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时淑华  陈晓生  何茶叶 《新医学》2008,39(3):173-17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辛伐他汀20 mg/d,贝那普利10 mg/d;对照组50例,贝那普利10 mg/d.用药10周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组比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的偶测血压比较,24小时、日间、夜间动态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组12例、对照组9例治疗前血脂异常,治疗后治疗组调脂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压谷/峰比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尤适用于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王晓君  黄文增  张步延 《新医学》2007,38(10):693-694
目的观察川芎素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8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A、B组各40例,A组采用川芎素加贝那普利治疗,川芎素100 mg,3次/日;贝那普利5~10 mg,均在早晨700口服,1次/日.B组40例采用安慰剂与贝那普利治疗,贝那普利的用法、用量同A组,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在清晨取静脉血测定内皮素-1、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HDL-C水平,并测定患者血压的变化,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以比较疗效.结果A、B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但A组下降的幅度较B组明显.A、B 2组治疗后血压均下降(均为P<0.05),但A组下降的幅度较B组明显.A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为P<0.05),HDL-C增高(P<0.05),而A组血脂改善情况较B组优.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川芎素联用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245-1246
以6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取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水平相较于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针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采取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可收获到确切疗效,利于血压水平的降低,不良反应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观察厄贝沙坦和福辛普利联合用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所有病人入选前 1周逐渐停用所有降压药并随机分为三组 :厄贝沙坦 ( 15 0mg/d)组、福辛普利 ( 2 0mg/d)组和厄贝沙坦 ( 15 0mg/d)加福辛普利 ( 2 0mg/d)组。福辛普利组 2周后降压不理想者改为 40mg/d ,均治疗 8周。同时观察干咳、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降血压效果优于单独用药组 (P <0 .0 5 ) ,厄贝沙坦组与福辛普利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三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厄贝沙坦联合福辛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氯沙坦和贝那普利的降压、降尿酸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氯沙坦和贝那普利的降压疗效,及两者对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氯沙坦50mg/d和贝那普利10mg/d治疗,疗程6周。观察两组的降压效果及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结果氯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压、血尿酸均显著下降(P<0.05)。贝那普利组治疗后血压显著下降(P<0.05),血尿酸水平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和贝那普利降压疗效相似;氯沙坦除有降压效应外,还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对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以氯沙坦作为首选降压药无疑是治疗良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厄贝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2005年~2009年住院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38例,厄贝沙坦150~300mg/d,贝那普利组(对照组)36例,贝那普利5~10mg/d,两组患者均予治疗基本病因去除诱发因素、休息、限盐,并适当予以利尿剂、洋地黄、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类等常规治疗,两组均用约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压、心率、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心室收缩未内径的变化.结果 两组相关参数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中,厄贝沙坦组1例因不能耐受退出试验,贝那普利组则有7例退出试验(P〈0.05).结论 厄贝沙坦及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贝那普利咳嗽、低血压副作用较多,耐受性较差,临床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和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方法:5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8例。A组给予缬沙坦治疗,B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C组给贝那普利,观察三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情况和血压谷/峰值(T/P)。结果:三组用药后血压均下降(P<0.01),A组优于B、C组(P<0.05);A组总有效率高于B、C组(P<0.05和P<0.01);A组SBP和DBP的T/P值分别为78%和74%,B组为70%和65%,C组为81%和71%。结论: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和贝那普利均可每日服用1次,前两类药控制24 h血压及清晨醒后的高峰期血压较后者为佳。  相似文献   

8.
贾随明 《临床医学》2013,(11):46-47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采用氨氯地平(5 mg)联合贝那普利(10 mg)治疗,对照组49例用氨氯地平(5 mg)单药治疗.治疗4周末若血压≥160/100 mm Hg剂量加倍.共治疗8周,以总有效率和舒张压下降差值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47/53)、血压达标率为62.3%(33/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5%(31/49)、血压达标率为34.7%(17/49).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总有效率、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对肾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将175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94例患者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10 mg,1次/d,B组81例患者服用贝那普利片10~20 mg,1次/d。治疗前及治疗8个月后,检测受试者的血压水平和动脉硬化指标[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B组baPWV较治疗前下降,ABI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治疗后的baPWV、A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较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所致的动脉硬化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或门诊明确诊断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两组均连续用药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优于氨氯地平单独用药,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1.
缬沙坦与培哚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临床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缬沙坦和培哚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缬沙坦(80mg/d)、培哚普利(4mg/d)和缬沙坦(80mg/d)加培哚普利(4mg/d)共治疗24周,单独用药组治疗12周后,若血压≤130/80mmHg(1mmHg=0.1333kPa),继续单独治疗12周,若血压〉130/80mmHg,改为联合用药治疗12周,观察血压、尿蛋白、血肌酐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组血压控制率比单独用药组高(P〈0.05),两种药物均有降低尿蛋白的作用。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用药组第12周后血肌酐有明湿下降(P〈0.05)。单独用药组血压未达标病例再联合用药后血压、尿蛋白、血肌酐均有明显下降(P〈0.05)。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与单独用药相比没有明显增加。结论缬沙坦和培哚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较单独用药能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剂量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轻中度蛋白尿(1~3 g/24 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利用前瞻性自身对照试验;30例纳入研究的患者,2例失访,贝那普利的使用剂量,基础剂量为20 mmg/d,观察时间为20周,根据尿蛋白定量的结果,治疗剂量在10周增加一倍,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常规、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Scr、血电解质和肝功能,并记录血压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较试验前明显下降,15例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例在服用贝那普利40 mg/d出现低血压的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的贝那普利可显著减少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蛋白尿,并呈剂量血压依赖性,使用20 mg/d的贝那普利是较为安全的,当剂量>40 mg/d应注意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辅助用于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治疗疗效及相关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选取82例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贝那普利药代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及血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_(max)、AUC、t_(max)、t_(1/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辅助治疗,可有效保护肾脏,改善蛋白尿情况,调整血压水平,对贝那普利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与氯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82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 (4 2例 )和氯沙坦组 (4 0例 )。贝那普利组口服贝那普利 10mg/d ,氯沙坦组口服氯沙坦 5 0mg/d。均连续用药 8周。结果 贝那普利治疗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为 71.4 3% ,氯沙坦为 6 7.5 0 %。两药均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结论 贝那普利与氯沙坦在治疗心力衰竭的同时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单用贝那普利和缬沙坦的疗效。方法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扩血管、利尿、强心、β-受体阻滞剂治疗基础上分为A组、B组、C组。A组加贝那普利10mg,1次/d口服;B组加缬沙坦80mg,1次/d口服;C组同时加上述两种药物贝那普利10mg,1次/d口服、缬沙坦80mg,1次/d口服。进行心功能左室舒张内径、EF值以及血清离子、肾功能等评估。结果12周后C组改善总有效率比A组和B组更显著(P〈0.05)。结论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联合用药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6.
冯绍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0):1646-1646,1648
目的比较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单用或联用干预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合并早期DN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C组,3组均使用正规胰岛素治疗。A组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d;B组口服缬沙坦分散片80 mg/d;C组应用贝那普利10 mg/d+缬沙坦80 mg/d,疗程2周。比较3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AE)等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4 h UAE均有明显下降(t=3.77、3.81、4.25,P<0.05)。联合治疗组降低24 h UAE的作用优于其它两组(t=11.15、10.81,P<0.01),盐酸贝那普利片和缬沙坦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0.54,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干预早期糖尿病肾病均能降尿白蛋白排泄率,两药合用明显优于两药单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导向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 EF)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并HFp EF患者90例,年龄55~80岁,平均(67.51±7.34)岁,其中男性36例、女性54例,按ACE基因型检测结果分为A组(DD型)19例、B组(ID型)38例、C组(II型)33例三组。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 h内行ACE基因型检测、血压测量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给予贝那普利10 mg/d每日清晨空腹口服,疗程3个月。3个月后复查血压及超声心动图。分别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内及治疗后各组间的临床指标。结果各组治疗前后二尖瓣口舒张早期E波的峰值流速与舒张晚期A波的峰值流速比值(E/A)、6 min步行试验(6MWT)均明显增加,二尖瓣口舒张早期E波的峰值流速与二尖瓣环运动的峰值速度比值(E/E’)、等容舒张时间(IVRT)、E波减速时间(DT)、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减低;治疗后各组间比较:A组E/A、6MWT增加幅度大于B组,E/E'、IVRT、DT、SBP、DBP降低幅度大于B组;B组E/A、6MWT增加幅度大于C组,E/E'、IVRT、DT、SBP、DBP降低幅度大于C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HFp EF患者依据ACE基因型不同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在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及血压方面,DD型最优、ID型次之、II型较差,是一种基因导向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咪达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降压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卡托普利组(n=58)口服卡托普利片25 mg,3次/d;咪达普利组(n=66)每日晨起口服咪达普利片10 mg,共4周。分别记录用药前和用药后1、2、3、4周的血压和心率,并比较用药前后的血、尿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查眼底、心电图、胸透以了解靶器官的受累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中,显效、有效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3.79%、13.79%、77.58%、65.15%、13.64%、78.79%。卡托普利组治疗2周后与咪达普利组治疗1周后各时点血压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服药4周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咪达普利组(7例,占10.6%)少于卡托普利组(15例,占25.86%)(P<0.05)。结论咪达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与卡托普利降压效果相近,且患者依从性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来氟米特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对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枸橼酸钠缓冲液,为正常对照组(NC组),同批大鼠腹腔注射STZ(65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DN组)、贝那普利组、联合用药组.贝那普利组每天给予贝那普利灌胃(10 mg/kg/d),联合用药组每天给予来氟米特和贝那普利灌胃(分别灌10 mg/kg/d),NC和DN组每天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第4周、8周、12周末检测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24UPE)和尿肌酐(Ucr)、血糖(Glu)、血肌酐(Scr)、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12周末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肾脏组织中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 DN对照组ICAM-1在肾小球系膜区有强烈表达(P<0.01),贝那普利组较DN组表达减轻,联合用药组较贝那普利组表达更明显减轻(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贝那普利可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内ICAM-1表达,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其效果优于单用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和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蛋白尿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培哚普利4 mg/d和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d,B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d和氢氯噻嗪12.5 mg/d,均治疗26周.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测血压、尿白蛋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6.5个月,血压较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尿蛋白均下降(P<0.05),A组降低尿蛋白作用比B组更显著(P<0.01).A组降低Scr、BUN更显著(P<0.05).结论 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联合应用能明显较平稳降低高血压,显著减少尿蛋白,有效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