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郑献敏  王辉  徐剑锋  徐泽军  叶仁群 《新中医》2022,54(23):117-120
目的:观察祛风除湿通脉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 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 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风除湿通脉方治疗。2 组疗程均为12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28 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 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8.1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到12 周,2 组CRP 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8 周后到12 周,2 组ESR、DAS28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8 周后,观察组ESR、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 周后,观察组ESR、CRP、DAS28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除湿通脉方联合西药能够有效缓解RA 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改善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活血通痹膏外用联合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痰瘀痹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9例RA痰瘀痹阻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298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活血通痹膏外用组29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活血通痹膏外用治疗;联合组296例在活血通痹膏外用组治疗基础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3组均治疗15 d。比较3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变化;比较3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变化;比较3组治疗前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RF、抗-CCP抗体、CRP及ESR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 3组治疗后RF、抗-CCP抗体、CRP及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治疗后DAS28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活血通痹膏外用组、联合组治疗后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联合组治疗后DAS28评分低于活血通痹膏外用组(P 0. 05)。3组治疗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疼痛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活血通痹膏外用组、联合组治疗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联合组治疗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活血通痹膏外用组(P 0. 05)。结论活血通痹膏外用联合TDP治疗仪治疗RA痰瘀痹阻型,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关节肿胀、压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方立  黄芳 《新中医》2020,52(21):110-1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 例RA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 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及桃红四物汤治疗,2 组均治疗3 个月。比较2 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评价;观察2 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 水平及症状积分的变化;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 组VAS、PSQI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VAS、PS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RF、hs-CRP 及ESR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F、hs-CRP及ES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晨僵、关节屈伸不利、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积分及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晨僵、关节屈伸不利、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积分及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RA,可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改善其睡眠状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揿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西药治疗,针刺组35例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揿针组35例在针刺组治疗基础上加揿针治疗。3组均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3组治疗前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7A含量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DAS28评分、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揿针组、针刺组DAS28评分、疼痛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血清CCP抗体、RF及IL-6、IL-17A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揿针组、针刺组血清CCP抗体、RF及IL-6、IL-17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揿针治疗RA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类风湿二方 (由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鸡血藤、宽筋藤、广东海风藤、木瓜等中药组成) 联合巴瑞替尼和 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巴瑞替尼+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类风湿二方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分以及红细胞沉降率 (ESR) 和血清C反应蛋白 (CRP) 、类风 湿因子 (R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anti-CCP) 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1) 疗效方 面: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 (28/30) ,对照组为70.00% (21/30) ,组间比较 (χ²检验)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 于对照组 (P<0.05) 。 (2) 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或P<0.01) ,且 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3) 疼痛程度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 低 (P<0.01) ,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4) 相关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ESR和血清 CRP、RF、anti-CC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 ,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自拟类 风湿二方内服联合巴瑞替尼和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痹阻型RA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患者的相关 实验室指标,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巴瑞替尼和甲氨蝶呤治疗。  相似文献   

6.
钟钊  洪渌  谢志敏 《新中医》2023,55(3):108-112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胶囊辅助西药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6例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病情活动度量表(DAS28)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0%,高于对照组71.05%(P<0.05)。治疗前,2组VAS、DAS2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DAS28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8 (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CRP、RF、ESR、TNF-α、IL-8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晨僵、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屈伸不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ESR、CRP、RF、ALB、ALT、AST、CR、WBC、HB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ESR、CRP、RF、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用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治疗活动期RA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心身同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RA伴发抑郁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补肾治尪汤配合燮枢解郁方及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补肾治尪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西医及抑郁症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抑郁自评量表积分(SDS)、疼痛VAS评分、总体情况VAS评分、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结果 治疗组中医疗效、西医疗效、抑郁症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88%、59.26%、85.19%,对照组分别为75.86%、48.28%、62.06%,治疗组中医疗效、抑郁症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SR、CRP、R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SDS积分、疼痛VAS评分、总体情况VAS评分及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VAS评分、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SDS积分、疼痛VAS积分和晨僵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补肾祛寒治尪汤配合燮枢解郁方及心理干预的心身同治法能够有效缓解RA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及RA症状.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温阳通督针法联合内热针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对血清ESR、CRP、RF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内热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阳通督针法,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VAS评分、枕墙距和BASFI评分及血清ESR、CRP、RF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活动受限、腰骶关节疼痛、肢冷畏寒、腰膝酸软等症候积分显著降低(P <0.05);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 <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枕墙距和BASFI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枕墙距和BASFI评分明显降低(P <0.05);并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ESR、CRP、RF水平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SR、CRP、RF水平明显降低(P <0.05);并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0.05)。结论:采用温阳通督针法联合内热针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血清ESR、CRP、RF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减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极化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蠲痹汤加减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VAS疼痛评分、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G (IgG)、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炎症细胞因子(IL-6、IL-4、IL-10、TNF-α)。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DAS28评分,ESR、hs-CRP、IgG、RF、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IL-4、IL-10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DAS28评分,IgG、RF、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4、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好,可降低患者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