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昏迷、瘫痪、大小便失禁为其常见临床表现,而且治疗周期长,长时间卧床,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压疮。压疮是因其机体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皮肤组织营养供应及代谢产物的清除失调,导致局部组织异变而形成皮肤溃疡和组织坏死,严重可继发感染,引发败血症,甚至导致死亡,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对出现压疮的患者给予积极的治疗和处理十分必要。笔者近两年来采用自制中药复方莪术膏联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压疮31例,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艾灸提高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帝内经>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传统中医灸法具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散结、强壮保健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祖国医学的血瘀证的病理基础是局部血液循环和微循环的障碍,艾灸局部穴位能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故有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之功,有利于组织修复[1、2].现代实验研究也表明:艾灸可调整机体各系统脏器的机能,增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整体免疫能力.国内外都很重视灸法的实验研究,指出艾灸疗法是一种热辐射反应,其实质是通过温热,刺激皮肤感受器,进而影响组织细胞的生化代谢以及神经系统功能.通过大量艾灸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研究表明:艾灸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恢复[3、4].下面就目前国内关于艾灸提高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医外治法对于乳腺增生病症的治疗方式很多,外治的方法包括:针刺治疗、穴位埋线治疗、按摩治疗、乳房局部艾灸疗法、中药外洗、中药贴敷、刮痧、耳穴压豆等,都具有各自特点及疗效。目前中医外治法根据经络学说中十四经及十二皮部的理论,通过刺激局部经络、腧穴或是经皮吸收药物,可维持较长的作用时间,从而更好地达到行气活血,消瘀散结之功效。而以上外治法也常常相互联合使用,如针刺配合艾灸疗法、埋线加耳穴压豆等等,这样不仅可使上述疗法的功效相互补充、增强,也能弥补单一疗法功效上的不足。本文搜索及摘录近10 a中各文献中中医外治法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手段及效果,并做相应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46例艾灸联合中药外用治疗压疮患者的方法及护理体会。治疗方法:先采用艾条艾灸压疮局部,再将康复新液涂于压疮创面,然后将土黄连纱布外敷或填塞于压疮处。护理措施有:饮食调护、压疮管理、环境管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认为艾灸联合中药外用能有效促进Ⅱ-Ⅲ期压疮的愈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16例压疮溃疡期患者的护理,总结在压疮患者护理过程的经验。方法:通过采用艾灸加炉甘石外用散联合使用,治疗压疮溃疡期患者进行观察,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对16例压疮患者采用艾灸加炉甘石外用散联合使用治疗压疮,取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简版: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局部按摩在压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2例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2组均施行常规压疮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联合局部按摩护理。比较2组护理总有效率,记录患者的压疮面积和压疮愈合时间,观察2组治疗前后诺顿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臁疮中医病机研究概况的总结、对臁疮中医辨证分型的比较和分析以及经过长期实践得一些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经验,并附特色病例一则以供参考。臁疮的基本病机属本虚标实,其发生发展过程都有反复难愈的特点,因其虚、湿、瘀,皆令臁疮缠绵反复。虚者病邪留恋,湿性黏腻,病久则瘀,如湿热瘀阻、湿瘀互结、气虚血瘀等均是使臁疮反复难愈的主要原因。所以,光靠外治或者內治对于臁疮都是不够的,只有将两者结合,内外合治,才能更有效地治疗臁疮。本研究团队将臁疮分为湿热瘀阻证、湿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内治上以补虚、活血、祛湿为原则,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外治上善用火针、放血、针灸、艾灸等方法,辨证结合治疗。总结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论述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中药溻渍足浴对预防压疮的功效,证实其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显著降低了高危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学疗法,具有温经通脉、行气活血等功效,对机体免疫系统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现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3个层面论述艾灸对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通过对近10年来文献的整理,综述了艾灸对机体免疫系统调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傅晓禹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144-144
压疮是指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造成局部组织血运障碍,组织营养缺乏,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和坏死。肿瘤科患者尤其是晚期肿瘤的病人,机体耐受能力差,且多半自主翻身活动障碍或受限,导致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就会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因而,压疮便成为肿瘤科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常常经久不愈,甚至并发感染,严重的还会形成败血症,威胁患者的健康。压疮的有无也是判断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压疮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肿瘤科2009年1月至12月采用烧伤膏治疗各期压疮,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老年骨折患者人数逐渐增多。中医学认为,患者由于年老体虚或伤后卧床不起,造成气血虚弱,久卧摩擦压迫局部组织,致使气血瘀滞,肌肤失于濡养,腐烂蕴毒而成压疮。压疮一旦发生即可并发感染,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近年来,我们对老年患者进行预见性干预,使患者主动参与配合实施锻炼方案,若发生压疮采取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子午流注理论是"时间治疗学"的体现,其根据十二经脉对应十二时辰的盛衰时间取穴,进行"补、泄、开、阖"的治疗。压疮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其发病与患者正气虚衰、气血不足、阳虚络瘀密不可分,故对相应脏腑进行干预调理是防治该病的关键。结果:依据"子午流注"理论,对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所循穴位进行按摩刺激,可健运脾胃、补益气血、回阳通络,达到濡养压疮局部皮肤肌肉组织、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结论:循经取穴法经过系统辨证后可广泛运用于临床,且简捷易行、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3.
孙瑛 《国医论坛》2014,29(2):44-44
近年来人们逐渐重视对压疮护理的研究,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现在普遍认为压疮是由于长期卧床使机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加之身体营养不良,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及神经营养紊乱,导致局部组织持续性的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出现机体软组织的溃烂、坏死。压疮多发于心功能不全需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或患有脊髓损伤、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等患者。  相似文献   

14.
刘漩 《河北中医》2011,33(11):1726-1727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溃和坏死…。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甚至可引起脓毒败血症而危及生命。2010—01—2010-12,笔者采用艾灸配合碘伏湿敷护理压疮23例30处,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近10年针灸及相关辅助疗法促进压疮愈合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PubM ed数据库,搜集整理从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针灸及相关辅助疗法治疗压疮的文献,从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两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研究进展和相关作用机制。结果:通过筛选,最终获得针灸及相关辅助疗法治疗压疮的文献78篇,其中中文71篇、英文7篇。压疮治疗方法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艾灸单用或艾灸联合其他辅助措施的疗法,其次是局部围刺疗法、电针疗法以及其他经皮电神经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激光疗法等干预手段,均能不同程度促进压疮的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局部血液灌注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化迁移、血管生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eNOS/NO)信号通路等以促进组织的迁移、增殖有关。结论:针灸及相关辅助疗法治疗压疮疗效比较确切,国内外基于压疮治疗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关于作用机制的研究还很有限。  相似文献   

16.
压疮是由于长期卧床使局部受压,血运障碍导致缺血缺氧,营养不良、组织氧张力降低而导致软组织溃烂、坏死,是中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主要公认引起压疮有4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该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繁重任务,临床上至今没有一种特效药用于快速治疗压疮。自2008年9月-2009年1月,我科对16例Ⅲ-IV期压疮患者采用艾灸配合康惠尔溃疡贴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应用艾灸治疗多种疾病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温中补气、消瘀散结、回阳固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艾灸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转移等作用。艾灸对肿瘤的疗效广泛也是其对机体整体调节作用的体现。因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转移的机制比较复杂,且与肿瘤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故艾灸可能对肿瘤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偶有报道沿食管癌患者食管进行艾灸会加速肿瘤细胞的转移,古医籍中亦有不宜刺入瘤体内的记载。故能否在肿瘤局部艾灸还有待作进一步研究,以期使艾灸能在肿瘤治疗领域得到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对压疮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Ⅰ、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每次灸至感传现象消失,每日1次。对照组不避热敏化穴,在患者压疮部位附近穴区采用红外线照射40min后,将百多邦软膏敷于压疮疮面,以无菌纱布覆盖,每日1次。两组同时加强专科护理措施,并在疗程(包括不足7d痊愈者)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72.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对压疮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压疮是指机体组织由于遭受外部压力而出现的局部急性缺血性损害。对27例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压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发生压疮的概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