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1年2月至2016年3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44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病理特征,包括病灶的数目、形态、密度、边界、强化度、邻近结构改变及颈部淋巴结情况,并比较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结果 甲状腺良性病变37例(滤泡性腺瘤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单发结节20例,多发17例,共67个病灶;7例恶性病变(甲状腺癌)8个病灶,单发6例,多发1例。甲状腺良性病灶形态不规则6个(9.0%)、边界不清楚18个(26.9%)、钙化17个(25.4%)、包膜不完整19个(28.4%);恶性病灶形态不规则7个(87.5%)、边界不清8个(100%)、钙化5个(62.5%)、包膜不完整8个(100%);4例恶性病变伴颈部淋巴结转移(57.1%),37例良性病变均无淋巴结转移。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在结节形态、边界、微小钙化、包膜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良恶性结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SCT诊断结节的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97.3%,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94.7%,准确率93.2%。结论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一定的CT特征性,CT在其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CT征象的鉴别与诊断?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观察CT图像中甲状腺病变的密度?钙化?包膜?边缘?强化方式等表现,对比分析良恶性病变之间的不同点,并分析与病理结果的相符率?结果:本组120 例甲状腺病变患者中,术前CT诊断为良性病变89例?恶性病变31例,该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甲状腺良恶性病变CT征象对比:两者微小钙化?无包膜?边缘不清及病灶是否单发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而在密度是否均匀?有无壁结节及强化方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甲状腺病变患者采用CT检查进行术前诊断,可以较准确地区分其良恶性;病灶边缘不规则?境界不清,细小钙化?无包膜是甲状腺恶性病变的特征性表现,包膜完整?结节呈囊性多为良性病变,仔细观察CT征象有助于鉴别与诊断?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CT征象的诊断与鉴别。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观察CT图像中甲状腺病变的密度、钙化、包膜、边缘、强化方式等表现,对比分析良恶性病变之间的不同点,并分析与病理结果的相符率。结果:本组120 例甲状腺病变患者中,术前CT诊断为良性病变89例、恶性病变31例,该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恶性病变CT征象对比:两者微小钙化、无包膜、边缘不清及病灶是否单发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密度是否均匀、有无壁结节及强化方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病变患者采用CT检查进行术前诊断,可以较准确的区分其良恶性;病灶边缘不规则、境界不清,细小钙化、无包膜是甲状腺恶性病变的特征性表现,包膜完整、结节呈囊性多为良性病变,仔细观察CT征象有助于诊断与鉴别。 【关键词】甲状腺;螺旋CT;良恶性病变;诊断;鉴别  相似文献   

4.
吴涛  崔坤炜  张娟  姜春利  万飞 《安徽医学》2016,37(11):1393-1396
目的 评价双时相 18F-FDG PET/CT显像对肺部占位性疾病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延迟扫描对该类病变的诊断标准。方法 对诊断不明确的肺部占位性病变分别进行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测量两次显像中病变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每个病灶的SUVmax滞留指数(RI)及不同RI区间内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利用ROC曲线下面积来分析各组间的诊断效能。结果 71例患者共检出88个病灶,良性36个,恶性52个。良、恶性病灶的延迟相与早期相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当SUVmax > 2.5且RI > 0%时,延迟相显像对病灶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早期相。当20%结论 双时相PET/CT显像可以作为肺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必要辅助手段,以SUVmax>2.5且20%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准确性。方法 连续纳入自2013年6月~2015年1月经二维超声检出的直径≤1.0cm的可疑恶性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93例,共853个结节,采用同步、盲法,将超声的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分别计算二维超声以及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敏感度(Sen)、特异性(Spe)、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V+)、阴性预测值(PV-)、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将二维超声的敏感度等7个评价指标与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的敏感度等7个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①二维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3.1%、80.1%、82.4%、91.7%、65.0%、4.2、0.21;②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8.4%、83.3%、87.0%、93.1%、73.7%、5.3、0.14;③根据①②得出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与单用二维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敏感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纯使用二维超声诊断检查,尤其是对于甲状腺微小癌二维超声恶性征象不典型或良性结节具有一定恶性征象的患者,两者联合使用可明显降低其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1年6月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100个甲状腺单发结节CT表现,比较良恶性甲状腺单发结节CT表现及征象的差异。结果:良性甲状腺单发结节呈圆形或类圆形,多为多发低密度结节,外形规则,直径0.8-5.1cm不等。平扫可见蛋壳状和(或)斑块状粗钙化,强化后边界变清晰,42例致甲状腺增大、变形,25例压迫气管周围结构,所有病灶均无外侵征象,颈部同侧淋巴结肿大2例。恶性甲状腺单发结节分叶状或形状不规则,密度多不均匀,以低密度为主,直径0.6-5.6cm不等,可见结节内出现细砂粒状、粗细钙化或混合性钙化,病变边缘多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后多呈不均匀强化,可有强化残圈征。15例侵犯周围组织气管,其中侵及气管6例,10例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良恶性甲状腺单发结节在结节直径、平扫密度及增强扫描动静脉期密度的无明显差异(P>0.05)。恶性甲状腺单发结节在形态不规则、囊实性形状、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晰、无包膜、钙化和远处转移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甲状腺单发结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CT影像学的密度、形态、边界、包膜、钙化和是否远处转移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螺旋CT特征表现及与病理基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7例甲状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查证实良性病变56例,恶性病变4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观察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螺旋CT特征表现,通过单因素和Logisitic回归分析其与病理基础的相关性。结果 97例甲状腺病变患者根据螺旋CT各特征表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相符的有:良性病变50例,恶性病变36例,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性分别为87.80%、89.29%和88.66%。对97例甲状腺病变患者各项CT征象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数目为单发、病变边界模糊、强化程度低于甲状腺、微钙化、颈淋巴结肿大和咬饼征常见于恶性病变中,而囊变为主和有包膜常见于良性病变中(均P<0.05);病变密度和壁结节在良恶性病变中无明显差异(均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病变边界模糊、强化程度低于甲状腺、微钙化、颈淋巴结肿大和咬饼征常见于恶性病变中,而囊变为主和有包膜常见于良性病变中(均P<0.05);但病变数目在良恶性病变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螺旋CT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病变边界模糊、强化程度低于甲状腺、微钙化、颈淋巴结肿大和咬饼征等CT特征提示恶性病变可能性大,而囊变为主和有包膜多为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的不同超声图像特征对鉴别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113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甲状腺肿瘤的超声资料,分析各超声图像特征与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 甲状腺肿瘤声像图中,病灶边缘、钙化、内部回声及血流表现与病变的良恶性关系密切,边缘不清者恶性占48.1%,有小钙化灶者恶性占52.9%,血流条状者恶性占30.6%;边缘清晰者良性占86%,无钙化、粗大钙化或边缘钙化者良性占85%,血流点状者良性占84.4%.结论 超声图像特征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判定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样病变良恶性的MD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样病变患者的临床及MD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病变16例,良性病变20例。二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者多表现为单发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甲状腺包膜不完整,邻近结构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的增大,与良性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灶钙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钙化的形态及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甲状腺包膜不完整、病灶内细颗粒状钙化、邻近结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增大对恶性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8.8%、70.6%、75.0%、77.8%、100.0%、76.9%,敏感性分别为68.8%、75.0%、75.0%、43.8%、56.3%、62.5%,特异性分别为75.0%、75.0%、80.0%、90.0%、100.0%、85.0%。结论 MDCT能全面观察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大小、形态、数量、边缘、强化、钙化、有无囊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颈部淋巴结情等况,对这些征象进行综合分析,对良恶性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扫描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在诊断甲状腺结节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甲状腺结节病变共10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变50例,恶性病变50例。患者术前均行甲状腺16排螺旋CT检查,观察甲状腺内有无钙化及钙化形态。结果 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甲状腺癌钙化率64.69%,CT诊断正确率62.13%,与良性病变的钙化率20.13%,CT诊断正确率74.79%(P<0.01);良性结节内微小钙化占钙化总数34.42%,甲状腺癌内微小钙化占钙化总数的74.37%,数据有极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诊断意义,并且结节内微钙化被认为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UE)与18F-FDGPET/CT单独或联合应用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UE与18FFDG PET/CT检查结果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单独或联合诊断甲状腺结节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及一致性Kappa值。结果 104例患者共发现甲状腺结节134个,其中良性61个(45.52%),恶性73个(54.48%);UE检查显示61个良性结节中弹性成像评分≤2分者52个(85.25%),而73个恶性结节中评分>2分者58个(79.45%),良恶性结节弹性成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和钙化等CT征象比例,结节最大径及SUVmax均低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E、PET/CT及两者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结节灵敏度分别为84.93%、90.41%和91.78%,特异度分别为90.16%、80.33%和93.44%,准确度分别为87.31%、85.82%和93.44%,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46、0.712和0.850。结论 UE与18F-FDGPET/CT均为甲状腺结节诊断的有效方法,且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曾金球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686-1687
目的:旨在提高肺内孤立结节诊断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过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结节(直径≤3cm)的CT特征,探讨良、恶性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征。结果:结节边缘表现为深分叶、空泡征、毛刺、棘突、脐凹征、血管连接征、胸膜凹陷征或(和)尾巴征,增强CT值强化>20Hu的结节恶性明显高于良性;而边缘光滑、规则、结节内有较多钙化、增强结节呈环形强化或强化CT值<15Hu者良性明显高于恶性。结论:认识良、恶性肺内孤立结节的不同CT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陈飞  王国杰  陈晓波  叶颖  王颖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0):3770-3775
目的 参照超声检查的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尝试建立以结节CT征象为基础的甲状腺结节CT量化评分分类系统,并探讨其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行CT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10月—2015年8月诊治的8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34个结节)为训练组,2015年9月—2016年6月诊治的2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61个结节)为验证组。分析训练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11项CT征象的差异,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CT征象的OR值并赋值评分,算出每个结节赋值评分后绘制其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最佳诊断界值,构建甲状腺结节CT量化评分分类系统。分析该分类系统对验证组甲状腺结节的分类诊断价值。结果 11项CT征象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结节数目、结节形态、结节边界、结节边缘、结构成分、钙化类型、强化方式、甲状腺包膜完整性、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赋值评分诊断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95%CI(0.871,0.971)〕,最佳诊断界值为9分。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以甲状腺结节CT量化评分分类系统中1、2、3类为良性结节,4、5类为恶性结节为标准,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6.67%(13/15)、89.13%(41/46)、72.22%(13/18)、95.35%(41/43)、88.52%(54/61),AUC为0.872〔95%CI(0.742,1.000)〕。结论 基于结节CT征象构建的甲状腺结节CT量化评分分类系统对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99Tcm-MIBI SPECT/CT及18F-FDG 符合线路SPECT/CT两种显像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为中低收入 患者寻找更为经济有效的检查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8F-FDG 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36例和经99Tcm-MIBI SPECT/CT 显像52例,共8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或随访(>2年)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比较良恶性病灶组间差异、并 采用ROC曲线评价不同本底鉴别诊断良恶性病灶效能。病灶大小和病理学分级与L/N比值关系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 析。结果18F-FDG 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及99Tcm-MIBI SPECT/CT显像的良恶性组L/N比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 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所对应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6.92%(20/26)、100%(10/10)和80.77%(21/26),88.46% (23/26)。病灶直径≤2 cm的孤立性肺结节经18F-FDG 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及99Tcm-MIBI SPECT/CT显像的L/N比值曲线 下面积分别为1.00及0.90(P=0.746),2 cm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垂杨柳医院医联体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并统计纳入患者CT表现差异及病理学诊断结果;以病理学诊断为依据,计算64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结果 64层螺旋CT可清楚显示甲状腺结节的部位、直径、形态、边界、钙化及囊变情况,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在形态、边界、钙化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良性结节患者均匀强化(50.00%)、完整环形强化(41.07%)、瘤周强化残圈(0)、半岛样强化(3.57%)与恶性结节患者(4.35%、6.52%、45.65%、34.7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64层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甲状腺良性结节58例,恶性结节44例,特异度为92.86%,灵敏度为86.96%,准确度为90.20%.结论 64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的CT征象及早期MSC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三种类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CT征象,74例患者均进行CT平扫、增强扫描及灌注成像扫描,比较良性、炎性、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及平均通过时间(MTT)之间的差异。结果恶性结节:37例恶性结节中31例边界清晰,占83.78%,分叶征27例,占72.97%,毛刺征22例,占59.46%,胸膜凹陷征17例,占45.95%,10例棘状突起,2例出现钙化,无卫星病灶表现;良性结节:16例良性结节患者均表现为边界清晰,15例有钙化灶,占93.75%,少见结节内亮影,棘状突起及分叶,且仅有1例有胸膜凹陷征及毛刺;炎性结节:炎性结节21例内卫星病灶12例,占57.14%,11例可见棘状突起,占52.38%,以上两者为主要征象,少见空洞、钙化及分叶征象。BV、PS、BF、MTT值四项指标中,恶性患者PS值较炎性患者显著较高(P0.05),其他灌注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良性结节患者比较BV、PS、BF、MTT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立性肺结节不同病理类型的CT征象存在显著差异,且炎性、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比较CT灌注参数差异明显,而PS值可作为炎性与恶性鉴别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在X线胸片与CT上的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4cm肺内孤立性结节30例,全部病例先摄X线胸片再做CT扫描,对〈2cm结节再做薄层扫描。结果:下列征象对恶性病变诊断有帮助: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征,胸膜凹陷征,肺血管集中征,而均匀致密的钙化,结节边缘光滑、规整,都以良性病变为多见。结论:通过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病例常规X线胸片与CT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