH水平均有明显降低,骨密度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皮肤瘙痒评分、骨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续骨片联合密盖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致肾性骨病患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补肾健骨法对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肾性骨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2例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肾性骨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血液透析及口服骨化三醇、碳酸钙D3咀嚼片等一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肾健骨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旁腺素、钙磷代谢以及患者生存质量等。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钙、血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旁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骨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甲状旁腺素水平,调节钙、磷代谢,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将尿毒清颗粒应用于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中对患者钙磷代谢以及血浆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8年10月间收入的所有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本次实验要求抽取出26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双色球抽签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时采用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和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尿毒清颗粒开展治疗,每四周为一个疗程,连续用药三个疗程。在治疗完成后,对比患者的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肌肝清除卒(CreatinineClearance,Ccr)、血清肌肝(SerumCreatininen,SCr)以及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结果:治疗完成后,所有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血钙、血磷以及PTH值改善状况较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明显(P 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Ccr、SCr以及BUN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明显(P 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来说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 0.05)。结论:在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应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加入尿毒清颗粒,能够有效对患者体内的钙磷代谢紊乱进行纠正,降低PTH值,并对患者体内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调节,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每组34例,治疗13周,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观察对比每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钙磷代谢及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1外周血甲状旁腺素水平下降、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睡眠质量明显改善,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1、2。结论:规律的血液灌流治疗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纠正钙磷代谢紊乱,提升血红蛋白水平,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可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钙浓度透析液(1.25 mmol/L和1.5 mmol/L)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钙浓度1.25mmol/L (DCa l.25)、1.5 mmol/L(DCa l.5)透析液连续血液透析3个月,期间保持患者摄入钙磷量稳定、透析方案以及其余治疗方法、药量等均不改变.对比患者实验前后血钙、血磷和血甲状旁腺激素(iPTH)值变化情况.结果:使用钙浓度1.25 mmol/L透析液透析3个月后患者血钙和钙磷乘积水平明显降低(P<0.05),甲状旁腺激素显著升高(P<0.05);同样条件下使用钙浓度1.5 mmol/L透析液患者,透析3个月后血钙和钙磷乘积无明显变化,甲状旁腺激素升高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甲状旁腺激素变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透析前血钙正常或轻度异常患者,使用DCa 1.5透析液疗效相对较好;对透析前血钙较高患者,短期使用DCa 1.25透析液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血透患者肾性骨病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肾内科血透中心行长期透析的200名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A、B两组,两组均使用钙剂(碳酸钙或醋酸钙)作为磷结合剂,A组采用钙离子浓度为1.50 mmol/L透析液进行透析,B组采用钙离子浓度为1.25 mmol/L透析液进行透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骨密度、肾性骨病症状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血清钙(SCa)明显高于B组、而血清磷(SP)、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明显低于B组(P0.05),且A治疗后甲状旁腺激素(PTH)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治疗后手指指骨骨密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肌痛、骨痛、肌痛性痉挛、病理性骨折等肾性骨病相关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选用1.5 mmol/L钙离子浓度透析液较1.25 mmol/L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透析能增高SCa浓度,降低SP、AKP、PTH,对减少肾性骨病患病风险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碳酸钙D3片和复方α–酮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碳酸钙D3片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碳酸钙D3片和复方α–酮酸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磷、血钙磷乘积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给予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白蛋白水平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血钙、血尿素和血肌酐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碳酸钙D3片和复方α–酮酸联合治疗具有显著作用,能够降低患者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以及血钙磷乘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海螵蛸颗粒剂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与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中药+HDF组、HP+HD组,每组各30例。2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中药+HDF组、HP+HD组血磷及iPTH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中药+HDF组血钙、血磷下降均优于HP+HD组(P〈0.05),iPTH下降与HP+H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螵蛸颗粒剂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方面较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对于高转运性肾性骨病及心血管异位钙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伴有肾性骨病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活性维生素D3口服治疗,实验组在活性维生素D3治疗基础上联合降钙素肌注,疗程3个月。治疗结束后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2组股骨颈骨密度值;治疗前后治疗前后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Ⅰ型胶原N-端前肽、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胎球蛋白A值。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钙化评分、Ⅰ型胶原N-端前肽、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股骨头骨密度显著提高(P0.05);2组治疗后血钙、血磷、胎球蛋白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钙素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可明显改善肾性骨病患者骨质代谢,对转移性钙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强骨胶囊合低钙透析液对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透析(MHD)的慢性肾性骨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强骨胶囊合低钙透析液治疗,对照组单用低钙透析液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Ca、P、i PTH等,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健康调查问卷-36(SF-36)量表进行评估。结果: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两组理化指导标中P、i PTH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强骨胶囊合低钙透析液治疗能够提高肾性骨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骨代谢及骨病控制情况。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血钙、磷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美国肾脏病基金会慢性透析患者骨代谢和骨病控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比较。结果: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高磷血症36人、高钙血症13人、低钙血症23人、钙磷乘积升高29人、iPTH升高37人;仅5人四项均正常,达到指南所要求的目标。结论:多数血液透析患者骨代谢及骨病控制不佳,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补肾壮骨汤辅助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采用骨化三醇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补肾壮骨汤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相关指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进行治疗时,采用补肾壮骨汤辅助治疗能够优化相关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法治疗慢性肾衰竭肾性骨病(RO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衰竭并发ROD的非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化湿中药。2组均治疗3个月,监测治疗前后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钙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钙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湿法治疗慢性肾衰竭ROD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益肾强骨方对肾虚浊瘀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并发肾性骨病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肾虚浊瘀型MHD并发肾性骨病患者52例,依据曾经是否服用益肾强骨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益肾强骨方,2组疗程均为8周。评估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骨碱性磷酸酶(BAP)、血钙、尿素、肌酐水平。结果 治疗组骨痛、皮肤瘙痒、纳差腹胀、倦怠乏力4项症状评分均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4项评分降低更明显(P <0.05)。治疗组i PTH、BAP、血磷、血肌酐指标均明显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05)。结论 益肾强骨方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虚浊瘀型MHD并发肾性骨病患者的相关实验指标,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对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血浆中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8例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钙磷代谢紊乱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9例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加常规治疗,研究组59例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毒清颗粒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钙、磷、PTH、Ccr、SCr、BUN水平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钙、血磷及PTH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Ccr、SCr、BUN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尿毒清颗粒应用于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有效纠正钙磷代谢紊乱,降低PTH,调节Ccr、SCr、BUN水平,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nitenance Hemodialysis,MHD)并发症的疗效。方法:MHD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及对照组2,每组30例,治疗1个月,治疗组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基础上做血液灌流加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1在透析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2仅行血透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肾功能、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电解质)变化与临床症状(皮肤瘙痒、骨痛、睡眠障碍、出汗异常)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1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患者睡眠障碍和出汗异常改善显著多于对照组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各临床症状未出现明显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1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钙、磷及肌酐、尿素氮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治疗前后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钙、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义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等中的分子毒素,纠正钙磷代谢紊乱,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能更明显缓解MHD病发症的临床症状,其疗效要优于单纯血液灌流和常规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