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近十年来有关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探讨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近况。方法:将近十年来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文献资料按针刺、耳针、穴位注射、埋线、穴位贴敷等多方面进行分类综述。结果与结论:针灸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但尚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穴位注射及中药面膜综合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黄褐斑患者126例采用刺五加注射液穴位注射及中药面膜综合治疗黄。褐斑结果:本组病例126例,治疗后30天评疗效,只有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6.8%。结论:刺五加注射液穴位注射及中药面膜综合治疗黄褐斑方法简便,价格低廉,是治疗黄褐斑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加辨证论治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9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针刺。分别治疗3个月,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在总疗效,症状、脸部黄褐斑改善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和83.0%。结论 针刺加辨证论治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总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江燕 《四川中医》2008,26(6):94-95
目的:观察加味地黄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肝肾不足型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肝肾不足型黄褐斑的患者.口服自拟加味地黄汤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胸腺五肽.结果:治愈22例,占61%;显效13例,占36%;无效1例,占3%.总有效率97%.结论:加味地黄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肝肾不足型黄褐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皮损颜色、皮损面积、总积分和综合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后皮损颜色、皮损面积、总积分和综合疗效等数值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血穴位注射女性黄褐斑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更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穴位注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黄褐斑60例。[结果]经过2~3个疗程,60例中,基本治愈41例占68.3%;显效17例占28.3%;好转2例占3.4%,总有效率100%。[结论]穴位注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黄褐斑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查阅有关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文献,从黄褐斑的发病机制、针灸治疗方法、作用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方法有多种,如针刺、耳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刮痧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疗效。针灸主要通过调节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的平衡,调节内分泌及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来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女性黄褐斑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注射疗法对女性黄褐斑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本研究选择女性黄褐斑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患者治疗前进行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治疗组采用中药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疗程5周,治疗结束1个月后再次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变是否有差异性;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皮损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之间疗效是否有差异性。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5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中药穴位注射疗法能够降低黄褐斑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结论:中药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能够降低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能量大光斑Q开关激光结合穴位注射对黄褐斑患者血清SOD、LPO的影响。方法:将9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YAG激光治疗,每两周1次,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穴位注射胎盘多肽,每周2次,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SOD、LPO值。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同组内SOD与LPO的结果与治疗前比P0.05,但两组治疗后相比P0.05。结论: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可靠,效果理想,配合穴位注射,基本治愈率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送辨证加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对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根据中医辨证结果均予经典方逍遥散、参苓白术散及六味地黄汤加味加减口服,治疗组予丹参注射液2ml双侧足三里注射,治疗3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加双足三里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对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单纯中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11.
正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过度,可累及脸颊、鼻子、上唇、前额、下颏,以上部位可单发,也可多发,是皮肤科美容科一种非常常见的碍美性疾病,影响主要人群是女性。遗传和种族偏好、外源激素治疗、化妆品、怀孕和紫外线暴露都是可能的病因。笔者尝试利用近年来流行的水光注射联合传统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并且在水光注射中应用复方当归注射  相似文献   

12.
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褐斑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女性多发.笔者通过穴位注射治疗本病患者8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穴位药物注射治疗黄褐斑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刚 《中国针灸》1996,16(9):50-51
穴位药物注射治疗黄褐斑48例疗效观察张永刚(北京市朝阳中医医院,100020)主题词黑变病/穴位疗法,水针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也称肝斑、蝴蝶斑,多与妊娠、月经不调、内分泌或消化道疾病、日晒等有一定关系。笔者自1993年10月~19...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临床针刺治疗黄褐斑的选穴规律和特点,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方法:检索了近15年针刺治疗黄褐斑的文献70余篇,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治疗黄褐斑全身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主要穴位有23个,全身取穴以三阴交、足三里、曲池、血海为基本主穴;针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针刺治疗黄褐斑的实验研究报道极少。结论:应以临床取穴规律为依据,开展动物实验,探究针刺抑制黑色素合成的作用机制,为该法有效应用于黄褐斑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检索2009年9月~2017年9月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 Med数据库,收集整理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文献,总结近年来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探讨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机理,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褐斑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面尘、黧黑斑相似,俗称肝斑、妊娠斑、蝴蝶斑.笔者在临诊时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用穴位注射结合面部刮痧治疗黄褐斑,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中药面膜、穴位注射及口服莱菔子等治疗黄褐斑6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褐斑是指颜面部出现淡褐色或褐色的色素沉着,以皮损对称分布,面积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无自觉症状为临床特征.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且较难治.笔者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和穴位自血注射疗法治疗此病,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以穴位埋线为主的中医治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试图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对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电脑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等数据库。搜索从当前的时间2018年10月追溯至建库,集合各大数据库里所收录的相关RCT/CCT试验,利用Cochrane5. 1. 0提供的循证医学届权威的评估标准,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客观严谨的质量评价与风险评估,再使用Revman5. 3软件对穴位埋线为主治疗黄褐斑的有效率、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计纳入10篇文献,Meta结果显示:穴位埋线为主组治疗黄褐斑有效率优于常规西药组(OR=5. 15,95%CI[3. 56,7. 45],P 0. 01);患者症状积分改善方面,穴位埋线为主组对黄褐斑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常规西药组(SMD=0. 68,95%CI[0. 44,0. 91],P 0. 01)。结论:在有效率、症状改善方面,穴位埋线为主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近况。指出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针刺和药物双重作用,副作用小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