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江层 《陕西中医》2011,32(1):82-8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荨麻疹患者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针刺取穴: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中脘,1d1次,10次1疗程;刺络拔罐取穴:大椎、肺俞、隔俞、委中、耳尖,隔日1次,5次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痊愈41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提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是治疗荨麻疹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大椎、肺俞、曲池、血海穴三棱针点刺放血并加拔罐治疗,隔日治疗一次;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10mg口服治疗,每日一次。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刺络拔罐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有效率与盐酸西替利嗪相当,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毫针常规针刺膻中、血海(双)、曲池(双)、三阴交(双)、合谷(双),留针30分钟后起针;刺血拔罐:大椎、肺俞(双)、膈俞(双)、心俞(双).对照组:采用曲咪新乳膏局部外擦治疗,每日早晚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后外涂药膏于皮损处.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观察两个疗程.结论: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针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黄褐斑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玉 《陕西中医》2010,31(4):476-477,48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面部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针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针刺取阿是穴(皮损区)、曲池、外关、合谷、血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随症加减;选择大椎及背脊两侧的肺俞、膈俞、肝俞、胃俞等穴位进行梅花针叩刺拔罐,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同治疗组。两组均治疗12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存在差异(P<0.01)。结论:针刺配梅花针叩刺治疗黄褐斑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毫针常规针刺膻中、血海(双)、曲池(双)、三阴交(双)、合谷(双),留针30分钟后起针;刺血拔罐:大椎、肺俞(双)、膈俞(双):心俞(双)。对照组:采用曲咪新乳膏局部外擦治疗,每日早晚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后外涂药膏于皮损处。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观察两个疗程。结论: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叩刺拔罐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毫针针刺大椎透身柱,留针40min,双侧肺俞叩刺、拔罐,隔日1次,对照组采用外用艾洛松软膏的方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9.4%,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扣刺拔罐治疗慢性湿疹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6.67%,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肝炎并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刺血拔罐(取穴:肺俞、风门、大椎、肝俞、血海、膈俞、曲池、期门、太冲、三阴交等,每周2次,1个月为一疗程)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每日1次,1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单独静点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剂量用法与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9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3.78,P0.05)。结论刺血拔罐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肝炎并皮肤瘙痒安全、高效,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针灸扣刺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奕丽  何立 《陕西中医》2003,24(7):648-648
目的 :观察针灸 ,扣刺拔罐并举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选风池、合谷、曲池、足三里穴 ,采用针刺艾灸 ,选肺俞、大椎、风市、血海穴 ,采用梅花针扣刺并用拔罐 ,综合治疗荨麻疹 46例。结果 :总有效率为 93 .5 %。提示 :针灸扣刺拔罐综合治疗本病有调和营卫宣热 ,祛风消疹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单纯针刺治疗与急性期加刺络放血,配合拔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本着急性期着重远端取穴,针刺面部穴采用浅刺法,留针时间短,禁止加电针;后期着重局部取穴留针时间长的原则,施以相同的取穴。但治疗组于急性期加取大椎、肺俞(双侧)穴刺络放血,配合拔罐治疗,每日1次,连续使用7天。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1%和100%,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0%和71.1%,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同时加大椎、肺俞(双侧)穴刺络放血,配合拔罐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1.
梁雪松 《四川中医》2015,(2):163-165
观察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配合神阙穴施雷火灸疗法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背部双侧肺俞穴和膈俞穴刺络放血拔罐并配合雷火灸神阙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2周后根据临床症状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进行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的组间比较,观察治疗组指标改善情况及两种方法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配合雷火灸法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寒冷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改善症状及整体疗效方面均优于咪唑斯汀治疗,是一种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的中医外治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选穴刺络拔罐放血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后吸入性肺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g/次,2次/d,静滴;氨溴索,4mL/次,2次/d,静注。治疗组35例辨证分型选穴刺络拔罐放血,风寒袭肺:肺俞、大肠俞、大椎、脾俞;风热犯肺:肺俞、大肠俞、大椎、脾俞、肝俞;痰热郁肺:肺俞、大肠俞、大椎、脾俞、肝俞;痰湿蕴肺:肺俞、脾俞、胃俞、肾俞;肺阴亏耗:肺俞、脾俞、肝俞、肾俞;隔日选穴拔罐,在穴位上用梅花针刺数针,直至皮肤出血,再拔罐放血,5~10min,出血量3~10mL;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选穴刺络拔罐放血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后吸入性肺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CU)应用针刺背俞穴加刺络拔罐治疗的疗效及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包括针刺背俞穴加刺络拔罐等。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24%,30/34)明显高于对照组(64.71%,22/34)(P0.05)。组间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NF-γ)、免疫球蛋白E(Ig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4更高,而INF-γ、IgE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应用针刺背俞穴加刺络拔罐治疗,相比常规西医方案,不仅可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血清IL-4、INF-γ、IgE等指标。  相似文献   

14.
针刺走罐刺络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针刺走罐刺络与药物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7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走罐刺络组90例,采用针刺阿是穴、血海、三阴交等及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走罐,走罐后在大椎、肺俞、膈俞、心俞、肝俞及其附近瘀紫较重处刺络放血;药物组86例采用口服Vit E和Vit C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针刺走罐刺络组总有效率为96.7%,药物组总有效率为51.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走罐刺络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对粉刺的影响,探讨粉刺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13例均为门诊病历,男58例,女55例;年龄最大者33岁,最小者12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6个月。取穴大椎、膈俞、肺俞、尺泽(与委中交替使用)刺络拔罐,风池、曲池、内庭、合谷、血海针刺,平补平泻。结果:经过4~6个疗程的治疗,有效率95.6%。无效率4.4%。结论:刺络拔罐对粉刺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运用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刺络拔罐治疗。每3日1次,4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88%,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疗效优于单纯刺络拔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背俞穴刺络拔罐加中药倒膜治疗肺胃湿热型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两组对照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肺胃湿热型寻常性痤疮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倒膜法,治疗组采用背俞穴刺络拔罐法加中药倒膜法。中药倒膜法,其主要成分为复方黄柏霜,每周1次,3周为1个疗程。刺络拔罐法,取穴大椎、肺俞(单)、脾俞(单)、膈俞(单),进行刺络拔罐,每周两次,3周为1个疗程,一周中除大椎以外,其余穴位两侧交替使用。初诊及疗程结束后,详细记录Pillsbury四级分级法表、皮损症状评分表;要求患者填写痤疮特异性生活量表(Qol-Acne)。疗程结束后统计分析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1疗效:治疗后两组皮损均有显著消退(P0.05)。对照组,治愈率10%,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治愈率36.67%,总有效率93.3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2皮损程度分布:治疗前两组多停留在Ⅱ、Ⅲ级,治疗后两组多分布于Ⅰ、Ⅱ级;组间比较则可以明显发现,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多停留在Ⅰ级。3皮损改善:治疗后两组皮损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4Qol-Acne量表,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上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在自我感知、社会功能两项中,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在情感功能方面则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倒膜法叠加背俞穴刺络拔罐法,能有效提高肺胃湿热型寻常性痤疮的治愈率,并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8.
肝经俞募穴刺络放血法对失眠患者PSQI、SAS和SD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经俞募穴刺络放血法配合针刺对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对照组)和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组(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辨证取穴治疗;治疗组在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后,配合肝经俞募穴(肝俞、期门穴)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常规针刺:1次/d,5次/周;刺络放血拔罐法:2次/周,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选用PSQI、SAS、SDS作为观测指标。结果:两组疗后疾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后PSQI、SAS、SD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经俞募穴刺络放血法配合针刺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肯定,较单纯针刺治疗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30例为治疗组,口服迪皿(左旋西替利嗪)3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3.33%,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63.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易行,并能有效地控制其复发,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穴位放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诊疗特点。方法:选取中英文数据库中穴位放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总结穴位放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辨证特点、干预措施、选穴、疗效、安全性等,并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的41篇文献中,采用辨病选穴的有33篇; 31篇使用了三棱针,24篇使用拔罐辅助;频次最高的5个穴位依次是大椎、肺俞、血海、曲池、膈俞; 16篇单纯放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率为63. 33%~100%,25篇使用放血联合疗法治疗该病有效率为80. 0%~100%;仅有1篇文献提及放血拔罐时使患者皮肤出现小水疱。结论:穴位放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辨证特点以辨病为主,以三棱针辅以拔罐为最常见放血方式,常用穴位有大椎、肺俞、血海、曲池、膈俞。穴位放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