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改进同步化法制备外周血染色体500条G显带技术用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意义.方法 对100份在本院细胞遗传室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样本,用常规制备法和改进同步化制备法同时进行外周染色体制备,观察两种方法制备玻片中的500条带分裂相数量和比例,并分别进行400条G显带和500条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的制备成功率均为100%.同步化法制备500条带核型分析结果为87份正常,9例Y染色体多态性,4例异常.常规法制备400条带核型分析漏诊1例染色体异常.同步化法获得的大于500条带分裂相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500条带核型分析准确率高于400条带.结论 改进同步化制备法可以显著增加500条带分裂相,应用于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利于发现染色体异常,且操作简单,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综合应用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对1例染色体微小易位的病例进行检测.方法 按常规制备染色体,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并先后进行光谱核型分析(spectral karyotyping,SKY),染色体涂染,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sation,FISH)检测,亚端粒探针F...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PRINS技术联合G显带核型分析检测克氏综合征染色体。方法对1034例男性不育患者外周血用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对检出的克氏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用引物原位标记(PRINS)技术进行染色体检测,比较分析染色体异常的检出情况。结果用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方法检出核型异常患者134例,核型异常比例为12.96%;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70例占异常总数的52.23%(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56例占41.79%),余下为染色体结构异常64例占47.77%;采用PRINS技术对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进行检测,结果与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与常规核型分析方法相比,PRINS技术可快速、准确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福州地区1544例遗传咨询者外周血染色体异常核型类型、发生率以及相应的临床表现。方法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技术,吉姆萨染色,进行人类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共检出异常核型312例,检出率20.21%。结论遗传咨询者中异常核型发生率比较高,异常核型与不孕不育、不良孕史、原发闭经、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人类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分析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流产、死胎、不孕和不育等的关系。方法 采取患者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应用G显带和C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遗传咨询者中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发生率,探讨染色体异常与不孕不育、不良孕史、智力低下等疾病的关系。方法运用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496例遗传咨询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采集和培养,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并运用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必要时进行C显带分析。结果共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34例,发生率为6.85%。其中结构异常8例,数目异常7例,染色体多态性19例。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孕不育、不良孕史、智力低下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的人群应积极开展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与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563对不良孕产史患者的外周血,常规技术方法培养淋巴细胞,制备染色体,G显带,必要时增加C显带和N显带,在显微镜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563对不良孕产史夫妇中共发现染色体异常的核型78例,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为6.67%。其中罗氏易位16例,占异常核型的20.51%;平衡易位9例,占异常核型的11.54%;倒位3例,占异常核型的3.85%;染色体多态为50例,占异常核型的60.10%。结论染色体异常是造成患者发生不良孕产史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不良孕产史的夫妇有必要常规开展细胞遗传学检查并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结合G-显带核型分析诊断染色体易位,并对G显带技术难以鉴定的微小易位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生物素标记的显微切割备的X、Y、14q,10号染色体特异性探针,与患者外周血培养淋巴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 室温存放近10年的标本,-80℃冻存标本及新鲜标本均可看到清晰的杂交信号,染色体结构异常很清楚。结论 染色体涂染技术结合G显带核型分析,可以准确识别G显带技术难以鉴定的染色体微小易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智力低下(MR)患儿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72h培养法制备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照相。结果本研究60例MR患儿中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34例,检出率(56.7%)。结论说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MR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对MR患儿进行染色体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绒毛细胞染色体直接制片法和培养法的优缺点,提高产前诊断和流产绒毛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效率。方法分别进行绒毛组织细胞培养和直接制片,通过G显带分析核型。结果培养法的成功率要远高于直接制片法,但步骤较复杂。结论在流产或早期产前诊断中,培养法的成功率和准确率要比直接法高,是一种实用的早期产前诊断和流产绒毛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102例智力低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智力低下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原因及预防。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72h培养及染色体常规制备方法,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02例智力低下患者中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65例,检出率63.7%。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为63例,占异常核型的95.4%,而结构异常为2例。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时导致智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前筛查及诊断是预防智力低下患儿出生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夫妇染色体核型分布情况,寻找其细胞遗传学病因。方法采集有不良孕产史夫妇的外周血,常规技术方法培养淋巴细胞,制备染色体,G显带,必要时增加C显带和N显带,在显微镜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487对(974例)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中有61例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率为6.26%;其中易位型7例,占异常核型的11.48%;倒位型12例,占异常核型的19.67%;染色体多态为44例,占总例数的4.52%,占异常核型的72.13%,其中大Y最多,有11例,占异常核型的18.03%;接下来为inv(9),有10例,占异常核型的16.39%。结论对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及遗传咨询能够避免先天缺陷患儿的出生,对于提高人口的遗传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桂北地区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染色体核型及融合基因信息,探讨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病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桂北地区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及骨髓标本,应用G显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以及融合基因信息。结果共收集到髓细胞白血病患者40例,其中包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24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16例。G显带核型分析发现异常核型患者26例,包括4例罕见的核型;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融合基因阳性患者21例。结论染色体核型及融合基因分析有利于髓细胞白血病诊断,可以为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例1男,25岁,婚后2年妻子未孕。男性第2性征欠佳,无胡须及腋毛。细胞遗传学检查:取外周血常规制备染色体,G显带,观察20个中期分裂相,核型分析10个。染色体核型为:48,XXYY。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患者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探讨染色体异常与不孕不育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2014年送检的3639例不孕不育患者的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并制备标本,应用G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3639例不孕不育患者染色体异常261例,异常检出率为7.17%。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久治不愈的不孕不育的患者应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排除不孕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染色体异常女性患儿的核型及其临床表型。方法: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必要时用C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进行验证。结果:71例患儿中,共发现X染色体数目异常29例,占异常核型的40.8%;X染色体结构异常10例,占异常核型的14.1%;嵌合体30例,占异常核型的42.3%;X-...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230例身材矮小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身材矮小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230例身材矮小患儿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结合Q显带、C显带及荧光原位杂交等方法对异常染色体核型进行检测.结果 230例身材矮小患儿中染色体核型异常有23例,异常比例为10%.其中,Turner综合征核型18例,环状染色体3例(分别为4号、6号和15号环状染色体),其余两例分别为5号染色体倒位及10号染色体短臂三体.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引起身材矮小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用G带、Q带、C带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精确诊断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可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医学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4例染色体核型为15p+的患者进行分析。方法经细胞遗传学(G显带和C显带)发现染色体核型为15p+的患者选用Yq12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15号染色体短臂的额外物质为Y染色体长臂末端的结构异染色质。结论FISH方法可帮助确定一些来源不明的额外染色体物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遗传咨询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探讨细胞遗传学分析在遗传咨询与优生优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常规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标本,镜下核型分析。结果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63例,异常率13.13%。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影响智力和正常生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染色体检查有利于优生优育,在遗传咨询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标记(BACs-on-Beads,BoBs)技术联合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对宁波地区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2779例高危孕妇的羊水细胞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和BoBs检测结果。结果对于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13、18、21、X和Y染色体),BoBs检测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的诊断符合率为98.78%;BoBs还检出未被核型分析发现的8例微重复;BoBs未检出核型分析中的17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0例嵌合体及1例三倍体。结论BoBs技术作为新的分子遗传学产前诊断技术,其通量高、速度快以及可对9种微缺失综合征做出诊断,是传统核型分析很好的补充,提高了本地区产前诊断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