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引气归元针法联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给予引气归元针法联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和临床疗效,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安眠药物、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气归元针法联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临床疗效优于阿普唑仑,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益肾调督养心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养心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药物组各25例,针刺组采用益肾调督养心针法,药物组给予安定片睡前口服,共治疗4周。用睡眠障碍改善有效率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睡眠改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匹茨堡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益肾调督养心针法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患者睡眠、生活质量,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元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依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通元针法治疗,两组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对睡眠状况和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采用通元针法治疗后有效率为98%,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的84%(P0.05);通元针刺治疗组的PSQI评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常规针刺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通元针法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中风康复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地分析在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应用"调阴阳五脏"针法的实际价值。方法:2014年8月-2015年5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调阴阳五脏"针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5.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质量评分、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中,"调阴阳五脏"针法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药调神法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治疗组患者应用针药调神法治疗,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O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8%,对照组为84.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安眠效率、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的改善程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体睡眠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调神法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通督调神针法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睡眠质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入院治疗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安定联合普通取穴治疗,观察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2组均进行15 d治疗,治疗完毕后对效果进行评估。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2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DL)对2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15d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后15 d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7.50%(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睡眠效率、入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通督调神针法用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7.
何克林  韩德雄  马睿杰 《新中医》2020,52(14):120-123
目的:观察耳穴电针联合调神养心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调神养心针法治疗,治疗组予耳穴电针联合调神养心针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及随访期统计2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计算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4周及随访期,2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PSQI总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4周,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耳穴电针联合调神养心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有明确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卒中后吞咽障碍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每组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同观察组)的基础上,加刺络放血治疗,4周为一疗程,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电视荧光吞咽检查进行评价,对两组治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卒中后患者的吞咽障碍,取得临床疗效,但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刺络放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刺络放血(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优于单纯应用刺络放血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10):1471-1472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马来酸咪达唑仑对阿尔茨海默病(AD)睡眠障碍的临床改善效果。方法:将82例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患者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评价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睡眠质量(PSQ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药物组相比,联合组的睡眠良好率及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而睡眠困难率显著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药物组和联合组患者在治疗后的PSQI总分显著下降(P0.05),其治疗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联合组患者的PSQI总分较药物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电针联合马来酸咪达唑仑治疗AD睡眠障碍患者疗效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继承燕赵高氏针灸学术思想,观察调督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心脾两虚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2例脱落)。在口服归脾汤基础上,治疗组予调督安神针法针刺,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法,2组均治疗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减分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在疗效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PSQI减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睡眠障碍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督安神针法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失眠疗效确切,且不同腧穴组方和下针顺序可能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吴红  施贝德 《新中医》2016,48(7):40-4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耳穴贴压改善中风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联合认知疗法治疗。分别观察治疗2月。治疗前后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仅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总分等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安眠药物及总分多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在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方面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耳穴贴压对改善中风后睡眠障碍疗效较艾司唑仑联合认知疗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配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服用艾司唑仑改善睡眠,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并配合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PSQI中的7个评分项目数值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单纯性失眠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循环针法治疗单纯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单纯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循环针法)与药物组,治疗1个月后评定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并于1个月、3个月后统计复发率。结果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及总分都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随访1个月、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针法治疗单纯性失眠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药物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调督针法,药物组给予安定片睡前口服,共治疗4周,随访3个月,并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SQI评分(7.44±3.02)分,对照组(16.56±2.12)分,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调督针法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患者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生活质量,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调督安神针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肝火扰心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1例予调督安神针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60例予常规针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情况,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结果治疗组愈显率78.69%,总有效率91.80%,对照组愈显率55.00%,总有效率88.33%,2组总有效率相当(P0.05),但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各项评分及总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PSQI入睡时间与睡眠时间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督安神针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临床愈显率,减少患者入睡时间,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行针刺治疗,对照组行艾司唑仑药物治疗。于治疗后2wk评价两组睡眠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0.0%,观察组睡眠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能有效、安全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针刺组单用针刺治疗,针药组用针刺联合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针药组高于针刺组(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改善针药组优于针刺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睡眠障碍,增加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泻南补北安神针法合刮痧拔罐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效果。方法将82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9例(2例脱落),对照组41例。治疗组采用泻南补北安神针法合刮痧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8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PSQI评分中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泻南补北安神针法合刮痧拔罐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确切,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法治疗。  相似文献   

19.
周峻  俞桔 《山西中医》2012,28(5):20-2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对照组给予安定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评定睡眠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及总分均有显著改善.结论:中药治疗对于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10年6月142例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1例患者.对照组在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普唑仑,0.4mg qn;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颗粒,2袋qn,2组均连续治疗2周,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睡眠障碍积分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使用阿普唑仑的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效果明显改善,且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临床使用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